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流程附件

发布时间:2013-05-13 21:04: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附件一

重要企业审计流程图


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

控制风险: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成反向关系,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借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附件二

工作指引:

1.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分析程序》的规定,在风险评估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分析程序;

2. 如被审计单位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则实施的分析程序应当针对合并财务报表而非母公司单体财务报表。

一、报表项目变动分析

二、主要财务指标变动分析


附件三

填表说明

执业人员应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除内部控制),按照“高”、“中”、“低”分析填列本表:

1. 对于在对被审计单位了解过程中,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涉及的相关账户认定,执业人员应将其固有风险评估为“高”;

2. 对于虽然没有被评估为重大错报风险,但其金额等于或超过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50%,或者性质特殊的账户的相关认定,执业人员一般可将其固有风险评估为“中”。如果执业人员认为该类账户其中某几项认定不重要,或者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出现错误的可能性确实很小,可将其固有风险评估为“低”;

3. 对于不重要的账户涉及的相关认定,可将其固有风险评估为“低”。不重要的账户是指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账户:(1)账户金额在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50%以下;(2)性质非特殊。

如果该类账户存在低估风险,则应当将其完整性认定的固有风险评估为“中”或“高”。


附件四


编制说明:

1. 本审计工作底稿中列示的控制活动,仅为说明有关表格的使用方法,并非对所有控制目标、受该目标影响的交易和账户余额及其认定以及控制活动的全面列示。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执业人员应运用职业判断,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了解和测试能够确保实现控制目标的控制活动。

2. 本审计工作底稿用以记录采购与付款循环中主要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受该目标影响的相关交易和账户余额及其认定、常用的控制活动以及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活动。其中:

(1) “受影响的相关交易和账户”列列示了受到控制目标影响的相关交易和账户;

(2) “常用控制活动”列列示了在实务中为实现控制目标常用的控制活动,以提示执业人员,该控制活动并非一定为被审计单位所采用;

(3) 执业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采用了何种控制,填列“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活动”列;

(4) 执业人员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评价其设计合理性,如果认为其能实现控制目标,则在“控制活动对实现控制目标是否有效”填列“是”,否则填列“否”。如果填列“否”,执业人员可以直接得出相关内部控制无效的结论,并在“是否进行穿行测试” 是否测试控制活动运行有效性”列填列“否”;在“内部控制预期有效性”列填列“无效”;在“上次控制测试时间”、“上次控制测试结果”、“自上次测试后控制是否发生变化”列中填列“不适用”;

(5) 如果穿行测试结果表明控制得到执行,则在“内部控制预期有效性”列中填列“是”,否则,填列“否”。如果填列“否”,则“上次控制测试时间”、“上次控制测试结果”、“自上次测试后控制是否发生变化”均填列“不适用”,在“是否测试控制活动运行有效性”列中填列“否”;

(6)“上次控制测试时间”列填列距离本次审计最近一次的对该控制实施测试的时间。如果“上次控制测试时间”距离本次审计时间间隔超过2年,则在“自上次测试后控制是否发生变化”列中填列“不适用;如果未超过2年,则根据了解的情况,区分是否发生变化填列“是”或“否”;

(7) 根据了解,如果内部控制能够实现控制目标,并且得到执行,应该实施控制测试。但是如果拟信赖的控制自上次(间隔时间不超过2年)测试后未发生变化,且不属于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执业人员可以不进行控制测试就得出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执业人员不应将所有拟信赖控制的测试集中于某一次审计,而在之后的两次审计中不进行任何测试。本所建议执业人员在每次审计时测试所有内部控制(除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三分之一左右

对于与不重要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执业人员可以不对其进行测试。

3. 如果多项控制活动能够实现同一控制目标,执业人员不必了解与该项控制目标相关的每项控制活动。

4. 执业人员应关注被审计单位所采取的控制活动是否能够完全达到相关的控制目标。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控制活动单独执行时,并不能完全达到控制目标,这时执业人员需要识别与该特定目标相关的其他控制活动,并对其进行测试,以获取达到控制目标的足够的保证程度。

5. 一项控制活动可能可以达到多个控制目标。为提高审计效率,如果存在可以同时达到多个控制目标的控制活动,执业人员可以考虑优先测试该控制活动。

附件五

1. 采购与付款循环

2. 销售与收款循环

3. 生产与仓储循环

4. 工薪与人事循环

5. 筹资与投资循环

6. 固定资产循环

填表说明:

