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的生意经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温州人的生意经,说到底就是致富经。为了致富,他们不怕走遍千山万水,不惜说上千言万语,不惧寻找千方百,不怕历经千辛万苦。正是凭着这本吃苦经创业经,温州人才能够四海为家,不因小而不为之,最终赚得满钵满
十几年前,省温州市曾以生产假冒伪劣的商品闻名,如今,它却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温州755万人口中,有60%70%的人在经商,这些人中又有200多万人走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跨出了国门。不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温州人做生意,大多是前店后厂,规模不大,生产的也都是小东西,所谓小商品大市场,如果你现在到温州去走一趟,你就会发现,这也早已是老皇历了。
用故事阐释温州人的生意经故事一
徐勇水是温州打火机生产商,温州的打火机没有自己的品牌。这些年,大多为国外厂商做贴牌加工。后来徐勇水醒过来了,“13年的历史,现在我们才醒过来,我们也曾是想做品牌,可是我没有条件,一个质量不过关,一个各方面的情况还不够成熟,现在应该是成熟了,我们打上威众的品牌,我想不久的将来,世界打火机还是温州人说了算数,那既然是温州人说了算数,总得有牌子呀,你没有牌子,你不是温州人说了算数。故事二
温州的某些制衣厂几乎看不到车间和厂房,以生产休闲服为主的美特斯.邦威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在它的总部除了几间业务洽谈室和几台电脑,看不到太多的东西,公司总经理周成建称之为虚拟经营。他说,其实虚拟经营是一种借力,象美特斯·邦威能在短短的这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主要就是用了虚拟经营的生产方式。特点是它能使避开大而全、小而全的这种重复建设,走专业化分开之路。故事三
在奥康集团的皮鞋生产车间,充满了现代化大工业的气息,每一只皮鞋都要经过固定的程序才能完成,各种辅料按要求摆放在指定区域,地上见不到任何边角废料。管理的强化,来源于温州人对品牌意识的觉醒。从自筹的3万元资金起步,13年的时间里,王振滔通过一场品牌革命,把奥康从一个农村小作坊,变成了一个净资产3亿多的鞋业集团。故事四
红蜻蜓,它不仅注重品牌,而且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鞋文化博物馆,这家做鞋的企业似乎想从文化中挖出珍珠来。钱金波体会是,总感觉到对文化的投资是一次投资三次回报。怎么讲三次回报呢?因为文化能够影响产品、能够影响企业,文化内涵更能影响企业家。故事五
从家庭作坊向现代企业过度,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已经成为温州企业的共识,而这种共识的达成与温州遍布各行各业的商会组织不无关系。温州的商会多是自发的、纯民间的组织,庄吉集团的董事长陈敏就刚刚担任了温州服装商会的会长,在商会,他有自己的办公室,一周7天,5天在这儿上班。陈敏说,这个行业组织在社会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同行中能够起到自律,在共同的推广宣传还有帮助政府做一些行业的管理,确实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温州人都兢兢业业,在老实本分的同时而又勇于大胆创新。品牌、效益、现代管理、虚拟经营,这些现代企业的常用名词越来越多地被温州人所接纳和理解,也正是这些,推动着他们一步步走出家庭作坊,走出假冒伪劣,走出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

温州人,投资的困惑与蝉蜕

温州人,投资的困惑
现在很多温州人一边要偿还巨额的银行按揭贷款,一边房子又租不出去,也卖不了好价钱。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把房子给银行了吧?那就彻底损失了。王铭叹了一口气,只有寄希望于以后还能升值了。
温州民间资本在房产、煤矿等领域大量投资,虽然收益可观,但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不可小觑,尤其是温州炒房团拉高了各地的房价,遭到当地媒体的口诛笔伐。
没有被套牢的幸运者则已经逐渐抽身于房地产,寻找下一个逐猎的目标。
蝉蜕与高风险
如果是从资本逐利的天性来看,风险投资对于民间资金来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专事海外上市财务顾问的锦瑞咨询主管合伙人刘荣说,因为操作得当的风险投资,其回报率要远远高于房地产。
不是不知道互联网赚钱,也不是不愿意投,而是不敢!这是记者采访众多温州炒房人士的一个共同感受。互联网的行业特性则将民间资金在向互联网风险投资转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放大了风险。
民间资本并非与风险投资天然绝缘
事实上,民间资本并非与风险投资天然绝缘。在温州兴盛多年的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风险投资的雏形状态。由于银行出于控制风险的角度,不愿意向创业初期的企业发放贷款,民间借贷则自发性地承担了支持创业投资的职能。民间借贷与风险投资在新创企业的资金投入性质上存在本质的区别。股权性的风险投资比债务性的民间借贷具有更大的风险,同时民间借贷的双方可能原本就存在密切的商业联系,这也是完全陌生的风险投资商与新创企业所不能比拟的。还是需要政府或者企业继续引导,民间资金才愿意跟进。可以推广普通民众都可以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由专业风险投资人员操作,才会有中国的软银出现。刘荣表示,当然江浙民众是否信任风险投资基金,是否愿意把资金投到基金里去,还需要专业人员的努力。

