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
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急入收保 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莫府:即幕府。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入盗:入侵。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让:责备。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B.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C.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D.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军细柳 上自劳军 B. 居无何 常居雁门 C. 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他人代将 D. 已而之细柳军 赵之良将也 3)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 【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
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 【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 【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5)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答案】 1B 2C 3A
4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 5)共同点: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
独特之处: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据此断句为: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故选B
2A驻军,动词;军队,名词。B停留;居住。C派。D到;的。故选C
3A 【甲】错在以示君威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以示敬意。BCD理解和分析正确。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约:规定;军:军营;驱驰:纵马奔驰。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如:像;是:这样;岁:年;亡失:伤亡损失。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
5)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共同点,从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等都从侧面表现周亚夫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从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 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可以看出李牧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李牧独特之处,从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优待战士可以看出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从李牧平时只操练不出兵,出兵就要给匈奴痛击,可以看出李牧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 故答案为:BCA
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 共同点: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独特之处: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
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优待战士。(他)制定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
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又请李牧出山。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干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 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下:即为胯下。蒲伏:同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 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 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 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B.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C.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D.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B.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C. 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
D. 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答案】 1C 2C 3A
4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
【解析】【分析】C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表述错误,古时的河南是以河南为中心,向河南临近省份的部分地区渗透的一个广阔区域,跟现在不同。故选C
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翻译为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据此断句为:信能死/刺我/不能/出我袴下。故选C
A:文中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
去。意思是: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并不是嫌饭不好。故选A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句中指的是集市上,以为意思是认为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意思是多次意思是谈话意思是认为……是奇才。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故答案为:CCA
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首先明白语句大意。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家里贫穷又放荡不检点,未能被推选为地方官吏,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依靠别人来糊口度日,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多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去要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
淮阴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并且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看了他很久,低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当项梁渡淮北上的时候,韩信带剑投奔了项梁,做了项梁的部下,没有什么名气。汉王刘邦入蜀时,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附了汉王,也没有什么军功。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其他人说明,自己去追韩信。等到拜将时,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震惊。
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韩信说: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
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前205),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

3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 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节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
【注】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敲戛:敲打。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鲁直: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两处) 趣。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辄复不遂________ 鲁直所谓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
4)【甲】文中“________”写出了西湖的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夏,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________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分别写出。
【答案】 1)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成功;说(认为)
