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富清》专题党课讲稿三篇

发布时间:2019-05-25 11:58: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张富清》专题党课讲稿

篇一:

2018123日下午,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人社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点,张健全在工作人员聂海波的见证下打开了一个红色包裹,由此揭开了父亲张富清不为人知的红色过往。

平地一声惊雷起!红色包裹里的报功书和军功章,让武陵山区的来凤县城沸腾了。

在此之前,熟识张富清的人,知道他在88岁高龄截肢后,靠假肢、支架又站了起来;交往多一些的人,也只晓得他是离休的老革命,工作期间廉洁奉公、勇于担当,可能是个南下的工农干部;就连几个子女,也只是知道父亲当过兵,仅此而已。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出生于1924年的老人,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里立下了赫赫战功: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这位90多岁的老人,历经风雨,遭受困厄,仍旧甘守清苦,深藏功名,不矜不伐。

从戎:尖刀突击,屡立战功

1948年,中华大地烽火连天,人民解放军南征北战。

同年3月,农民出身、当过长工的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4岁的张富清,光荣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的一名战士。

19486月,张富清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打死敌人两个、缴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

7月,他在东马村带突击组6人,扫清敌人外围,消灭了少数敌人,占领敌人一个碉堡,给后续部队打下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

9月,已经是班长的张富清,在临皋负责搜索,发现敌人后,迅即占领敌人外围最高点,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迅速消灭了敌人。

……

“打了多少仗,我也说不清了。不分白天黑夜,每天都有战斗,只是大与小的区别。”95岁的张富清回忆说,印象最深的是永丰城那一仗。

张富清带领一个三人突击组,翻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进城内,与外围敌人近战。突然感觉头部被重击的张富清,用手一摸才知道自己一块头皮被掀了起来。当时已经顾不得许多,他端起冲锋枪猛扫,打死了七八个敌人,接着又匍匐前进到敌人的碉堡脚下,用炸药包和手榴弹连续炸毁了2个碉堡,打退了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亮后,大军进城和敌人激战了一个多小时,解放了永丰城。

永丰一战,粉碎了胡宗南的军事部署,有力配合了中原野战军打响的淮海战役,同时也解决了部队粮食问题。

张富清因为作战英勇,荣立二军一等功,并赢得战斗英雄称号。194812月,一封落款是西北野战军兼政委彭德怀的报功书被送到张富清的家里。

报功书上说,“贵府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

烽烟滚滚唱英雄。

“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张富清说,突击任务,都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只要有突击任务,我就报名参加。我打仗的秘诀是不怕死,“一冲上阵地,满脑子是怎么消灭敌人,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在解放战争中,张富清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制定公布了《解放大西北人民功臣奖章条例》,张富清因为功勋卓著,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

19533月至195412月,因为对党忠诚、作战经验丰富,张富清被安排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

“党指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打到哪里。”

1955年,组织号召速成班学员支援地方建设。就这样,已经是二军教导团副连长的张富清,脱下戎装,包好勋章,锁在皮箱,封存了这戎马倥偬的岁月。

转业:夙夜在公,在公明明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

各地都缺干部,特别是文化水平高的干部。在两年速成班期间,张富清在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历史等课程的得分,基本都在四分及以上(五分制)。支援地方建设的号召一出,离家征战已经7年的他,本可以选择回原籍工作。

当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张富清当即决定要到艰苦、困难的地区为党工作,为人民做事。

在恩施,来凤最艰苦。于是,张富清带着妻子孙玉兰到了武陵山区中的来凤。

1955年担任来凤城关粮油所主任,到1985年从来凤县建设银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30年间,张富清先后在来凤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十分困难,开始精简人员。当时,张富清正担任三胡区领导,而妻子孙玉兰也在三胡供销社上班。如果他裁别人,不裁自己家属,别人会不服;如果裁了自己家属,他妻子就得下岗失业。

“要完成任务,领导自己要过硬,执行政策才能坚决,动员别人才好做工作。”张富清首先动员妻子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因为没有土地,一家六口的生计全靠张富清一人的微薄工资。

1975年,张富清调到来凤卯洞公社担任革委会副主任。

今年68岁的田洪立,曾与张富清在卯洞公社共事4年多。田洪立至今记得,当年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富清抢着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

“当年为了修路,不仅要做那些粮田被占的农民的思想工作,还要打炮眼、放炸药。”张富清回忆说,那时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按照规定的标准补饭票或现金。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张老是来凤建行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行长李甘霖介绍说。

