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文学30年

发布时间:2020-01-23 06:05: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丝社

得名于1924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中国诗歌会的任务是:“研究诗歌理论﹐制作诗歌作品。创作的诗歌主要以写实为主。他们在《缘起》和《发刊诗》中阐明了自己的创作主张,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随后广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成立了分会,并先后出版诗刊,吸引了一批诗人,除发起人外,王亚平、温流、曼睛、柳倩等都是中坚分子。 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是蒲风,诗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是他的代表作。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14在北京中山公园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著名的刊物是《小说月报》提出了文学为人生的主张,是切身主义者。

创造社

创造社创立于1927年,地点是日本东京,主要是留学日本的郭沫若、郁达夫创建的,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所以创造社主张浪漫主义,提倡内心的个性、自我,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32日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主要创建人是鲁迅、茅盾、郭沫若。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成立后,先后出版的刊物有《拓荒者》、《文学周报》、《文学导报》等。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但实际在背后握权是两度留苏曾任中共总书记的瞿秋白。由于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学衡派

左倾路线的影响,左联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倾向。反映在创作中,有些作品还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对此,鲁迅曾进行过中肯而切实的批评。1936年春,左联自行解散。

学衡派

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1922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学衡派创始人为梅光迪。代表人物为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人。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新月社

新月社是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于1923年创建的文学团体,1926年起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创办了《诗镌》、《剧刊》,1927年新月书店在上海成立,19283月由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创立了《新月》月刊。 从徐志摩、胡适发起的早期的聚餐会、新月社到《晨报副刊》的《诗镌》和《剧刊》;从新月书店、《新月》月刊到《诗刊》和《学文》,新月经历了从北京到上海再回到北京、历时11年的复杂过程,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领域,更旁及文艺理论和美术,尤其是跳出文艺的象牙塔,关注到了现实政治。就文艺而言,他们拒绝所谓的革命文学”“普罗文学,不迷信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更不赞同以文学为政治宣传工具,他们讲究人性,崇尚的只是走正常的文艺发展的道路;就政治而言,他们反对专制,推崇民主和法治,呼唤人权主张戴着格律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代表人物:徐志摩

新月诗派的诗歌主张:a.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b.诗歌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京派

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鲁迅

分析阿Q性格典型意义

1.精神胜利法:a.自欺欺人 b.自我安慰 c.爱面子,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 d.欺善怕恶、欺软怕硬 e.麻木健忘

2.《阿Q正传》,具有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性,只有阿Q这一类人的觉醒,中国革命才能成功。

3.文章不留情面地讽刺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自我麻醉、自我满足、自我解脱与逆来顺受的心态,以及中国民族自古以来的劣根性,包括自私自利、欺软怕硬与精神胜利法。

《狂人日记》

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变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确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切希望。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知识分子形象和农民形象时《呐喊》和《彷徨》中的两类基本形象。

4.《呐喊》和《彷徨》的艺术特色:a.简洁和凝练 b.构思的朴素和平实 c.讽刺的成功运用

5.鲁迅杂文的基本内容:

前期杂文(1927)a.进行广泛的社会文化批评(五卅之前) b.进行政治斗争(五卅之后)后期杂文(1927后):a.国民党政权的斗争 b.对帝国主义的揭露 c.社会文化批评 d.对人民和革命的歌颂

6.杂文的艺术特色:a.典型性 b.形象性 c.讽刺和幽默

7.鲁迅与茅盾的比较:

a.鲁迅主要写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茅盾写五四运动前后到四十年代末近半个世纪。

b.鲁迅笔下的人物主要是生活在农村的老中国儿女们,茅盾笔下人物主要是新社会背景下的都市新人。

c.鲁迅刻画人物采用传神的白描,茅盾注意表现人物多面性和复杂性,追求立体化。

d.鲁迅小说追求单纯而严正的布局,茅盾

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

郭沫若

1.诗歌理论与创作主张:a.主情主义 b.重自我表现 c.强调自然的流露 d.重视灵感的作用 e.主张形式的绝对自由 f.文艺的社会职能

2.《女神》的五四时代精神:a.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b.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 c.爱国情思的抒发 d.强烈体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e.热切追求赞美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 f.把革新者的叛逆和勇气,提高到前所未有的赞颂程度。

