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论文稿

发布时间:2015-10-21 22:36: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家校共育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教育却是恒古不变的话题。然而,新策下的学生教育,家庭教育的地位逐渐突出。家校共育如何有效进行便成为了时代主题。

由古至今,既有“孟母三迁”的感人事迹,即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竭尽全力培养孩子。又有“儿子咬掉母亲耳朵”的前事之鉴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俩,母亲很宠爱自己的儿子。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从邻居家的鸡窝里偷来一只温热的鸡蛋交给母亲,母亲非但没有指责反而称赞他的聪明,并且把鸡蛋煮熟了给他吃做为奖励。后来,儿子养成了偷盗的习性,长大以后终于因为重大盗窃案被国王处以极刑。临行前,母亲去送儿子,老泪纵横,母子俩相拥无语,儿子把嘴巴凑近母新的耳朵,母亲竖起耳朵以为有悄悄话,没想到儿子却一口咬掉母亲的半只耳朵,并毅然离开。母亲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自己害了儿子。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然而好学者督促不学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熏染督促就学习。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首先要建立在对其思想、习惯、行为的引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发现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职业特点、教子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家养成的行为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和看法。

1.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11 每周一信,家校联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特别是学生刚入学的那一学期,我坚持每周给家长发一封信,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希望家长能跟上来,特别是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更是特别要求。如:我在20131116日给家长的信中写道: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星期天回家请丝毫不要懈怠.有一个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是:每个星期一孩子们显得特别,不能静下来学习上的事,上课有一些玩玩具,下午打瞌睡的也特别多。老师分明感觉到有一部分家长不能较好地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上几封信都说过,星期天不能让孩子太疯玩,晚上让孩子早睡,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很多家长体会到了我的苦心,跟着一道严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2 培训家长,共同提高。

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每一次家长会,我都高度重视,认真准备。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按学生生活习惯的差异分类开家长会,并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探讨。内容有自己亲自办讲座,指导家长如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榜样;请一些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孩子的家长来给其他家长传经验……这些既提高家长的素质,也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及时沟通,重点督促。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只有真正做到教育上的一致性,才能发挥对孩子的最大教育。而前提是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如果学生在学校有问题,我会把家长找来,交流沟通,取得教育的一致性。我班有一个男生,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生活卫生习惯特别差,入学后,既不喜欢洗脸、刷牙,头发时常也是乱蓬蓬的,课桌里的书籍、本子一团糟,衣服穿不到一天,准会脏脏的……为了改变这个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我找来她临时监管的姨妈,请她帮助督促这孩子周末回家后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几周的共同努力,这个孩子已经逐步爱卫生了,也能把书包整理得比较整齐了。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家长们的文化素质地提高,他们很大程度上愿意并且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们进行配合。但也不排除少数不明就里的家长们,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在这个教育的大氛围下,在社会的带动下,时代的召唤下,家校共育能合理高效的进行下去,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ab7b2b07375a417876f8f1b.html

《家校共育论文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