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故事

发布时间:2011-07-22 12:13: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摘自中学生作文网 作者 佚名

1艺坛忘年两知己:傅雷1908.4.7—1966.9.3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黄宾虹1865-1955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俩相识于20世纪20年代末,那时傅雷才20岁,而黄宾虹已是年近古稀之年。在后来出版的《傅雷书信选集》中收录的216封傅雷手书中,寄交黄宾虹的就有96封。更令人惊奇的是黄宾虹这位了不起的山水画大师,在长期不被人知后,如重见天日的稀世珍宝般闪耀出熠熠的光彩,是得力于傅雷的不遗余力的推荐。在他俩的交往中,最突出的一件事,就是在1944年黄宾虹80寿辰时,傅雷与一些朋友为他举办的一次个人画展。这对80岁的黄宾虹来说是第一次。当时黄宾虹困居北京,而画展是在上海。一切事宜均由傅雷等人操办。傅雷还在画展的“特刊”上撰文高度评价黄宾虹。他说,由于宾翁的概括与综合能力极强,所以一生中的发展也最多,成功也最晚,60岁左右的作品尚未成熟,直到70岁以后,才开始登峰造极。在综合方面,宾翁是石涛以后第一人。

摘自中学生作文网 作者 佚名

2、马克思(181855日到1883314)与海涅(17971213-1856217):马克思和诗人海涅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海涅给马克思主办的《莱茵报》写稿,马克思与他一起修改。后来,海涅创作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深刻揭露和愤怒地抨击了德意志反动统治,马克思高兴地称他为“同志”。1845年,法国反动统治者无理驱逐马克思,马克思临行时写信给海涅道:“离开海涅使我最痛苦,我真想把您也打进我的行李之中去。”以后,又时常询问海涅的创作和健康,并经常给海涅写信。海涅也深深怀念马克思,记挂着马克思的安危。

摘自中学生作文网 作者 佚名

3、毛泽东(18931226日到197699)与柳亚子(1887528—1958621):1945年期间,毛泽东多次会见国民党左派元老、南社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后来撰写七律诗来称赞毛泽东,并向他索句,毛泽东将自己在19362月所作的《沁园春·雪》相赠,柳亚子喜获绝妙的好词,立即和了一首词,并抄送在《新华日报》发表。以后,他们又互和了不少诗词,在诗词中显示了他们为国为民的战斗友谊。

摘自中学生作文网 作者 佚名

4、范式“千里赴约”:东汉时期范式“恪守信用,千里赴约”的故事几千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汝南郡的张劭与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窗友相知,情深谊长。学业很快就要结束了,分手时二人恋恋不舍,范式拉着张劭的手说:“不要难过,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相聚。”落叶萧萧,篱菊怒放,两年后的秋天转眼就要到了。张劭对母亲说:“妈妈,范式快来了,你快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范式两年前说过的话,现在就是还记得也来不了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极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

摘自中学生作文网 作者 佚名

5、邓稼先1924—1986与杨振宁1922101日出生:在20世纪的科学天幕上,有许多令炎黄子孙自豪的闪亮星斗,其中两颗分别升起在太平洋两岸,它们交相辉映,熠熠闪烁。这就是身居大洋彼岸的杨振宁教授和立足中华大地的我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邓稼先院长。他们两人祖籍都是安徽,他们的父辈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两家住在清华园西院,相邻而居,仅一墙之隔。他俩先后考进崇德中学,常常形影不离,情同手足。卢沟桥事变后,这对好友被迫分离,杨振宁举家迁往昆明,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邓稼先1941年也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杨振宁大学毕业后又进修两年研究生课程,他们在西南联大又同校学习三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振宁考取了公费留学生,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邓稼先在西南联大毕业后,也考取了留美研究生。两人所选专业,都是理论核物理,他们的博士论文,也都是原子核物理。1949年暑假,邓稼先和杨振宁团聚了。

摘自中学生作文网 作者 佚名

6、张辽(169—222)接受胡质?—250年)批评:三国时,魏国名将张辽同护军武周原是密友,只是因为一点小事就突然闹崩了,见面竟然连话也不说。张辽听说胡质的学问和人品都不错,便托人给胡质捎话说,要去拜访他,同他交个朋友。胡质以身体不舒服为理由,辞谢了。一天,张辽路遇胡质,看见胡质身体结实,红光满面,哪里有啥不舒服呢?他有些不高兴,埋怨说:“老胡啊,我一心想跟你结交,你怎么嫌弃我呢?”“这得问你自己呀!”“怪我?”“可不是!”胡质诚恳地说:“交朋友,应看大节,不计小事,才能长久地保持友谊。武周为人不错,你也曾夸奖过他。现在,只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就不理他了。我的才学比他差远了,怎能使你长久信赖呢?因此,我们俩好不了多久就会崩,还不如不结交哩!”张辽听了又感激,又惭愧,连连称谢。随后,他向武周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武周也作了自我批评,两人和好如初。胡质笑着对张辽说:“知过能改,你这个人可交。”说着,就热诚地邀请张辽到自己家里做客,终于成了好朋友。

