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6-30 15:20: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推进依法行政的根本——政务公开

综述随着政务公开工作较好的发展态势,政务公开所体现的正面作用越来越一是有利于公众参与政权建设,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二是有利于政府公开透明行政,遏制腐败;三是有利于促进政府和公众的沟通,构建和谐社会;四是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近年来,政府政务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各种方式所公开的信息越来越多,群众参政知政的意识有所增强。但也有一些问题较为明显,如:群众对公开信息的认识不足,了解公开信息的途径不畅;政府机关信息公开意识薄弱,顾虑较多;信息公开监督和协调机制不健全、公开制度缺少立法支持等。所以,健全政务公开方式,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国家应当为每个守法者和执法者提供一个能够方便、快捷的平台。

   一、政务公开的本质及内涵

  政务公开的本质是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参政知政的一种手段。其内涵是指政府机关应主动或者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公开或者使其知晓有关政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具体而言,就是国家将法律规定的保密事项以外的政府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等,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使人民在了解政府事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参与决策与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

实施政务公开的现实意义

      实行政务公开工作就是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使国家公职人员执法行为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它对促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高效率、高质量地履行职责,防止和杜绝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实行政务公开对贯彻依法治国,推进依法行政有重要意义。依法治国的根本在于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将有利于对执法行为实行有效的监督,促进国家公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2.实行政务公开将促进公职人员转变工作作风,从而加强司法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益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实行政务公开,推行办事公开化,将杜绝办事拖拉、工作效率低,吃、拿、卡、要、报等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转变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使其良性发展,真正达到和谐社会、和谐机关。

  3.实行政务公开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前提。因为实行政务公开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所以哪些事能办,哪些事不能办,群众一清二楚。可以说,没有公开,就无从谈起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要被滥用或是暗箱操作,就要腐败。在我国,长期缺乏公开而有效的监督,被认为是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等各种权力腐败不断蔓延滋长的深刻原因。所以实行政务公开不仅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措施。

二、政务公开的现问题及原因

      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在实行一项新的举措时都会相继暴露出其漏洞和缺点,在实行政务公开的同时,就暴漏出了公开不规范,随意性大,公开内容不全面、不细致等问题,一些部门公开的事项仅考虑自身的利益,形式主义,应付了事,不考虑群众的方便实惠,仅仅为了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而已。目前社会各界对实行政务公开普遍关注,真正带领一些地方和部门走出政务公开工作的误区是政务公开得以正常实施开展的重要关键。仅有某个领导人的“德性”,往往难以避免所谓的“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发生,甚至无法避免不公开、假公开、形式单一等现象的发生。

     (一)政务公开宗旨不明确、模糊。

      从治理的需要出发,当下中国的决策者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公共信息屏蔽阻滞的弊病。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看来,政务公开只是整顿机关工作作风的一种手段,仅仅为了政务公开而公开,认为政务公开没有实际意义,没有意识到政务公开的目的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相适应的软环境。由于政务公开宗旨的不明确,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政务公开内容的认知程度各不相同,对政务公开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缺乏深入研究,对政务公开的运作形式产生模糊的认识。有的认为政务公开是下放权力,是还政于民,而机械地在下放权力上做文章,更有甚者认为政务公开是赏赐于民,是政府机关授权给被服务对象予以监督政府的。

      (二)认识不到位,公众对之反应冷淡。

      少数人对实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工作被动应付,有的甚至认为公开就是公布,公布了也就完事了,对群众的意见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更谈不上整改。很多地方和部门的政府虽然声势很大,却缺少信息公开的内涵,公开的内容全部由政府部门自行决定,公众没有选择权和参与权,真正想了解的一些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仍是困难重重。于是,政务公开一方面给公众带来的实惠和方便与公众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也使公众很难真正参与到政府管理和监督中去,充分地行使参政议政和监督政府的权利,公民自然对之反应冷淡。

     (三)公开内容不规范,重点不突出。

      公开的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应该公开的未能做到全部公开,使群众难以了解全貌;许多应事前公开的内容变成了事后公开;有的公开内容长期不更新或缺乏动态内容,失去了公开的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解决,不断把政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

