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里的故事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弟子规》里的故事之杨若古兰创作
1、温文尔雅
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一个人实质虽很好,若缺少礼仪才艺的熏习,就难免粗野鄙陋.有一次,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向孔子问道:「南山有一种竹子,天生就很直,砍上去当作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实质好就可以了,何必再进修呢?」孔子说:「如果箭尾再加上羽毛,箭头装上箭镞,射入皮革不是更深更准吗?」这说明有好的实质,再加上羽毛箭镞的润色,就会有更好的成绩.所以孔子对先生「质」均衡发展的君子.古代的同学们,生活富裕,都能上黉舍念书,有很多时间来进修各种常识才艺,这些常识才艺只需有助于大众的,就该当认真进修.但如果时间无限,就应优先进修中国文明的主要典籍,由于经典是我们先人聪明的结晶,进修熟练以后,可以解决很多成绩,更可以让我们成圣成贤.所以大家应立志来研学.2、晨昏定省
周代的文王,开创周家八百年的基业,是中国有始以来最持久的朝代,所依附的就是文王的圣德,我们从他的孝行可以看出一斑.文王尚未即位时,每天一早鸡初鸣,天还未亮时,必定穿好衣服到父亲那里,问候父亲早上是否安好?如果安好,就非常快乐;如果父亲有不适,就感到

忧虑,必定设法子让父亲安适,才干放心.半夜如此,傍晚也是如此.文王每天如许三次问安,没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烦,是我们进修「晨昏定省」的最好典范.但愿同学们要有「文王能够做到,我们也来学着做」的志气,绝对不要输给古人!3、陆绩怀橘
在我国东汉时,有一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有一次,在九江碰见当时的太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边幅非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回家告辞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袁太守觉得是陆绩贪心,就问他缘由.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所爱好吃的,由于没钱买橘子,所以想留着拿回家给母亲吃,并不是本人贪心,还请太守谅解!」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必定会有出息.同学们!陆绩时时想着母亲,但愿母亲和他一路分享甜美的橘子,这般孝心,多令人感动!我们对父母亲不但不私藏东西,更要能体贴亲心啊!4、老莱斑衣
周代楚国人老莱子,曾经七十岁了,常身穿五彩衣,学做婴儿戏,不怕跌倒的痛苦,也不管他人对他的看法,心中只但愿博取年老父母亲的欢心,让父母笑口常开,健忘身体的不适,不会感到老境的凄凉.老莱子可贵的孝行,

恰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最好的模范.今很多青少年爱好飚车,骑乘机车不肯戴平安帽,不恪守交通规则,一味跟着感觉走,一旦发生车祸,常使本人及无辜的人,酿成植物人,拖累了父母,形成很多不幸的家.若经常想到父母亲的所好所恶,怎样会一时胡涂做出「亲所恶」的事呢?5、潘京孝母
我国明朝南海地方,有位叫潘京的人,父亲很早就去世,对母亲非常孝敬.他的母亲,赋性很仁慈,爱好做利益大众的事.有一年大饥荒,就要潘京集合大家,商讨赈灾的.潘京深体亲心,尽力鼓吹建议,任劳任怨,是以活命的人很多.平日他又多行善事,不怕劳苦,让母亲欢喜.乡里的人为了感谢他们母子的大恩,就立生祠来纪念.后来潘京的儿子潘浚,在万历年间中了进士,不断做到相当宰相的「尚书」职位.潘京本人立身行道,善体亲心,发扬母亲的美德,造福乡里,把孝推到最高点,这是真正利己利人的世间豪杰啊!6、闵损芦衣
孔后辈子闵子骞,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再生了两个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父亲要外出,就叫闵子骞驾车,在途中,闵子骞突然掉落了驾马的缰绳,父亲觉得儿子太粗心,就责备他的不

.谁知一接触儿子的衣服,才发现闵子骞穿的布袍里面,全是不保暖的芦花.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候闵子骞跪上去乞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母亲在家,只要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到反省改过而酿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他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恨,他始终都是居心尽孝,他安插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各安其分,因此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逆子啊!」7、亲尝汤药
二十四孝中有位「亲尝汤药」的汉文帝.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不断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日夜尽心赐顾帮衬母后,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敷仔细,对于母后的汤药肯定亲自试试,确定热度和甘苦,才放心肠端给母后服用.如许居心了三年,母后的身子才好转过来.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苍生,也流传至今.恰是「亲有疾,药先尝;日夜侍,不离床.」的最好写照.也是提醒古代人,不要由于事忙而推说没法做到的一个砥砺石.8、百里负米

