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四单元第12课桥

发布时间:2020-10-04 07:03: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材解析

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桥》塑造了一位***********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在柏林》则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残酷现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如《桥》一课,为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和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课后题先引导学生感受一波三折的情节中****的形象,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穷人》一课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再启发学生思考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在柏林》则引导学生从思考战争灾难这一主题入手,反思结尾环境描写的深意。交流平台通过回顾课文,梳理、总结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定的联系。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三本小说讲述的都是成长故事,不仅主题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在阅读方法上也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把握好教学的适切度,不要拔高要求。学生对小说并不陌生,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不宜在主题探究、创作手法上求深求全,切忌用晦涩的术语、理论进行过度解读。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习得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教学时不宜孤立地就方法讲方法,而应结合具体文本,通过梳理情节,留心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第二,要努力还原真实、自然的阅读状态,珍视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经验,从理解内容、揣摩表达,再到体会人物形象,循序渐进,适时点拨,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孤立、机械地分析小说的语言形式,也不要用贴标签的方式解读人物形象。要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使其在阅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为学生阅读整本小说打下基础。

第三,要把握好创编故事的适切度。本单元习作仍然是以生活故事为主,虽然跟语文要素有关联,但不等于要求学生学习创作短篇小说,学生能理解情节和环境的描写都是服务于人物形象,并努力体现即可,教师不宜拔高要求。

第四,要整体统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可以结合习作要求,在精读课文后模仿创作,围绕创设的人物形象开展循环故事创编活动,既增进学生对小说特点的了解,又激发学生想象与表达兴趣;也可以提前布置快乐读书吧的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课内阅读,边读边交流,适时调整阅读策略,提升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12、桥

教材解析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着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一位共产*****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课有27个自然段,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个部分来写,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主要写了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全村一百多人惊慌失措,奔向北边那座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德高望重的****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了****和他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课文在情节叙述上很有特点。

小说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山洪暴发,村民们慌不择路向木桥,与****如山般的在桥前形成第一次冲突——****用自己的威信镇住了村民们的慌乱,为顺利逃生赢得了先机。第二次冲突,是****下令过窄桥,*****排在后边,从而引发其他*****认为*****也是人的抱怨,与****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产生冲突,****果决的一句话可以退党立即化解矛盾,为大家排队过桥维持了秩序。第三次冲突将情节推向高潮,写众人排队过桥时,****再次因党性原则,出了抢在队伍中的一个*****小伙子。第四次则是在木桥摇摇欲毁时,****与小伙子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冲突,但都不幸遇难。而****与小伙子的人物关系直至结尾老太太的祭奠才交代清楚,让人顿悟:最大的冲突并不是危险面前,自己如何抉择生与死,而是当亲人和群众的生命摆在面前时,党性的天平向谁倾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群众,将党性和人性的光辉融合成一座永恒的生命桥

课文的语言形式也很有特点。

一是短句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多以一两句短句组成,五百多字的小说,竞分成了27个自然段,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中无形中产生顿挫、紧迫之感。二是课文中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像一根线串联起整个故事。如,开头用五个自然段描写故事发生的环境,像泼。像倒”“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翁笑声中逼近等,这些环境描写营造出死亡步步逼近的危机感,也为下文人物的牺牲埋下了伏笔。再如,水渐渐蹿上来……”“木桥开始发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等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暗示着人物的命运,也为人物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作了背景铺垫。

三是小说的留白处很有意味,*****形象如暗线贯穿全文。如,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这一中包含信任和希望,联系上文的拥戴,即可联想出***********平时在村民心中的为人与威望。再如,竟没人再喊,则可联想到村民们被老*****正义凛然的气势所感染折服。又如,小伙子了老汉一眼,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为什么要?为什么要?则让读者对二者的关系产生多角度的猜测。结尾写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但人们却恍然大悟,小伙子不仅仅是*****,更是***********的儿子,如此的胸怀和牺牲精神,正因为他们都是*****!这虽让人感到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尾,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占据两页连成一幅完整的画。画中狂风暴雨,洪水肆虐,村民们扶老携幼,走在一座没入洪水中的小桥上。插图很好地表现了课文的内容,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可以围绕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来进行。初读课文,先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感知大意,初步感受人物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和大公无私形象。再聚焦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深人品读****在当时环境下的情感与想法,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起来。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小说对雨水、山洪、桥的描写,探究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到结尾才点明人物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初读时,可以由课文题目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与有关的课文,并简要说一说分别写的什么内容。再让学生想想,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做题目,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让学生带着对题目的思考和阅读期待进入文本,通过初读对课文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几个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人物。如,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样的?学生再读课文后,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所做的事,梳理清楚文章脉络,并初步谈一谈自己对****的认识。

二、紧扣情节,多角度感受人物形象

课文****的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学生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读懂人物品质不难,难点在于学生容易将人物平面化,可能会用一些刻板的舍己为人、沉着镇定、大公无私等词语直接给****贴上标签。教学时,需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去深刻理解老汉同时作为****和父亲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心理,并与之产生共鸣。

