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发布时间:2019-09-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20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继续按照主题单元进行编排,共编排了八个单元,八个主题,分别是:“热爱花鸟”“我爱阅读”“民间故事”“热爱祖国”“学习说明文”“父母之爱”“四时景物的动静态美”“书山有路勤为径”。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导读、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构思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
二、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字词等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正确规范地进行书写,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对分析理解一些浅显的文章,会运用通顺的语句进行语言表达。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弱,书写、阅读,表达等方面比较欠缺,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生字认识200个,会写220个,会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字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式。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问斩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方法,会根据需要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8、养成阅读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内容梗概。
12、在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会活动计划。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加强写字教学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读书能力。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它方式,理解语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依据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详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运用灵活地教学方法和多重形式进行教学,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3、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各种学习习惯和语文能力。

1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学用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2019.09 周次 时间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8.268.30 9.29.6 9.99.12 9.169.20 9.239.27
教学内容
《白鹭》3《落花生》3 书法(1 课外阅读(1
《桂花雨》2《珍珠鸟》1《口语交际》1 习作2《语文园地》2 《搭石》3《将相和》3 书法(1)课外阅读(1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2《冀中的地道战》2《习作》2《语文园地》2 《猎人海阿里布》3 《牛郎织女一》3 《牛郎织女二》1)课外阅读(1 《口语交际》1《习作》2
《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古诗三首》3 《少年中国说(节选)2 《圆明园的毁灭》3《小岛》2 《习作》2)课外阅读(1 《语文园地》2 《太阳》3 书法(1)课外阅读(2
《松鼠》3《习作》3)书法(1)课外阅读(1 《慈母情深》3《父爱之舟》3 书法(1)课外阅读(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口语交际》1 《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 《古诗词三首》3《四季之美》2 《鸟的天堂》2 书法(1 《月迹》1《习作》2《语文园地》2 《古人读读书》2)课外阅读(1 《忆读书》2《我的长生果》1 《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七》2 复习(8
备注


9.13秋节放假

10.110.7国庆节放


9.299.30 10.810.12 10.1410.18 10.2110.25 10.2811.1 11.411.8 11.1111.15 11.1811.22 12.2511.29 12.212.6 12.912.13



2

十七 十八 十八

12.1612.20 复习(8 12.2312.27 复习(8 2019.12.302020.01.3 期末考试



1 白鹭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学习课文语言的优美性和作者对白鹭外貌描写的手法。
4.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主旨,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3.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加强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大家知道白鹭是什么样子吗?(点名学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 板书:白鹭 二、学习生字词
师: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
1.课件出示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书写规范。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检查书写情况。

3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提示:共分为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2-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学习第1自然段。
师:刚才大家通读了全文,下面请同学回答一下,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总起下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2——10自然段
1.学习第2-5自然段的内容。
师:2-5自然段描写是白鹭的外形之美。请大家在文中找出白鹭的外形特点。(点名学生回答)

师:请大家看第5段,这一段重点描绘了白鹭的外貌特征。作者从颜色、外形两个方面对白鹭的进行了描述。注意词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让学生注意特殊句式: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试着用这个句式造句。
师:这一部分讲述的是白鹭的外形特点,作者表现出对白鹭美丽外表的高度赞美。
2.学习第6-10自然段的内容。
师:请大家先齐读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6自然段描绘的是白鹭在清水田中钓鱼的情景-钓鱼图,展现了白鹭优雅,和谐之美,这种美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作者却敏锐的发现了;7自然段描绘的是清晨白鹭在小树的绝顶瞭望的情景-瞭望图,这一段展现的白鹭的神态美;8自然段描绘的是黄昏白鹭在天空中低飞的画面-飞行图,画面传递出一种动感美。
师:第9-10自然段表达了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白鹭是一种很美丽的动物,然而这种美常常被大家所忽视,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常事物中的美。
二、学习第11自然段
师:请同学说一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提示:照应开头,点明中心。请
4

大家再次齐读课文,仔细体会作者所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内涵。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结尾的好处。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这些段落好在哪里。 2.教师对作者的表现手法进行点拨。
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
师: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作者采用的是写意手法,即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 【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展现了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揭示了白鹭平凡、朴素而高洁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热爱白鹭、赞美白鹭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外形美

白鹭 和谐美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神态美(平凡的事物,不一样的感受) 动感美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中有些词语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句子进行讲解,通过梳理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写意手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善于发现美,感受到平凡事物的美的能力。

2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理解课文主旨。感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的道理,能根据课文主旨写一写身边的例子。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主旨。

5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花生是我们常见的食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花生是怎样种出来的呢?它的果实是长在枝干上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这篇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下面请大家先大声朗读课文。
板书:落花生
教师介绍课文作者信息。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引导学生注意读音准确。
4.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笔顺,书写规范。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指导纠正。
三、整体感知,给课文划分层次
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这个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2.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给课文内容划分层次。点名学生回答是如何划分的,以及这样划分的理由。
提示: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种花生 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尝花生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议花生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于课文结构层次的划分。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6