3我撑着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 4)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或:寂静)

5)【甲】文趣在: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乙】文趣在: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悠闲自得地读书。 【解析】【分析】】(1)文言语句的断句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意思是:在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下,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能享受到一些乐趣。据此断句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句: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告别离去。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于此。总是不能成行。:。(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据此回答。
3)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理解,如:拏:撑;独:独自;至:到;竞:竟然;为:被。
4)读懂文意,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西湖的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乙】文写的时间是夜里,写夜晚听见落雪敲打竹子的声音,衬托夜晚的寂静。据此回答:夜的寂静(或:寂静)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人偶遇饮酒,归纳其雅趣为: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其文趣: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悠闲自得地读书 故答案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成功;说(认为)
我撑着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 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或:寂静)
【甲】文趣在: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悠闲自得地读书。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句子优势的理解,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要求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两文的比较阅读,考生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乙】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在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下,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能享受到一些乐趣。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能成行。然而在顺利情况下就行动,遇到困
难就停止,任它吧。(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雾凇沆砀________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湖心亭看雪》和《醉翁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 1)白汽弥漫的样子;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茂盛的样子
2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句意:(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句意: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
重点词语焉;哪有;此:这。句意为: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重点词语有: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于,在。句意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3)《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也可以写:清高自赏的情趣、超凡脱俗的情趣,还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
故答案为:(1)白汽弥漫的样子;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茂盛的样子
2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归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是要结合文本,另外还要结合相关写作背景。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 忠之属也 属引凄异
C. 战则请从 俟其欣悦,則又请焉 D. 故逐之 故田将降大任于是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肉食者謀之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可以一成 以君之力 C. 战于长勺 所患有甚于死者 D. 登轼而望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用现代双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 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
D.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5)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答案】 1D 2B
3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C
5鲁庄公任人唯贤;曹刿的远见卓识。
【解析】【分析】A.参与/夹杂;B. 种类/连接;C.请(允许我)/请教;D.所以/所以。故D
A.代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凭借/凭借;C./比;D.示承接关系/表示转折关系。故选B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句意是: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鼓,击鼓;再,第二次;竭,尽。句意是: 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B项有误。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是错误的。曹刿知道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战争中准确把握进军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结合当时背景来看:鲁国能以弱胜强,重要原因就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其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鲁庄公的取信于民,因此得到人民的支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写出了曹刿在战场上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这也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故答案为:DB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C
鲁庄公任人唯贤;曹刿的远见卓识。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实词的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辨析虚词的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结合句意解释。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答题时应注意,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千里称也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美不外见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马也(这) B. 食之不能尽其材(吃) C. 执策而临之(马鞭) D.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 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 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答案】 1C 2B 3B
4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5)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
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解析】【分析】(1ABD划分正确,C这句话的意思是: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出来,才美是主语,后边应该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停顿划分方法是: 才美/不外见。
2ACD理解正确。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这句话的意思是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这里的是通假字,通,喂养。