摘自中学生作文网 作者 佚名

7、张籍767~约830对韩愈768824直言不讳:韩愈是唐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才名四播,但有一个明显的毛病,就是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生活不检点,喜欢赌博。张籍结识韩愈后,发现了他的这一毛病,就一再写信给他,直言不讳地提出忠告和批评,最终促使韩愈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毛病。韩愈在给张籍的回信中表示:“当更思而悔之耳”,“敢不承教?”他们的友谊并没有因为开展批评而断送,反而在这种批评中得以不断加深。

摘自中学生作文网 作者 佚名

8、隔阂是可以消除的:屠格涅夫(1818119—188393)和托尔斯泰(182899—19101120)由于文学见解和政治见解的分歧,多次发生争吵。后来屠格涅夫经常住在法国,两人各奔东西,从不往来。事隔16年之后,不知什么原因,托尔斯泰主动地给侨居法国的屠格涅夫写信,希望彼此能够消除这种隔阂。托尔斯泰写道:“我一想到你,很自然地联想到你的一切好的东西,因为对我来说,你对我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我记得,多亏你帮助我在文坛上出名,也记得,你曾经喜欢过我和我写的东西。”托尔斯泰还说:“假如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这封信使屠格涅夫特别感动,也特别高兴。一回到俄国,他就去拜访托尔斯泰,从此两人原来的怨恨冰释了。

摘自中学生作文网 作者 佚名

9、“荀巨伯临难不弃友”:汉桓帝时,颍川人荀巨伯到一边远地方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正遇上北方少数民族叛乱,前来攻打郡城。那个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眼看不行了,你赶快逃走吧!”荀巨伯说:“我打老远的地方跑来看你,现在危急了,你叫我走。不顾朋友的交情,只求自己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能做的事吗?”他坚决留下来照顾病友。不久叛军攻进来,看见了荀巨伯,叛军头领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单独留在这里,难道不害怕吗?”荀巨伯说:“我朋友得了重病,我不能丢下他不管,我宁可用自己的生命代替他,你们就为难我好了,千万放过我的朋友。”叛军头领闻听此话,说道:“我们进了有义之邦,还是走了吧!”说完就命令军队撤退,整个郡城竟因此保全下来了。

摘自中学生作文网 作者 佚名

10、生死之交: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互有赠答。郑少谷曾有诗称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意思是:当王子衡讲评诗歌时,就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听了,也会如坐春风。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惊闻噩耗,哀伤至极,他不顾千里奔波,特地赶到福建,为他办理丧事,宽慰亲属。这一对神交诗友的深情厚谊,一直被人称道。

摘自中学生作文网 作者 佚名

1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自1931年起,鲁迅(1881.9.251936.10.19)和瞿秋白(1899.1-1935)为推动革命文艺事业,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32月,瞿秋白夫妇的住处受到特务的监视,他们被迫转移,避难在鲁迅家中。在沉静的深夜里,两位患难中的战友相互鼓舞,相互切磋。后来,鲁迅四处奔忙,帮助瞿秋白夫妇安顿了住处。鲁迅和瞿秋白都把对方视为知己,瞿秋白曾拟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两句话,鲁迅即亲笔写成一副对联,赠给瞿秋白。

以下内容全部摘自中学生作文网作者 佚名

克林顿“挥泪斩马谡”(友谊也要坚持原则)
  戴维?沃特金斯是美国白宫行政管理主任,也是克林顿最亲密的高尔夫伙伴,几年前因为擅自动用总统专机,与两名助手做了一次高尔夫“公费旅游”,被舆论曝光。戴维不但要偿还这次旅行的一切费用,还被克林顿“挥泪斩马谡”,当天就撤了他的职务。也许克林顿心里也不忍,但是作为一国的总统,就应该做到公私分明。就任时他曾经说过要整顿吏治,为了对自己的话负责,就算再好的朋友也要公事公办了。


  赫本和她的设计师(共同的情趣结成长久的友谊)


