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有感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阅历决定了文化的高度
——读《文化苦旅》的一点感悟

这几天,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并且结合自己的对社会、对文化的深刻认识写成的一本散文巨作。作者用文字记录了散落在角落的中华文化,也是作者用阅历书写的遗忘在民间的中华智慧。
在阅读《文化苦旅》之前,我一直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会把旅行游记和文化联系起来,文化是文化,旅行是旅行,两者本来没有关系,作者是怎么把他们联系到一起的呢,带着疑问读了余先生的这本大作。
读完后,我略懂了作者旅行的意义。人生的大多数阅历是从旅行中得到的,或者说阅历大多在路上,是用双脚走出来的。走的路多了,遇见了不同的人和事,阅历自然也就多了。
文化也不是仅仅存在于书中,书中文化大多是空洞的、苍白的、概念化的,真正的文化是在路上的,散落在辽阔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比如江南水乡里的小桥流水人家,西北沙漠中的雄关漫道,塞北长城边的残砖断瓦,每一个角落都有一段历史,每一处山水都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必须通过行走才能深刻领悟。
常听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书和路到底是什么关系?余先生的阅历告诉我,路,就是书。路上见到的一山一河、一郭一城、一砖一瓦,都经历了一段段光辉历史,都书写了一个个精彩故事,都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都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是的,路就是书,它生动的给过客讲述了民间故事,直观的为人们展现了角落文化。走的路多了,见的就会多,想的也会多,阅历自然也就多了。阅历开阔了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也提升了人们理解文化的高度。
阅历决定了文化的高度,余先生的丰富阅历让沉睡的中华文化活了起来。例如《牌坊》《寺庙》中,展现了江南乡村古镇的传统文化,用有形的人物和故事生动的演绎了那段历史,使沉寂的江南文化活了起来。《道士塔》《阳关雪》中,描写了西北边塞的漫天黄沙,黄河文化的兴衰过程,在余先生的笔下变得活灵活现。
现在想想,郦道元、徐霞客用尽大半生的时间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游遍了五湖四海、名山大川,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记录下了历史,也被历史所记住。或许,他们是因为文化选择了旅行,旅行又增长了阅历,阅历读懂了文化,也提升了文化的高度。
《文化苦旅》是一本好书,值得阅读,值得反复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4e5227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39.html

《读《文化苦旅》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