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怕,有老师在 - 一位青春期抑郁症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发布时间:2020-02-05 09:33: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孩子,别怕,有老师在

——一位青春期抑郁症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例情况介绍:

她,非常可爱,“童童”。既是她的名,又跟她个性很相符,总是笑眯眯的,非常天真、单纯,给人感觉永远长不大似的。

但这种快乐的笑容在她的脸上并没能停留较长的时间,随着她的成长,以及对职校生活的不适应,她身上的郁因子慢慢地显现出来她变得精神萎靡,上课无精打采,经常找藉口请假看病,后期,发展到无故旷课,无心上学, 甚至曾有过幻觉、幻听,并伴有自杀倾向。

二、诊断分析:

通过对童童同学的多方面了解,发现以下一些原因可能是造成她厌学、厌世情绪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失衡。通过与其母亲深入的交谈,了解到童童不一样的童年。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她从小在外婆、外公身边上大,因为母亲工作很忙,不能经常陪伴在她身边,所以母亲一直都觉得非常内疚。为了给个她足够的爱,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幸福,至今仍然独自一人抚养她。她的母亲是个位明事理的家长,她一直都抱着与女儿做朋友的心态与之相处,目的是弥补她心中爱的缺失。但她的过分溺爱,不但没有帮到她的女儿,反而成为了女儿用来要挟的武器。在她们母女身上,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该以宽容之心看待他们成长中的错误,但绝不能有容之心,容我们的孩子“胡作非为”。

2.不同寻常的“关系”。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谈及本人的一些观察,了解到童童与班的另一位女生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童童每次情绪上的波动,除了与母亲在沟通上出了问题外,几乎都与这位女生(化名:阿珊)有关。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和她的母亲都一度怀疑她们之间是否存在“同性恋”的倾向。她母亲认为可能是童童幼年失去父爱,从小被呵护宠爱,心理缺乏安全感,总是希望处处被呵护被人怜爱。来到学校后,因为要住校,所以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造成她在心理上对被人爱和呵护的强烈渴望。而阿珊是家中的大女儿,她还有个妹妹,通过对她家庭的了解,该同学自小就非常独立、懂事,不仅学习认真,目标明确,而且思想较为成熟,也懂得照顾和呵护他人。正是这样有着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个孩子,也正是这种不同性格的互补性,使得她们走到了一起。因此,在后期关注童童的心理变化的同时,班主任也一直在关注着阿珊。

3.心理健康的缺乏。在这两年来,童童身上发生的种种状况,表明她并不是身体生理缺陷,而是的心理状态不良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差,她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处于异变阶段,已产生了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意志力方面主要表现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当学习和生活中碰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因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就会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逃避现实。因此常常会发生无故旷课,“玩失踪”的情况。

三、辅导过程:

1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班主任就曾对每位同学做过“气质类型的测试”。当时童童的测试结果是属于胆汁质类型。胆汁质的人: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断。气质类型是天生的,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关照胆汁质这类的学生。有研究表明,胆汁质的人由于愿望强烈,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出现神经衰弱,或发展为时暴时郁的躁郁性神经症。因此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要抑制其强烈反映,教会他们坚忍和自制,培养他们安静、平衡地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习惯。因此,班主任经常跟童童聊天,帮助她认识自己,共同来分析她的“真性情”,让她认清自己,尽可能的控制自己。通过我们之间多次融洽、友好推心置腹的交谈,解除她的心理防卫,让她感到班主任是真心诚意关心她、帮助她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耐心和爱心。记得曾经有一次,童童在周二下午突然不见了,班主任询问了她身边所有朋友当然也包括阿珊,但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打电话给她也不接听。后来,她给班发来的短信:“老师,对不起,我现在心情很乱,我知道您对我好,但我没办法管好自己,我走了,您不要找我,也不要告诉我妈妈。”看到此短信后,班主任当即致电给了她的母亲,因为班主任必须对她负责,对她家长负责,绝不能听之任之。接下来的这条短信更是让班主任吃惊和无语,她是这样说的:“老师,我恨死你了,你把我的事情告诉了所有的人,我讨厌你,不想再见到你了!!!”很显然,她胆汁质里的燥郁因子又开始异常活跃起来。但她将对班主任尊称的“您”该为“你”时,班主任认为在她心里还是将班主任当成值得信任的朋友,所以班主任当即复条短信给她:“我亲爱的童童,无论你现在在哪里,在想什么,在做什么,都让我和所有爱你的人,非常担心,无论你是否爱我,也无论你有多么恨我,但我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爱死你了!!!”没有对她的责备,也没有对她的误解,只有对她的爱,就这样一场危机在我们师生的相互倾诉中,得以解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施教,又怎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2.抓住机会,成功破冰。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的表现时有反复。虽然班主任特别的关注,童童情绪上的波动由一周一次慢慢的转变的两周一次,甚至能间隔更长点的时间。但班主任总是担心她不知在哪天又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又会不见了,班主任一直在寻找更好方法,也在等待更好的机会。