温州商人接班悄然进行时

温州当地媒体对30名温州商人作了调查,发现只有20%的温州企业家决定退休后由子女掌管企业,近60%的企业家表示没把子女列为接班对象,其余的则表示对这件事还未作考虑。
一方面不少温州商人不愿意将"家业"交给子女继承,另一方面许多温商子女也并不愿意"接班"。新一代温州人出生的年代各异,所受的教育不同,接触的新事物新观念更多,种种因素自然地让两代人的观点产生隔阂。不少"新温州人"更是因为仓促接棒,志不在此,而无心商场恋战。

两代人冷对接班
天正集团董事长、总裁高天乐对此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现在很多人不会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下一代。我不需要把这个企业给我的孩子,中国人在未来的时间里在这件事情上会越来越想得开。和高天乐一样,相当数量的温州商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子女如果不能胜任这个公司,还是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而强行把企业传给子女,那么这个企业可能就此走向衰亡。
对于未来的接班人,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的观点是一定要找个合适的。不管原来是股东,还是经理层,

只要是最合适的都可以接班。虽然认为现在考虑企业接班人还为时过早,但胡成中表示将用最好的方式去培养下一代。他的儿子很早就送到国外读书,能否接班胡成中认为很难说,他觉得下一代如果有知识、有能力,自己照样也能搭个好平台。
叶家样板
美国康龙集团的董事长叶康松,如今他的企业已经实现了顺利交班。他的女儿叶茹成为美国康龙集团总裁。她从父亲手中接过美国康龙公司的总裁大权,一举让康龙集团成为美国商务部点名的优秀企业。职业化代替家长集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分析指出,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一般拥有企业全部或者部分的资产所有权,并掌握着公司最为重要的管理权,实行家长集权式管理,家族文化也趋于感性,人治重于法治。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一个突破点,容易延误商机。周德文说,所以,实行职业化管理就势在必行。
中国最大男装企业之一的庄吉集团董事长陈敏是坚决不搞家族化企业的温州商人代表。陈敏说:很多家族式企业的人就是自己家里人在一起吃顿饭董事会就开好了,特别是在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方面不健全。很多在办公时的称呼就是家庭里的称呼,不是公司里职业的称呼,这样对外来的职业经理人就造成了一个很不好的工作环境。外来职业经理人总觉得自己是外来人,融不进去,这样就很难吸引和留住职业经理人,企业发展就受到局限。
相关资料:温州商圣”――叶适
叶适,字正则,号水心先生,温州永嘉人,南宋哲学家,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反对理性空谈;主张通商惠工反对抑末;著有《习学记言》《水心文集》等。
叶适在宋孝宗淳熙五年、既公元1178年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等职。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亲自带兵上前线,参加了抗金斗争,为保护国家建立了显著的功勋。叶适是永嘉学派之集大成者。他深入研究事功之学,用功利来衡量义理,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认为义理不可脱离功利,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他将事功之学同现实政治结合起来,认为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他的事功学说,直接为政治改革和抗金主张作理论上的论证。此外,叶适在哲学、史学、文学、教育等方面都有贡献。
众所周知,南宋时期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盛行全国,其末流空谈义理,不务实际。而永嘉学派奇峰突起,与之三足鼎立,叶适主张务实而不务虚,反对陈腐观念,不迷信权威思想,不讲究来历依据,不袭用前人做法,勇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勇于追求功利,其思想对明清时期的学术有较大影响。
叶适深爱自己的故乡温州,晚年长居在水心村。他曾有诗描绘说:生姜门外山如染,山水娱人岁月长。在这里,他专事著书和讲学。挑灯夜辑抽苦心,辛勤写作,创编了《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纪言》等宏著。出于对故乡的爱,叶适特地写了《西山》一诗:对面吴桥港,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桔树,无水不荷花。竹下晴垂钓,松间两试茶。更瞻东挂彩,空翠杂朝霞。诗歌描绘了温州近郊丰饶的特产和瑰丽的风光。并揭示了大自然艳丽多姿的色彩,再现了家乡山川田园的壮美,表达了叶适深深的爱乡之情。
叶适一生都在著书立说,其思想对世人影响很大。《温州嘉靖府志》说:适生平喜读书,不以世务萦怀,考论古今,品藻人物,自成一家。言名重当世,四方学者,仰之如山斗……远而高丽,捐金购求其文。可见,叶适不仅在当时国内的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文章震海外,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威望。
在纪念叶适诞辰850周年暨永嘉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时,不仅有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而且还有来自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国研究叶适的专家、学者,大家一道,共同研讨叶适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叶适的思想,对其发祥地温州更有着直接广泛而深刻的浸润。