(1) 本表根据“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及其执行情况——控制目标及控制活动”工作底稿,按照“有效”、“一般”、“无效”三个等级填列。如果对与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预期“无效”,则无需实施控制测试。

(2) 以下情况,执业人员可以不对其有效性作出预期,填列“×”:

1) 账户不重要(账户金额在重要性水平50以下并且性质非特殊),或相关认定不重要

2) 账户虽然重要,但针对其所有认定或其中的某几个认定,采用实质性程序更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如权益类项目、长期待摊费用、专项应付款等项目的所有认定、所有报表项目的列报认定等。

3. 货币资金账户余额受多个业务循环的影响,不能完全归属于任何单一的业务循环。在实务中,在预期与货币资金有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时,执业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各相关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影响,并在“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底稿中记录对其的预期有效性。对于未能在相关业务循环涵盖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业人员可以在“货币资金——了解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程序”底稿中记录了解的内容。

附件六


填表说明:

1.“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列,根据了解内部控制工作底稿“与账户相关的内部控制预期有效性”评估的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预期有效性和控制风险的关系表一)和“与账户相关的固有风险汇总表”评估的固有风险,由计算机根据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三者关系表(表二)自动分析填列。

内部控制预期有效性和控制风险的关系表 表一

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三者关系表 表二

2. 特别风险是指执业人员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包括舞弊。根据舞弊准则第五十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过程中应当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舞弊风险,鉴于收入确认具有额外的重要性,审计准则没有在该领域留给注册会计师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方面的选择权,而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条件地将收入评估为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如果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注册会计师没有将收入确认方面评估为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就必须记录支持其结论的理由

3. 根据审计准则,拟实施的总体方案包括两类:一类是综合方案,即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另一类是实质性方案,即仅实施实质性程序。

在两种情况下,执业人员需要采用综合方案:一是预期内部控制运行是有效的二是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执业人员如果采用实质性方案,必须实施细节测试。


附件七

提示:如果被审计单位同时报出母公司和合并财务报表,执业人员应当针对合并财务报表评估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附件八


填表说明:

1.“风险编号”列按照识别的风险顺序编号,字母“r”系英文“risk(风险)”的首写字母。对于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用大写字母“R”表示,对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用小写字母r表示。

2. “风险描述”列列示两类风险:一是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除内部控制),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即固有风险被评估为“高”水平的相关账户认定所涉及的风险;二是固有风险被评估为“中”,但控制风险被评估为“高”水平的相关账户认定所涉及的风险。

3.相关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列填写重大错报风险涉及的相关账户认定的风险水平,其风险水平的确定方法同计划矩阵(附件三)填表说明所述。需要注意的是,执业人员只需要填列与重大错报风险涉及的相关账户认定的风险水平,重大错报风险未涉及的账户认定,可填列“×”。

3. 特别风险是指执业人员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包括舞弊。根据舞弊准则第五十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过程中应当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舞弊风险,鉴于收入确认具有额外的重要性,审计准则没有在该领域留给注册会计师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方面的选择权,而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条件地将收入评估为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如果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注册会计师没有将收入确认方面评估为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就必须记录支持其结论的理由。

针对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相关控制的设计情况,并确定其是否已经得到执行。

4.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规定,如果认为仅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无法将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对相关内部控制实施测试以获取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例如,被审计单位通过高度自动化的系统确定采购品种和数量,生成采购订单,并通过系统中设定的收货确认和付款条件进行付款。在这种情况下,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通常取决于自动化信息系统相关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如果执业人员在“是否属于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风险”列中填列“是”,则需要对其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


附件九

一、总体审计策略

() 审计工作范围

() 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

() 重要性

() 对分、子公司财务报表实施的审计策略

() 人员安排

() 对专家或有关人士工作的利用(如适用)

二、具体审计计划

()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

() 了解内部控制

() 前财务报表实施分析程序

() 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几个事项

() 舞弊的考虑

()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 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计划矩阵)

() 对计划的修改

计划编制人: 日期:

二级复核人: 日期:

三级复核人: 日期:

质量控制复核人: 日期:

一、审计工作范围

二、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

() 计划的报告报送时间

() 执行审计时间安排

() 需要的沟通

三、重要性

四、对分、子公司财务报表实施的审计策略

、人员安排

() 项目组主要成员的责任

() 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的沟通(如适用)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复核的范围:

