诗经《国风·唐风·扬之水》原文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20-02-16 01:51: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经《国风·唐风·扬之水》原文翻译赏析

  

  《国风·唐风·扬之水》

  先秦:佚名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翻译】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被冲刷激荡。士兵白衣红领整装待发,跟随他从曲沃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不欢乐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白得发光亮。士兵白衣红袖整装待发,跟随他从鹄邑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水底山石映出粼粼波浪。我刚刚得到起事的命令,不敢轻易告人传播四方。

  【赏析】

  此诗以“扬之水”开篇,是一种起兴,并以之比晋衰而将叛之。小河之水缓缓地流淌,流经水底的白石,清澈见底,映出粼粼的波纹。这是一个平静安祥的环境。谁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一个很大的事变阴谋正在酝酿着。一群士兵身着白衣红领,准备在曲沃起事。他们看到了敬爱的桓叔将有所作为,非常高兴。跟随未来之主,必将成为有功之臣。所以,很多造反起家的人,历来是有所图、有所为、有所得的。

  此诗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着扬之水,白石白,以此映衬着白衣红袖,旗甲鲜明,说明队伍正在整装待发。他们看到自己的胜卷在握,踌躇满志,不禁喜上眉稍,根本没有不成功的担忧。所以很自然地耳语起来。这样也使此诗笼罩着一种紧张又神秘的气氛。

  诗中“素衣朱襮”、“素衣朱绣”是指诸侯的衣服,程俊英认为这是叛变者所穿。蒋立甫反驳之。因为根据程俊英的说法,潘父与桓叔合力谋反既然是密事,他不能堂而皇之地公开穿起诸侯的衣服去见桓叔。这等于泄密。而桓叔见其僭越之服,自然会有看法。所以,“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诸语,不可能是对潘父的一种描写,而是就桓叔而言,是对桓叔早日能成为诸侯的一种热切盼望。

  诗以“扬之水”引出人物,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颇为巧妙。而诗的情节与内容,也随之层层推进,到最后才点出其将有政变事件发生的真相。所以,此诗在铺叙中始终有一种悬念在吸引着人,引人入胜。而“白石凿凿(皓皓,粼粼)”与下文的“素衣”、“朱襮(绣)”在颜色上亦产生既是贯连又是对比的佳妙效果,十分醒目。并且此诗虽无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却始终有一种紧张和担忧的心情,在《诗经》中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扩展阅读:《诗经》皆有曲调

  诗与乐的关系密切,诗三百皆有曲调。《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明代大音乐家朱载堉《乐律全书》说:“《诗经》三百篇中,凡大雅三十一篇,皆宫调。小雅七十四篇,皆徵调。《周颂》三十一篇及《鲁颂》四篇,皆羽调。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皆角调。《商颂》五篇,皆商调。”诗与乐的这种关系在上博简《采风曲目》中得到了部分证实。马承源先生认为:“简文是乐官依据五声为次序并按着不同的乐调类别整理采风资料中众多曲目的一部分。每首歌曲弦歌时可依此类别定出腔调,如《诗经》那样,而简文所记约是楚地流行的音乐。”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57d03f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2.html

《诗经《国风·唐风·扬之水》原文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