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刚到建行时,只有5人,而且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只得借用其他单位的土瓦房,5人挤在一间办公室。等到他1985年离休的时候,建行已经有10人。其间,他还想办法解决了当时职工办公室和宿舍问题。那时来凤建行主要的业务——拨款改贷款业务,也主要是在张富清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

“张老当时经办的业务,没有一笔出现问题。”李甘霖说,当年一家国营小煤矿是建行的贷款客户之一,张老为了年底催款,有时自己一个人卷着被子就到了矿里,与工人同吃住。

退伍不褪色。无论在什么岗位,张富清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突击队员本色,勇担急难险重任务。

齐家:克勤克俭,公私分明

1985年从来凤建行离休的张富清,现在仍旧和老伴孙玉兰住在建行一栋20世纪80年代的房改房里。

屋内墙面已然斑驳,木门和窗框上的油漆大都已经龟裂,甚至脱落。沙发边的一方木质茶几,桌面早已坑坑洼洼,“离休纪念——县建行赠”的字样依稀可辨。

张富清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好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好很多倍了,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给党找麻烦、提要求呢?”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六十多年来,张富清一家始终克勤克俭。

在老伴孙玉兰从供销社辞职回家后,家里六口人的吃穿用度全靠张富清的工资。每月一发工资,他们就马上把油盐菜等生活必需品买回来,再除去几个小孩的学费,余下的十分微薄,只能轮年为儿女置办新衣裳。为了补贴家用,孙玉兰又学了裁缝,自己交公积金、公益金,加入了公社的手工联社。

“孩子穿父母的衣服,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的衣服。”来凤县原教委主任向致春,担任过张富清小儿子和小女儿的小学班主任,因为时常家访,与张富清十分熟识。“两个小孩都很优秀,还在学校勤工俭学,有时他们母亲也来帮忙,把学校一只十多斤的猪养到了一百八十多斤。”

俗语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在张富清家,却是另外一幅场景。

“当兵的人,思想纯洁,所以嫁给他。”说起自己与老伴的相恋与相处,八十多岁的孙玉兰满脸洋溢着幸福。

战场上九死一生、炸毁四个碉堡、杀敌无算的铮铮铁汉,六十多年来,对妻儿,却连重话都不带一口。教育子女,他从不用棍棒,而是以理服人,以身作则。

“对于儿女,我有言在先。好好学习,至于毕业后到底做什么事,就看自己的本事。国家公职考不起,录用不起,就自己找生活。我没有本事为儿女找出路,我也不会给他们找工作。”张富清的话铿锵有力。

来凤县委巡察办主任邱克权介绍说,大约是在1975年,来凤县有几个到恩施工作的指标,张老的大儿子条件也挺合适。他不仅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去,反而还让儿子去卯洞公社的万亩林场当了知青。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脂民膏。

已过鲐背之年的张富清,因年事已高,加上早年负伤的影响,有时会从医院拿一些降血压的药物。早已退休的大儿子也患有高血压,所服用的一些药物与张老的差不多。每次吃完药后,张老就会立即把药锁起来。因为在他看来,他的药是组织全额报销的,要确保每一粒药都“专药专用”。

修身:心有信仰,行有力量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张富清说,19489月,战事频仍中,在连长李文才、指导员肖友恩的介绍下,他光荣地入了党。

作为革命军人、共产党员,张富清在战斗中、行军中、生产中、工作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在个人学习和生活中,他也始终以党员的标准来校准自己。

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是进退的分界线。学则必然进步,不学必定后退,退到不作为、乱作为。不注意改正,久来久去,很可能退到自取灭亡的地步。”

从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班,到建行《邓小平文选》学习小组,再到剪报摘抄写心得……95岁高龄的张富清,至今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频道。

在他的书桌上,原本是黄色封面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因为时常翻阅,封皮的四周早已泛白。书里醒目的红色圆点和波浪线,是老人阅读时做下的标记。

“工作上离休了,在思想政治上不能离休。要常常学习,检查自己。不给组织找什么麻烦,不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张富清斩钉截铁地说。

为不给组织添麻烦,88岁时截肢的张富清,发扬突击队员的精神,硬是拒绝轮椅,靠着假肢和支架,重新站了起来。

20124月,张富清左膝盖脓肿,多地治疗不见好转,最后只得截肢。他自嘲说:“战争年代腿都没掉,没想到和平时掉了。”

就像屈原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一样,独腿的张富清,没有向厄运屈服。

老伴孙玉兰说,他伤口刚愈合,先是沿着病床移动,后来慢慢地扶着墙练习走路。有时走不好,还把自己弄伤了,墙上还有他受伤的血迹。经过近一年的锻炼,他就能拄着支架打扫卫生、买菜。有时嫌家人卫生做得不好,他还要再打扫一下。

