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6-30 07:58: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摘自:金华市青春中学 郭巧明

摘要:本文通过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发现这些问题是有层次的,可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层次。进行针对性地研

究学生心理问题,才能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问题准确 透视”,有效找到解决不同层次心理问题的针对性策略和措施。 本文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

对策,一.层次不同,教育和矫治策略有别, 二.力求将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和起始状态, 三.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 重中之重”,四•积

极的自我活动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五•倾注关爱,全心呵护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准则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见显效,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层次性的研究,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性和针对性,未能采取有的放 矢的教育策略和转化技巧。本文根据学校现状和学生心理生活实际,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层次性及相应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策略 和主张。

一、学生心理问题层次性是客观存在的

何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冲突,就是危机,心理问题则是指个体心理生活领域中出现了矛盾、冲突,发生了心理危机,使得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出 现了不协调,甚至产生了失衡、焦虑、痛苦等异常表现的心理状态。

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处在身心巨变时期;另一方面记忆、考试等脑力劳动是其主要生活方式,用脑的频繁性和艰苦性 使得他们内心世界相对复杂和沉重,他们一般有较高的心理境界和心理需求,而现实环境、生存条件又往往与他们的理想与需求产生着很大的矛盾,使 得他们经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心理失去平衡,他们又往往无力依靠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到常态,长此以往,不断循环,心理问题的频 繁性和普遍性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现代学生经常遭遇到的困扰与危机。

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交流和日常生活,严重的心理问题还会导致个体机体功能异常,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资料表明:几乎所有学 校都有因心理问题而不能继续学习的学生;个别学生甚至因适应不了激烈竞争的校园生活而离家出走,甚至轻生,中学生中因自杀而死亡的人数据非正

常死亡仅次于车祸的第二位。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解决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代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 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心理健康教育难见显效,往往事倍功半,如此循环,常使许多教育者丧失对有心理问题 学生转化和矫治的信心,有的甚至怀疑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价值,放弃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与培育。其实从本质上讲,难见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忽视 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性和针对性,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层次性的研究,未能采取有的放矢的教育策略和转化技巧。

众多的实例研究表明,任何心理问题,包括那些较严重的心理危机,都不是 一朝突变”的结果,而是在 渐进”累积基础上有层次地逐步形成的,都

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趋进”过程。正是这种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构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不同层次。 心理学家卡普兰在广泛研究人们心理异变过程的基础

上,提出了心理问题的四个发展阶段: (1)当刺激连续出现时,最初的紧张产生,并使人感到不舒服。 (2)刺激连续、多次出现时,在缺乏成功的应付机制

状态下,不舒服感显著增强。 ⑶不断上升的紧张情绪转化为强有力的内部刺激,激发了个体内、外部资源,在这一阶段,人们尝试使用紧急问题解决机

制,问题也许会被很好地解决或因肯定无法解决而被彻底放弃。 (4)如果问题继续存在,并且既不能被解决也无法避免,紧张必然持续上涨,巨大的失衡

状态出现。另有相关实验研究还表明,学生因个人学业与前途引发不良心态所产生的负性情绪,如担忧、顾虑、气愤等出现频繁,若持续时间大于 15天,

其负性情绪就发展为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空虚、痛苦、烦闷等障碍性心理问题。综上所述,任何心理问题都有由 简单”起因经 频繁”而累积的有层次

的推进过程,表明心理问题层次性的客观存在。

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的层次性,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科学 解读”每一个具体学生身上可能存有的心理问题, 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针对性与

实效性,使心理疏导、心理训练等教育工作,有如打鼓,打在点子上;有如吹笛,吹在眼子上,有助于克服心理健康教育中 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青红

皂白,采取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简单化和公式化的做法,从而使教育与辅导工作摆脱盲目与被动,难以取得更显著的效果。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三个层次

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校园,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另外他们又置身于社会迅猛发展并充满着变革、竞争的时代,他们经受更多的是与学习、校 园生活及观念冲突等相关的心理矛盾与精神挫折。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特殊心理生活背景,有助于科学考察学生心理问题的层次性。根据我国学校现状和 学生心理生活实际,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可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

