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

发布时间:2020-04-28 00:00: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过程:

一、以奇设疑,引入新课

同学们,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魅力之大。那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是以哪“四绝”闻名于世的?(PPT)四绝中人们最情有独钟的是哪一绝?(奇松)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黄山松到底在哪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黄山,去欣赏、去感受黄山松的神奇!读好课题-16.《黄山奇松》

二、品读黄山松的神奇

(一)感悟最后一节的千姿百态

1、感受记忆中的黄山,点名“千姿百态”。

有谁去过黄山吗?你感觉黄山松树怎么样?它和一般松树一样吗?(不一样)这是普通的松树,我们再来欣赏一组黄山松树的图片,看了这些黄山松树的图片,我们再把它和一般的松树比比看,最大的差别在哪呀?(姿态)可见,黄山松神奇就神奇在它的?(姿态)最后一节中有个词语写尽了黄山松树的姿态,你发现了吗? (板书:千姿百态

2、体会“千姿百态”

(PPT)

(1)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

什么叫做“屹立”?(高高耸立)这是黄山松的一种姿态,还有哪些姿态?一起读红色字体部分。“仰”是什么姿态,做做看(很逼真)。“俯”是什么姿态?你来做做看。(出示: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红蓝)

(2)同学们,为什么作者能把黄山松的姿态写得如此具体呀?你觉得是近距离的细致观察还是远距离的大致观察呢?这是近观黄山松。那么黄山松的姿态状如?形似?这写的是黄山松的整体形状、整体轮廓,这是远观还是近观?(远观黄山松)可见作者在描写黄山松姿态时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及远)?这里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还有很多姿态的奇松)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远观黄山松,它还形似?状如?(想象力可真丰富!)
让我们想象着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一起读好这一段。

(3)同学们,这一段的结构是什么?(总分总)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

再次读好这一段。

(二)精读三大名松

过渡:黄山松可真是千姿百态呀?那么黄山的三大代表性名松,它们的姿态又如何呢?就让我们登上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好好地欣赏欣赏黄山的三大名松吧!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2节,并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黄山三大名松的句子。
2、交流:同学们都读好了,谁来说说黄山有哪三大名松?

出示: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一起读好这句话。

比较: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陪客”“迎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送客”“迎客”“陪客”三大名松。
老师想把三大名松的位置略作调整,你们看这样改可不可以?自己读读看,这样改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原文句子与下文的介绍对应并符合我们平常的待客顺序)

再次读好这句话。
(一)迎客松
1.迎客松的地位之高

在这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种松树呢?(迎客松)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一起读读这句话。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代表、象征)这里的“乃至”是什么意思?找找它的近义词来理解。(甚至)“乃至”通常用来形容事情达到的范围由小到大。这里指的是什么的范围由小到大?(迎客松在黄山群松的地位范围由小到大了)可见,迎客松的地位之?(高,重)

出示: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让我们再次读好这句话。

2.迎客松的神奇点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高?迎客松到底有何神奇的地方呢?
瞧,(出示迎客松图片)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对照着图片,默读文中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想想看,迎客松究竟奇在哪呢?

(1) 姿态

我们先来说说迎客松的姿态奇在哪?请你来读你划出的句子。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着宾客的到来。”

一起来读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迎客松姿态奇在哪?(生说)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能具体地说一说吗?读完这句话你觉得迎客松很怎么样?能用句子中的两个词语来说嘛?(很好客,很热情)

迎客松的姿态除了奇在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外,它的姿态还怎么样?枝干怎样?一起读。

出示: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遒劲”是什么意思?遒劲:雄健有力。请你雄健有力地读好这个词。

一起来读。

(2) 顽强的生命力

过渡:第一句话除了写出黄山松姿态的美之外,作者还通过一组关联词语写出了它的一种珍贵品质,是哪句话?