温州人以善于做生意而著称,因此,也就一定有他们的生意经。温州人做生意有自己的套路、自己的规律、自己的“经”。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攻伐之经
温州人多地少,因此也决定了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地去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也因此,温州人可能是中国经商者之中最多的散布在全国各地的群体,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
最初,他们是以手工为其主要的谋生手段,如理发、补鞋、裁缝等,一个个游兵散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每到这时,游兵散勇们就聚到了一起,出谋出钱出力,一定要在竞标中拔得头筹,也因此,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有的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分公司、分销点、办事处,将温州人的商品意识传达给当地,辐射到周边。目前,在巴西、南非、欧洲、美洲都出现了新的温州人经商的网点。
温州人的攻伐之术的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安营扎寨,守住阵地,除非是市场衰落,否则绝不后撤。可以说,这是运动战和阵地战的相结合。
血缘之经
温州人更多地以群体聚合的方式来从事各种工作,特别是生意方面的事情,血缘关系成了重要的因素。
手工作坊和家庭工业就是其典型。楼上住人,楼下聚集了自己家或亲戚家的很多人,印刷、编织、裁缝、做鞋、制眼镜、造钮扣、加工小电器„„
如今,血缘在温州人的新的经济模式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中的一个主要成员成了厂长或董事长,其他成员分散在各个重要的部门,分头负责。血缘再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有凝聚力,而少扯皮、拆墙角之嫌;对外是一个团体或一只拳头,对内是一个温馨的群体;遇到困难,大家齐心出击。遇到矛盾,开一次家庭式的会议,往往就能解开疙瘩。血缘在企业里成了动力,成了催化剂。
当然,血缘的向心力是无可置疑的,但会不会缺乏广纳百川的可能与胸襟呢?会不会使外来的才俊,看不到彼岸那道最明亮的曙光呢?或许,血缘与非血缘要并驾齐驱才好。如此,温州的企业才能够注入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精神。
模仿之经
曾经是温州四大支柱产品的纽扣、皮鞋、服装和打火机,最初无不来自于模仿。纽扣只要从外地或国外买来的衣服上拆下几颗,仔细研究一番就能够生产;皮鞋仿意大利的;服装仿法国的;打火机仿日本的。温州有很多的同胞散居在世界各地,当他们回到了家乡,其穿着和用品就成了生意有心人的目标。到手以后,用一夜的时间就可将它解剖完毕,当这个同胞将要出国前夕,他已经看见跟自己使用的东西一样逼真、一样精美的仿制品摆在了橱窗上。这往往使他们惊叹不已。
也因此,原先温州人的主导产品大多为易解剖,具有一定手工技能的东西,而像电脑、手表甚至化妆品等具有较大难度的产品,就不在模仿之列了。