、对专家或有关人士工作的利用(如适用)

()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利用(例释部分以斜体字例示如下)

() 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如适用)

() 对专家工作的利用(如适用)

() 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如适用)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

二、了解内部控制

三、对审计前财务报表实施分析程序30>

四、对舞弊的考虑

五、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几个事项

六、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的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及其总体应对措施< P271 >

() 识别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汇总表< P273 >

七、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计划矩阵)< P280 >

八、对计划的修改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

二、了解内部控制

三、对审计前财务报表实施分析程序30>

四、对舞弊的考虑

五、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几个事项

六、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的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及其总体应对措施< P271 >

() 识别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汇总表< P273 >

七、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计划矩阵)< P280 >

八、对计划的修改


附件十

如何在控制测试中选取样本

执业人员在控制测试中,选取样本应遵循如下步骤:

一、样本设计

() 明确测试目标

控制测试的目标是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只有认为控制设计合理、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时,执业人员才有必要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实施测试。本所规定,执业人员应当将控制运行有效性定性评价为有效、一般无效三层次,只有在初步评估控制运行有效性为有效或一般时,才需要实施控制测试。

() 界定总体

界定总体,确定抽样总体的范围。执业人员应当根据测试目标和针对的认定,适当界定拟测试的总体。总体可以包括构成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也可以只包括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部分项目。执业人员应当确保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

1. 总体应适合特定的审计目标。例如,在控制测试中,如果要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执业人员从已开单的项目中抽取样本是无法发现误差的,因为该总体不包含那些已发运但未开单的项目。为了发现该类误差,将所有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通常比较适当。

2. 应考虑总体的完整性,包括代表总体的实物的完整性。执业人员应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如果执业人员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作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

() 定义抽样单元

抽样单元的选择将决定选取什么项目进行测试。在控制测试中,应当根据被测试的控制定义抽样单元。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确定付款是否得到授权,且设定的控制要求付款之前授权人在付款单据上签字,则抽样单元可能被定义为每一张付款单据。如果一张付款单据包含了对几张发票的付款,且设定的控制要求每张发票分别得到授权,那么付款单据上与发票对应的一行就可能被定义为抽样单元。对抽样单元的定义过于宽泛可能导致缺乏效率。

() 定义偏差

执业人员必须事先准确定义构成偏差的条件,否则,执行审计程序时就没有识别偏差的标准。如果没有恰当地界定偏差,会导致执业人员浪费时间对可能不构成偏差的小例外进行检查。

二、样本规模

执业人员应当依照下表确定控制测试所需样本:

人工控制最低样本规模表

  上表的有效一列是在预计没有控制偏差的情况下对人工控制进行测试的最低样本数量 “一般是预期有一个偏差,即执业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预期为一般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最低样本量。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控制可能执行次数很多,但不是每天都执行。例如,如果某公司实施一种按月执行的控制,该控制针对多个事项(如某人每月对该公司的所有50个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在此情况下,首先把信息换算成对应的控制发生总次数,也就是12个月乘以50600个,然后从表格中选择对应的行。此时,600是个较大规模的抽样总体,应采用“每日次数”这一行来确定样本规模,即25个样本量。

在确定被审计单位自动控制的测试范围时,如果支持其运行的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有效,执业人员测试一次应用程序控制便可能足以获得对控制有效运行的较高的保证水平。

三、选取样本

执业人员可以使用随机数表、系统选样,也可以使用随意选样。

四、评价样本结果

如果在内部控制预期有效的情况下,测试样本量出现1个偏差,或认定内部无效,修正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直接进入实质性程序;或就将样本量扩大至预期出现1个偏差的所需要的样本规模。例如,预期销售合同授权审批控制有效,选取25份合同进行测试,如果发现有一份合同没有授权审批,则:可以认定控制无效,修正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后(控制风险修正为高水平)进入实质性程序;也可以将样本量追加到45个,如果追加的样本量没有发现偏差,则控制测试结果支持内部控制有效性一般这一结论,如果在追加的样本量中又发现偏差,则认定内控无效,进入实质性程序。