3.女神的艺术特色:a.火山喷发式的抒情模式 b.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 c.多元化的抒情方式 d.诗情、诗境、诗意的纯真表现 e.神话传说和象征的运用 f.对偶、排比的运用

4.《女神》思想与艺术上的不足:a.自我抒情的主题形象与社会现实有相当的差距 b.有些诗篇过于直露、单调,缺少诗歌应有的暗示、含蓄和曲折,因而缺乏耐人咀嚼的魅力。

丁玲

1. 如何理解莎菲形象:a.大革命后在政治上处于幻灭边缘,陷落在彷徨与叛逆、灵与肉的极度矛盾中的知识女性。 b.莎菲形象的矛盾性:保持了“五四”个性解放的独立人格,但在颓废、失意、近似玩弄男性感情的方式中显示出的反抗性是病态的 c.莎菲是满带着五四以来的时代烙印的人物,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时代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2. 莎菲的性格特点:a.多愁善感、任情任性、倨傲狂放、勇于追求和反省。幻想热烈的爱情与痛快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反抗性。

b.虚伪、充满心计 c.她的苦闷、感伤、失落,概括了五四落潮时期知识女性的心理特征 d.莎菲命运中的茅盾与悲哀固然与她个人的任情任性、倨傲狂放有关,但更是时代的悲剧,同时代表了时代女性的苦闷。

茅盾

1.茅盾小说的艺术特征:a.史诗的规模 b.理性的色彩 c.清醒的意识 d.明确的主题 e.本质化的人物(是指茅盾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定性的,都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人物,典型形象) f.鲜明的时代背景(为塑造人物提供了良好的典型环境)

2.《子夜》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a.揭示了时代的主要茅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b.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c.倾向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老舍

1. 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a.旧社会对祥子的压迫 b.与虎妞的畸形婚姻 c.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不合群及个人奋斗的理想 d.祥子个人心理性格上的弱点,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命运上缺乏自制能力。孤独、脆弱。

沈从文

《边城》赏析:

1. 翠翠:美的化身,恬静、温柔、纯净、忠贞,简单而执着,充满古朴之美。

2. 爷爷: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忠于职守、恪尽本分,古道热肠、重义轻利,朴实善良、细腻慈爱。

3. 天保和儺送:虽出生富家,不骄横、不浮华,在爱情的追逐中,毫无嫉妒、怨恨之心,表现出一种极其自然地品性美。

4.《边城》主题:通过对湘西少女翠翠这样一个缠绵悱恻、美好而又哀伤的爱情故事的描写,赞美了湘西人民醇厚朴实的人性爱和人性美。作者用梦和真构成的文学图景和文本外的现实的丑陋相比照,让人们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企图用未被异化的苗人的美好品格与优美健康的人性来重塑中华民族的灵魂。

5.《边城》主要艺术特色:a.强烈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对民情民俗的描写上 b.不注重情节与结构,看重的是意境 c.语言柔和清丽,自然流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d.以细腻入微而又传神的心理刻画,展现人物性格。

国统区文学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a.抗战初期(1937.7.7——1938.10):整个基调表现为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表现民族解放战争中新人的诞生,新的民族性格的孕育与形成。报告文学与通讯成为最热门体裁,诗歌朝广场艺术发展,大众化小型轻便文艺形式成为主角。

b.相持阶段(1938.10——1944.9):武汉失守后,国内政治形势急剧逆转,作家们随时代心理转为沉郁苦闷。开始重新认识民族与自我,为民族寻找新出路。这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形式是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例:郭沫若《屈原》、萧红《呼兰河传》、老舍《四世同堂》、夏衍《法西斯细菌》等。

c.抗战后期与解放战争时期(1944.9——1949.9):国统区掀起民主运动的热潮。文学主题与题材沿前一时期继续发展,更集中在对黑暗的诅咒和腐朽政治的否定。讽刺暴露性喜剧增多,如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陈白尘的《乱世男女》《升官图》、宋之的《群猴》、钱钟书《围城》。