1.心理偏差

心理偏差是比较轻微而又极其普遍的心理问题,主要与一个人的不良态度、不良习惯、不良行为倾向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自卑、骄傲、虚荣、 多疑、自我中心、说谎、怯场、懒散、逆反、烦躁、任性、厌学、畏难、多愁善感等。心理偏差,习惯上可称之为心理品质上的缺点或缺陷,大多与个 体的曲解、误会及过错行为有关,其心理活动往往呈现出一些背离社会普遍标准的不良倾向。心理偏差是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存在的心理 问题,它在总人口中的比率为 100%。人们经常讲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指的心理偏差在现实人群中的普遍性。学生中的心理偏差更是普遍。有心

理偏差的学生一般能正常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但心理偏差却是一切心理问题发生的起点和最原始的根源,是导致许多严重心理危机的潜在性原因,如 不及时加以矫正和消除,往往使个体整体心理的某些方面受到损害,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协调性和匹配性,使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效率受阻,甚至大为 降低。

2•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它是心理偏差与心理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在诸多心理偏差的基础上累积起来,出现了心理要素的结构性失衡, 即认知、情感、意志、欲望、需求等心理要素严重失调、失衡而形成的。如焦虑、恐惧、孤独、苦闷、冷漠、妒忌、狂妄、情绪冲动、心境压抑等。从 本质上讲,心理障碍是个体 意识流”流动不畅或阻塞不通而引发的异常心理反应。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内在心理冲突、心理矛盾比较激烈,形成了一 种无法自我解脱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许多不适应、不协调、不理智甚至错误的行为反应,如不及时疏导、消除,往往会引发严重的不 良后果。实践表明,对于处于心理障碍中的学生,基本上不存在 速成”的解决办法,须作长期的疏导和矫治工作,任何试图以 立竿见影”的方式消除心理

障碍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相反可能还会导致危机的加深。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生存环境中竞争的加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日益提高,据众多的测试与调查资料显示,当前青少年学生中有 35%

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以及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的比率也逐渐增多。一般来讲,大学生心 理障碍的比率高于高中生,高中生又高于初中生,初中生则又高于小学生。笔者曾运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量表》对我市某几所中学进行心理卫生 测试,参加者中初中生 237人,高中生141人,其中初中生有较轻障碍者 111人,占总人数的47%,较重障碍者38人,占总人数16% ;高中生中有较轻

障碍者69人,占总人数49%,较重障碍者27人,占总人数19%

3.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受到了较严重的创伤,出现了诸多有违常理、常情、常规的言论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现出

许多不可理喻的异态反应。学生的心理疾病与成年人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生理特点和生活实践不同的缘故。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主 要有精神焦虑症、神经官能症、抑郁性精神病、狂躁性精神病、幻觉、社交恐惧、感知缺损、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病态人格等。据有关资料预测。学生 中心理疾病的比率有增长的趋势。尽管不是很高,却是成倍上升的。这种严重态势要求现代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视角, 勇于关爱,直面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培育与成才,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新的 希望工程”

上述学生心理问题三个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内在连续性,在心理危机的程度、心理冲突的广度与深度 上均存在着层层加重、逐层 劣化”的趋向。每个层次还可作轻度、中度、重度的划分。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的层次性,有助于 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问题准确 透视”条分缕析,有效找到解决不同层次心理问题的针对性策略和措施。

一、 层次不同,教育和矫治策略有别

小题大作”和大题小作”都不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略, 任何心理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教育者应采取多种手段,如心理测试、问卷调查、

跟踪研究、个案分析等,诊断和弄清学生心理问题的 具体症状”、隐秘故事”及引发的相应背景,然后 对号入座”划入某一层次,根据不同层次采取不

同的措施。属于心理偏差层次的,重在采用心理辅导和激励学生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迁移、树立榜样来解决,如讲授心理辅导课,传授心理科学知识, 指导学生自觉主动运用心理防卫机制,通过自我解剖、自我批评、自我训练、自我调控、自我发展与完善等方式激发学生自我矫正,逐步予以消除。属 于心理障碍层次的,重在采取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与心理训练帮助学生走出 心理误区”心理障碍一般很难自我解脱,需要通过心理咨询,通过接受

