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总结-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

发布时间:2020-06-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
【篇一】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 9的乘法口诀”,教 师让学生用“ 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1 : 9 -1 2: 3: 4: 18 2 45 -H9
3 T 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 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
“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 才会做呢!” (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 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 39”这个算式的“ 3”重新换 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1 : 3换成27 2: 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 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1 : 把“3”的前面添“ 6”,就是63 T = 7 2: 在“3”的后面添“ 6”,就是36 T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 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 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 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 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 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 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 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 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 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 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在此,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 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 39'这个算式的‘ 3 '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 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 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 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
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 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 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篇二】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 教学中,教师应设 法使学生在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 情。如果我们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 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 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适时给予学生成功 的体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给学生以自信,使他们获得满足感。例如,在教 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学生总 结为把边长为1厘米正方形依次摆放在长方形上, 看摆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
那样就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数。老师为这一举动叫好。接着再问: (长方形的) 用摆一摆的方法行吗? 简便吗? ”有的同学互相看看,
“学校的操场
“不
简便,很麻烦! ”大家的意见很一致。“怎样做简便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家的好奇心一起迸发出来。此刻,教师不急于表白,而是乘胜追击,又出示一 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图,问:“要知道游泳池的面积,能把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 教室里出现短暂的安静,“不能,绝对不可能。”此时此刻,学生的探究已经到 了颠峰。老师再适当点拨,学生就能总结出“使用摆、数的方法不是最好的计算 方法,而且有时还使用不上这个数学方法”的结论。这种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 这时必须突 出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 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例如,
学习长方形面积的
计算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 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 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
可以让生动手操作。用121平方厘米的正

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这些图形的面
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 宽别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 宽与面 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 小组讨论,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
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1平方
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 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长 方形。再通过有关演示和共同讨论,
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和宽
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的直视思维向抽 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不仅理解了这一公式的含义, 更明白了这一公式的由来, 从而也实现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这一目标。
【篇三】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将数学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就能 使学生在情感与智慧交织的课堂中获得满足与发展。
如在教学“ 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把“幸运 52 ”的形式引入课堂,通过 情境串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 数学知识。第一环节一一组数游戏:用数字 235分别组成25的倍数, 用这3个数字能不能组成一3的倍数,凭借经验学生组数253523,验证后 发现它们都不是3的倍数。把数字21再组数,学生发现组成的数都是 3
的倍数。通过组数游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2,3,5,组成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 1,3,5组成的数都是3的倍数,游戏情境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 第二环 节一一智力比拼: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验中:用 6颗、8 颗珠子、任意颗珠子在计数
器上拨数,验证是不是3的倍数,并根据验证的情况 进行记录。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俨然一个个数学家,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 研究并发现了 3的倍数的特征。第三环节一一幸运充值卡:每个同学都有一张 幸运充值卡,我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巩固练习创设成幸运充值的情境,
每一题
都有一定的幸运分值,另外,坐姿端正、细心读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还有奖 励分值,最后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幸运分值是多少,是不是
3的倍数,是3的倍

数就是这节课的幸运之星,不是的看看最少奖励自己几分也能成为幸运之星。
过创设这一系列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进行了 “数 学建模”,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进而产生数学思维的兴趣和动力,产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篇四】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教具,组织学 生回顾长方体的特征,特别是长方体六个面的特征,为下一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 积作铺垫。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并展开长方体教具,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最终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表面上看,学 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
但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实质性
的思维活动。因为老师已为下一步要学习的知识扫清了障碍, 学生根本不用“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cc5fba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a.html

《推荐总结-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