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发布时间:2011-10-14 23:15: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1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一生诚信,应该也是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後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後,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後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字。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立志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进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宋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熙宁三年(1070),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熙宁四年(1071),他判西京御史台,力荐德才兼备太常寺卿黄中庸为侍中兼枢密副使。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传说他在编资治通鉴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特意做了一个警枕,其实就是一根圆木,这样晚上读书读累了才睡觉,睡觉的时候只要一翻身,圆木就会滚动,自己也就醒了,可以继续读书写作。这样历经十余年,资治通鉴才成书。

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虽然对于资治通鉴中作者所宣扬的封建等级制度不赞成,对于司马光的很多保守的观点应该反对,但对于作者爱学习的态度和吃苦的精神还是很佩服,值得后世人效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d9e6fa0242a8956bece4fd.html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