师:请大家先读第12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是本课的前两个部分。请大家找出这两个段落中的生字,词语。1自然段讲述一家人种花生,本来以为花生不容易种植,但是“居然”收获了。(引导学生注意“居然”这个词语,表明出乎意料。
师:第2自然段讲述的是尝花生,“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我们就在后院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这里结合前面母亲不肯荒废空地,显示出母亲的勤劳能干,还会享受生活。 3.学习课文第3-15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是本课的第三部分,讲述的是“议花生”。请大家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些段落,想一想议花生议论了哪些内容?
教师提问:①“我们”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花生味道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容易得到。
②父亲拿花生和苹果、石榴相比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花生虽然外表不那么吸引人,但是却默默奉献,大有用处。
③父亲拿花生和苹果、石榴相对比,这样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做对比是为了突出花生的特点。
④父亲借说花生,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
⑤作者借父亲评论花生,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是什么?借物喻理 师:请大家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怎样做才是有用的人呢?(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回答) 二、拓展延伸
1.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课文主旨。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现手法,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详写议花生。
3.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让学生用一段话写一写身边的这样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巡视指导。 【课文小结】
本课围绕花生这一常见的事物,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几件事。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详略得当,用借物喻理的手法,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发人深省。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

7

【板书设计】
种花生 矮矮地长在地上

收花生 果实长在地下,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落花生 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尝花生 好吃

议花生 和苹果、石榴相比较,花生默默无闻,朴素无华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了一些词语的用法,比如“居然”,要让学生理解词语所蕴含的情感。本文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叙事技巧。本文的主旨思想就在文中出现,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学生领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的道理。

3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所传递出来的情感。 2.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每到金秋时节,桂花就开了。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去感受一下她故乡那阵阵的桂花雨。

8

板书:桂花雨 二、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
2.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词语。 3.教师范读生字和词语,学生跟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临写。教师进行指导,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提示: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2.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句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句子: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作者借桂花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师: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请大家注意关键词,“中秋节”“故乡”.2自然段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关于桂花的事情。 师:为什么作者这么喜欢桂花呢?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桂花的香气很迷人。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师:3自然段写母亲担心“可别来台风啊”而且母亲说:“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这里体现出母亲勤劳善良,而且表现出故乡邻里之间温馨和谐的氛围。

9

2.提问:“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传递出什么感情?
师:4自然段开头作者回忆了故乡桂花盛开时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3.学习第5自然段。
师:第5自然段讲述的是“摇桂花”,这一自然段展现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时欢快的场面。请大家大声朗读这句话:“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读出欢快的语气。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作者所呈现的画面,这是一幅充满欢乐,充满童真的画面。
4.学习第6-7自然段。
师:请大家注意第6段最后一句话,“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里写出了桂花对于故乡的意义,即便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故乡,仿佛还闻到了故乡桂花的香气。
师:第7自然段讲述的是作者回忆自家搬到杭州,再也不见家乡的桂花。但是作者依旧会去小山上赏桂花。请大家看这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和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结合之前所描写的在故乡摇桂花的情景,这句话显得有些伤感。 三、学习第8自然段
师:本段总结全文,深化主旨。作者这里强调“摇花乐”,进一步传递出作者对故乡、对童年时代的无比怀念之情。 四、拓展延伸
1.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2.结合课后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课件展示阅读链接的内容。
3.让学生说说对自己故乡最怀念的事物。 【课文小结】
本文借回忆童年时代在故乡与母亲一起摇桂花这件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时代的怀念。 【板书设计】
10


喜欢桂花
桂花雨 桂花雨 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 “摇花乐” 【教学反思】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梳理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而能领会到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深厚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朗读,本文的有些句子充满童真,让学生通过朗读能更好的体会到这一点。
4*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重点语句。
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领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 2.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都养过小动物吗?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它们的习性?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和一种美丽的鸟有关。有同学知道珍珠鸟这种鸟吗?
板书:珍珠鸟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句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词语:垂蔓 文豪 挨近 享受 陪伴 眼睑 眸子 咂嘴
2.在文中找出描写珍珠鸟动作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后面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11


师:下面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作者通过描绘珍珠鸟与自己一起生活、互动的一些细节,刻画出了珍珠鸟活泼可爱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画面。 2.让学生找出关于珍珠鸟外表描写的句子。
3.在文中找出关于珍珠鸟动作描写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4.引导学生梳理珍珠鸟对“我”的态度的变化,在文中找出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5.结合课文,说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内涵。 【课文小结】
课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设计】
大鸟:害怕人,探脑袋
珍珠鸟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小鸟:爱喝茶水,啄笔尖,肩头睡 【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结合情境来教学,珍珠鸟对“我”的态度是逐步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主旨:正是因为“我”为珍珠鸟营造了一个自由舒适的环境,不去伤害它,所以最后赢得了珍珠鸟的信任。本课的一个要求是让学生默读,要向学生强调默读的速度和质量的要求。
口语交际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制定班级公约,了解制定班级公约的流程。 2.大胆进行讨论,并学会讨论总结。 【重点难点】
1.熟悉制定班级公约的流程,能流利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2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我们一起来学习制定班级公约的流程,请大家先看看课本,然后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做到有序发言,在讨论的时候注意控制发言时间。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的意见。 板书: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1.让学生根据课本上制定班级公约的流程进行自由讨论,讨论完后小组选出代表陈述小组意见。
2.全班同学根据小组意见,进行逐条表决,形成班级公约。
3.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并贴在教室里,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要自觉遵守。 三、总结归纳
师: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制定班级公约,锻炼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公约制定出来就要遵守,希望大家能按照制定的公约行动!
5 搭石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山洪”“汛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课文相关配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请大家先看这幅图片,这就是作者美丽的家乡。今天我们要学 13


