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发布时间:2012-03-27 20:16: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无论是诊断学名词(比如强迫症、抑郁症、社交焦虑)、还是现象学描述(比如失眠、情感问题、工作压力),都只是人为归纳的一个概念。具体到每一个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个人,这些名词相互之间是无法区分出“严重”与否的——比如某个被贴上“抑郁症”标签的人,不见得在日常生活中的痛苦程度、社会功能的受损程度,就一定重于另一个看起来“仅仅”是碰到“情感问题”的人。同时由于“心理问题”的不可测量性,所谓“严重”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感受。

基本上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辨别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内心困扰的痛苦程度、社会功能的受损程度、困扰存在的时间长短、以及治疗的难度。比如假设某人因内心的困扰,痛苦到已经无法忍受、无法坚持正常工作,而这种情绪状态已经持续或反复超过一年,那么可以说这是非常“严重”、并且有必要接受心理治疗的状态了。

关于主观感受的痛苦程度,还可以从时间或频率的维度区分:比如假如一天之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感到痛苦,同时每周有三天都处在这种状态下,那么显然这种痛苦程度是相当强烈了;

社会功能,指的是完成正常的工作、生活自理、社交活动的能力。其中包括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比如当处在痛苦的状态时,发现常常找不到任何可以支持自己的人,或者感觉和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无法真正亲近,又或者几乎没有参与任何社交活动的兴趣,这些都是社会功能受损的现象;

  通常某个心理困扰持续存在超过三个月,或持续时间较短、但在几年内反复多次出现,都可能说明这些困扰并非一过性的,而是内心某些深层问题被触及的表现。当出现这种情况,通常这些内心困扰无法自动消退,需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关于治疗的难度,基本上只有具备一定经验的咨询师才有能力评估。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体系中,可以粗略地将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分为缺陷型损伤和结构型损伤两大类。虽然由于先天气质类型和后天养育过程的区别,任何一个人的心理结构都非常复杂且个性化,但总体上,心理发展是有自然规律、并具备类似结构的。

假如把心理结构比喻成一座大楼,那么缺陷型损伤的楼,就像缺了某些部分:比如整幢楼都没有开窗、或楼内部没有楼梯、甚至楼底没有地基等等;

而结构型损伤的楼,则是所有硬件齐全,只是结构和比例不协调:比如某些楼层的窗子太小、大门开在很不方便的位置、或者地基的形状比较奇怪等等。

要对一座已经竣工的楼做调整,显然缺陷型损伤要比结构型损伤的难度大。

具体到人群中,这两种类型最显著的区别,是将外部冲突转化为内部冲突的能力。

举例来说,某个当事人被严重的内心痛苦所困扰,但包括亲人在内,所有与他接近的人,都很难看出他正处在巨大的痛苦中——因为他将自己与外界的所有矛盾冲突,都转化成了自己内心的冲突,同时对外仍然能维持基本正常的社会功能,这就是典型的结构型损伤;

而另一位当事人,自己也感到生活中有许多痛苦和烦恼,但他认为这当中大部分是外界环境、或他人有问题,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如果他/她不这样做,我就不会这么痛苦,所以需要改变的是他/她……”显然,这种心理过程会造成他与周围的环境和人群产生更多冲突,这实际上是由于内心结构部分缺失,造成自己和外界的边界不清,因而欠缺足够的条件在内心建立一个“缓冲区”来协调自己和外界的关系,这就是缺陷型损伤的表现。

粗略地看,结构型损伤造成的问题,通常表现为强烈的内部冲突,却往往与外界和他人很少发生冲突;缺陷型损伤则是既痛苦于内部冲突,又常常与外界和他人发生冲突。以诊断学术语描述这两种心理状态,前者偏向于“神经症”,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以及接近神经症群体的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进食障碍等等;后者则偏向于“人格障碍”,比如依赖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等等。

必须说明的是,上面的描述同样是人为归纳和划分的抽象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粹“属于”某一型的人。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内心都或多或少既有缺陷型损伤、又有结构型损伤,只是多数人内心的“不完美”,并不足以引起整个内心世界的失衡。

所谓的“心理健康”人群,只是结构型损伤多于缺陷型损伤而已,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没有人是完全“健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90e1fc0242a8956bece4c6.html

《如何分辨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