3ACD理解正确。B 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 ,而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直接原因。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这两句话的关键词语是: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且:犹,尚且。等:等同,一样。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5)联系现实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千里马比喻人才,结合现实分析,要成为千里马首先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这是从主观因素方面来说的。本文表达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反过来说,就是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以千里称也。这是从客观因素方面来说的,联系现实从客观因素方面分析,要成为千里马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故答案为: C B B
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联系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

7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 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乙】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枢密副使:官职名。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懦默:懦弱,不出声。讳言武备:不提养兵蓄锐的事。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召拜枢密副使________
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________ 守令皆得不诛________ 人不寐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用法与例句形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廷欲按诛之
A.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 何陋之有(《陋室铭》) C.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D.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西 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5)【乙】是范仲淹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一幅________图;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________之情。

6)请结合【甲】文,分析【乙】词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1)授给官职;同,才能;全,都;睡着 2D
3)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4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 5)塞下秋景;征人思乡
6)夜已深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白发既指将军,也指士兵,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他们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之情。结合【甲】文中,范仲淹感慨平时讳言武备,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朝廷不修五倍、不重边功的无奈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语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里是授给官职的意思,是通假字,通,才能。
2朝廷欲按诛之中的属于代词,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宾语前置的标志;C助词;D代词。
3)这句话的意思是:后被任命为陕西宣抚使,没有成行,又被除去参知政事一职。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执政:这里是执政大臣的意思;谏官:这里指谏官的话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 武备: 指养兵蓄锐的事;死事 以死殉职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
5)结合上片所描写的景物分析概括,上片写的季节是秋景毫无留意的大雁”“”“号角”“连绵的群山可以看出写的是边塞的秋景,据此可知上片描绘的是一幅塞下秋景图,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以体会出词的下片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征人思乡之情。
6)结合这两句词的内容和词的主旨分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因此这里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思乡之情。结合【甲】文内容分析, 故答案为:授给官职;同,才能;全,都;睡着 D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 塞下秋景 征人思乡
夜已深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白发既指将军,也指士兵,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他们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之情。结合【甲】文分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原因,这篇文章中范仲淹感慨平时讳言武备,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无奈悲愤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的积累。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掌握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从特殊标志词切入: 1.句首标志词: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等;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等;谦词:下官、窃、寡人等;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等;疑问词:何、孰、安、胡等;复音虚词:然则、是故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等;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等。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作者情感和重点语句的分析能力。熟读原诗,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情感。 【参考译文】
范仲淹做将军时,赏罚分明,爱护部属。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的接待,所以金人不敢轻易扰乱边境。西夏元昊请求与宋朝交好后,范仲淹被升为枢密副使。王安石怯懦不能成事,谏官欧阳修等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将相之才,请求罢免王安石任用范仲淹,于是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说:怎能因为谏官的言论就做宰相呢?于是坚决推辞,表示愿意与韩琦同去戍边。后被任命为陕西宣抚使,没有成行,又被除去参知政事一职。赶上王伦在淮南造反,州县官吏不能坚守城池的朝廷就要处死他们。范仲淹说:无人造反的时候不提养兵蓄锐的事,有人造反了又要杀守城之臣,能这样做吗?于是州县官吏才保全了性命。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 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虽名为,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 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 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答案】 1)景观;国都;日光
2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3C
【解析】【分析】(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是一词多义:景观;观看;观察。则有去国怀乡: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是一词多义:国都;国家。至若春和景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是一词多义:日光;太阳;大;风景;景象。
2注意:政,政治。通,通畅。和,和乐。具,通俱,都。兴,兴办起来。微,如果没有。斯人,这样的人。与,和。归,归依,一道。
3C项,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
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C错误,选C

故答案为: 景观;国都;日光
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C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 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初读赏景】作家梁衡称《湖心亭看雪》用42字创造了一幅淡雅、高洁的画轴。请在横线上端正地抄写文中雪景原句,并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2)【再读悟情】《湖心亭看雪》的文眼________字,理由是________ 小贴士: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 3)【联读知人】阅读张岱《自为墓志铭》中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材料二: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骏马,好梨园,好古董,兼以荼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材料三: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環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 为上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或义项。 那得灵隽若此(Ajuàn Bjùn