习的这篇课文,有一个不一般的名字——搭石。下面请大家先预习一下,看看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搭石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进行生字书写指导。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让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并记录下自己读完课文的时长。
2.点名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什么叫搭石。
师:1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搭石的由来。人们在小溪里面铺上的这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就是搭石。请大家注意这一自然段中的两个多音字:“涨”和“间”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2-4自然段
师:第2-4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这三个画面都围绕搭石展开,这些画面透露出故乡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
1.让学生朗读这三个段落,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三个段落分别展示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自然段讲述了上了点年岁的人要是发现哪块石头不稳,就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换上,体现了一心一意为他人服务的美好品质。3自然段描绘了人们上下工时走搭石的画面,作者强调是“协调有序”。第4自然段讲述了走搭石的人们相互谦让,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 2.注意重点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感觉。
让学生注意这个句子所描绘的画面,画面呈现了人们走搭石时候的动作美和
14


音乐美,画面中人们走搭石是协调有序的,人们之间的情感也是和谐的,这个场景也让人陶醉。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让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结合前文想一想这段话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一句话作者赞美了什么? 提示:赞美了搭石的奉献精神。
师:请同学们联系之前的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借助搭石赞美了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
提示: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尊敬、爱护老人。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记录自己默读课文所花的时间。
2.让学生说一说学完这一课,课文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找出能体现乡亲们美好情感的句子。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板书设计】
默默奉献 搭石 互相礼让 心灵美 尊老爱幼 【教学反思】
本课为我们展现了几个温馨和谐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画面所呈现出来的人性美。与上一个单元不同,从本课开始,词语量增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做好词语梳理。
6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体现出的美好品质。
15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感受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来看看古人的智慧。这篇课文比较长,所以大家还是先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一遍课文。 板书:将相和 一、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和词语,先自己读一遍,熟悉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二、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110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这几段讲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师:第110自然段讲的内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完璧归赵”。这一部分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勇有谋,聪明机智的蔺相如。正因为蔺相如成功的完成了赵王给他的任务,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故事。请大家先预习后面的内容。
2.让学生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了什么内涵。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让学生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巧妙的保护和氏璧的。(重点看第9自然段)

16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11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这几个段落,了解段落大意。
师:请大家注意这一部分出现了一个人物:大将军廉颇。这个人物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11-15自然段讲述的是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展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权,机智勇敢的外交才能,在这次外交活动中没有让秦国占到便宜。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一、学习第1618自然段 让学生思考系列问题: 1.为什么廉颇感到很不服气?
2.蔺相如坐车出去为什么看见廉颇就回避?这表明蔺相如怎样的态度。 3.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负荆请罪,这展现出廉颇怎样的品质? 4.蔺相如见到廉颇负荆请罪,他有什么反应? 5.结合前面两个故事,说一说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2.说一说课文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4.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①三个故事情节之间密切联系,②通过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品质,说明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才有益于国家。 【板书设计】
百战百胜(居功自傲) 负荆请罪(勇于改过)

17


将相和 和(以国家利益为重)

机智勇敢(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不畏强暴)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则经典的历史故事,篇幅较长,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默读,悉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让学生品读这些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还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即探讨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会带着课文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会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请大家说一说自己所见过速度最快的事物是什么?(教师提问,鼓励学生踊跃回答)
师:刚才大家的发言非常精彩,那么让我们带着这份热情,来开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来看课题——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下面请大家先带着课文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之后,试着完成课后的练习。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预习情况。
18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大声朗读。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冠”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笔顺,书写规范。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让学生默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提示:本课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述的是动物界中几种动物的速度:鸵鸟、猎豹和游隼。第二部分:5-8自然段,讲述的是太空中几种物体的速度:飞机、火箭、流星体和光。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总结全文。
2.让学生思考本课采用了哪些说明手法,好在哪里。
提示:作比较和列数字。好处:能使读者更清楚直观地了解事物的速度之快,说明更加具体、清晰。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让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找出每个段落的关键词。
2.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是奔跑冠军,这种动物的奔跑速度是多少? ②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什么? ③游隼俯冲时的速度是多少? 二、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
师:课文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动物界中几种动物的速度,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二部分58自然段,这一部分介绍了几种会飞的物体的速度。
1.课件展示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和手电筒的图片,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这几种物体速度的句子。
2.让学生思考,作者在说明这几种物体的速度时主要和什么作对比。 提示: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的速度和声音传播的速度作对比。 3.指名学生回答:哪种物体的传播速度是科学家认为最快的。
4.学习第9自然段,强调词语“难以置信”,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神奇。 师: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我们教室里有灯光,晴天的时候有日光,夜晚有月光。今天我们知道了原来光的速度是最快的。我们拿出手电筒,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居然就在我们手上,这真是难以置信!
师:下面请大家梳理一下课文,请大家按速度由慢到快给课文中出现的事物排个 19