  众所周知,奥黛丽?赫本是纪梵希的最佳服饰代言人,除了大部分戏服,生活中的赫本几乎是非纪梵希服装不穿。他们二人因对服饰同样有着高度的兴趣而成了最亲密的朋友,无论赫本的事业与爱情如何反复,这伟大的友谊却始终不曾动摇,伴随了他们一生。


  早在他们互不相识时,赫本就为纪梵希简约、优雅而又不失性感的设计风格所倾倒,在她演出《罗马假日》第一次拿到片酬后,便到商店以原价购买了一件纪梵希的外套。后来为了给即将拍摄的电影《龙凤配》挑选一些巴黎设计师的原创服装,导演向赫本介绍了纪梵希,纪梵希抽不出时间为她单独设计,就决定在已经做好的现成衣服里挑一些,正是赫本的选择——后来她在《龙凤配》里穿着的几套衣服,使纪梵希对她的独特审美惊叹不已,从此刮目相看。他俩自这部电影起,共合作了18部电影,不但赫本两次婚礼上的婚纱都由纪梵希本人设计,连她最后的寿衣也出自其手。赫本对纪梵希的欣赏是由衷的,为他宣传从不收费,甚至还在商店买他的香水。


  1957年,纪梵希香水企业建立那一年,他同时推出了两款香水,一款是“拉德?纪梵希”(LedeGivenchy),另一款就是献给奥黛丽?赫本的“禁锢”(LInterdit)。


  华盛顿与佩恩(化敌为友)


  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的时候,他率领着部队驻守在亚历山大历亚。在选举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时,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同时,在关于选举某一个具体问题上,两人形成了对抗。华盛顿出言不逊,冒犯了佩恩;佩恩一怒之下,将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闻讯,群情激愤,部队马上开了过来,准备教训一下佩恩。华盛顿当场加以阻止,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就这样一场干戈暂时避免了。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派人送给佩恩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赶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来。佩恩以为华盛顿要和他进行一场决斗,却发现酒店里摆开了丰盛的宴席。华盛顿见佩恩到来,立即站起来迎接他,并笑着伸过手来,说道:“佩恩先生,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是我不对,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佩恩感动得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华盛顿先生,你是个高尚的人。如果你将来成了伟人,那么,佩恩将会是你永久的追随者。”被佩恩说对了,后来华盛顿果然成为美国人民世代崇敬的伟人;佩恩更没有食言,他到死都是华盛顿的忠实追随者和狂热崇拜者。


  水火相容的两位科学家(不同性格的人也能成为朋友)


  十九世纪,德国有两位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这两人的合作与友谊是科学史上也是伦理史上的一段趣话。李比希性格激烈、爽朗、勇敢、自信、好奋斗、风风火火,维勒则性格温和、平静、有耐心、有见识,即使遭到攻击也不动声色。两人一个是“一团烈火”,一个是“一盆冷水”。然而,这两位性格迥异的科学家却长期密切合作,为化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俩的感情相同,致力的科学相同,学问务求彻底相同,所以他们是“水”“火”相容。


  李比希在自传中写道:“我有个大好运气,即得到一位志趣相投和目的相似的朋友。过了这么多年,我和这位朋友仍然以最大的热诚相合作……我们毫无妒忌,手拉手地努力向前,这一位要行动时,那一位已经准备好了。”


  长眠在一起的文学家(家境不同不会影响友谊)


  歌德和席勒是十八世纪末德国最着名的两位诗人,歌德二十几岁成名,三十岁出头就当了国务大臣,而且出身富裕,一生过着贵族生活。比他小十岁的席勒则出身贫寒,一生坎坷,虽然席勒在二十多岁也蜚声文坛,但穷困与疾病一直伴随着他。尽管如此,歌德与席勒却保持着真诚的友谊。


  席勒的友谊和勤奋使歌德从富贵享乐中惊起,又拿起笔来写作,包括《浮士德》在内的许多名作的问世,都与席勒的影响分不开。歌德满怀深情地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我早已不再是诗人。”席勒也在朋友的鼓励下,抱病完成了最后一部伟大作品《威廉“退尔》。这部作品的素材,都是歌德提供的。


  他们一起出版过《女神》杂志,合办过文艺刊物《霍伦》,共同出版过诗集《克赛尼恩》。他们常常是一个人构思,起草,另一个人修改润色,然后发表。互助的力量,使他们的文艺作品迸发出夺目的光辉。


  当听到席勒早逝的消息,歌德沉痛地说:“我的存在丧失了一半。”二十七年后,歌德也逝世了,亲人按照歌德生前的遗愿,把他和席勒葬在一起。


  艺坛忘年交(年龄差距不会影响友谊)