说起张富清不向组织提要求,李甘霖敬佩得无以复加。

那是2015年来凤建行进行党费清理、规范的时候,张富清因为行动不便,就让老伴来到银行的办公室,询问他需不需要补交党费,调整之后他要交多少。

而张富清却不愿多花公家一分钱。

201811月,李甘霖得知张富清要去武汉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他嘱咐老人:“您是离休老干部,医药费全部报销,可以选好一点的晶体,保证效果。”

结果在报账的时候,李甘霖发现张老只选了价值3000多元、最便宜的晶体。

“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张富清说,医生给我推荐7000多元到两万多元的晶体,我听到病房一位病友只选了3000多元的,我也选了跟他一样的。

因为信仰,所以伟岸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篇二:用一生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95岁的张富清老人是湖北来凤县的一名离休干部,在许多人眼里,他与其他老人没什么不同,可事实上,他是一名有着卓越战功的战斗英雄。

时光回溯到71年前,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71826连一名革命战士,他当过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4个碉堡。

新中国成立后,张富清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湖北省来凤县工作,从此,他将荣誉封存心底,埋头为人民服务。直到去年年底,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人们才知道张富清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的赫赫战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

在张富清的书桌上,平整地放着一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翻开书页,上面满是老人阅读时做的红色圆点和波浪线的标记。在一段文字旁,老人写下批注:“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

这批注正是张富清老人的真实写照。

张富清是一个拥有7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自己1948年在入党时宣誓要“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那时,不分白天黑夜,几乎天天在打仗行军。”张富清回忆,19486月至9月期间,他参加了壶梯山战役,攻下敌人碉堡一座、打死敌人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在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座碉堡,为后续部队打开缺口;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发现敌人后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敌人火力,完成截击敌人任务。

接触过张富清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名老党员的一片赤诚。来凤县县委巡察办主任邱克权表示,195412月,张富清从军委航空速成中学以优异成绩毕业,恰逢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大量干部,张富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前往湖北西部恩施地区最偏远、最困难的来凤县工作。就是在那个冬天,张富清用一块红布将革命战争年代用生命换来的勋章包好,与证书一起装进一口皮箱中,从此封存了那段戎马倥偬的岁月,也封存了那些非凡的功绩和名声。

当年,张富清从武汉出发,沿长江溯流而上,背着简单的行装,爬上陡峭的巴东码头石梯,顺着崎岖的山路一路向西。怀着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坚定信念,张富清长途跋涉了整整一星期,才来到来凤县。

“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决完成任务”

不论是当年在战场上战斗,还是转业到来凤县工作,张富清都没有忘记自己所坚守的信念,他说:“有了对共产党的信念,一心就想为党为人民而战。”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是当时来凤农村的真实面貌,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来凤经济凋敝、民生困难,县城也仅三街九巷5000余人,建设和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

面对新的困难,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的张富清没有丝毫退缩。

时光倒回194811月,为配合淮海战役,西北野战军发起了冬季攻势,张富清所在的部队在陕西蒲城以东25里处的永丰镇发起进攻,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8个连长。部队决定成立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成为突击连的突击队员。27日夜里,张富清和两名战友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他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烈战斗。据张富清回忆,在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狠狠砸了一下,但他根本来不及细想。战争持续到天亮,直到永丰城被收复,张富清才意识到自己受了伤,满脸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他的一块头皮掀了起来。那一夜,张富清炸毁了敌人两座碉堡。

张富清将这样一种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劲头带到来凤县。当时,国家正在大兴工业,合作化运动刚刚起步,他一头扎进城关粮管所的工作中,几乎天天加班加点。为了保障城市人口粮食供应,张富清忙得抽不开身,母亲病危,他没能见最后一面。每每想起这件事,张富清的心里总是很难受,但他对家人说:“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工作任务重,我干好工作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尽孝。”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世纪60年代初,张富清调任来凤县三胡区副区长。“那时候他做领导,总说要完成任务,只有先从自己身上‘开刀’。”张富清的妻子孙玉兰对当年离职印象深刻,她说,随着精简退职工作开展,丈夫动员自己从令人羡慕的供销社离职。孙玉兰辞去供销社工作成为手工业社社员,靠做缝纫补贴一家六口的生活。

无论在哪个岗位,张富清都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他说:“军人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决完成任务。”68岁的田洪立曾与张富清在卯洞公社共事4年多。田洪立告诉记者,当年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富清抢先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张老为人正派,从不倚老卖老、夸夸其谈,工作中总是挑最困难的任务,但从未听张老讲过去打仗的经历”。