跚跚学步,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必经的一课。离开了模仿的母体,原先的孩子要迈开大步了。如今,许多温州的企业非常注重建立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独立的产品意识,将原先的产品结构大大提升了一个或好几个档次。
豪爽之经
凡是到过温州的外地人一致认为,温州人具有北方人的豪爽与义气———这是温州人在残酷的商海拼搏中最具优势的个性特点。
温州人穿着良好,饮食讲究,腰板挺直,笑声爽朗。与人做生意时,这综合的因素往往给对方以极大的好感与信任感。而温州人或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或大大让利的手法,或今天吃亏明天收回的气量,都使他们在广阔的商场上屡屡得手,意气风发。
温州人的豪爽来自于他们的自信,他们的友好,他们的诚恳。这是昨天、今天乃至明天温州人做生意最好的经典!
许多人以为,做生意就是昧着良心,使尽一切手段赚钱就是了,不需要别的什么。其实,不仅需要经商技巧、管理技巧、融资技巧、为人技巧、网络技巧等等,商业行为中,更需要想象技巧。这一点,温州人曾挥写出了漂亮的好几笔。
生意场0627日讯
(生意场讯吴云前为自己是温州人而自豪。他说,温州人从商的很多,这与地域文化有关。在温州,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才会被人尊敬。如果你整天无所
事事、游手好闲,会被大家瞧不起。
很显然,吴云前早已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
如今,吴云前离开大连,把自己一个人派遣到北京。他将其定位为:第二次
创业。吴云前在北京的办公室位于长安街的高档写字楼。我们的采访,就在那个宽大的、洒满阳光的大房间里进行。他并不健谈,似乎有“选择性听觉”。会常常陷入自己的世界里,听不见你说的话。但是,一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又突然变得分外敏锐。也许,这正好与他的生意经相吻合:在他眼中,到处都是钱。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如何去赚钱。与己无关的事情,不予考虑。但是,又很善于
从旁人漫不经心的事儿中挖掘出赚钱的契机。
2000元创业的故事
吴云前小时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热爱学习的好学生。他对正规教育不感兴趣,初中毕业后,就不愿意再上学,嚷着要做生意。那时候,家里有一个蛋糕店,做一些点心、月饼之类的甜品,一年也能赚一两万。父亲的打算是这样:读书是上上之策,万一不行,就回家帮忙经营蛋糕店。可是,吴云前的梦想,不是一个
小店这么简单。他要创业,要到遥远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梦。

于是,他跟父亲借了2000块钱,跟另外两个朋友一起去了青海。那一年,
17岁。在青海湖边一个小小的城市,他开了自己的裁缝店。那里没有百货公司、烟稀少。他从兰州进布料,当了一个小裁缝。第一年,不赔不赚。他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创业,父亲回信说让他再坚持一年。第二年,赚了一万。于是,他不顾父亲的意见,把所有东西全部卖掉,还了父亲的2000块钱,随后来到大连。我对他会做衣服诧异不已,问他从小是不是心灵手巧那种孩子。他否认。“我一点都不心灵手巧,比如说电器之类的东西,我从来不碰。如果别人能做,还是交给别人吧!那时候,不过是从一件最小的、别人最不屑做的事情做起。对我而
言,那是个开始。”
做服装生意完成原始积累
1989年,如今矗立着百年城的地方,是一所小学。当时,19岁的吴云前说:我要把学校拆了,盖成全东北最好的商场。那时候,身边的朋友以为他在说胡话。
从当时到2002年百年城正式开业,中间历经了13年。延续在青海开裁缝店的经验,吴云前在大连开了一个小服装厂。他说,那个服装厂的性质跟现在的zara有点像。出货快,一个星期就能上柜台,什么好卖
再做什么。逐渐的,服装厂越做越大,生意很好。可是,吴云前并不满足。盖一个购物中心所需的原始积累,这样一个服装厂根本不够。于是,1992年,他把目光投向布料生意。大连是一个海岸城市,做
布料批发、纺织品贸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做布料生意,比服装生意赚得要多很多。在有了一定资产之后,吴云前同时进行了两项投资。首先,因为城市规划,那所学校搬走了。吴云前在那块地上投资了30%的股份,成为了第二大股,但是,并没有控股权。考虑到这一点,再参考那时候北京的酒吧业兴旺、上海出现了钱柜。吴云前把二者相结合,在大连开了一个名为“空中布景”的综合娱乐场所。一层是主题餐厅,二层是KTV由于当地消费水平有限,并且没有形成健康卡拉OK消费的习惯,吴云前的第二个投资失败了。亏损了5000万元之后,第一大股宣布退出项目,趁这个机会,吴云前收购了它的股份,把原计划48层的大楼改成了八层,请著名设计师来打造这个全东北最好的购物中心。他说:“当我看到很多世界顶级品牌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将专卖店开到富丽华和香格里拉时,我看到了机会。我瞄准
的,是那些最具消费能力的消费者。”于是,在大连建市100周年的1999年,投资7个亿的百年城破土动工了。时任市长的薄熙来对于这个项目有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大连的瞳孔。2002年,
百年城正式开业。