序。
游隼 火箭 猎豹 流星体 鸵鸟 喷气式飞机 声音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参照课后习题示例,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学习本课的体会,总结自己阅读课文的方法。
2.对于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交流。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逐一比较,告诉我们,在宇宙中,还有许多事物是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以及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等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好好学习,才能更好地探索宇宙。 【板书设计】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动物界中:游隼>猎豹>鸵鸟

太空中:光>流星体>火箭>喷气式飞机


总结全文: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拿在手上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课文在内容安排上是逐层递进的,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内容。本课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做好梳理,总结阅读课文的方法。
10 牛郎织女(一)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等14个生字,积累“嫂子、床铺”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编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 3.发挥想象,能结合故事内容,完善故事情节。 【重点难点】

20


1.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2.能结合故事内容,完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叫作“乞巧节”也叫“七夕”,大家了解这个节日的来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与这个节日有关。下面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板书:牛郎织女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己查字典进行辨认,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
3.教师范读生字和词语,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准确。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层次。 提示: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牛郎凄苦的身世。
第二部分:3-8自然段。牛郎照看老牛,分家后与老牛相依为命,到山里安了家。 第三部分:9-21自然段。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与织女一起回家过日子。
3.读完课文之后,同桌之间交流,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2自然段。
师:这两段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1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哥嫂对牛郎都不好,牛郎和牛相依为命。请大家注意关于牛的描写: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 21


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这里对牛的描写显示出牛很通人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2.学习第3-8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讲的是牛郎照看老牛,分家后和老牛相依为命,到山里安了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牛郎是个心地善良,勤劳肯干,自立自强的好孩子。大家注意这句话: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出树林,走到山里。这里走出……走出……走到……句式。在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句式写句子,增强句子的韵味。
3.学习第9-21自然段
师:大家读完这一部分,觉得哪些片断比较神奇?(老牛开始说话,并且告诉牛郎有仙女下凡。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我们看第9-11自然段,老牛开口说话,牛郎却不感到奇怪,为什么?(因为他们俩相依为命,很是亲密。)老牛告诉牛郎有仙女下凡,并且说其中一位会成为牛郎的妻子,神不神奇?
师:这一部分讲述的牛郎在老牛的指引下遇到织女,两人决定结婚在一起生活。大家看这句话: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请注意这几个词语:穿过……翻过……回到……,这几个动词连用使画面活了起来。 二、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内容。
师:刚才我们学完了本课的内容。下面大家再把课文默读一遍,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交流。
2.结合课后习题,发挥想象把课文中略写的故事情节说得更具体。 ①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②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3.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复述故事内容,注意重点故事情节复述完整。 4.让学生思考牛郎和织女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课堂上交流交流。 【课文小结】
本文主要写了哥哥嫂子刻薄无情,虐待牛郎,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周到地照顾老牛,老牛非常关心牛郎的婚姻大事,在老牛的指引下,牛郎和织女在树林相识,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决定做他的妻子,通过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板书设计】
22


介绍牛郎身世(12 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38 牛郎:心眼好,能吃苦,勤劳善良 牛郎织女 老牛让牛郎去找织女(913 牛郎听老牛的话找到了织女(1418 织女: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织女答应牛郎一起生活(1921
【教学反思】
本课是经典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第一部分,篇幅很长。在教学开始,通过“七夕”这样一个传统节日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上课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生字、词语、句子,品读故事人物的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11* 牛郎织女(二)
【教学目标】
1.会认“偎、衰”等10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课文主旨,能感受到古代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寓的美好理想,并能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
准确把握课文主旨,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托的美好理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牛郎织女最后在一起了,那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下面请大家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字:衰 三、学习课文内容
23


1.让学生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2.学习第1-2自然段。
师:1自然段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从这段可以看出,织女非常喜欢人间的生活。看这个句子: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这个句子写出了织女对人间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我们接着看故事的发展,第2自然段讲述的是老牛去世了,牛郎听老牛的话留下了牛皮。
3.学习第3-6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是牛郎织女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织女私自下凡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很生气,于是来到凡间带走了织女。牛郎靠着老牛留下的皮去追织女,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划出了一道天河隔开了牛郎织女。从此牛郎和织女就只能隔河相望。
师:请大家结合词语:“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内容说一说王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习第7-8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是课文的结尾部分。织女和牛郎两个人的执着最终让王母妥协。于是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之上相会,这就是“七夕”或者是“乞巧节”
师:七夕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很多诗人留下了诗篇来表达了情思。比如像林杰的《乞巧》、杜牧的《七夕》、秦观的《鹊桥仙》等。
5.让学生再整体默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结合《牛郎织女一》,说说故事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提示:牛郎、织女和王母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课文小结】
本文接《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的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最后只得每年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见这些事情。达了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自由幸福的理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王母娘娘代表的专制、残暴的封建统治。 【板书设计】
婚后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1
24