1.初步感受形势危急,理清人物间的关系。

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天灾入手,再次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比如: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天灾?天灾面前,村民们是怎样的表现?指导学生深入小说第一部分。这部分的教学,建议以个人读或合作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充分关注环境描写,抓住突然、像泼、像倒、咆哮、狂奔而来、跳舞、笑等词语体会暴雨、山洪的突如其来和形势危急。继而启发学生抓住村民们的动作描写,朗读体会村民们面对灾难毫无防备时的害怕与慌乱。

在感受自然环境的可怕与危急后,引导学生关注,从的特点入手,再次深入文本,梳理出围绕木桥而产生的四次冲突。在交流情节冲突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谈谈阅读每次冲突时内心预测的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既初步理解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之间的关系,又为感受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描写,感受****一心为民的*****信仰。

文中写老汉的语句有很多,但在第7~8自然段,作者特地将评价老汉的句子放在了自然段最后,分别是全村人都拥戴他像一座山。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两处评价结合起来,联系第9自然段中人们望着老汉字揣摩,联想老汉平时在全村人心中是一位一心为群众、说一不二、沉稳干练、深得人心的好干部形象,对人物先有个整体感知。进而让学生联系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这一动作描写,理解为什么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前,唯独老汉早已站在木桥前等待全村人,从中体会老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形象。

文中人物语言描写不多,但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教学时,可以先在学生自由交流****形象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揣摩。如:其他*********言语发生冲突后,为什么竟没人再喊?那*****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呢?从而帮助学生在此处理解吃苦在前、享福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也引导学生读懂老汉自己就是*****,他自己率先垂范,用人格魅力感染了其他*****

文中写老汉的动作、神态也很凝练而富有深意,如,第15自然段中冲上前”“揪出”“凶得像只豹子,让人体会到老汉的铁面无私;第20自然段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又让人体会到老汉舍己为人的伟大。而真正读懂结尾,明白二人之间关系时,回顾这里的一,就更让人体会到老汉在亲人和群众面前以身作则,又爱子心切的崇高形象。

三、关注环境描写和情节设计,体会它们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课文的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人物形象也在环境变化中逐渐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如,老汉对小伙子有两次,可以提示学生结合当时的环境描写——洪水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揣摩这两次吼的意义有何不同。由此既可以理解环境描写营造出危急的形势,衬托出老汉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也可以深入理解老汉的双重身份——他第一次吼是站在*****角度,第二次吼是站在一个父亲角度,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中,也深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爱。教师可以借助课后题,让学生再深入文本,找一找还有哪些环境描写的句子,讨论并交流它们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2.体会情节设计的妙处。

小说情节中有一些细节很耐人寻味,引导学生适度揣摩,会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多元理解。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两处与学生探讨,引发学生批判质疑的兴趣,从而深度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如,初读小伙子的,你能读出什么?当你知道这两人关系后,再读,你又能读出什么?如果你是老汉,你会凶得像豹子一样揪出自己的儿子吗?你觉得儿子心中老汉是不是一个好父亲呢?这种推波助澜的质疑,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层层深入,进而感受到这样的情节设计既塑造了****的伟大形象,又体现了深沉的父子之情。

在深入文本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对结尾的感受,并假设自己就是作者,想想自己会怎样设计结尾。通过比较,理解作者前面留下悬疑,最后揭示谜底,是为了在收尾处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在震撼中再度体悟英雄的崇高境界。

最后还可让学生探究,为何小说以命题,而不用****一位老汉来命题。引导学生理解具有象征意义,是把*****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纽带,是危难时刻****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是****和儿子忠于职守、含己为人的生命桥。

四、朗读指导

课文短句多,朗读时需注意不宜孤立地单句练习,而应结合故事情节发展,处理好语气的轻重和语速的快慢。如,第12自然段,语调略沉,不宜高扬,语气由轻渐重,语速由缓渐急,仿佛灾难由远而近,转瞬即至。在经过发展部分,读老汉的话,停顿要干脆,体现老汉处理危机的果断。读高潮部分,老汉揪出自己儿子和最后推儿子走的两次,要有所区别:你还是*****吗?排到后面去!这两句要读出责备和命令语气,停顿要有力;读少废话,快走。则要读出急切和关心,字要略延长微扬,加重语气,体现老汉爱子心切。在结尾部分,读最后两句时,语气沉重,语速要慢,两句间停连要略长,声断意不断,体现悲痛和深深的敬意。

五、写字指导

本课有8个生字要求会写,其中左右结构的字有7个,咆、哮、嗓、淌、哑、揪、呻,都是左窄右宽,其中5个带口字旁的字,可以让学生比较口字旁位置的差异,找到写好这类字的共性规律。字是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不要写成

教学资源

*关于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以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以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68277a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8.html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四单元第12课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