茶淫橘虐(A.过分,无节制(者) B.邪恶(者))
张岱自称纨绔子弟,世人叫他败家子,废物,顽民,结合《湖心亭看雪》及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张岱。
【答案】 1)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析: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2)痴;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尽繁华落尽后天地茫茫的西湖,当时的张岱或许怀着一份贵公子的闲情逸致,痴迷于天地合一的山水之乐,而当明亡入山时忆起当年的这一场雪,也许更多的是对故国的怀念与痴迷,巧遇来自明朝旧都的金陵人则加深了作者的这份痴恋和愁思
3 / / / 已。

BA
我心中的张岱是多才有趣的。六岁他就会对出妙对,获得眉公大加赞赏,可见他有才,小时候就是灵童;少时,他虽然自己说自己纨绔子弟,但是他真的爱好广泛,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而且著书成就不凡,《湖心亭看雪》也表明他拥有独特不凡的欣赏能力,这一切都勾勒了一个多才有趣的张岱。
【解析】【分析】(1)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提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为答案。赏析: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淞坑场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混檬不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字,似觉天、云、山、水一齐活动起来,较之单纯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多了一点意趣。天、云,上也;山、水,下也。这两句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字,是形容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小船的荡漾,景物的变化,着笔空灵,使人浑然不觉。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梯米的深沉感慨。
2)要求提取《湖心亭看雪》的文眼并说明理由。文言词为字。表现在哪三方面即:痴景,痴情,痴行。相公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3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砚一方而已。译为: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一块缺角的砚罢了。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灵隽:空灵隽永。读“líng jùn”,注意据义定音。故选B茶淫橘虐中的茶淫:沉溺于喝茶。故选A要求结合《湖心亭看雪》及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张岱。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可分析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好精舍,好骏马,好梨园,好古董,兼以荼淫橘虐,书蠹诗魔”“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等句,即可归纳出张岱是一个多才有趣,爱好广泛,著书不凡,有独特不凡的
欣赏能力的人。

故答案为: 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析: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痴;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尽繁华落尽后天地茫茫的西湖,当时的张岱或许怀着一份贵公子的闲情逸致,痴迷于天地合一的山水之乐,而当明亡入山时忆起当年的这一场雪,也许更多的是对故国的怀念与痴迷,巧遇来自明朝旧都的金陵人则加深了作者的这份痴恋和愁思
/ / / 已。BA③我心中的张岱是多才有趣的。六岁他就会对出妙对,获得眉公大加赞赏,可见他有才,小时候就是灵童;少时,他虽然自己说自己纨绔子弟,但是他真的爱好广泛,拥有一颗有趣的灵,而且著书成就不凡,《湖心亭看雪》也表明他拥有独特不凡的欣赏能力,这一切都勾勒了一个多才有趣的张岱。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准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与的断句能力和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同时要对文章进行意思 的梳理,结合语句理解词义。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材料一】六岁时,祖父雨若公带着我到了杭州,遇到眉公先生骑着一只驯鹿,他是钱塘游客,对祖父说:我听说你的孙子擅长诗文对仗,我当面试试他。他指着屏上的《李白骑鲸图》说道: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我回答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来,说道:哪里能够找到像这样聪明隽秀的(的孩子),(当然)是我的小友了。
【材料二】年少时候是纨绔子弟,十分爱繁华的场所,喜欢住漂亮的房子,喜欢骑骏马,喜欢唱戏,懂得鉴赏古董,并且沉溺于喝茶下象棋,对作诗读书着魔,忙忙碌碌大半
生,全部都成了梦幻。五十岁的时候,国破家亡,隐居在山里躲避战乱,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一块缺角的砚罢了。 【材料三】喜欢写书,完成的著作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環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等,流传于世。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文正与之同年 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摘自《过庭录》)
【注】同年:指同一年考中进士。贻:遗留。隙:时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罕受人言________ 其意盖在谏故人耳________
2)范仲淹与滕子京为同年进士,在滕子京愤郁之时,范仲淹有何反应。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3)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以及文中那些光照千秋的经典名句已成为后代贤者志士的崇高追求和人生准则。从短文中你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 【答案】 1)少;规劝
2)范仲淹爱惜滕子京的才华,担心他长期的悲愤抑郁会留下祸患,影响他未来发展。 3)善良宽厚,爱才惜才,关心友人,忧国忧民。
【解析】【分析】(1句意:很少听人劝。,少。句意: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于想好友了。,规劝。
2)根据爱其才,恐后贻祸的意思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可解答此题。
3)根据文意,范仲淹亲写《岳阳楼记》,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宽慰悲愤郁闷的滕子京,可知范仲淹是一个善良宽厚,爱才惜才,关心友人的人,同时他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抒发远大的抱负,可知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 故答案为: 少、规劝
范仲淹爱惜滕子京的才华,担心他长期的悲愤抑郁会留下祸患,影响他未来发展。 善良宽厚,爱才惜才,关心友人,忧国忧民。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意,在文中找到答案,按照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意思,注意对
人物的描写语句和事例的分析理解。 【附参考译文】
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正在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文中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于想好友了。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 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原:原国。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 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案】 1A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解析】【分析】(1A项划线词语意思相同。两句中的都是约定之意。B项,攻/下达;C项,粮草/动词,吃;D项,投降,投靠/归宿。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译为: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此题要注意标志性的虚词
3)此题具体考查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
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赞成晋文公的行为可从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的角度作答。不赞成晋文公的行为可从墨守成规会错失良机的角度作答。也可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 故答案为:A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12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节选自《兰享集序》)
【注】修禊()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品类:指万物。信:实在。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泉香而酒洌________ 树林阴翳________ 少长咸集________ 茂林修竹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两文之有什么不同? 【答案】 1)清;遮盖;全,都;长,高
