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现代诗歌

发布时间:2019-02-25 06:02: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立冬现代诗歌

【篇一:河北省石家庄市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石家庄市12月份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

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

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22分)

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戊子,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寻悔之。它日,与侍臣论齐文宣帝何如人?魏徵对曰: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有前青州长史魏恺使于梁还,除光州长史,不肯行,杨遵彦奏之。文宣怒,召而责之。恺曰:臣先任大州长史,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文宣顾谓遵彦曰:其言有理,卿赦之。此其所长也。上曰:然。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复其官荫。 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

初,上令群臣议封建,魏徵议以为: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运祚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不若分王宗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世无虞。十一月,丙辰,诏: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匹夫犹敦然诺 敦:敦厚、淳厚

b.上亦为霁威 霁:止、收敛

c.运祚修短 祚:福分

d.不若守令之迭居也 迭:交替、轮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尽以封国邑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文宣怒,召而责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d.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卢祖尚居功自傲违背皇命,太宗下令立斩于朝堂;魏徵援引齐国文宣王纳谏的事例规劝,最终太宗幡然醒悟,下令让卢祖尚官复原职以荫庇其子孙。

b.在魏徵告假去祭扫祖墓期间,太宗曾有临幸南山的打算,后因怕受魏徵责备而取消了南山之行,可见直谏之臣对当国者的影响之大。

c.一次太宗正在把玩鹞鸟,望见魏徵前来,将鸟藏于怀中。魏徵上奏朝政大事,经久不停,结果鹞憋死怀中。从中可见太宗对魏徵的敬畏

d.群臣对封建之事各抒己见,或忧经费短缺,或患子孙相残为害,或主张有序地分封亲王宗子,他们从不同层面为皇上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闻。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910题。(12分)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

②①

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9.清代汪士缜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简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夷歌数处起渔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

、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显现诗人不畏权贵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鲍照《拟行路难》中,以比喻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5分)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

【篇二: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九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6.1

一、语文基础与积累(共 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文气象历法。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农历二十四节气也逐步演化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

首先,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度,即为一个回归年。按照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其次,二十四节气实现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的完美结合。二十四节气在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的同时,还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空间和悠长的历史岁月里,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文化。谚语、歌谣、诗词、传说、曲赋等文学样式,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以....

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等等,共同为二十四节气注入了奔流不息的文化生命力。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多带有传统农耕文化的意味。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分,春分,麦苗起身” “芒种忙栽”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等等。歌谣方面,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诗词曲赋方面。描绘二十四节气的精品佳作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的《七月》。宋代陆游所著的《时雨》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节气诗佳作: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戏曲方面更是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如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所著《节气歌弹词》。词人将二十四节气名和二十六戏目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语意双关、丝丝入扣、浑然一体。这些依托二十四节气创作的文艺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二十四节气相生相伴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头伏___、二伏___、三伏___”“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节气已逐步成为大众欢庆节日,并与民俗相结合,发展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节日文化。例如冬至节,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饺子、吃羊肉等习俗。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依旧保存着冬至时节用九层糕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

2.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请你推算一下一九是从哪个节气算起的。(1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答:___

3.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一项是(1分) a.立春b. 端午c.立冬 d.清明 4.连线,补全第段中与节气相对应的习俗。()(3分)

5.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童谣,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节气名称。()(2分)

二十四节气(节选)

东风解冻鱼上冰( ) 冰雪融化桃花开(雨水) 草木萌动鸿雁来(惊蛰) 芽茶播种燕飞舞(春分) 细雨放飞柳飘絮(清明) 雨生百谷春盎然()

6.根据字谜,猜节气。(1分)一百减二 答:___

7.依据全文,请你写出第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字的含义。(2分) 答:___ 答案:

1. b 2.冬至3d 4.