出示: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完这句话,你体会到了迎客松什么样的生命力?(顽强的生命力)这是迎客松又一奇特之处。

那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迎客松生命力顽强的?(饱经风霜)据说,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说明了迎客松成长过程饱含?(艰辛)请同学们想象着迎客松走过的风风雨雨,读好这句话: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

在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要稍慢一些,突出沧桑感,男生一起来读。

· 郁郁苍苍这里的郁郁苍苍能不能换成郁郁葱葱?(不能,为什么?“郁郁苍苍可以突出迎客松的沧桑感,而郁郁葱葱只能体现它的苍翠”)。
齐读: 一起来读好这句话,读出“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沧桑感,体会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

指着图片: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看迎客松的图片,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在迎接着来访的客人?(像)正因为太像了,所以才把它叫做“迎客松”。可见,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同学们的想象力会更丰富。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着,热情地欢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想想看,它会说哪些欢迎词来欢迎我们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好加上一些动作。(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

指名表演;谁来扮演扮演迎客松,你来。(指名)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出你对黄山游客的欢迎!(请坐)(太热情)

谁的欢迎词设计得更精彩,想来展示一下的?你来。(很好客)
齐读:刚刚我们欣赏了迎客松,体会到了它神奇的姿态和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次读好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迎客松的热情好客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宾至如归归的感觉,我相信,黄山松的待客之道也会让游客们感到十分舒心,那么它们是怎样招待游客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感受黄山松的待客之道。

(2) 陪客松、送客松

1.出示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图片:

猜猜这是什么松?(陪客松)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它的姿态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绿色的巨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形象地写出了陪客松的颜色绿、高大的特征)

这又是什么松?(送客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我们来看一看它伸出的长长手臂,像不像在主人在送客?

“盆景”:游人们把送客松比作?同学们见过盆景吗?什么样的?你说。我们来看两张盆景的图片。(“盆景”:园丁精雕细琢,刻意造型,供人观赏的植物景观)为什么游人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它的姿态、枝干如何?的确好像盆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看看图片,这样的姿态神奇吗?

2.陪客松、送客松待客之道。

那么,陪客松、送客松是如何待客的?

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我们先一起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它的待客之道是?得抓住一个动词。(陪同,陪客松选择陪伴游客们观赏黄山风光)

你觉得陪客松的陪伴会给千里迢迢来到黄山的游客一种什么感觉?(周到、贴心)

送客松又是怎样招待游客的?一起读读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这两句话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分析得很到位。

陪客松负责陪伴游客,送客松主要负责什么?(送客)它是如何与游客道别地?抓住一个成语。(依依不舍)?什么叫“依依不舍”(留恋,舍不得离开你觉得送客松会对游客们说些什么,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呢?(真是重感情的送客松)

小结:陪客松以巨人般的身躯贴心陪伴游客,迎客松则用它向山下伸出的长长手臂与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他们分工不同,待客有方,给游客们送去温暖与感动。

3.人性化小结

同学们,作者在介绍三大代表性名松时,依据它们神奇的姿态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赋予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人一样的丰富情感,写活了黄山的三大名松。

四、写作手法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全文,作者围绕着一个“奇”字,写尽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那么,作者在描写黄山松姿态时用的是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呢?课文最后一节是详细写黄山松的姿态还是略写黄山松的姿态?(略写)详写的是哪一节?(第二节)这就是有?(有详有略)的描写手法。

有详有略的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呢?(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注意对景物或者事件进行有详有略这种有条理的描写手法。

五、引入怪石

黄山奇松可真是千姿百态,魅力无穷,难怪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其实,黄山的第二绝-怪石,也令人叹为观止,我们来看一看黄山石的图片。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怪不怪?发挥你的想象力,它们的姿态如何?或?他们的形状如何?状如?形似?同学们说的太精彩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模仿课文最后一小节的总分总的结构和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写一写黄山的怪石,注意一定要紧扣一个“怪”字。

谁来介绍介绍你眼中的黄山怪石?

谁还看到了不一样的怪石?

词汇量很丰富,写的令人心驰神往。

还能运用到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很生动、形象。

三、总结
黄山石奇,松更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可谓是人间仙境。但要想真正切切领略到黄山的魅力,还得亲自去黄山看一看。正所谓PPT出示,一起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未去过黄山的同学,一定要去一次,它一定会给你很大的震撼。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背诵第二自然段,并完成《补充习题》16课。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并完成《补充习题》16课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千姿百态

有详有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79fa7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01.html

《黄山奇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