      (四)网上信息公开的作用较弱。

      网络已经成为信息快速传播的先进手段,但目前有的政府网站角色错位,承担了商业网站或专业门户网站的功能;有些政府网站则在重复媒体的新闻报道。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陈旧、动态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个别网站除了主页上的网址和几个栏目名称外,看不到任何实际内容,成为“空头网站”,其开设目的并非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而是仅满足于网上亮相的“形象工程”。

      (五)没有简便的政务公开查询途径。

      我们要辨清一个认识,不能将公众个体寻找某个具体办事程序的便易性与公众查询而存在的整体困难性等同起来。但是,对广泛的社会公众来说,是否均能通过简易的途径和方式获悉各种政务流程呢?在实践中曾经发现一个案例,当事人因未取得关于人造板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被质量监督部门处罚,其反映的问题是自己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以前生产多年也没有人告知其应当申请办理许可证。应当说,当事人是有责任的,但是,不能将责任完全单方面归咎于守法者,强加给守法者更多的绝对义务,政务公开不到位,有权机关没有为守法者提供一个全、新、准,具有权威性的查询平台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查询平台像“110一样为公众所熟悉,公众办事时到平台上查一查、看一看,找到自己想找的,对照自己的行为与规定之间的差距,从而主动去办理各项事务,这样,能为公众所主动遵守与公众被惩罚后而知晓孰优孰劣,显见分晓。

      (六)没有一部专门为政务公开所制定的法律。

       随着各行各业的公开广泛推行,“政务公开”法制化也已经提到我们面前。作为一个法制国家,却没有一部专门为政务公开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对政务公开进行必要的约束和指导,这是我们在政务公开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由于缺少一部统一的公开法,公开的标准以及范围目前仍由各地方、各部门自己确定。公开只是单方面的公开,公开的主动权掌握在行政机关手中。公开什么、怎么公开不由群众决定。这就使行政机关可以不受控制地任意决定公开或者不公开。政府在依自己意愿进行选择公开时,对负面信息往往以“保密”、“维护社会稳定”等为名将其控制在政治系统内部,俗语中“报喜不报忧”,如实的反映了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模式。

  无疑,我们目前已经开始了所谓“政务公开”的实践,大大小小、各式各色的媒体上充斥了各地、各部门关于公开的报道。公开的内容大同小异,按照一些研究者的总结,基本上包括这么几个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分开、办事程序和办事时限公开、承办部门和人员公开、办事结果公开、收费收税公开、廉政规定、监督办法和责任追究公开”。

  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演进历史过程及趋势看,政务公开制度构建的标志最终都变现为专门的政务公开法律,因此,有机地整合我们现有的零散规定,同时借鉴西方一些先进国家在此方面的理念、原则、技术及其他经验,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务公开专门法律,使政务公开不仅作为一种制度,更作为一种理念,渗透到政府运作中,为政府的透明化和公民权利的落实打下基础。

三、政务公开推上新的台阶

政务公开是一项关涉党的领导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要从地位上、程序上、制度上、领导干部思想上重视。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政务公开摆上更重要的位置。

  推行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更是一项民心工程,政策性强,涉及内容多,难度大。尽管当前各级干部对政务公开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旧有不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持久性不够强。有关部门要广泛地开展宣传,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调整工作方法,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施行政务公开。各单位要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公开方式,考核方法等,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整体工作之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抓政务公开的合力,保证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把政务公开工作摆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二)突出重点,创新形式,规范程序,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

  在政务公开推进过程中,我们要讲求实效,切合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要制定工作程序,完善监督办法,突出工作重点,规范公开内容。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确立重点公开内容,及时利用网站、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学习,使其深入人心,从而体现了公正、公开,保证了各项工作和谐、有序的进行。在公开形式上,要坚持便于群众知情、办事、监督的原则,注重实效,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形式,根据不同政务的内容、性质、要求、对象等,采取多种形式和层次予以公开。

(三)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增强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关键是要让领导干部切实加强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履职能力,提高服务水平,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优化环境,把精力落实到加快发展上来。同时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拓展监督渠道,完善监督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增强依法依规履职的意识,使工作透明度更高,服务质量更好,群众更满意。

(四)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健全体制机制,使政务公开走向常态化。

要学习总结各方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发挥电子政务与网络技术优势,把政务公开推向深层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eb6162f5335a8102d220cd.html

《政务公开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