烙饼摊鸡蛋 饺子 面条

5. 立春 谷雨 6.白露7.要点:传统文化(或:节令文化,或:节令食文化)评分标准:第1,2,3,61分,第43分,第5,7题各2分,共11分。

二、古诗文积累(共6分) 8. 默写。

读古典诗文,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令人动容:苏轼通过 “_1 _,左牵黄,右擎苍展现了中年太守的豪放;辛弃疾通过“_2_”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情怀;范仲淹通过浊酒一杯家万里,_3 _” 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的愁苦;李白通过“_4 _,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更有许多诗人,在诗文中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如:(5 _ 6 _

三、文学名著(共14分)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913题。

9.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___,名___,字___所骑骏马的名子是___ 10.下列选项中与完全有关的故事情节是( )(1分)

a.刮骨疗毒 三顾茅庐 击鼓骂曹 辕门射戟 单骑救主

b.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 煮酒论英雄割须弃袍 跃马过檀溪 c.怒鞭督邮 三气周瑜 温酒斩华雄截江夺阿斗 群英会中计 d.败走麦城 水淹七军 过五关斩六将 华容道捉放曹千里走单骑

11.“在《三国演义》中以忠、义、勇、谋、傲著称于世,请分别写出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1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三国演义》中哪一个人的处世态度?

答:___

1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敬仰,其中文圣____

____,下图的庙中供奉的是____

答案:

9.关羽云 长赤兔马 10.d

11.忠:千里走单骑义:华容道捉放曹勇:过五关斩六将谋:水淹七军傲:败走麦城12.曹操

13.孔子关羽 关羽

评分标准:第101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418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乙】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丙】

1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 抑亦人谋也未能远谋 b. 国险而民附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c. 豪杰并起 并杀两尉 d. 竟绝去委而去之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

答:___ 16.翻译。(1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答:___

17.依据【甲】文及所学知识,在图中abc处标出魏、蜀、吴三国的位置。(3分)

答:a.___ b. ___c. ___

【篇三:立夏诗歌】

诗歌里的节气

每年55日或56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如果说立冬时是蛰伏冬眠休身养性,立春是梦醒时分大地萌发,那么,立夏则是青蛙蹦、蝉始鸣、满眼绿色葱茏。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正是初夏风景的素描。

一、迎夏仪式

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日,古人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夏天的到来。

帝王的迎夏仪式,可谓正式而隆重。据《岁时佳节记趣》一书记载,先秦时各代帝王在立夏这天,都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区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身着朱色礼服,佩带朱色玉饰,乘坐赤色马匹和朱红色的车子,连车子的旗帜也是朱红色的。这种红色基调的迎夏仪式,强烈表达了古人渴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在周代,立夏这天,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到南郊祭祀迎夏。后来,古人立夏习俗有了变化。明朝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这样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其实,皇帝立夏赐冰,并非起于明代,据考证,两宋时期皇帝立夏赐冰给群臣就已经成为一项惯例和习俗。

二、尝新

民间为了迎接夏日的到来,也会举行各种有趣的活动。这些趣味盎然的活动,逐渐形成了许多传统习俗,一些风俗甚至保留至今。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迎夏的仪式也不相同。无锡人立夏有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有的地方还有立夏吃霉豆腐的习俗,寓意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浙江人立夏必吃七家粥,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上海人立夏日吃蛋,立夏当日,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还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秤一下体重,俗称称人;在我国北方,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日,有制作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

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三、斗蛋

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四、称人

沪上竹枝词云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秤。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那是吃过午饭之后的活动了,在弄堂屋门口的空地上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讨口彩的吉利话。秤女孩儿时要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男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不能打进,即所谓从小数打到大数。

为什么要立夏秤人,安徽地方志书,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这一天,古也称春尽日,一般骚人墨客,惜春心事难免多情,春愁付诸诗词,邀朋聚饮,留下诸多传世佳作。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也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立夏秤人风俗还流传着一个动听的故事——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这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阿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属异文,也没有史实可资考证,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五、诗歌里的立夏

立夏()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立夏前二日作》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立夏》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陆游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嬾斗旗枪。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宋 薛澄

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司马光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

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南宋诗人陆游

《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松阴系马启朱扉,粔籹青红正此时。守墓万家犹有日,及亲三釜永无期。 诗成谩写天涯感,泪尽何由地下知。 富贵贱贫俱有恨,此生长废蓼莪诗。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 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 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 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方回《立夏》五首其一:

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秀:指草类植物结子。葽:草名,又叫远志,味苦,可入药。蜩:蝉,又名知了。

此描写夏天的诗意:四月远志结子了,五月知了叫不停。

徂:开始。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四月入夏季,六月到暑天。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潭:水边。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轩:窗。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岚:雾气。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7b4098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5.html

《立冬现代诗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