牛郎织女 老牛死了,牛郎留下了牛皮(2 追求幸福 (二) 王母娘娘抓走织女,用天河隔开牛郎织女 36 敢于斗争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78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就是分析人物形象,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故事中人物形象所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分析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领会这些动作描写所体现出的人物形象。最后让学生在回顾整个故事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口语交际三
【教学目标】
1.学会讲民间故事,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 2.学会丰富故事情节,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 【重点难点】
能流利的讲民间故事,讲清楚故事的细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两个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语交际,来讲一讲民间故事,可以是课文的故事,也可以是其他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准备一下,想一想打算怎样讲民间故事,怎样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力。
板书: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二、讲民间故事。
1.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本组所要讲的民间故事,确定故事的内容。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演讲。
2.从小组中推选出代表在全班演讲,全班同学认真听,进行评比,看谁讲得好,具有吸引力。
3.教师就演讲的结果进行点评,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把故事讲生动。 提示: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5


三、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我们知道了如何生动,有吸引力地讲一个民间故事。我们要从演讲中总结经验,运用到习作中去。比如在写作时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呈现人物形象等。
1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体会诗歌主旨。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牺牲一切。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板书: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1.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让学生朗读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6


3.学习《示儿》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体会朗读时的感情。 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介绍 3)讲解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师:万事空这里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句诗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却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诗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
师:诗人在这里为什么感到悲伤?(诗人为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而感到无比悲痛。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将来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的父亲。
师:后两句意思是当祖国统一后,在祭祀祖先时,一定要记得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下的父亲。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4)归纳主旨。《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愿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对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4.板书设计:
心事 死去元知万事空
示儿 但悲不见九州同 收复失地 遗嘱 王师北定中原日 统一祖国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课时
一、学习《题临安邸》
1.让学生跟着课文范读录音朗读古诗,把古诗朗读得流利。 2.讲解古诗。
1)让学生说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绘了什么画面。 诗句大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达官贵人,在西湖边吃喝玩乐,听歌看舞,这样悠闲的享乐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师:这句诗从杭州的美好景致写起: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这 27


一切是多么繁华美好啊!
“西湖歌舞”在诗中指哪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他们在西湖边过着听歌看舞的荒淫生活。
几时休这里用了反问,即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对贵族统治者的谴责。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句大意: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这些人竟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做汴州了。
师:诗中的“游人”与我们所说的“游人”意思是不同的,它指那些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顾国家的达官贵人。这一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生、不思国政的丑态。
3.归纳主旨。《题临安邸》全诗刻画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腐朽昏庸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4.板书设计

美景:山外青山楼外楼
题临安邸 西湖歌舞几时休 忧国忧民 抒情议论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学习《己亥杂诗》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朗读时的情感。 2.讲解古诗。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师:“生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答案)
诗句大意: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课件出示答案)
诗句大意: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3.归纳主旨。

《己亥杂诗》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

28


一层,写了朝野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指出必须依靠巨大力量才能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第三层,说明这力量的来源是人才,朝廷应该破格录用人才。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4.板书设计。
主张:九州生气恃风雷

已亥杂诗 不拘一格降人才
现状:万马齐喑究可哀
【教学反思】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在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这三首诗中《题临安邸》比较难理解,诗歌主旨比较隐晦,所以讲解的内容比较多。另外讲解古诗时要补充背景介绍,这样能让学生较快地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
13 少年中国说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1.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作者炽烈的感情,领会文章表现手法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展示《少年中国说》朗诵录音,让学生谈谈听过之后的感受。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朗诵,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学习生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先自己认一认。
29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注意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小组之间比赛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有气势,读得好。 2.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画出难懂的字句。 3.思考:
①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背景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等) 师: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先生写作本文的背景,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饱含屈辱的历史,面对着空前的民族危机,作者将希望寄托在了少年的身上。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1自然段作者这里主要写了少年的责任,指出了少年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3.注意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请同学说一说这种句式的好处。
提示:增强句子气势和美感,使句子所表达的感情更充沛。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让学生分小组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好。
2.让学生思考第2自然段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师:这一自然段由四字韵文组成,作者用几个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把红日比作了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鹰隼试翼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含苞怒放的花朵比喻少年中国前程似锦,用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少年……最后作者说“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寄寓着对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无限希望。
30


师:本段运用了借物喻人、象征的表现手法。 3.学习第3自然段。
这是课文的结尾部分,共两个句子,句式整齐。作者进一步歌颂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将这种感情表达到了极点。
师:请大家想一想,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有什么联系呢? 只有中国少年奋发有为,少年中国才能豪迈崛起。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文章的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文章多为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2.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
3.课件展示新中国的成就(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嫦娥四号登月等)。让学生结合今昔对比,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课文小结】
《少年中国说》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作者极力歌颂了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字里行间饱含爱国激情,有较强的感染力。 【板书设计】
中国少年:智 独立 自由 进步 少年中国说 美哉,壮哉 少年中国: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 干将发硎
【教学反思】
本文是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的节选部分,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课文文白相杂,在教学时先给学生介绍本文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同时本文也是一篇优秀的演讲,所以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注意提醒学生读出气势。
14 圆明园的毁灭
3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毁灭、殿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感受作者是怎样呈现圆明园由富丽堂皇到走向毁灭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圆明园》(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和圆明园遗址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关于圆明园的记录片片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圆明园曾经是一座相当华美的园林,但是现在只剩下一片废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学习本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课文注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
3.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表理解词语。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讲解难理解的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紧扣文题。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曾经壮观华美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2