孔子的先生子路,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好东西奉养父母亲.就到百里外替人唱工,换取白米来供养父母.虽然辛劳,但是心中感到非常快乐.后来在楚国作官,经常面对丰盛的食物,却不由心酸而泪流满面.这位好勇过人的子路,让人感到奇怪!本来是子路思念起过世的双亲,已没法接受他丰盛的奉养,天然悲咽而吃不下!9、泰伯让位
周文王的大伯父泰伯,孔子称赞他有三让天下的美德.当周文王(名字叫昌出生时,祖父古公亶父就说了一句话:「我周家将来必定有昌隆家业的人,那个人就是昌罢!」如果照传统的规定,古公亶父的位子应当传给大儿子泰伯,不成能传给三儿子季历,季历就是文王的父亲,如许周文王就没法继承国位.泰伯很有聪明,听到父亲古公亶父这句话,了解父亲的情意,因而藉父亲生病时,须要药材,便偕同二弟仲雍往南方去采药,并将本人纹身断发,如许一来就不克不及接受国位,而满了父亲的希望.泰伯不但舍掉世间最大的财物国位,让位给三弟季历,又顺利地把国位再传给文王.这类作为,使人看不出他让国的行径,所以孔子称赞他是「至德」呀!同学们!见贤思齐,让我们进修把本人心爱的财物,让给兄弟姐妹,甚至须要的人吧!
10、百忍成家

唐朝张公艺师长教师家中五代同堂,全家上下和乐融.皇帝路过,敬慕他治家划一,便请问有何妙法?张公艺师长教师写了一个「忍」字,再一个「忍」字......连续写了一百个「忍」字,他的大家庭就因家中大小都能互相忍让,而得以保持.这就是着名的「百忍成家」.11、古时称谓
古时候「名」是父母所取,成年当前则另外取「字」或是「号」.同辈和晚辈就用「字」或「号」来称呼,如孔子名是「丘」,字是「仲尼」,后人尊敬至圣先师孔子,「某」的音,以示尊敬.书写时也不敢全写「丘」,而是缺一个笔划写为「.至于孔子的朋友同辈,对孔子称呼都用「仲尼」,晚辈先生称呼孔子为「仲尼夫子」.我们读诵四书五经等中国经典时,若明白称呼的规矩,就能体会经文当时的情境,及交谈的对象布景,更容易走入经文世界.12、曾国藩教子
清朝平定太平天国之乱的曾国藩师长教师,是一名不学无术的常识分子.他很看重家庭教育,不管多忙,必定给家人写信,从祖父母、父母、兄弟到儿子,都有家书问候.特别给儿子纪泽及纪鸿的信中,不知多少次提醒他们要「夙起」,以保管先人传上去的良好家风.13、子路不耻恶衣

孔子的先生——子路是着名的逆子,家中贫穷,吃的用的都很简陋,他身上穿着破旧缝补过的棉袍子,但当他和穿着狐貉皮草的人站在一路,从未觉得耻辱不如人.子路这类不俗的高洁人格,让孔子赞赏不已.有一次,孔子要大家发表个人的志向,子路说:「我情愿将本人高贵的车马及昂贵轻暖的皮衣,和朋友一路分享共享,用坏了也不会埋怨.」从子路的志向,可见子路不看重物资的享用,所重视的是本人的人格是否完满,及朋友间互助的友情.子路看轻一切物资享用,二心只想充实高尚的品德,他这类勇气和志向真令人佩服!14、周处除三害
东晋时,着名的「周处除三害」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故事中除了猛虎和大蛟二害外,最难除的第二害反而是周处本人.他平时游手好闲,为非作恶,风险地方.起初他本人不晓得被列为三害之一,后来晓得了,就很忸捏,决心改过,不只除了猛虎大蛟,更拜师求学,从军报国.周处「过能改,归于无」一发觉本人的罪行,决不粉饰,立刻拜师改过改过,这真是大聪明大气魄啊!15、李斯害韩非
在东周战国时,李斯和韩非是同门师兄弟.秦王看见韩非写的「说难」这篇文章,非常观赏,恨不得早日相见.到韩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时,才见到了韩非.秦王和他谈过