在高寒之地高洞的那段岁月里,张富清办事靠走,喊人靠吼,每天走10公里山路上班。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连续4个多月与当地百姓一起吃住。120多个日日夜夜里,抡大锤、打炮眼、开山放炮,张富清和群众一道苦干,在国家没有投入、没有专项征地拆迁费用的条件下,在海拔1000多米的悬崖绝壁上修通了一条公路,圆了高寒山寨土家苗族儿女的世代梦想。

“比起从前,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在来凤县几十年的时间里,张富清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直到1985年在县建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他除向组织如实填报个人情况外,从未对身边人说起过去战功。

张富清珍藏着一个打满补丁的搪瓷缸,上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老伴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从1954年开始,这个搪瓷缸被补了又补,如今已不能再用,他就把搪瓷缸妥善保存起来。

来凤县县委巡察组组长张健全是张富清的小儿子,如今已57岁,他只知道父亲当过兵。要不是2018年底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退役军人信息,他也不知道父亲那些赫赫战功——

陈旧的报功书上清晰记载着:“张富清同志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荣我军之荣,特此报喜。颁发人:西北野战军司令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主任张德生。”报功书的背面详细记载了张富清荣获特等功的英勇战斗事迹。

“当我看到父亲私人收藏的历史资料,感到非常震惊,同时也感到很骄傲。”张健全说。

勤俭节约是张富清老人一惯的习惯。20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他一住就是30多年。一个木茶几,表面变得坑坑洼洼还在用,儿女们给买的新衣服,被他叠得整整齐齐压在箱底。

“比起从前,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好多都不在了,他们连提要求的机会都没有,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在张富清的回忆里,行军期间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有时长途跋涉也没有鞋穿。

张富清回忆,19499月,他所在的部队离开西宁,率先翻越常年积雪的祁连雪山。那时,天气骤降,下起了暴风雪,部队冒着狂风雨雪跋涉200多里路,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抵达河西走廊张掖,因极度严寒,有153名战友在行军途中长眠于祁连山。

7年前,88岁的张富清左腿因病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为了让子女安心工作,他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扎根大山、淡泊名利,张富清为党和人民奉献了一辈子,他说:“我和战友们跟着党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就是为了人民能走上幸福美满的道路,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短评

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典范

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退役转业后选择将功绩封存,不居功自傲,继续服务人民。张富清用一生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私奉献,他的先进事迹是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典范。

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当前锋打头阵,负伤不下火线,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急国家之所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矢志奉献。

在漫长的岁月里,张富清始终珍惜军人荣誉,功勋卓越却从不以此要名誉待遇,不居功不自傲,真正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融入血脉、刻在心上,以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为大写的共产党人写下了最好的注解。

今天,我们向张富清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革命本色,学习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矢志奉献的高尚情操,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三:95岁老英雄张富清克己奉公永葆党员本色——深藏战功63

直到2018年底,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时,张富清老人才出示了尘封63年的军功证明:一张立功登记表、一张报功书、几枚勋章。其中清楚记录着:他曾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在祖国建设时期,他依然做到了党让去哪就去哪,哪里最困难就去哪里,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体现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每当清明前后,我都会想起那些和我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心里很不平静: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宝贵生命……”42日,提起70多年前牺牲的老战友们,95岁的张富清老人依然满眼泪水,声音哽咽:“我的战功,和他们的贡献相比,差得很远;我现在人还在,生活等各方面都比他们享受得多,还有什么理由向组织提要求?”

95岁老英雄张富清老人在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却直到2018年底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时,他才出示了自己尘封63年的军功证明:一张立功登记表、一张报功书、几枚勋章。其中清楚记录着:他曾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

“我每次都积极报名参加突击队”

“去年123日快下班的时候,张健全叔叔匆匆忙忙进来,拿出一个很旧的红布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有几张类似奖状的泛黄纸页、一个红本子、三枚奖章。我第一眼就被刻有‘人民功臣’字样的勋章吸引住了……”来凤县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登记人员聂海波回想起当日情景,一切仍历历在目,“再看到由西北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亲自签发的‘报功书’,以及上面记录的战功,我整个人就愣住了。我父亲曾是军人,我也算是个‘军迷’,但这样的勋章我从没见过,有这样大战功的人,我也从没接触过。”

张健全是张富清老人的小儿子。老人听说国家成立了专门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开展退役军人登记普查,这才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让儿子拿来登记。