3.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本课的结构层次,还查找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下面请同学说一说,课文从哪些角度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位置、建筑、文物等角度
师:我们知道,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有过相当辉煌灿烂的过去,那么为什么会毁灭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回答。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师:这一段总领全文,作者开门见山的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着看下文。
2.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圆明园位置在哪里?由哪三园组成?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②圆明园中有哪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引导学生注意描写建筑的词语。 有着各式各样的建筑,这些建筑形制不一、中西结合、包罗万象。
③作者说圆明园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内容?(点名学生回答) 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师:请大家注意这两个词:“上自”和“下至”。这两个词说明圆明园中所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涵盖了差不多2500年的文物。所以作者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课件展示圆明园所藏的部分文物图片)
3.学习第5自然段。
师:前面三个自然段讲述了圆明园光辉灿烂的历史,本段则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请同学们说一说英法联军是怎样毁坏圆明园的。提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为了销毁罪证,他们是怎么做的?提示: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33


师: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结合前面的内容,说一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通过今昔对比,更能激发读者的惋惜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起反衬作用。
5.让学生再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这样一座伟大的园林呢? 提示:鼓励学生踊跃回答。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展示故宫600年特展资料,让学生了解今天中国文物保护的成就,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0193月起一直到2020年底,故宫将陆续推出系列展览,从历史遗存、画器物、宫廷文化、文人雅士、节庆风俗、世界文明、考古发现等方方面面,展600岁的紫禁城和95岁的故宫博物院所蕴蓄的深沉魅力,让世人再次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独特、深刻。
2.让学生对比圆明园遗址和故宫600年特展,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3.阅读课后“阅读连接”,查找资料,体会它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感情的相似之处。 【课文小结】
本文用了反衬手法,先详细描写了圆明园辉煌壮观的过去,然后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板书设计】 园林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的过去 建筑艺术的瑰宝 烧、抢、毁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教学反思】
本文在教学中先通过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讲解过程中插入圆明园的一些图片,避免枯燥的讲说,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意识到圆明园是一座艺术的宝库。然后通过逐层设问,让学生逐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领会课文主旨,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15* 教案设计

34


设计说明
本课讲述一群海军士兵驻扎在一座小岛上,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出一片绿地,一位将军到访,参观菜地,与士兵分吃一锅菜汤的事,表达了士兵们甘于吃苦、敢于创造的革命精神,以及将军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本教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假设自己是课文中的那位将军,介绍小岛的情况,介绍上岛后发生的事情,写成一篇上岛日记,并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为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品读文本,练说日记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守岛夫妻》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小岛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习活动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课
1.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这样一座小岛,它远远望去,就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将走进这座小岛,去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指读、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查课前预习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出示小组交流目标:
(1读准音——读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义——交流课前预习中新掌握的词语的意思。 (3提困惑——统计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问题。 2.师生互助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35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合作。


①“咙”读lónɡ,不读lǒnɡ;“舀”读yǎo“炊”读chuī。 ②“哼”是多音字,本课读hnɡ。
③“域”右部是“或”“舀”下边是“臼”,不是“白” (2理解字义、词义。 预设:
礁石:出示礁石图片帮助理解。并与“岛”进行区分。 牙龈溃烂:探寻原因,缺少维生素。 怔:发愣。
哽:①食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②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是第二个意思。
设计意图:五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字词的困惑。
三、整体来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介绍一件事,我们要交代清楚哪些要素? 预设: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交流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课文讲了将军上小岛检查,发现了一片菜地,守岛战士用珍贵的小白菜请将军吃晚饭,将军不忍吃,最后与战士分吃蔬菜的事。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点,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准备。 四、介绍小岛
1.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思考:小岛是一座什么样的岛? 预设一:小岛很小。(引导学生从第12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
预设二:小岛很热。(引导学生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36


出示相关语句:
“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 预设三:小岛不适合居住。(引导学生从第14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
“在这个地方,蔬菜是很难生长的。因为主要吃罐头,有的战士上岛一段时间后,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从大陆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一大半。
2在这样的环境下,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军人不怕吃苦、守卫国家的伟大精神。
3.指名读小岛的相关句子,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小岛的情况。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并指导学生掌握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整合的能力。
五、感悟军人情
1过渡:小岛虽小,居住条件虽差,却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海军士兵们不怕吃苦,他们长年驻扎在这里,保卫着国家的安宁。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想想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说说理由。
(1出示阅读要求:
(2默读课文,边读边写感受。
预设一:战士为将军送上一盘珍贵的小白菜。(引导学生品读第31自然段,感悟战士尊重将军,关心将军身体的用心。
①如果你是将军,听到了队长的那番话,你会怎么想? ②学生交流。
预设二:将军与战士分食一桶菜汤。(引导学生品读第3335自然段 采访活动。
环节一:将军,你给战士们分菜,看到他们马上躲远,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
37


