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人在西山留下的足迹

发布时间:2023-01-30 21:30: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民国名人在西山留下的足迹
作者:祁建
来源:《中关村》2019年第01
拨开历史的烟云,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山历史文化的深厚,可谓钟灵毓秀,风云际会。有文学家、戏曲家、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他们给西山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廊构筑起文化根基。
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北京城。因此,古人称之为神京右臂
名人文化,是精神风貌与精神内涵、美学情趣与美学追求、价值尺度与价值取向的高度凝聚。西山,留有民国很多名人的足迹,从文化人物胡适、刘半农、鲁迅、傅增湘、周肇祥、郁达夫、溥儒、谭鑫培、杨小楼、顾颉刚、叶良辅、李石曾、英敛之、郑毓秀、萧友梅、叶恭绰等,到政治人物熊希龄、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周自齐、江朝宗、蒋介石等,还有庄士敦、圣-·佩斯、贝熙业等国际友人,在西山的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拨开历史的烟云,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山历史文化的深厚,可谓钟灵毓秀,风云际会。有文学家、戏曲家、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他们给西山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廊构筑起文化根基。
因他们而谱写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故事,虽然世事变迁,而他们的足迹却永远镌刻在了北京西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也深印在了北京人民的心中。 西山,文化人物的足迹
周肇祥出任过古物陈列所所长,他著作甚丰,《琉璃厂杂记》是他以琉璃厂为主的见闻所记,兼及游山访古之作,文字清纯,事皆亲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中对京西的潭柘寺、戒台寺以及后山的岩洞、西峰寺、妙峰山、冯村、宝林寺、万佛堂村、万佛寺、灰峪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是研究西山地区的宝贵资料。
古籍收藏家傅增湘,曾担任过北洋政府教育总长,1927年担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收藏了大量古籍,藏书楼命名双鉴楼1925年,他从南线游览了百花山,1929年,他再度游览百花山,并赋诗《过大寒岭》等两首诗,诗中说:辽宋山河一线分,雄关刁斗压寒……”“行尽溪出无限好,留人最是马兰村……”此外,傅增湘幽居过大觉寺,还专门为寺庙修撰志乘,家族墓地在凤窝附近。

鲁迅因为去看望患病修养中的胞弟周作人,也来过西山。1921524日,魯迅在日记中记述到:上午齐寿山来,同往香山碧云寺,下午回,浴。”27日记:清晨携工往西山碧云寺为二弟整理所租房,午后回。经海淀停饮,大醉。”62日记:下午送二弟往碧云寺,三弟、丰一俱去,晚归,夜雨。”……这短短的时间里,鲁迅先后去了八九次碧云寺,全是为了周作人,有趣的是27日那天,鲁迅从碧云寺归来,经过海淀镇时还喝醉了酒。19295月,鲁迅还曾经坐汽车到西山模式口,去看望韦素园,在疗养院待了半天,下午便匆匆返回城里。 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中说: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
1923年,胡适旧病复发,当年春天他离开北京到杭州疗养,跟刚刚离婚的表妹曹诚英见面,二人双双坠入爱河。12月中旬,胡适从南方返回北京,到西山八大处,借宿在证果寺朋友家的房子,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秘魔崖月夜》,诗中说:“……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的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西山黄叶村东北边的东沟村山包,是梁启超先生家族墓地,还有教育家熊希龄先生的北京香山熊氏墓园,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奠基人萧友梅先生及家族坟,抗日烈士佟麟阁将军之墓等等。
爱新觉罗·溥儒,为清朝恭亲王之孙,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辛亥革命后,溥儒把王府典当抵押,和母亲一起搬到了戒台寺居住,在戒台寺居住了15年,在这里他练字作画,终于学有所成,他回忆说:居山(指戒台寺山)十五年,日日吟诵,自课四百余首,古风习汉魏六朝,近体则师唐人。潭柘寺现存有一幅溥儒的舌血画,这幅画是溥儒隐居戒台寺时,用自己舌尖的血做颜料画成的。此画作于1938年,长80厘米,宽40厘米,画中的释迦摩尼坐在莲台上,款题:戊寅冬十一月先妣忌日刺血敬绘溥儒稽首。这幅舌血画是溥儒在母亲逝世两周年之时,为纪念母亲,取自己的舌血而作,历时半年,每天清晨刺舌滴血入杯,蘸笔而作。据说当年溥儒在作画前半年绝盐,因为含盐较低的血作画颜色殷虹且画质较好。在西峰寺附近,还有很多摩崖石刻,也是溥儒的刻字。潭柘寺第十九代主持纯悦大师的画像,也是出自溥儒之手,是宝贵的历史文物。
谭派创始人谭鑫培,中年开始信奉佛教,常年向戒台寺布施,与戒台寺方丈妙性和尚来往甚厚,每年夏天都要来这里住几个月,妙性也把戒台寺在栗园庄村的12亩香火地赠予了谭鑫培,作为了他百年之后的吉地,因此谭鑫培死后就埋葬在这里。
武生宗师杨小楼享有武生宗师之誉。1918年,他来观看八宝山庙会,一个叫杨文福的小伙子,引起了杨小楼的注意。杨文福是门头沟杨家班的,杨文福武功扎实,扮相俊美,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台下掌声雷动……于是,杨小楼收了杨文福为弟子,应戏班要求还给杨家班起了喜和顺的名字,从此喜和顺戏班享誉京西,直到文革才停下来。

