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人文教育

发布时间:2019-04-07 05:53: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呼唤人文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现实的必然需要。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一种理性认识,主要指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价值观念、实践准则和评价体系。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人文教育。人文育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关爱。《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育的人文性,就是要培养思想感情和人格,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可见,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的语文教学也毫不例外的担负着这样的教育任务,并且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其它学科比起来显得格外突出。

语文课程固有的人文性给我们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提供了可能,语文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语文中,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素材和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引导生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力求使每一位生达到心灵纯洁、身心健康、智慧发展的人生完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层面谈谈在这方面的点滴经验:

1、以教师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人文感受

人文精神教育要求要能承担人性化教学角色、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需要高人文素养的教师。学生从教师那学习的,除了书本知识,还有教师言谈举止所表现的操行和道德,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影响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本身就固有人文精神,我们从小上学起,学的知识中或有表层次的人文精神,或有深层次的人文精神;知道人世间的对与错、善和恶、美与丑以及诸如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等等优秀的人文精神。所以我们每一位师应当以自己的人文精神去品评语文中的人物与事件;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生,把爱用耐心激励的眼神传递给生,鼓励并期待他们能取得进步,让每一位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应当积极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与学生沟通,以对话、探讨等方式,促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吐露真言,大胆发表见解,达到共享、发现快乐的理想境界。对于每一篇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和体验的权力,师生由于年龄、心理、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等不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不能轻易否定,实在不着边际,就要适时加以引导。从而使我们在对生的人文关怀中体现人文精神。如在教授《生命桥》一文时,老师引导孩子直接探求、关注羚羊的命运,用一句“真让人揪着心啊”敲击着孩子的心鼓,激起生读书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关怀,引导孩子们给羚羊提供的帮助。又如在教学《阿Q正传》时,有学生批评阿Q精神,有学生会认为用阿Q精神来自我安慰未尝不好,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发挥空间。同时教师要给学生的表现和课文以真诚的感谢和评价,从而使学生收获人文思想。

2、以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如一部部百科全书,它包容了先贤今人的各种观念体系、知识体系、行为方式体系,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文学、艺术、美学乃至自然界的任何一个领域;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化的传统,还反映了现代文化的要求;汇聚了世间万象,凝结着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具备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要挖掘人文内涵,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如亲历亲受,静思揣摩,在教师的启迪下,感悟人生的价值观念,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感,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我们都知道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广泛的阅读、积累,自然会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文化的培养也就有了丰饶的土壤。教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让学生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感受时代改革的惊涛骇浪和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阅读有很多方式,我们应提倡的自主式阅读,进行的开放、独立、放松、惬意的阅读,以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如当徜徉在庄子“秋水”之畔,不再骄傲自满;踏进陶渊明的“田园”,会使浮躁,盲从,甚至奢侈的心平静下来,旷达而超然物外,;当你随着杜甫“登高”,会看见“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丽景观。只有让学生沉浸其中,他才能享受读书乐趣,感受到人文文化的熏陶。如在阅读《我与地坛》时,教师就可与学生一起深入挖掘,仔细揣摩,欣赏品味,培养积累学生的人文素养。作者史铁生的不幸遭遇(正直二十岁的青春年华忽然截瘫),轮椅中的消沉和奋起,紧紧抓住了学生。当史铁生朝夕与地坛相伴,曾一度精神几乎崩溃时,学生们感叹,同情;当史铁生参透生死,顿悟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忘却自己的苦难而去关注人类的痛苦,努力创作,做出贡献时,学生们又敬佩.仰慕。当地坛由一般的人文景观变成了作者生活中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精神家园时,学生们也感受到一种伟大的自然力,感悟到了生命的宝贵,生活的可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又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让学生讨论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列举出在我国历史进程中,还有哪些人如诗人范仲淹一样,以济天下苍生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而置个人利益生命不顾。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灿烂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代诗人伟大的人格魅力,学生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这样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中自然不自然地受到了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3、以名胜古迹的人文关怀,生成学生的人文意识

中国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都呈现了多元的形态,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表现着开放的人文精神,是经得起我们用古代或现代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推敲的;学生在缅怀古人,游览自然风光过程中,对古人文化精神,智慧力量的崇敬之情能内化为自觉学习的力量;并能派生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视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参观三峡时,学生感受三峡自然山水与人文结合,产生了三峡文化独特人文历史精神——三峡精神,知道三峡精神是三峡人民依托三峡山水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精神,包含以巴人为代表的忠勇刚烈的品格、以楚人为代表的开创奋进的精神,以及承担大义、舍身为国的自我牺牲精神。又如,在游览西夏王陵时,学生能感受到祖先的气魄和胸怀,能领略到西夏文化的神秘变化,能积极思考西夏民族乃至整个华夏民族的兴衰荣辱,沧桑巨变,崇敬与自豪之情油然而升。那么,站在威严的兵马俑身旁,站在巍峨的长城上,站在滚滚的黄河边,站在高高的泰山之巅,学生定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积累更多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探访名胜古迹,体味其中的人文精神。让名胜古迹给学生以无言的人文关怀,生成了学生的人文意识。

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我们只要不架空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积累,而是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起来,经过长期的不断积累,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中,落实在课外阅读的一点一滴中,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学生人文素养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我们的人文教育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b37aac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9.html

《小学语文中的人文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