环节二:将军,你为什么把菜倒进汤里? 学生交流。
环节三:将军,看着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喝着你舀给他们的菜汤,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指导学生揣摩将军的内心活动,为写将军日记做准备。 ①学生交流。
小结:战士们关心年迈的将军,为将军送上一盘自己亲手种的珍贵的蔬菜。将军心疼战士,把菜倒入汤里和战士们一同吃。
预设三:战士背土带菜种到岛上。(引导学生品读第68自然段,感悟战士思念家乡,又善于改造环境的决心。
①学生交流。
追问:如果你是将军,听到了队长的这番话,你对这群战士又会有怎样的想法?你想对岛上的战士说些什么呢?
小结:正是有了这样一群爱动脑、肯创新的战士,才有了小岛上的一片绿色菜地。这是小岛的希望。
预设四:油布的秘密——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品读第29自然段,感悟战士的中国情,爱国心。
追问:将军,当你看到这一幅由菜构成的中国地图时,你的想法是怎样的? ②学生交流。
2小结:守卫祖国的每一位战士眼里是中国,心里也是中国,满满的爱国情,让我们牢牢记住这群最可爱的人。
设计意图:教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揣摩语言,交流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交换思想,重点品悟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指导写日记
1.将军带着我们参观了小岛,让我们认识了一群不怕吃苦、热爱祖国、敢于创造的守岛战士。将军有一个习惯,就是写日记,他准备把这次小岛之行写进日记里。我们来帮他回顾一下他上岛之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和战士们又发生了什么事,心情又是怎样的。
38


(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2指导学生选择一个环节来写日记片段,强调突出将军的心理活动。相机板书:心理活动
3.学生写日记,教师巡视。 4.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努力创设让学生书写的情境,善于捕捉学生书写的题材,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书写指导,并鼓励学生交流。
七、延伸到课后
1.写一篇完整的《将军上岛日记》 2.观看《守岛夫妻》的视频。
设计意图:课堂授之以渔,课外拓展延伸,趁热打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1.将军上岛。 看到:油布
绿油油的菜地
听到:土和菜种是战士们从家乡背来的 2.战士邀吃晚饭。 看到:一盘小白菜 菜地里的中国地图 3.与战士让菜。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不动笔墨不读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读书做记号。解决生字词难题时,我指导学生将小组内的困惑记录下来。感悟小岛特点时,我指导学生圈画相关语句。品悟人物形象时,我指导学生找找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写体会和感受。教师一定要创设学生学的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任务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提倡讨论式教学。课堂初,我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困惑,
39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确立学的主体性地位。课堂中,我抛出主要问题: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在读文、思考之余,进行大胆交流,思维的火花碰撞,让课堂在交流探讨中深入文本背后,帮助学生感悟人物品质,摩人物心理,为写日记做好准备。
16 太阳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积累“寸草不生”“粮食”等词语。 2.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3.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4.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太阳图片。
师: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对它很熟悉。但是我们所认识的太阳真的是它的全部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下面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板书:太阳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标出生字,结合课文注音学习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40


2.小组交流,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3.思考课文在介绍太阳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本课说明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太阳的温度、对动植物的作用、对气候的影响和太阳光的作用。那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看课文是怎样说明的。
1.太阳的特点。
①太阳离地球有多远?作者是怎么说明太阳离地球很远的? ②太阳体积有多大?
③太阳表面的温度有多高?内部温度有多高?
④概括第1-3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太阳对地球动植物的影响。
师:4段说明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我们吃的食物和穿的衣物,同样也离不开太阳。即便是埋藏在地底的煤炭,也是由植物变成的,同样也离不开太阳。
3.太阳对气候的影响。
师:请大家看第5-6自然段,说一说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提示:降雨
4.太阳的其他作用。提示:杀菌
5.最后一段总结: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总结拓展
1.指名学生回答本课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3.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太阳的其他资料。(太阳是怎样形成的,太阳系相关的知识) 【课文小结】
课文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体积、和温度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充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太阳的特点说明清楚。 41


课文层次分明,说理结构严谨,让人明白易懂。
42



【板书设计】
特点:远
太阳 动物、植物 吃穿用 与地球的关系 气候 云雨雪风 疾病 细菌 地球 人类、世界
【教学反思】
说明文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教学时不是按照自然段依次学习,而是列出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感受本课的说明结构和谋篇布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插入相关趣味小知识、图片,避免枯燥的学习。

17 松鼠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松鼠”“乖巧”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说明顺序,了解松鼠的相关知识。 3.激发学生观察动物,探索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本课的说明顺序,了解松鼠的相关知识。 2.激发学生观察动物,探索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大家养过小动物吗?有没有观察过它们的习性?如果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说明文,应该怎么写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感受一下。 板书:松鼠 二、学习生字词
43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教师范写生字,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2.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写松鼠的。 说明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松鼠的信息的,将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课件展示松鼠图片,让学生先观察松鼠的外表。 2.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讲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总述松鼠是一种美丽、乖巧、驯良的动物,具体写了松鼠美丽的外表,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几个方面来写。
3.在文中找出表现松鼠外表美丽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
提示:这一段写了松鼠的活动范围。松鼠习惯在高处活动,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活动。
2.读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回答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这一段写了松鼠的活动特征,松鼠不爱下水,对危险会十分警觉。冬天也会出来觅食,动作敏捷。(找出描写松鼠动作敏捷的句子)
3.读第4自然段。
师:这一段讲述的是松鼠的习性,松鼠是怎样“安家落户”的呢?松鼠把窝搭在哪里,用什么做窝的?这个窝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4.读第5自然段。这一段讲述了松鼠的生育情况。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松鼠有哪些特点?
44