形成明确的商业模式
回顾吴云前的过往人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问到他以后还会不会这样折腾,他说,一旦你形成了明确的商
业模式,就不会了。那漫长的岁月,都是在积累。百年城开业不久,吴云前在二七广场建成了温州城,他说,这次他是将目光瞄准了普通老百姓。事实证明,吴云前的这两个项目都获得了成功,成为大连为数不多的商业地产行业的赢家之一。“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吴云前说,“现在大连有些商业地产项目的失败,原因在于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
想干什么。”温州城取得成功后,吴云前一直在思索公司的下一步棋该如何摆布,最终复制“温州城”模式、让温州城走出大连成为答案。200511月,位于长春站前旺角的温州城开业了,而开业前其店铺出租率就已达到100%;随后,位于沈阳太原街附近的温州城也即将开业。吴云前介绍说,哈尔滨温州城也在积极选址过
程中,让东北主要城市遍布温州城成了他连锁战略的第一步。“我们现在非常地踏实,我们知道公司未来该往哪儿走”,吴云前介绍说,“公司将按照东北、华北、山东的区域进行扩张,除东北各主要城市外,天津、北京、济南、青岛都是我们复制温州城的热门城市,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
200万平方米的温州城模式的卖场,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在商言商,总结温州城运作成功的经验,吴云前认为,前期的选址非常重要,他的原则是“宁缺毋滥”;而之后的规划功课也必须要到位,因此他所开发的项目均聘请世界顶级规划设计公司来做;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做好招商工作,
形成整套的后期管理系统他认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北京二次创业
在高档时尚的百年城成为青泥洼商圈的地标后,再复制一个百年城让它成为城市的新地标是吴云前一直在思索的计划。2004年年底,打造一个类似上海新
天地的复合型、成长型都市街区的规划方案摆上了他的案头。如今,百年汇已经成形。吴云前指着电脑上漂亮的照片说:“这就是我们新的项目。所谓复合型,就是集商住、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所谓
成长型,就是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来不断填补其功能。”百年汇之后,吴云前把目标定在北京。他说:“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场规模大,非常适合我们全国性的拓展目标。我把来到北京,定位成二
次创业。”建立服装产业园区,是吴云前的新目标。“服装产业是环保型、都市型产业,并且又是时尚产业。巴黎、米兰、纽约都是服装中心,北京作为服装产业重要基地之一,却没有形成有规模的服装基地。在木樨园,有很多我们温州老乡。他们

手里,有3000多个服装厂。可是,都又小又破,甚至有很多是违章建筑。我要做的,就是进行一个产业整合,建立服装基地。我请了新加坡的设计师,用了
30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已经有20多家服装厂搬进去了。”
做生意不怕赔就怕停
吴云前称自己是一个永不放弃的人。遇到困难的事情,也许会影响心情,是不会影响决策。他说,“这还是得看个体。有些人可能心理脆弱一些。我看我有些员工,遇到棘手的事情,如果堆了两三样,他们就会觉得无法处理、压力太大。我就不会。就算有再多困难的事情,我永远是先办最着急的那一样,然后剩
下做次重要的事情。绝对不会应付不过来。”“一定要坚持。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你自己去做了,才会有感受、有体会。挫折是正常的。做生意不怕赔,就怕停!因为赔了可以赚回来,而停了就意味着
赚钱的机会没了。”
给年轻人创业的建议
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目前任何行业都已经饱和,不像以前那么有机会。云前非常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社会永远是在进步的,现在的条件绝对会比以前好。就看你用什么角度去看。如果一味抱着这种想法,那还要后代做什么?
到他们那一代,岂不是更没有生意做,更没有钱赚?“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吃过什么苦,好吃懒做、眼高手低是最常犯的错误。年,我们出来做生意真是吃尽了苦头。那时候从温州到青海,根本买不到火车票,一路都得站着。站得腿都肿了。那时候社会治安也不好,从兰州买布料,运到火车站。托运,得给托运站的人买烟、说好话。关键还要看好自己的货品,可能你
正在卸包的时候,另一个包就没了„„”从小出来做生意到现在,吴云前觉得在逆境中成长是最锻炼人的。他非常欣赏李嘉诚的一句话:“前十年,创业非常艰辛,后十年,我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
阶段。”锻炼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忍耐力,是吴云前所强调的。他说,永嘉学派当年提出的“义利说”,正是温州人今天经济活动的写照。温州人信奉朋友就是财富,有义就有利。但是,和朋友间的利益并不是直接金钱的交往,而是相互帮助。比如,在朋友的相互交流中会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变成钱,就实现了朋友间的利益。温州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市
场接轨的地方。总结说来,温州人的特点就是“以勤为本”,他们会坚持做一件事情。他还举了温州打火机产业发展的事实来印证他的观点。他认为,温州人对生意没有大小的区分,并没有北方人所固有的认为小生意不赚钱的观念,把“小生意做大”,积少即可成多。他还认为,温州人所特有的“朋友、义气就是商业”的人脉观念,

也是帮助温州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温州人不但老乡之间愿意合作、易于相处;使到了外乡,他们的适应能力也很强,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社会,所以才有了今
天温州人遍布世界的局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0d9c6527d3240c8447ef7c.html

《温州人的生意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