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发布时间:2019-11-09 00:37: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复习预习

大家一起来跟我回忆下上节课的相关知识点有哪些:

1、储蓄存款的含义、利息、利率及计算方法

2、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3、股票的含义和特点

4、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5、商业保险含义和分类

6、比较这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体现了优越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首先,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必然是主体;同时,劳动者中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占多数,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其次,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最后,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考点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考点3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

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注意】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

考点4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致性、矛盾)

1、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原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使分配的结果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怎么办)---(三个要求)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注意】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共同富裕。

(2)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借口兼顾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实质也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四、例题精析

例题1】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注重公平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B项行为主体虽然是国家,但不属于注重公平的措施,故只有C项正确。


例题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C.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答案】C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C项是正确的,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例题3】60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C.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答案】 D

【解析】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故D正确。

5、课堂运用

【基础】1、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可用排除法,允许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的存在,目的是发挥其激励作用,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无直接的关系。

2、目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业失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是我国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应该(   ) 

A.积极发展经济,鼓励效率优先 

B.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C.提高人民币汇率,增加社会财富 

D.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答案】D

【解析】要解决材料中所述的三大社会问题,政府应该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本题选D。


【巩固】

1、读漫画《“分蛋糕”》。要解决天价薪酬,应该(   )  

 word/media/image2.gif

“分蛋糕” 

①发挥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  ②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③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漫画体现了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④正确。仅靠市场自发调节只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故①排除;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是解决收入分配悬殊的措施,故③排除。


2、2010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就是政府的良知。”为了分好这个“蛋糕”,政府应该(  )

①加大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②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调控政策

③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制定企业工资方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政府应该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企业工资的制定权在企业,故④排除。①②③正确,选A。

【拔高】

 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等知识点。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表述错误。采取②表述的措施有利于解决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较大的问题往往是由非法垄断和竞争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③表述的措施。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④表述错误。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转移支付、生活保障不属于初次分配和劳动报酬,A、C两项不符合题意。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会在短期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不利于劳动报酬的增长,排除B项。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项符合题意。

课程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有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分配政策的合理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b63af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4.html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