三、拓展延伸
1.整体回顾。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课文讲了松鼠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思考:与《太阳》相比,本课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
3.完成课后习题。尝试选择一种小动物观察,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课文小结】
本课从外表、习性、活动特征和生育情况等几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松鼠,言生动优美,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本文说明层次清晰,要运用举例子和摹状貌的说明手法。
45



【板书设计】
外形 面容 身体 四肢 尾巴

松鼠 活动 活动范围、食物 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 习性 动作敏捷、搭窝 其他习性 生育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语言生动的说明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让学生品读课文的语言上。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运用的说明方法也是直接描述(摹状貌),通过与《太阳》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两篇说明文说明方法上的不同。让学生理解不同说明对象所采用的不同说明方法。 【交流平台】
1.让学生说一说《太阳》和《松鼠》这两篇课文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手法,有什么好处。
2.课件展示课文例句,让学生说一说句子的语言风格。
3.结合课文说明,引导学生注意说明方式的多样性和不同说明文语言风格的不同。 【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课文例题,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小组交流讨论,然后点名学生回答,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3.结合本单元所学,让学生将《白鹭》改写成说明文,完成之后仔细体会两种文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18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连续、广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领会作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对母亲深沉的感情。 【重点难点】
领会作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对母亲深沉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46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母亲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印象呢?请大家举手说一说。(让学生举手发言,谈一谈自己心中母亲的形象。 板书:慈母情深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生字表自行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强调字音,重点字:辞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给课文划分层次。
2.找出课文中描述母亲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仔细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3.画出对课文感触最深的句子,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慈母情深”。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学习课文内容——事情的起因。
师:在学习这一部分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请大家先在课文中找出来。 提示:“我”渴望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整天想得失魂落魄。
师:请大家看第4自然段,“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吃进了肚子里。”这句话说明了“我”的家庭情况——贫困。
3.故事的经过。
师:这一部分写的是“我”在自己的怂恿下,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母亲让“我”买了书。看到了母亲挣钱不易,“我”深有触动。 ①母亲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工作环境相当恶劣。
师:请大家注意词语“七八十台……七八十个……七八十个和七八十只” 47


这一连串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②说一说“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突出了什么?(课件展示工作车间的画面)
③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
师:读第16-19段,仔细体会作者所传达出的感情。
这几段表现了母亲的瘦弱,也体现出了母亲工作的艰辛。作者连用几个“我的母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看到母亲如此艰难的工作,内心感到愧疚)
师:“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读这句话,为什么母亲感到吃惊呢?(因为“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母亲没想到“我”会来)
④读“我”和母亲的对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母亲快速地问完然后给了“我”钱,这说明了什么?(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即便是再艰辛,面对子女的要求,母亲也会满足)
师:注意母亲给“我”钱时,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画面的?
提示: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让学生结合“龟裂”这个词说说这体现了什么。(再一次体现了母亲的艰辛,作者通过描述母亲的手指,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⑤母亲和旁边女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母亲喜欢“我”看书,这是一种对子女朴素的情感。再一次凸显了母亲的无私与伟大。
⑥读第32段,体会句子特点和句子所传递出的感情。
师:立刻……立刻……立刻……立刻……,这四个“立刻”表现出母亲工作的不易,“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结合前文对母亲手指的描写,突出了母亲工作艰辛,日复一日地这样重复劳作。
4.事情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读第33-38自然段,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这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学生回答)
这一部分讲的是“我”看到了母亲艰辛的工作,内心感到愧疚,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母亲又给了“我”买《青年近卫军》的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二、总结拓展。
48


1.再读课文,读出感情。结合课题,思考作者是怎样体现“慈母情深”的。 2.完成课后习题,总结作者的表现手法。
3.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完成小练笔。 【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全文细节描写生动感人,感情真挚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板书设计】
“我”——渴望买书失魂落魄 找母亲要钱

慈母情深 母亲——身体瘦弱 母爱伟大,慈母情深
工作环境差 支持“我”买书 工作艰辛
【教学反思】
本文在讲述事情时注重细节,通过词语的多次运用,使句子传递出来的感情更强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了这些句子,结合描写人物的重点词语,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感情真挚,主要通过让学生多次朗读,充分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传递出来情感。
19 父爱之舟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描述的浓浓的父爱。
3.感受到作者笔下深深的父爱,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描述的浓浓的父爱。
2.感受到作者笔下深深的父爱,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49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吴冠中的画和资料简介。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我国著名画家、散文家吴冠中的代表作。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母爱的伟大,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人们常说母爱似水,父爱如山。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父亲。
板书:父爱之舟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词语,结合生字表和查字典,认识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进行生字书写。读准字音,强调书写规范和笔顺。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2.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3.小组讨论交流,说说对课文中哪些场景印象最深。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部分
师:1自然段是课文的第1部分。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回忆往事呢?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提示:梦境。好处是以梦境形式更易于抒发情感,组织情节,更好地表达主题。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读第2-4自然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描绘了什么梦境。 ①第2段写父母半夜起来喂蚕,说明了什么?
父母深夜为蚕宝宝添桑叶,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这一情景既交代家庭生活背景,写出父母的辛劳,也由此引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②第3段中写父亲平时节省到极点,文中哪处体现了这句话? 5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ac41e0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0.html

《最新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