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38)

发布时间:2019-03-07 21:36: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晨读晚练·第五单元

17.紫藤萝瀑布学生用书见《晨读晚练》P25]

牡 丹

[]徐 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占断:独占。破:超出,胜过。

赏析 这首诗没有具体描写牡丹花的漂亮,而是通过赏花者的主观感受间接表现。牡丹在景物中独占鳌头,引起诗人无比的赞叹,从而既可见牡丹之美,又表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诗歌前两句写牡丹盛开之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牡丹盛开之时的娇媚姿态胜过灿烂的朝霞。第三、四句将牡丹与传说中的洛川神女类比,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千娇百媚,胜过灿烂的朝霞。诗人以洛神喻牡丹,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燕园的树何必寻?无论园中哪个角落,都是满眼装不下的绿。这当然是春夏的时候。到得冬天,松柏之属,仍然绿着,虽不鲜亮,却很沉着。落叶树木剩了杈桠枝条,各种姿态,也是看不尽的。

先从自家院里说起。院中的三棵古松,是三松堂命名的由来,也因三松堂而为人所知了。世界各地来的学者常爱观赏一番,然后在树下留影。三松中的两株十分高大,超过屋顶,一株是挺直的;一株在高处折弯,作九十度角,像个很大的伞柄。撒开来的松枝如同两把别致的大伞,遮住了四分之一的院子。第三株大概种类不同,长不高,在花墙边斜斜地伸出枝干,很像黄山的迎客松。地锦的条蔓从花墙上爬过来,挂在它身上。秋来时,好像挂着几条红缎带,两只白猫喜欢抓弄摇曳的叶子,在松树周围跑来跑去,有时一下子蹿上树顶,坐定了,低头认真地观察世界。

若从下面抬头看,天空是一块图案,被松枝划分为小块的美丽的图案。由于松的接引,好像离地近多了。常有人说,在这里做气功最好了,可以和松树换气,益寿延年。我相信这话,可总未开始。

后园有一株老槐树,比松树还要高大,文革中成为尺蠖寄居之所。它们结成很大的网,拦住人们去路,勉强走过,便赢得十几条绿莹莹的小生物在鬓发间、衣领里。最可恶的是它们侵略成性,从窗隙爬进屋里,不时吓人一跳。我们求药无门,乃从根本着手,多次申请除去这树,未获批准。后来忍无可忍,密谋要向它下毒手了,幸亏人们忽然从阶级斗争的噩梦中醒来,开始注意一点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才使密谋不必付诸实现。打过几次药后,那绿虫便绝迹。我们真有点解放的感觉。

老槐树下,如今是一畦月季,还有一圆形木架,爬满了金银花。老槐树让阳光从枝叶间漏下,形成花荫凉,保护它的小邻居,因为尺蠖的关系,我对窝主心怀不满,不大想它的功绩。甚至不大想它其实也是被侵略和被损害的。不过不管我怎样想,现在一块写明古树的小牌钉在树身,更是动不得了。

院中还有一棵大栾树,枝繁叶茂,恰在我窗前。从窗中望不到树顶。每有大风,树枝晃动起来,真觉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有点像坐在船上。这树开小黄花,春夏之交,有一个大大的黄色的头顶,吸引了不少野蜂。以前还有不少野蜂在树旁筑窝,后来都知趣地避开了。夏天的树,挂满浅绿色的小灯笼,是花变的。以后就变黄了,坠落了。满院子除了落叶还有小灯笼,扫不胜扫。专司打扫院子的老头曾形容说,这树真霸道。后来他下世了,几个接班人也跟着去了,后继无人,只好由它霸道去。看来人是熬不过树的。

(摘自宗璞《燕园树寻》)

本单元写作训练的要点是文从字顺。思路清晰是文从字顺的前提。宗璞在《紫藤萝瀑布》和《燕园树寻》中对花和树都有具体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思路,注意语句间的连贯。模仿作者的写法,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片段。一要注意思路清晰,二要托物言志。

18*一棵小桃树学生用书见《晨读晚练》P27]

竹枝词九首(其九)

[]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赏析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开头用一个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此山彼山,触处皆是。那种色彩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次句由景及人。云间形容山顶之高。诗人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他推断,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是人家表明诗人探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终于找到了绣出这满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以下即转为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村居民的劳动场景的描画。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根据传统的办法前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戴着饰物的青年妇女们下山担水,准备做饭。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全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犹如四幅图画。孤立起来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合起来看,恰好构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诗中没有直接发出赞美,但那种与劳动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轻快的节奏,那种着力描绘创造力之美的艺术构思,都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叹。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峋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摘自贾平凹《落叶》)

在贾平凹的笔下,不管是一棵小桃树还是落叶,作者都能描绘得那么细致,都能寄托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你也借鉴作者的写法,自选对象,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注意语言的连贯、通畅。

19*外国诗二首学生用书见《晨读晚练》P29]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诗人画对春雪飞花并不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歌 者

普希金

你可曾听见林中歌声响在夜阑,

一个歌者在诉说着爱情与伤感?

