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

发布时间:2020-04-07 08:4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农夫和蛇(两则) 总第30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及特点及《伊索寓言》。

2、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课文中所揭示出来寓意。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究。

3、培养学生概括、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

4、让学生学做有善心的人,警惕蛇一样的恶人,在是非善恶面前有正确的态度。

二、教学难点分析

探究寓言从另一些角度得出含义有所区别、侧重点有所不同的寓意。主要针对学生能想出关键词却不能完整表达的问题,进行突破。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目标  (3分钟)

1、以蛇为话题导入新课:你对蛇有什么认识,当有人说蛇,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及其特点  

2)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3)思考我们如何做人  

二、出示学纲,指导自学 (12分钟)

1、资料助学:了解常识,相互交流完善

1)关于寓言。

2)关于《伊索寓言》。`

(学生借助课本下面的注释和手头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知识相关链接】: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一般篇幅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

《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作者伊索。相传其中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所作,“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而精炼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富有哲理。不但读者众多,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中得到过启发和乐趣。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童话集之一。阅读量仅次于《圣经》。

  《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在明朝传入我国。第一个来我国的西方传教士利马窦在中国生活期间撰《畸人十篇》,其中便介绍过伊索,对《伊索寓言》做过称引。他之后的传教士庞迪我也在《七克》中介绍、引用过《伊索寓言》。我国第一个《伊索寓言》译本是1625年西安刊印的《况义》。清代之后,出现了许多种《伊索寓言》译本。上述情况表明《伊索寓言》在我国流传之久,它至今仍令人喜闻乐见,爱不释手。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2、出示提纲,学生自学,准备交流

走进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推荐重点词语。  

③体会寓意。  

3、交流点拨

这则寓言故事比较简单,下面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复述一下。

一个同学复述讲述的部分,另一人复述农夫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复述时要抓住“血的教训”话的语气沉重一些。  

三、合作探究  (8分钟)

(一)研读第一则寓言  

1、浏览第一则寓言,此则寓言共三节,请分别用一句话把每节大意概括出来。  

2、你认为农夫和蛇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预设答案:农夫—善良,善恶不分

  蛇—凶残,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3、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可是这个善良的农夫为什么没有得到好报呢?

预设答案:对恶人施与同情和怜悯,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

4、怎样理解农夫临终所说的话?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仅仅限于这句话?

 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话。

每小组两人进行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教师追问:能不能举出相关的现实例子?

预设:① 不要怜悯像蛇一样的恶人。

②恩将仇报是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

③“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

5、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

为什么?

预设关键词:以动物喻人是寓言的重要特点。  

拓展提高  

6、你想对这位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  

四、迁移运用 当堂训练(10分钟)

(一)依照下面思路,自主学习第二则寓言,将探究的内容写在本子上:  

1)速读课文,概括每节大意。  

2)思考讨论:文中妻子讲话前后农夫对蛇的态度有何不同?  

3)思考讨论:应汲取的教训是什么?  

4)思考讨论:如何看待蛇的话?  

5)思考讨论:两则寓言写作上的共性有哪些?  

6)思考讨论:本文是在宣扬“冤冤相报”的思想吗?面对仇和很,拟持什么态度?

(二)交流与探究

(三)追问与点拨

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抱有幻想;

在邪恶的人面前,你的“和解”举动反而可能助长他的恶毒气焰;

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

自以为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是不会不会重视你的和解建议的。

蛇的话是歪理,蛇施恶与人才有了人的复仇。

五、达标测试(7分钟)

面对此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1、面对坏同学敲诈你的零用钱。

2、面对大街上不时遇到的乞丐。 

课堂小结: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蛇”,不做盲目的“农夫”。吃一堑,长一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蛇”之心不可无。对于真正的恶人,该出手时就出手!  

六、课下作业 

 词句品味积累

1.“可怜”可以表示一种状态,即“值得怜悯”。而“怜悯”是动词,所以,农夫在路上碰见冻僵的蛇,可以说:“觉得这蛇挺可怜”而不能说“觉得这蛇挺怜悯”。而后一句,用“怜悯”“可怜”均可。不过在这么短的文字中,换一个同样意思的词来表述,自然效果更好。

2.“纠缠”就是惹麻烦、麻烦不断,没完没了。文中,农夫妻子觉得和这种凶狠的家伙结下仇,那这家伙就会给你制造没完没了的麻烦,使你今后噩梦不断,祸害无法穷尽。所以这里用“纠缠”和“后患无穷”是非常贴切的。成语用于句子中,将使句子的表达更为洗炼、典雅。

奇思妙想 故事新编

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

七、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设计出发点一是通过本课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方法,二是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体现人文性,是北师大教材的重要编排理念。从不同的侧重点探究寓意的多样性,也是北师大教材编排中体现同一题材内容多样性和提供现成可比性的体现。我觉得本文的教学设计渗透了这些理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bad8252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3.html

《农夫和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