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22 16:08: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克思传读后感

引言:马克思既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他穷其一生构建的思想体系,唤醒了全世界沉睡中的无产阶级,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与燕妮被阻挠的爱情、与恩格斯差点错过的友谊,最后都成为了传世佳话。现在就带大家走进马克思这比热血漫主角还要慷慨激昂的一生。

一、青年时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的德国人,都出生在当时普鲁土王国莱茵省,这是当时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卡尔·马克思于1818 55日出生在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他没有上过小学,而是直接由父母教育,因此他从小就有些特立独行的气质。大学第一学年,马克思就读于离家较近的波恩大学,但由于常常逛迹酒吧、开销无度,父亲在第二学年毅然决定将他转学至柏林大学。父亲希望他在大学学习法律,子承父业、也更好赚钱。柏林大学无疑是学识的殿堂,并且当时学校内充满了哲学的氛围,因此马克思也对哲学萌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了一名“热爱哲学的法律系学生”。他博览群书,为了想明白一个哲学问题,常常几天不睡觉。他在学问上是有强迫症的,同时也是个不轻易妥协的人。马克思23岁时凭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获得了耶拿大学哲学博土学位,要知道这篇论文在当时是非常激进的、是有反政府倾向的。

稍晚两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201128日在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中出生了。你根本想不到身边哪个同学辍学回家是为了继承百万家产,恩格斯就是这种情况,中学没有毕业就不得不遵从父命去学习经商。但他酷爱学习,通过自学掌握了渊博的知识。顺带一提,相比于年轻时马克思“奔放”的胡须和头发,年轻时恩格斯服饰考究,相貌俊俏,可以说当时的恩格斯是个高富帅。

从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卓越的个人才华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完全有可能跻身所谓的“上流社会”,求得令人羡慕的个人前程。但他们自身那种特例独行的气质使他们与“上流社会”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那么他们会如何抉择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的内容,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仿佛可以预见这个青年所要选择的道路。

二、动人爱情

燕妮是马克思的青梅竹马,两家隔的很近,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小时候常常一起玩耍。马克思从小爱看书,因此常常和小伙伴们讲他从书中看到的故事,燕妮自然也被他装满故事的小脑袋所吸引。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于1814214日出身贵族,比马克思大4岁。像所有少女一样,17岁的燕妮喜欢上了一位英俊帅气的贵族将军。但当燕妮看到这位将军信件时,她毅然决定放弃这件婚事,因为她从信中发现这位将军毫无学识且没有志向。

当马克思意气风发地在讲台上宣读自己那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文时,作为听众的燕妮再次确信自己的心已经被卡尔俘获了,他不仅有学识还有远大志向,正是自己所爱的。于是在马克思18岁时两人私下订婚,此时燕妮22岁。两人因为家世背境差距大,燕妮的哥哥极力反对,同时由于18岁时马克思去了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两人又是异地恋,这些都对这段恋爱造成了极大的考验。

马克思是个认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下去的人,无论是在恋爱、学习,还是在以后的事业上,都是如此。他在柏林大学期间给燕妮写了三本爱情诗集,以表达自己炽热而又真挚的情感:“任世人对我怀着诽谤和中伤 燕妮 只要你属于我 我终将使他们成为败将”。 燕妮自然早已深爱于卡尔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怀,她也曾这样写到;“我甚至想象 如果你失去了右手 我便可以成为你必不可少的人 那时我便能记录下你全部的可爱的绝妙的思想 做一个真正对你有用的人”。马克思也答应燕妮要把自己的所有作品给她保留。

在那个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时代,两人只能书信往来,甚至很少见面。在等待了7年之后,燕妮终于与马克思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时马克思25岁。燕妮样貌出众、身材姣好,被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不必说自是白富美,追求者众多,然而她只要卡尔。燕妮知道她的卡尔即将要走上一条革命的道路,然而那又如何?燕妮愿意同心上人一同对抗整个世界!

对抗世界是要付出代价的,更大的磨难正等着他们的爱情去克服。

三、传世友谊

在大学期间,经一位学长介绍,马克思加入了当时思想最为活跃且激进的一个小团体——青年黑格尔派。与此同时,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兵役的恩格斯,由于酷爱学习也来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讲座,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此时两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交集,接下来他们会怎样的方式见面呢?