清晨的时光,田野静悄悄,

芦笛的声音纯朴而又幽怨,

你可曾听见?

你可曾见过他,在那幽暗的林间,

一个歌者在诉说着爱情与伤感?

你可曾看到他的泪水、他的微笑,

他愁绪满怀,他目光暗淡,

你可曾发现?

你可曾感叹,当你听到歌声低缓,

一个歌者在诉说着爱情与伤感?

当你在林中遇到了那个青年,

他的眼中已熄灭了青春的火焰,

你可曾感叹?

雪夜林边逗留

弗罗斯特

我知道谁是这林子的主人,

他的房子就在村子那一端;

他不会看到我在这里停留

望着他的树林积满白雪。

我的小马一定会觉得稀奇

为何停留在树林和冻湖之间,

附近见不到一个农庄,

在这一年中最黑暗的晚上。

它摇晃挽具上的铃子

探询是不是出了问题。

此外唯一的声音是轻风

和雪花擦出的飕飕响。

树林可爱、黑暗又幽深。

但我还有诺言要去履行,

还要赶几里路才可以睡觉,

还要赶几里路才可以睡觉。

(黄灿然译)

想一想,在普希金的《歌者》中,你读出了歌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形象的?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逗留》描绘的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两首诗歌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请以舞者春雪为题,在这两首诗歌中选取模仿其中一首诗歌的写法,自己试着写一首小诗,要求不少于8行。

20.古代诗歌五首学生用书见《晨读晚练》P30]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浩初上人:诗人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当时他是从临贺到柳州会见诗人。:剑锋。若为:如果能够。

赏析 这首诗也是写登高看山,但它所抒发的情感与本课的《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所抒发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望故乡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前两句以剑喻山峰,谓其割人愁肠,字照应上句的比喻,突出诗人愁苦之深;割愁肠一语,是根据似剑的比喻而来,由山形产生的联想。后两句由峭拔似剑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希望得到一个分身法,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庶几可以表达出强烈的心愿。这个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准确传达了诗人眷念故乡亲友的真挚感情,而且不落窠臼。它虽然离奇,却又是从实感中产生,有真实生活基础,不是凭空构想,所以读来感人。全诗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特,比喻新颖,作者谪居的愁苦与望乡的悲哀在二十八个字里表达得深挚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我是乘着缆车直上南天门的。天门虎踞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门楼上有一副石刻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我倚门回望人间,已是云海茫茫,不见尘寰。

渐走渐高,泰山已用她巨人的肩膀将我们托在凌霄之中。我登上山顶的舍身崖,凭栏望去,远处凄迷朦胧,不知何方世界。近处对面的山或陡立如墙,伟岸英雄;或奇峰突起,逸俊超拔。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风呼呼吹过,衣不能披,人几不可立。云急急扑来,一头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被吸进石缝。这狂啸着、似乎要淹没世界的云涛雾海,一到岱顶石前,就偃旗息鼓,落荒而去。此时此景叫我感到泰山就是天地间的支柱。再回头看那些象征坚强生命的劲松,它们攀附于石缝间不过是一点绿色的苔痕;那些象征神灵威力的佛寺道观,填缀于崖畔岩间,不过是些红黄色的积木。倒是脚下这块曾使孔子小天下的巨石,探于云海之上,迎风沐雨,向没有尽头的天空伸去。泰山,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

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吸力向天而去。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东海之滨、齐鲁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泰山之巅并不像一般山峰尖峭锐立,顶上平缓开阔,这里有平台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许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门口专为人类准备了一个进见的丹墀,好让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

这里几乎无石不刻,大者洗削整面石壁,写洋洋文章;小者暗取石上缓平之处,留一字两字。诗人来了,他们要借这山的坚毅与风的狂舞铸炼诗魂。李白登高狂呼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沉吟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志士来了,他们要借苍松,借落日,借飞雪来寄托自己的抱负。一块石头上刻着这样一首诗:眼底乾坤小,胸中块垒多。峰项最高处,拔剑纵狂歌。将军来了,徐向前刻石登高壮观天地间,陈毅刻石泰岳高纵万山从。还有许多字词石刻如五岳独尊”“登峰造极”“擎天捧日”“仰观俯察,等等,其中果然两字最耐人寻味。

(摘自梁衡《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在这一课的古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选择其中一句为开头,以此为视角,结合诗意,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片段,描写泰山或者飞来峰的景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66026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9.html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3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