家”或权威人士的 劝导”或指点,找出心理障碍的本质、要害与危害,引发心灵 震撼”并通过接受师长的指导性训练和长期自我训练,使学生的认知结

构和心理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才可能逐步淡化与消除。属于心理疾病层次的,则重在采取心理诊断、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学生 解除心理病痛。既要着眼于改变生理状态,又要着眼于改善心理状态,必要时应住院接受系统治疗。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充满 关爱,在给予治疗的同时要注重创设强烈的 心理场”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心灵的舒展与愉悦,良好的亲情环境有助于缓释压力,形成良好的心态,长此以

往其症状就会逐步缓解和消除。

二、 力求将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和起始状态

心理问题最忌讳的是 累积”是 不重视”是 视而不见”心理问题的层次越高,矫正越难,付出的代价越大。心理上一旦出现矛盾和冲突,如不及 时疏导和缓释,累积起来就形成心理包袱,由心理偏差进而转化为心理障碍,而后再进一步累积就质变为心理疾病。心理问题有如滚雪球,如不及时扼

制,就会越滚越大,因此,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忌拖延,使之随时发生随时化解。由此看来,经常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偏差的引导和矫 正工作至为重要,学校应重视组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技能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自我保健方法,通过广泛的 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 哲学的贫困”是一切心理问题的

恶之源”,有了指导人生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大有利于把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观察问题越敏锐,发现问题越早,解决起来越快,效 果越好。

三、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 重中之重”

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当代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危机。学生面对心理障碍往往难以自我解脱,表现出无奈和无助,加之人们普遍缺乏对它的重视,认 为它并不危及人的生命,仍可照常学习和工作,有了障碍不去咨询,也不想矫治,一拖再拖,致使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日益严重、不断恶化。心理障碍 是学生个体心理危机量的积累走向质变的关键性阶段,一个人处于心理障碍状态,犹如激战的前夜和黎明前的黑暗,等待着的有两个结局:解决得好, 就柳暗花明,走向健康,迅速恢复到常态之中;未解决好,就坠入泥潭,心理异常,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切实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不仅有助 于学生走出心理障碍的苦海,而且能把心理疾病拒之于门外。

四、 积极的自我活动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任何心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教育与疏导,但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疏导和教育层面上,还应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走进学生内心世界,通过 练内功

引发学生的自我心理活动,改变其身心状态,消除心理问题。因此,注重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我调控心理状态的 能力,努力学会善于运用科学的策略与技巧,有效解决可能遇到的动机冲突与欲求失衡等 致病源”,时时注重以积极的思维、充沛的精力、敏捷的动作、

深刻的理解、顽强的意志等,去从事学习和工作,许多心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了经常性的积极的自我心理活动做基础,又有较高水平的心理保健素 养作为个体心理发生倾斜时的 平衡器”和调节器”,就能有效地抵御心理疾病的侵袭,一切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就会得到缓冲、化解。

五、 倾注关爱,全心呵护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

心理问题的层次性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既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动态,又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灵的奥秘, 把埋藏在他们灵魂深处的迷惘、误解、困惑、委屈等疏理出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恰到好处的训练与培育,又要注重了解和分析学生心理异常早期的

丝马迹”和心理状态的 微格”变化,弄清他们心理问题的层次性特征,从而找到解救的良方。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心理咨询与心

理疏导技术,对症下药,彻底摒弃和改变传统教育中 齐步走”、大一统”和一刀切”的做法。这些都对教师的工作态度、人格品质和教育素养等提出了前

所未有的要求。

心理问题的形成总是按层次逐步 演进”的,解决它是一项心灵改造与品格塑造的 渐进”工程,需要教育者做艰苦、漫长而又细致的 雨露滋润”和 潜

移默化”的工作,最忌讳的就是 一暴十寒”、急功近利”坚持不一定每一个都成功,但是放弃一定失败。如果教育工作者缺乏关爱的情感和全心呵护的 教育素养,不仅难收实效,甚至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更趋恶化。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就体现在引和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b623d89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9.html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