话后,更加欢喜.李斯自知才干不及韩非,怕韩非得宠而影响本人的前途,因而故意诋毁韩非,陷他入狱,并假借王命,赐毒药要他他杀.韩非想要陈述冤情,可惜没无机会表达,就如许枉死狱中.后来李斯被赵高诬告,也同样没无机会申冤,被腰斩而死.常言「天道好还」,种恶因,岂能得善果呢?16、宋宏念旧
东汉光武帝时,光武帝妹妹湖阳公主的夫婿刚去世,她就看中了朝中另一名大臣宋宏,要光武帝为他作媒说亲.宋宏回答光武帝说:「贫贱之交不成忘,荆布之妻不下.」光武帝听了,就知婚事难成.宋宏的不攀权贵,恰是一名念旧的厚道君子呀!17、负荆请罪
战国时代,赵国大臣蔺相如出使秦国,大智大勇完成交际任务,功劳很大.赵王便封他为上卿的官职,位居武将廉颇之上.廉颇自认出生入死,为赵国攻城野战,功劳更大.而蔺相如只不过逞口舌之能,怎能和他比拟呀!所以廉颇心中忿忿不服,故意难堪蔺相如,但蔺相如却躲着他,和睦他起冲突.有一次,蔺相如的手下看不过去,就说:「廉将军故意难堪您,普通人都觉得没法忍受,而您却处处让他,好像很怕他的模样,实在一点庄严都没有呀!」蔺相如却说:「此刻赵国正受强秦威逼,如果赵国文武大臣冲

突,国家将会分崩离析,外强必定入侵,那时赵国就风险了!」动静传到廉颇耳中,廉颇自认有错,立刻背着责打用的荆棘,登门请罪.蔺相如一见,赶快解去他所背负的荆棘,两人不单和好,还结成生死不渝的刎颈之交.这则「将相和」同样成为历史上传颂不朽的美谈.蔺相如不怀藏私人仇恨,以大局为重的言行,值得我们来进修.18、曾国藩读书
清朝平定太平天国之乱的曾国藩师长教师,他读书有个习气,所谓「桌上不成多书,心中不成无书」.书桌只摆一本此刻要读的书,则留意力全都会集中在这本书上.有很多人,书桌上摆满了要读的书,这本读了几页,又翻翻那一本,那本掀了几章,又换另一本,两个小时上去,每一本书都翻过了,好像摆地摊一样,通通摊在面前,结果没有一本是读完的.古今善于读书的人,一书在手,通本读完,恰是掌控住「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的读书准绳.19、柳公权笔谏
唐朝着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师长教师,他的字挺直苍劲,有一股邪气澎湃的气势,这跟他安守天职,耿直不阿的个性有关.有一次皇帝唐穆宗问他:「如何用笔才干达到尽善的境界?」他回答说:「用笔的重点在心,心如果正,用笔天然就能正.」穆宗平日生活散漫,施政邪僻不

正,听了柳公权的一番话后,穆宗晓得这是劝谏本人的意思,便立刻端正仪容,这就是着名的「笔谏」.正说明写出来的字,和内心是毫不相干的!20、孔子教先生
孔门弟子中,年长的子路初次见孔子时,头上戴着雄鸡毛,腰间佩戴母猪皮,一副野人的打扮,散发率直骁勇的个性,有一股凌人的气势,不知圣贤学问的高深,也疏忽孔子的存在.后来经过孔子的教化,放弃了粗暴的行为,努力求学,勇于改过,成为孔门中优良的政治人才,名列十哲之一.另外,孔门中多才多艺的弟子冉有,他跟随孔子进修仁德大道,曾感叹本人能力缺乏,没法再往上进步了!孔子指出他是犯了「自我设限」的毛病,教他只需肯承担、不自弃,就可突破进修困境.后来冉有果然在政治上也有杰出的表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0a18e5a0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a.html

《《弟子规》里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