时局动荡,由于新政权的上台,迫于政府压力,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遭到了限制,成员们也不敢再表达那些激进的思想。就连马克思一直尊敬的那位学长也劝他不要再与政府作对,但马克思不是那种会轻易妥协的人,他决定和青年黑格尔派划清界限,连同那位学长一起。恩格斯早就听说青年黑格尔派里有一位小有名气的成员,这天便专门拜访了马克思。此时不知情的恩格斯以“青年黑格尔派”为开场白介绍了自己,结果是立即被马克思拒之门外,因为马克思正为青年黑格尔派的轻易妥协而生气呢。这便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然而如同他和燕妮的爱情一样,他和恩格斯之间的友情注定是不可阻挡的!他们终将再次重逢。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莱茵报》担任编辑(1842年),马克思担任编辑时,因为为无产阶级发声,使得报纸销量在6个月内翻了好几倍。当然普鲁士政府是不会放过马克思的,不久后便查封了《莱茵报》,马克思由此也认清了当局的丑陋嘴脸。之后马克思便与好友卢格一起前往了巴黎——当时世界思潮最为开放的地方,他们一同创办了《德法年鉴》(1843年)。

18442月的《德法年鉴》上出现了一篇名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章,这篇文章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绝对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马克思激动万分,这正是自己一直想表达的东西!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恩格斯!同时,恩格斯也从《德法年鉴》上了解到马克思的想法与自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同年8月底,恩格斯在回国路上绕道巴黎会见马克思,两人在一家咖啡厅见面了,两人一见如故,发现自己和对方的思想竟如此吻合,接下来的十天里两人朝夕相处、倾心交谈,由此开始了毕生的亲密合作和伟大友谊。1844828日,26岁的马克思和24岁的恩格斯的这次见面,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注定是要改变世界的!

往后,马克思还将千万遍感谢这份友谊。

四、为人类工作

马克思在《莱茵报》担任编辑时,普鲁士政府看出了马克思是个厉害的人物,于是想要拉拢他,给他高官厚禄,让他的才华为国家所用,然而马克思毅然拒绝了。完全可以跻身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与生而就为资产阶级的燕妮、恩格斯,这三个青年竟选择走向一条推翻资产阶级的道路,这简直是太疯狂了!他们这是要与整个世界抗衡。

1845年,马克思参与编写《前进周刊》,在其中对德国的专制主义进行尖锐的批评。普鲁士政府对此非常不满,并要求法国政府驱逐马克思。184512月,马克思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成为了一名“世界公民”,也只有“世界公民”这个称谓,才能配得上马克思心中所装的全世界无产者。纵观马克思的一生,他一共被法国、普鲁士、比利时驱逐过4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次甚至差点入狱。在最后的二十几年里马克思来到了英国伦敦,但即使在英国他也一直被普鲁士的密探所监视着。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严贫户,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本身一贫如洗,他的后半生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马克思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极不稳定而又极其微薄的稿费收入,加之资产阶级对他的迫害和封锁,使饥饿和生存问题始终困扰着马克思一家,差不多把马克思置于死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在困境的泥沼中挣扎。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燕妮没有离他而去,即使她有时也会抱怨贫穷,但他更理解丈夫事业的伟大,所以她选择一直陪伴着卡尔。在穷困潦倒中她卖掉了自己喜欢的首饰,请不起奶妈需要自己给孩子喂奶,孩子因为吃不饱而用力吮吸,致使他的乳头破裂流血。因为马克思的手稿字迹潦草,每每付梓时,燕妮总要重新誊抄一遍,她的字迹是那么的清秀。这对燕妮来说是贫苦生活中最开心的事,因为她一直都希望知道马克思的所想所思,年轻时的誓言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由此燕妮也成为第一个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女性。

燕妮身边还有个女仆琳蘅(1823年生)同样不离不弃,她更像马克思家的主心骨,家庭琐事好多都由她来打理。琳蘅对他家来说不仅是仆人,也是朋友。家里燕妮最大,琳蘅其次,而马克思则像只被驯服的小羊,马克思是很尊敬琳蘅的。

恩格斯为了给马克思提供经济支持,不得不回到他所厌恶的经商中,这一去就是20年。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是恩格斯牺牲自己而不断给予资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势必会死于贫困。”

对恩格斯的无私奉献,马克思非常感动,也十分不安:“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恩格斯在却只是这样谦逊的评价:“我只是个天赋很高很高的人,而马克思是个天才。”这是一个伟人为另一个伟人的牺牲。

恩格斯不仅对马克思家提供经济支持,对他及其家人的生活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马克思的一生多灾磨难,每当马克思受到挫折和打击,在思想感情上有悲痛和压抑时,恩格斯总是想办法进行抚慰,他已成为马克思一家躲避生活风雨的港湾,马克思一到这个港湾,就显得安静和快乐多了。马克思一家对恩格斯的挂念同样真挚:“恩格斯,你要相信,我们一家人关心你的健康甚于自己。”

虽然分隔两地长达20年,两人书信却从不间断,有时甚至一天几封。

“亲爱的恩格斯,你是在哭还是在笑,是在睡觉还是醒着?最近三个星期,我往曼彻斯特寄了各种各样的信,却没有收到一封回信。但是我相信都寄到了。”

“老摩尔,老摩尔,大胡子的老摩尔,你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听不到你一点消息?你有什么不幸,你在做什么事情?你是病了?还是陷入了你的政治经济学的深渊?”

