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课文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2 02:13: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草原》课文分析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一、动静结合绘美景

课文首先抓住色彩写静态,突出碧绿。作||者首先写草原的主色调──“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接着具体写出它绿得有层次──“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绿得浓||──“到处翠色欲流;充满了生机──“像无边的绿毯||,像中国画。在这万绿丛中还点缀着白色的||羊群、明亮的河流、棕灰色的马群和各色的衣裳,真可谓五彩缤纷、美丽||迷人,让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

其次,抓住声||音写动态,突出热闹。初入草原,偶尔有忽飞忽落的小||声;接着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后来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声音由低到高,由稀到密,使草原变静||为动,为草原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欢乐。

二、马跃人欢显真情

写马群,突||出一个。快到目的地时,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疾驰,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了客人,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群马疾驰,远迎客人,足见主人心情之急切,||欢迎之热烈、真挚啊。

写宾主,突出一个。蒙古包外,宾主相见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进了蒙古包,奶菜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干部和老翁都||我们敬酒再敬酒。宾主们还一起联欢,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唱起来。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载歌载||舞,骑马奔驰。这些都充分说明主人热情好客。||这盛情待客,蒙汉人民情谊深厚,亲如兄弟,团结互助齐||向前的气氛,表现得特别浓烈,充满真情。

三、矛盾手法见奇妙

老舍先生在文中||故意将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深刻、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碧绿的草原,无边||无际啊!然而,既写一碧千里,为什么又要转接并不茫茫?一般说来,||茫茫有无边无际的意思,这里却不是这个解释,否则将与上面一碧千||的描写产生矛盾。原来作者初入草原,感受新鲜,心情激动,用上并不茫茫||则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的草原特点紧密关联:草原一派||碧绿,漫无边际,放眼望去,一切都历历在目,没有模糊不清的朦胧感受。因||此,茫茫应理解为模糊、朦胧。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自相矛盾吗?其实,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活||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突出了草原空旷辽阔的特点,传达了作者的忘我之情||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和草的生命,洋溢着无限的热爱和赞叹之||情。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相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由于汽车在前进,所看||见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惊叹舒服愿久立想坐下||是互相矛盾的。其实,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何况是感情丰富的人呢;想坐下,是因为眼前||美景沁润着心田,内心涌动着一股勃勃诗情,想||借诗歌来抒发。正是这矛盾的手法巧妙地刻画出在这种境界里的复杂的内心||感受,多么的自然得体啊!

4.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粗读起来,似乎有一点矛盾:草原真的静寂,听不见一点儿声音||?草原真的一无所有,看不见什么东西||如果真的这样,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难道不是一点些东西?难道它们没有一||声鸣叫?或者叫声低得让人听不见?其实,作||者在形容草原的静谧,在形容草原的空旷,给读者传达了||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受。这样以声写寂,以动衬静,突出了辽阔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活的生机。

四、诗句作结意无穷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句写在结尾起什么作用呢?首先,结句照应全||篇。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辽阔,一碧千里,令人||陶然欲醉,于是可爱”“愉快”“惊叹”“舒服||这种种感受油然而生,融为一体,结句的天涯碧草||恰有概括与遥相呼应之妙;而蒙汉情深”“话斜阳则与上文所写蒙族牧民纵马疾||驰、远道迎客、盛情款待、歌舞迎宾的内容相关联,同样具有照应之效。||其次,结句揭旨传情。作者一行刚刚踏入草原,就从心底升腾起热爱之情;待到牧||民们远道迎接,欢呼,握手,敬酒,唱歌,表演,||宾主双方亲如一家,,真是深情厚谊感人心哪!结句蒙汉情深正是概括揭||示,明白畅达。而何忍别”“话斜阳,一来突出了主||客双方不忍离别的内心世界;二来展示了主客双方的动人情态──夕阳西下,恋||恋难舍,心中的话儿简直说不完。关键在于情深||,兄弟之情溢于言表!然后,结句启迪想象。蒙汉两族人民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依恋不舍,娓娓而谈,直到夕阳西下。这犹如一个特写镜头,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他们的惜别之情,而且生发了联想:他||们究竟在什么呢?或者感谢主人热情接待,或者希望客人不久再来,或者互相鼓||舞、交流看法,大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道上携手并进……||结句当如撞钟,余音缭绕。老舍用诗句结尾照应全篇、揭示题旨、传||达深情,的确让人感受到了悠然难尽的韵味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a801ba6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8.html

《《草原》课文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