一天中午,童童由于又与阿珊绊了几句嘴后,在宿舍痛哭,并叫嚷着要从宿舍三楼跳下去,班主任接到同学电话后马上赶到学校。她当时具体表现为:目光呆滞、精神恍惚、默默流泪、并伴有自言自语(但听不清楚她说些什么)。可能是见到班主任的原因,她情绪上暂时得到了控制。当天下午,班主任一直陪着她,企图了解到她的些许情况,但这次她有意的回避班主任的眼神,不让班主任窥探到她半点隐私。班主任心里有些许的不安,并与其母亲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后来,又找来几位和她平时要好的同学陪着她,安慰她。但她还是在班主任不注意的时候,消失得无影无踪。班主任再给她电话,无人接听,她母亲给她电话,无人接听,同学给她电话,无人接听……,班主任以为这次她还像以往那样,只是情绪上的一些变化,和她好好聊聊就会没事的,但当班主任从其他同学的口中得到更为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时,班主任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她出现了幻觉和幻听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她说她突然在宿舍看到了她的一位表姐,并且这位表姐邀她去“她的世界玩”,她一定要去找她表姐。(而此人在去年8月的一天,在市桥的大北路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被飞速行驶的汽车当场撞死。这件事对她们整个家族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事实。而这件事在微博上,也被迅速转播。所以我们班的很多同学,也都知道这件事。)难道这真是大白天见鬼了?还是她真是所谓的中邪了?还是她另有隐情?

由于在学校内外及附近都找遍了,不见其踪迹,考虑到情况紧急,班主任联系到她母亲,希望她能尽快从石楼莲花山赶到市桥,一起寻找童童。就这样,班主任带着四位热心的同学一路给童童发短信,一路开着车在市桥的各条路上寻找着她。“童童啊童童,你在哪里?”最终我们在禺山百货门口找到了她,当时已是深夜11点钟多了。当班主任和她的母亲出现在她的面前时,他们三个抱在一起都哭了,其他同学也为之深深的感动。“我终于找到你了,孩子,别怕,我一直都在。”由于考虑到童童情绪上的极不稳定,怕她回到学校后再受到刺激,和她母亲商量后,建议她先回家休息几天。

由于童童的这次事件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班主任和她母亲都感觉到她心理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班主任并将此事汇报了学校,同时也咨询了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崔燕妍,她建议班主任不要轻易的断定,应该让童童接受更为专业的诊断和心理治疗。我们如果盲目的给孩子带上心理问题的帽子,并用不正确和不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孩子的话,往往事情会越来越糟。因此,在童童在家静期间,我班主任不断的和她母亲进行沟通,她母亲也十分赞同班主任的观点,最终在我们多方的努力下,童童终于答应她母亲,去广州看心理医生。当我再次见到童童时,她有了很大的不同,久违的笑容在她脸上灿烂的绽放着。她母亲告诉我,医生诊断她为青春期抑郁症。这种症状如果发现及时会随着青春期的消失而慢慢好转,但如果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心理疏导,患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加重抑郁症的病情。抑郁症,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号杀手,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抑郁症往往多发于成年时期,似乎与青少年无多大关系。可近几年来,根据全国医疗卫生组织调查,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占抑郁症总数的20%,并且这个数字还有不断攀升的趋势。

找到了所有问题的根源,就好对症下药了!班主任、童童及其母亲共同签订了一份协议书,童童保证不再有迟到、旷课以及任何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并保证积极配合心理医生的治疗,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好好生活。

通过童童的这次事件,班主任趁热打铁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的有关亲情、感恩的主题班会,如:“幸福在哪里”,“感恩的心”,“爱的分享”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唤起了全班同学对生命的感悟,对亲情的体验,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并不仅仅属于自己,更属于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从而感悟生命可贵。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感悟生命,增强生命意识,珍爱生命,从而坚强地生活。

教育的契机稍纵即逝,只要把握好每一次的契机,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印证了那句话“事物总是存在着多面性,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它。”

3.细心呵护,因势利导。虽然,帮童童找到了她的病因,但她和阿珊的关系还是令班主任十分的担心。因为这种不同寻常的“关系”随时又会将我们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帮到这两个孩子?班主任就此事咨询了崔老师,她告诉班主任,像童童和阿珊的这种情况,属于青春期性意识模糊,造成的因素有很多,如:单亲家庭中性别的失衡,或是在成长过程中对异性的恐惧等。不能轻易的判断她们是否就是“同性恋”关系,可能只是过于亲密而已,由于这种情况涉及个人隐私,同时她们还处于青春期,心智较为敏感。教师在进行引导时,应注意尽量避免下定语及伤害其自尊的言行,应通过潜移默化的帮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在不伤害学生之间友情及感情的前提下,让她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并给对方足够的空间,避免过分的亲密而造成对对方的伤害。

为了不让童童过于依赖阿珊,班主任特意安排了“第三者插足”。让班里平时跟童童较好的几位同学,多点跟她进行交流和沟通,多点给她心理上的安慰,让她感觉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人在关心她,爱护她,而不仅是阿珊一个。特别是在童童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在她身边,并及时与班主任联系。正是有了她们的帮助,童童变得越来越开朗,情绪上也相对稳定了许多。我和她的母亲都非常感到欣慰,特别是在那次“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上,班主任让所有的同学给自己的父母发一条爱的短信,她母亲收到短信后,流着泪给班主任打来电话:“许老师,你知道吗?无论我之前怎样爱童童,你也知道我对她的爱是无条件的甚至是有些过分的,但是她从来没有说过谢谢,但今天她发来短信说:谢谢您,我最爱的妈妈,谢谢您的养育之恩,我永远都爱您!”

四、教育反思:

要成为一名善教的教师,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没有心理健康的老师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教师具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让学生沐阳光而生善。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同时,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的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每一位学生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张白纸,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她们引导,她们就会在白纸上乱画,而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更好的引导我们的学生,只有通过学习和成长,她们才能在这张白纸上画上最美的图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031a7e2af90242a895e564.html

《孩子,别怕,有老师在 - 一位青春期抑郁症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