1925年,北京大学的顾颉刚和北大风俗研究会的容庚、荣肇祖、孙伏园、庄严一行五人,到京西妙峰山考察庙会期间的进香风俗。三天的调查之后,五位学者从自己的角度,对庙会撰写了学术文章,顾颉刚的《妙峰山的庙会》、容庚的《碧霞元君考》、容肇祖的《妙峰山进香者的心理》、庄严的《妙峰山进香日记》、孙伏园的《进香琐记》。这些文章后来被顾颉刚编辑为《妙峰山进香专号》,并且写了引言,顾颉刚又写了《妙峰山娘娘殿宇略图》和《游妙峰山杂记》等文章,文章陆续在《京报》副刊刊登出,中山大学结集为一册《妙峰山》出版,这次调查是中国学术界第一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民俗学田野调查,在学术界引起了学术界的很大关注。顾颉刚也被称为中国民俗研究的第一人,外国的学术界也认为即使说中国民俗学的研究是顾颉刚首创和培养起来的,恐怕也不为过。妙峰山也由此得到了中国民俗研究发祥地的美誉。
叶良辅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地质学家。1920年,他主编并出版《北京西山地质志》,这是中国地质学家详尽解剖一个地区的区域地质的最早的研究成果。他对庞培里、李希霍芬的地层分类,以及梭尔格的地质构造理论的错误之处,都一一给予纠正。
近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李石曾曾经和彭家珍、王崇义一起用炸弹刺杀良弼、袁世凯。当年李石曾在西郊共办了三座农业试验场,第一农事试验场在碧云寺下的镶黄旗村,创建于1922年。第二农事试验场在温泉,就是今天温泉东南的苗圃。第三农事试验场在北安河西的金山上,创建于1927年。
在海淀区温泉的显龙山上,有近代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英敛之的水流云在石刻。19132月,英敛之携妻儿来到温泉,登上显龙山远眺,云海茫茫,他不禁吟诵起杜甫的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见山顶西侧有一巨石,思索片刻,匆匆离去。第二天挥毫写下水流云在四个字,并题注英敛之内子淑仲小儿千里游此偶取杜句寄意时宣统退位之次年正月也。这一年,英敛之47岁。英敛之雇了十多名石匠,用了半个月多才完成这一巨作。英敛之对显龙山有身后的感情,除了留下了摩崖石刻,还在这里的夏友山庄,为儿子英千里买下了房子,作了安排。每年冬季,他都在香山地区开设粥厂,赈济贫民,颇得老百姓好评。
水流云在石刻寻道而下,就是温泉的大戏台,据说戏台的房坨是金丝楠木的,昆曲名角韩世昌、白云生等都在此主演过戏。大戏台西侧就是明秀山庄,主人就是魏道明、郑毓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张学良、赵四小姐曾经在此小住了一个星期,在北面的小湖游泳,策马大觉寺赏花,爬鹫峰登高揽胜……何应钦也曾经带家人来这里野炊、打猎,光临这座小山庄。郑毓秀15岁参加中国同盟会,20岁运炸弹参与行刺摄政王载沣,在巴黎和会上,阻止陆宗祥在卖国条约签字……是中国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女博士。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父萧友梅,在香山脚下有他家族的墓地,他的父亲、哥嫂都长眠在这里。在北京期间,萧友梅每年清明节都来香山,为父亲扫墓,在他的日记中就写着与兄弟侄辈同往京郊香山为父亲扫墓的记载。萧友梅的子女回忆,当年萧先生经常租一辆敞篷汽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0e02f1df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d3.html

《民国名人在西山留下的足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