解放区文学

卢沟桥事变后,延安及各民主根据地的文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对新制度的赞美及对群众斗争生活的热情描绘,普通农民、士兵和干部成为作品中重要表现对象,解放区读者主体是农民。新的文体形成,如新评书体小说、新章回体小说、民歌体叙事诗、新歌剧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 中心内容:讨论了一些党如何领导文艺的问题,即所谓“外部关系”的问题。

2. 意义:它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战争环境中党领导文艺运动的基本思想、基本政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它无疑具有正确性、权威性,并且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共产党统一全中国、成为执政党以后条件的变化,以及在变化了的条件之下,应该如何看待文艺、领导文艺,应如何对待文艺创作的主体——知识分子阶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在建国以后,《讲话》的一些本来只试用于特殊历史条件的结论被引申推广,就难免产生了某些偏颇。

《围城》

1. 艺术特色:a.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奇妙比喻,丰富的知识容量 b.妙语连珠,新意迭出,多方隐喻,使事物特征愈见鲜明 c.中外典故,理论学识,生活印象,一齐奔汇笔下。

2. 钱钟书《围城》的多重意蕴:a.显性层面上,是对抗战背景下,对知识分子群进行刻意描绘。 b.深层意蕴,所有人物都是盲目寻梦者,是为命运所玩弄的失败者。方鸿渐的经历是不断渴求走出围城,而每一次走出围城又等于是落入另一个人生的围城。是现代人对自己生命处境的哲理思考。

赵树理

1. 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讲述解放区新一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揭示了农村旧习俗与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

2. 主要塑造了以下几类农民典型的形象:a.受封建思想毒害还未觉醒,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传统的老一代农民。例:《小二黑结婚》二诸葛,《李有才板话》老秦,《传家宝》金桂婆婆。 b.年轻一代农民,由于封建思想没有肃清而可能发生蜕变。例:《李有才板话》中的小元、《邪不压正》小昌。 c.新一代农民。例:《李有才板话》李有才、《传家宝》媳妇金桂。

3. 赵树理的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小说审美目标:让农民喜闻乐见)

A. 农民化的审美观念。

B. 对以说唱文学为基础的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叙述方式、表现手段进行扬弃与改造,注重小说故事性与讲述性。

C. 叙事风格明快、简约、富于幽默感,语言明白如话,吸收传统说书艺术的长处,具有可朗读性。实现了艺术性与大众性较完美的结合。

4. 《李有才板话》揭示农村民主改革中新政权的不纯以及批判主观主义、官僚主义。

5. 《地板》短篇,形象解说地主如何以地租剥削农民。

6. 《李农庄的变迁》以一个村为缩影,展示北方农村20年代到40年代的巨大变革。

7. 《福贵》高利贷盘剥下农民的悲惨命运。

8. 《孟祥英翻身》、《传家宝》农村妇女民主意识的觉醒。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a.其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作为能体现毛泽东《讲话》所得出的文艺路线典范,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B. 能够踏实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识、愿望及审美要求,真正为普通农民接受,这是其最突出的特点。C. 生活创造者与生活描写者统一,其另一个重要历史特点。既融入对农民的挚爱情感,也带入历史考察的理智。保证了其问题小说政治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D. 偏重大众化、通俗化,主要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消极影响:文化修养不足及由之产生思想视野的相对狭窄,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汲取是一种补偿,但也存在缺失。

艾青

1. 艾青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A.艾青是五四以来新诗的集大成者,吸纳了各种风格流派和体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B.艾青诗歌达到了自由诗的散文美的新境界,构成现代新诗的第二座高峰。

2. 诗的艺术与形式:A.从主观出发 B.渗入主观情感 C.提倡诗的散文美,奔放与约束的协调。

 

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5bf43f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4c.html

《中国近现代文学30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