他们畅所欲言,无所不说,无所不谈。对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马克思作了高度的评价:“我们之间的这种友谊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对任何关系都没有作过这么高的评价。”

贫困交加,使得马克思与燕妮的7个孩子中4个在成年之前就离世了。18554月,马克思最喜爱的儿子病逝,这给马克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感到自己快支持不住了。立志解放全人类的这个男人,却连自己的孩子都救不了,甚至最后连给他们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这是多么悲痛的事啊!在致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倾诉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我已经遭受了很多不幸,但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不幸……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为时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要在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是的,马克思还不能倒下,他还有未完成的工作。在英国伦敦时,马克思总是每天早早到达大英博物馆,为了写作《资本论》,他需要查阅大量书籍,据统计,马克思在这20年里,至少阅读了1500本著作。并且为了阅读一手资料,马克思还学习了多种语言,这时马克思已经四五十岁了。马克思每天早上去大英博物馆查阅资料,晚上回到家中继续写作,像大学里一样,马克思又常常彻夜不眠。马克思是有强迫症的,他无法忍受自己作品中的瑕疵,常常反复修改,同时他也认为这本书是写给所有无产阶级的,一定要完美才行。

正如列宁所说,他们的友谊超越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资本论》正是这份友谊的结晶。1867年,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告诉他《资本论》第一卷即将出版:“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印张刚刚校完,这样这一卷就完成了,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做的牺牲,我是绝不可能完成这三本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

为人类工作,这一年轻时立下的豪言壮志,马克思一直身体力行,为这一崇高目标不懈奋斗着。女儿问他:“父亲,您这一生最鲜明的品格是什么?”,他回答道:“目标始终如一。”

五、永远的马克思

直到最后几年,马克思获得了一笔遗产,他们家的生活才有所改善,得以搬进一间大房子。然而先前几十年的贫困、劳累、忧虑等等已经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伤痕。1880年,燕妮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能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照料着妻子,不离左右。1881年秋天,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也病了。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他们的小女儿在谈到双亲暮年生活的时候说:“他们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轻人,好似一对正要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而不像一个病魔缠身的老翁和一个弥留的老妇,不像是即将永别的人。”

“你上大学后哥哥就不让我给你写信,要是父亲还在一定会支持我们的,卡尔,你会和我一起坚持的,对吗?”

“我们一定会在一起的,亲爱的燕妮小姐。”

“如果我不能让你过上安稳的生活,你会答应和我在一起吗?”

“当然会。”

“如果在一起需要你舍弃贵族的身份,跟着我颠沛流离、四处漂泊,连家乡都不能回;跟着我捉襟见肘、借债生活,连你最喜欢的银质餐具也要拿去当掉;跟着我家徒四壁,一家人的住所连你家最小的房间都不如;跟着我缺医少药、疾病缠身,连我们亲爱的孩子都救不活…”

“卡尔,我们不会这样的,对吗?”

“万一呢…”

“那好吧,只要你爱着我,只要我们的灵魂能够共鸣。”

(抱)“卡尔,如果真的那样,你也不要自责好吗?”

(泣)“燕妮,你给了我世俗生活的幸福,可我在年轻时许下的诺言,或许也只能是诺言了。”

“我爱你,我们之间是灵魂的共鸣。贵族家的小姐,这一生辛苦你了。”

1881122日,燕妮长眠不醒,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巨大打击。1883111日,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传来,使得马克思再受重击,他的病情因此加重了。1883314下午两时三刻,马克思在藤椅上安详地与世长辞了,享年65岁。18833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里燕妮坟墓的旁边。后来琳蘅也与他们安葬在了一起。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了他未竟的事业,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辛努力,恩格斯整理并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18857月)、第三卷(189412月)。在第二卷出版前,恩格斯特地选择了55日马克思生日这天撰写序言,作为对逝去的老战友的最好纪念。虽然完成了如此巨大的工作,可恩格斯并没有在《资本论》的作者中著名。按照马克思原先的想法《资本论》应有四卷,恩格斯同样希望能整理出第四卷,可惜最终未能如愿。

18901128日恩格斯70岁生日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党组织和朋友纷纷表示要为他祝寿,但恩格斯婉言谢绝了这份盛情,他认为所有的荣誉都应该归功于马克思,自己承受不起太多的赞誉。189585日,恩格斯逝世,遵照遗嘱,他的骨灰被洒向大海。

1999年,当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时,马克思位列第一。

结语

为人类工作,这是马克思一生的追求,也是马克思一生的真实写照。为了千万人的幸福,他牺牲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如果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马克思,反倒要使得这个词黯然失色,“马克思”这个名字本身就可以作为这方面的最高级形容词——这很马克思!

马克思的一生几乎是不幸的,但在不幸中,马克思又有两件非常幸运的事,这便是收获了与燕妮的爱情以及与恩格斯的友情。出生贵族的燕妮,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她一直坚信“真正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灵魂的共鸣。”恩格斯和马克思的伟大友谊同样告诉世人: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在困境中的不离不弃、互相理解、自我牺牲使得这样的感情更加令人动容。

马克思和燕妮、恩格斯,向我们展现了高尚的价值观、爱情观、友情观,还有他那从不轻易妥协的抗争精神、目标始终如一的奋斗品质都值得我们歌颂和学习。

向马克思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afddd1d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6.html

《马克思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