2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5)【甲】文的乐是与民同乐,【乙】文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全,都。:长,高。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醉醺醺的样子。这。惠风:柔和的春风。还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判断句的翻译。 3)首先理解好【乙】文,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句子可直接提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作为答案。 4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太守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为众宾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为太守醉。

5)比较两文之的不同点。《醉翁亭记》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对琅琊山优美风景及太守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兰亭集序》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写人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写景表现的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
故答案为:清;遮盖;全,都;长,高;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甲】文的乐是与民同乐,【乙】文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
【点评】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
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 日星隐曜________ 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 微斯人________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__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 宴酣之乐________ 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 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答案】 ,嘱托。;光辉,光芒;优美;没有;像翅膀;茂盛;尽性;以……为乐;消失;还
【解析】【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通,嘱托。:像翅膀。:意动用法,……为乐。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故答案为:通,嘱托。;光辉,光芒;优美;没有;像翅膀;茂盛;尽性;以……乐;消失;还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词语的特殊用法的掌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楚王绝缨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
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乃夜绝缨者。
(节选自《说苑》)
【乙】醉吐相茵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缨:系在颔下的帽带。:通,催促。茵:垫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 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 不绝缨者不欢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C. 居三年 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D. 不伐善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卖油翁》) 2)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划线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答案】 1A
2)今 / 有引 /
3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殊优待过你,你为什么像这样奋不顾死呢?丙吉的车夫非常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有一次)喝醉吐在了丞相的车上。
4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受辱的坚决态度。罢了的意思,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两者都表现了人物宽宏大量的特点。 【解析】【分析】(1A项,都解释为B项,断/完全;C项,过了/在;D项,长处/善于;故选:A
2)句意为:刚才蜡烛灭后,有人拉我衣服,我把他的帽缨扯下来了;故断句为: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
3句中重点词有:德薄:德行浅薄;异:特殊对待;何故:为什么;是:这样;句中重点词有:嗜,喜欢;尝,曾经;从,跟从。
4)结合内容可分析,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的意思是:怎么能为了要显示妇人的贞洁而使臣子受辱呢;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受辱的坚决态度;体现了他的宽宏大量。此不过污丞相车菌耳的意思是: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车上的草席罢了;罢了的意思,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体现了他的
宽宏大量。据此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A
/ 有引 / 之;
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殊优待过你,你为什么像这样奋不顾死呢?丙吉的车夫非常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有一次)喝醉吐在了丞相的车上;
加强反问语气,表明楚庄王不想让受辱的坚决态度。罢了的意思,表明丞相丙吉对车夫吐脏车垫的事情不以为意。两者都表现了人物宽宏大量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甲】楚庄王有次宴请群臣喝酒,喝得正欢,蜡烛突然灭了,有个大臣拉美人的衣服。美人扯下这个人的帽缨,告诉楚庄王说:刚才蜡烛灭后,有人拉我衣服,我把他的帽缨扯下来了,你催促人点灯,看看是谁的帽缨断了。楚庄王说:是我让他们喝酒的,醉后失礼是人之常情,怎么能为了要显示妇人的贞洁而使臣子受辱呢?马上命令群臣说:今天与我喝酒的,不扯断帽缨的话不尽兴。大臣们都把帽缨扯掉,然后点灯接着喝酒,最后尽欢而散。三年以后,晋国与楚国交战,有一位大臣奋勇争先,五场战斗都冲杀在最前面。楚庄王感到奇怪就问这位大臣说:我的德行浅薄,从来没有特殊优待过你,你这次为什么奋不顾死呢?这位大臣说:我罪当死,上次宴会上帽缨断了的人就是我,大王您隐忍不治我的罪,我始终不敢因为受人庇护的恩德而不显扬地报答你。我因此一定要为您肝脑涂地,冲锋陷阵。我就是当年帽缨被扯下的那个大臣。
【乙】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他为人能周密地考虑问题,不外露自己的感情,不夸耀自己做过的好事。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过了几个月,升为御史大夫。五年以后,接替魏相(人名)担任丞相。丙吉的车夫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喝醉吐在丞相的车上,有关部门(西曹)主管官吏报告丙吉想开除这个车夫。丙吉说,为喝醉的缘故就赶走人才,让这个人将再到什么地方容身?有关部门(西曹)还是容忍他一下吧!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车上的草席罢了。就没有驱赶这名车夫。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拥毳衣炉火________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事、景、情有机结合,令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呼之欲出。
B. 作者以舟子喃喃之语收束全文,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对此迷人雪境,情人不止一个。这是一种很妙的正面描写。
C.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幅朦胧、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
D. 这篇小品文叙事生动传神,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都能体现湖中奇遇双方的喜悦。
【答案】 1)裹、围;还;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湖上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B
【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更:还。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2)注意关键词:俱:都。绝:消失。惟:只有。痕:痕迹。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而已:罢了。
3B项,正面描写错误,这是侧面烘托。故选B 故答案为: 裹、围;还;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湖上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句意,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词义。注意文言词语的一些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重点词语的理
解,注意平时对文言语句翻译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做到信、达、雅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7c8087c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8.html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