如果对内部控制有效性预期水平为一般,测试样本量仅出现1个偏差,则表明控制测试结果支持内部控制有效性一般这一结论;如果测试样本量出现超过1个偏差,表明控制测试结果不支持内部控制有效性一般这一结论,执业人员应当在修正重大风险水平后(控制风险修正为高水平)进入实质性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在出现偏差时,执业人员应当分析出现偏差的性质和原因,包括: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是误解了规定还是粗心大意?是经常发生还是偶然发生?是系统的还是随机的?如果对偏差的分析表明是故意违背了既定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执业人员应当考虑存在重大舞弊的可能性。

五、如何在控制测试中选取样本的流程图


附件十一

1. 采购与付款循环

2. 销售与收款循环

3. 生产与仓储循环

4. 工薪与人事循环

5. 筹资与投资循环

6. 固定资产循环


填表说明:

1. “与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预期有效性”列系根据附件三,由计算机自动填列;

2. “控制测试结果是否支持计划的控制风险”填列“支持”或“不支持”。在两种情况下填列“支持”:一是按照既定的审计计划实施控制测试并且对结果满意二是虽然本期没有实施控制测试,但是上次测试的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有效,且上次测试时间距离本次审计不超过2年。如果填列“不支持”,应当修改计划矩阵,将控制风险水平调整为“高”。如果“与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预期有效性”列填列“无效”,则在“控制测试结果是否支持计划的控制风险水平”列填列“×”。

附件十二

需从实质性程序获取的保证程度(适用于资产负债表项目)

需从实质性程序获取的保证程度(适用于利润表项目)

填表说明:

1.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系根据计划矩阵由计算机自动填列;

2. 需从实质性程序获取的保证程度依据下表由计算机自动填列。

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需从实质性程序中获取的保证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附件十三

如何在细节测试中选取样本

执业人员在实施细节测试时,选取样本应遵循如下步骤:

一、样本设计

() 确定测试目标

细节测试旨在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进行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运用审计抽样时主要关注高估。在对未记录的事项和余额进行测试时审计抽样通常无效。

() 定义总体

测试总体是指执业人员拟测试的对象。

() 定义抽样单元

在细节测试中,执业人员应根据审计目标和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定义抽样单元。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个记录(如销售发票中的单个项目),甚至是每个货币单位。例如,如果抽样的目标是测试应收账款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各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

() 界定错报

执业人员应根据审计目标,确定什么构成错报。例如,在对应收账款存在性的细节测试中(如函证),客户在函证日之前支付、被审计单位在函证日之后不久收到的款项不构成错报。被审计单位在不同客户之间误登明细账是不影响应收账款总账余额的,即使在不同客户之间误登明细账可能对审计的其它方面(如对舞弊的可能性或坏账准备的适当性的评估)产生重要影响,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应收账款函证程序的样本结果时不宜将其判定为错报。执业人员还可能将被审计单位自己发现并已在适当期间予以更正的错报排除在外。

二、确定样本规模

() 定义重要项目和极不重要项目

1. 重要项目

本所规定金额在可容忍错报以上(含可容忍错报金额)的项目应作为重要项目,可容忍错报依据认定层次风险水平,按照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一定比例确定。在执业过程中,执业人员应参照下表确定可容忍错报(即项目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

在确定可容忍错报时,执业人员应注意:如果通过测试选取的样本可以实现两个及两个以上审计目标,而该等审计目标所对应的认定风险水平又不一致时,应当采用从高原则,即按照最高的风险水平确定可容忍错报。例如,在针对收入的发生认定实施细节测试时(测试凭证),该条审计程序同时又能为收入准确性认定获取审计证据,即测试凭证可以同时实现两个审计目标。根据风险评估,收入的发生认定风险水平为高,准确性认定风险水平为中,在这种情况下,执业人员应当按照收入发生认定的风险水平确定可容忍错报。

2. 极不重要项目

本所规定金额在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1%以下(含1%)的项目为极不重要项目。

() 针对分层后项目采用不同的选样方法

对于重要项目应当全部测试,对于极不重要项目,执业人员可以不进行测试。对于剩余项目,如果执业人员认为是重要的,应当对其进行测试,如果认为不重要的,可以不对其进行测试。在执业过程中,执业人员应当按照下表确定剩余样本是否重要:

[]:当剩余项目金额占总体的比例大于上表中所列比例,可判定其是重要的,应当对其实施测试,否则可判断其不重要,从而不对其实施测试。

() 对剩余项目采用非统计抽样

如果执业人员认为剩余项目是重要的,应当对其采用非统计抽样来获取样本进行测试,其操作步骤如下:

1. 确定样本规模

执业人员应当利用下列模型确定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 = × 保证系数

可容忍错报与定义重要项目所采用的可容忍错报相同。保证系数按下表确定:

保证系数表

表中“其他实质性程序的检查风险”是指用于测试相同认定的其他实质性程序(如分析程序)未能发现该认定中重大错报的风险。在实务中,本所建议执业人员选择“其他实质性程序的检查风险”为“中”,如果执业人员实施的其他实质性程序的检查风险确实很低,也可将其选择为“低”,但应说明理由。

2. 选取样本并进行测试

执业人员通常可以采用随机数表、系统选样、随意选样等方法来选取样本。

3. 评价样本结果

(1) 考虑错报的性质和原因

除了评价错报的频率和金额之外,注册会计师还要对错报进行定性分析。

(2) 推断总体错报

执业人员应当根据样本中发现的错报,按下列公式推断总体错报。

总体错报= ×总体账面金额

4. 考虑抽样风险并得出总体结论

执业人员应当将推断的总体错报额与百分之百检查的项目中所发现的错报加总,并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已经发现的错报。依据被审计单位已更正的错报对推断的总体错报额进行调整后,将其与该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可容忍错报相比较,并适当考虑抽样风险。如果推断的总体错报远远低于可容忍错报,执业人员可能合理确信,总体实际错报金额超过可容忍错报的抽样风险很低,因而可以接受。当推断的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的差距既不很小又不很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仔细考虑,实际错报超过可容忍错报的风险是否高得无法接受。如果推断的总体错报接近或超过可容忍错报,注册会计师通常得出总体实际错报超过可容忍错报的结论。

如果样本结果不支持总体账面金额,且注册会计师认为账面金额可能存在错报,此时应当考虑扩大测试范围。

三、在细节测试中选取样本的流程图

、在细节测试中选取样本示例

B公司是一家印染企业,是A会计师事务所的新客户。B公司2008年度的销售收入25,000,000元。20081231,应收账款账户借方余额共计2,410,000元,共1,651个明细账户(已经剔除贷方余额账户和零余额账户,对应收账款贷方余额作为预收账款单独测试)。执业人员对B公司评估的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是125,000.00元(按收入的0.5%确定),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如下:

执业人员需要对B公司20081231应收账款余额的存在性和计价认定实施细节测试

测试工作底稿如下:


一、样本设计

() 确定测试目标

() 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

() 定义重要项目和极不重要项目

() 定义错报

二、总体测试方案

[]:在认定层次中等风险水平下,如果剩余总体占总体金额50%以下,可以不对其进行测试。

三、测试重大项目

四、对剩余总体进行抽样测试

() 确定样本规模

() 选取样本并进行测试

() 评价样本


附件十四

一、审计概况

二、重大错报风险及其应对

三、导致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

四、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的主要事项

五、主要的未更正错报事项

六、重新评估计划阶段确定的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七、对审计后财务报表实施分析程序

八、可能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

九、其他重大问题处理及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情况

十、针对财务报表的总体审计结论

十一、在下期审计工作应当注意的事项

总结编制人/一级复核人 日期:

二级复核人/部门负责人 日期: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 日期:

三级复核人/报告签发人 日期:


一、审计概况

我们组成了共 人的项目组,审计了 公司(以下简称 公司)200 年度的财务报表。外勤工作从200 日开始,于 日结束,共 天,并于200 日完成后期汇总工作。本次审计基本按审计计划执行,在审计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未出现大的偏差。在审计过程中,我们调查了解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本期重大事项,实施了我们认为的必要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从总体上看, 公司财务基础较好,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并执行情况良好,账户核算体系进一步规范理顺,审计资料准备充分,又能积极配合,所以本次审计进展顺利,并能如期完成。

二、重大错报风险及其应对

() 关于收入确认方面的风险

() 风险

……

三、导致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

四、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的主要事项

五、主要的未更正错报事项

六、重新评估计划阶段确定的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七、对审计后财务报表实施分析程序

八、可能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

九、其他重大问题处理及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情况

十、针对财务报表的总体审计结论

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就××公司200×年度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可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十一、在下期审计工作应当注意的事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823224647d27284b735110.html

《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流程附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