根据立功登记表、报功书记录和张富清老人的口述,人们才第一次知道:这位看起来平凡朴素的老人,曾在沙场九死一生,立下不朽功勋。

19483月,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4岁青年张富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作战勇猛,当年8月,由连队集体推荐火线入党,成为预备党员。“那时候,不分白天黑夜,几乎天天在打仗行军。”张富清回忆道:19486月至9月,老人参加壶梯山战役,攻下敌人碉堡一座、打死敌人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阵地;在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座碉堡,为后续部队打开缺口;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发现敌人后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敌人火力,完成截击敌人任务。

194810月的一天拂晓,张富清作为班长,和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率先攀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下城墙,冲进敌群展开近身混战,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人重重捶了一下,后来又感觉血流到脸上,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翻了起来……击退外围敌人后,张富清冲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个土坑,将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下手榴弹的拉环,手榴弹和炸药包一起炸响,将碉堡炸毁。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永丰战役后,他荣获西北野战军军一等功。

每一次战斗,张富清总是担任“突击队员”。“那时候,解放军的 ‘突击队’就是‘敢死队’,是冲入敌阵、消灭敌军火力点的先头部队,伤亡最大。我每次都积极报名参加突击队,为什么?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为了党和人民,就是牺牲了,也是无比光荣!”慈祥的张富清老人,说起自己坚定的信念,突然严肃无比,声音中气十足……

“哪里最困难,我就去哪里”

从陕西一直打到新疆喀什,直到解放全中国。1955年,张富清作为连职干部在武汉的中央军委航空速成中学完成两年文化学习后,面临复员转业。“部队号召我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哪里最困难,我就去哪里。” 张富清一打听,了解到湖北最艰苦的地方是恩施,恩施最偏远的地方是来凤,他二话没说,便把工作地选在了来凤。妻子孙玉兰也跟着他到了来凤,从此,二人几乎再没回过陕西老家。“那时不像现在,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没有高速公路,只有盘山路,从武汉到恩施要走5天,从恩施到来凤要走两天。”孙玉兰回忆说。

从到来凤的那一天起,张富清就“封存”了所有战功记忆,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他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1985年在县建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工作30年,他从没提过军功,也从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来凤县委巡察办主任邱克权感慨道。

张富清任卯洞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时,他的一儿一女都转去公社上学。孩子的老师向致春当时经常去张富清家家访,他说:“张富清的孩子穿的比其他学生都差,我在他家吃饭,发现他们吃的也很差,很少见到肉。”当时不少干部会向集体借钱,对困难干部,组织上也会给几十元补贴,但后来向致春问过公社会计,会计说,直到张富清离开卯洞,从没向集体借过一分钱,也从没享受过组织对困难干部的补贴。

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张富清干工作,照样保持着突击队员的作风。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富清抢先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在那里,张富清带领社员们投工投劳,一起放炮眼、开山修路……

“如果我照顾亲属,群众对党怎么想”

直到今天,张富清和老伴,还带着残疾的大女儿住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旧两居室里,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但装修、家具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狭窄的客厅里,有个柜式空调,是儿女们送给老人的,但两位老人舍不得用。尽管儿女早已成年,工资收入也大有改善,但勤俭节约的习惯已经深入两位老人的骨髓……

上世纪60年代,张富清任三胡区副区长,一人几十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孙玉兰原本在三胡供销社上班;国家开展精简退职工作,张富清竟首先动员妻子离职,减轻国家负担。“我不让你下岗,怎么好去做别人工作?”张富清对妻子说。

1975年,张富清的大儿子遇到一个到恩施市工作的机会,但身为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张富清却让儿子放弃机会,下乡当知青。“我经常对儿女说,找工作、找出路不能靠父亲,只能靠自己努力学习,要自强不息、自己奋斗。” 张富清说,“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干部,如果我照顾亲属,群众对党怎么想?”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张富清的三个儿女都很争气,通过高考和岗位的公开招考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去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行长李甘霖得知张富清因白内障要做手术,叮嘱老人和家属,“您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报,还是用个好点的晶体,效果好些。”到了医院,医生也向张富清推荐了7000元以上的几款晶体。没想到老人自己向病友打听,了解到别人用的是3000多元的晶体,立刻“自作主张”,选择了3000多元的晶体。“拿到报销单时,我吃了一惊,问老人家是怎么回事。老人说:‘我90多岁了,不能为国家做什么贡献了,能为国家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吧!’” 李甘霖感动地说。

71年党龄,见证“绝对忠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位党龄71年的老战士、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

在张富清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难和委屈,想想牺牲的老战友,他什么都释然了。

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也一再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70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烧的共产党人,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共产党人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样不畏任何艰险的豪情,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25ab9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20.html

《《学习张富清》专题党课讲稿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