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三

发布时间:2023-05-20 17:58: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三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
无违。
【注释】
南山:指江西庐山。晨兴:早上起床。兴,起。理荒秽:除杂草。理,整顿。秽,田间杂草。带月:披着月光。带,一作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草木长:草木长得高。长,这里易于作(chánɡ因草木长得高,才易于打湿衣裳。
沾:沾湿。
愿无违:不要违背隐居躬耕的最初心愿。【古诗
今译】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赏析】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上首写桑麻,这首写种豆,在组诗上次序井然。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

豆苗还
没有草多。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
,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他对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
任真自得的性格。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尽管豆苗长得不景气,可他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
,漫步归家的情景。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带月
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是指从南山归家途中的小道,它偏僻荒野,草木丛生,难以行走。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
最后作者抒发感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而诗人却说不足惜,只要使
无违。他的究竟是什么?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反朴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因此,他把劳动当作立善的手段,精神的寄托,生活的依靠,理想的归宿。只要保持名节,他劳而怨。末两句在诗意上作一转折,使作品进入一个思想高度,韵味悠深,耐人寻绎。
这首五言诗,主要是采用的手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也没有比兴的运用,几乎全用叙述,只在未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全诗叙写真实,发自肺腑,所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ba456df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4.html

《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