  傅雷(19081966),我国杰出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黄宾虹(18651955),我国着名的画家,两人相差43岁,却是一对真正的忘年至交。他俩相识于20世纪20年代末,那时傅雷才20来岁,而黄宾虹已是年近古稀。傅雷早年在法国留学时,除攻读巴黎大学文科外,还就读卢浮美术史学校,回国后,一度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美术史,所以两人的志趣相投,真是酒逢知己、相见恨晚。


  在《傅雷书信集》中收编的傅雷致黄宾虹的书札共有119封,写作年代始于1943年、止于1955年,历时13年。书札中充溢着艺术大师与艺术批评家心灵的契合。


  据黄宾虹的幼子回忆,抗战孤岛时期,黄宾虹在北平靠100多元的月薪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异常艰苦,迫不得已时还变卖家中珍藏的“四王”画。1944年黄宾虹80寿辰,傅雷在上海为他举办庆祝80寿辰画展,出版绘画着作,当时黄宾虹困居北京,一切事宜都是傅雷操办的,他多方奔走、不遗余力,还在画展的“特刊”上撰文高度评价黄宾虹。书札中即有较多内容涉及有关事宜,还有“附经手宾老寄沪书画总清单傅宅经收书画细账”、“附画会后代黄宾翁经手账目总清单”等,足见傅雷“义利关头,素不含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争论(争论不会损害友谊)


  法国科学家比?特雷莫写过一本名叫《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起源与变异》的书,马克思看后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比起达尔文来,还是一个非常的进步。”但恩格斯读了,却持截然相反的意见:“这本书没有任何价值!”为此,这对挚友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马克思向恩格斯的观点靠拢了。不过,恩格斯一点也不庆幸自己“赢”了。他诚恳地表示说:“如果没有马克思的意见,我不可能对真理认识得这么清楚。”


  吕岱的诤友(朋友间要互相提醒错误)


  三国时期,吕岱(160256)和徐原是一对好朋友,徐原为人忠直,经吕岱的极力推荐,官至御史。但是吕岱偶有过失,性情忠厚豪放的徐原总是不客气地当众指责,有人觉得太过分,到吕岱那里说他的坏话,吕岱却感叹地说:“这就是我尊重徐原的原因啊!”徐原死后,吕岱悲伤地说:“我的好友,如今你不幸而去,从今以后,我还能从哪里听到自己的过失呢?”吕岱说的话是只有真正懂得友谊的人才说得出来的。


  管宁割席(道不同不相为谋)


  东汉人管宁和华歆年轻的时候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读书,交往甚密。后来,通过几件小事,管宁看出了华歆的人品低下,便和他绝交了。


  原来,有一次他们俩人在菜园里松土锄草,锄着锄着,忽然从泥土里锄出一块黄金。管宁目不斜视,把黄金当做瓦片石块一般,照常挥锄不止;华歆却动了心,拾起来看了看,才把它扔在一边。


  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炕席上读书。忽然,从外面传来一阵鼓乐之声。原来是一位权贵乘坐着漂亮的马车从门前经过。管宁好像没有听见鼓乐声一样,仍旧专心读书;华歆却扔掉书本,羡慕地跑到外面观看去了。


  通过这几件小事,管宁发现华歆是一个权力欲和金钱欲很大的人。和自己的处世态度与道德观念完全不同,缺少作为好朋友的共同的思想基础。于是,当华歆在权贵走远后返回书房时,管宁就用刀子把炕席割开,郑重地对华歆说:“子非吾友也。”毅然断绝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到后来,华歆果然热中于追逐名利,成了曹丕手下的鹰犬;管宁则成了有名的学者,一直过着隐居生活。魏文帝几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回辞了。


  季子挂剑(朋友间要讲信用)


  季札,春秋时吴君寿梦的小儿子,因封地在延陵,又称延陵季子。寿梦曾想传位给他,但他辞让不受,是着名的贤者。有一次,他被派往鲁国出使,路过徐国,徐君很喜欢季札的佩剑,但没有提出来。季札心里也明白,但因为使命在身,没有把剑送给他。后来,季札出使完毕回来,徐君已经去世了。季札把剑解下来,挂在徐君坟墓旁边的树上离去了。众人说:“徐君已经死了,你把剑给谁呢?”季子说:“当初我心里已答应给他,怎么能因为他去世了就违背我的心呢?”


  柳宗元代友远迁(为朋友做出牺牲)


  柳宗元,唐代着名文学家,与刘禹锡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都被贬官。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被贬播州(辖今贵州遵义市等地)刺史。当时播州属于荒蛮不开化的地方,瘟疫盛行。柳宗元哭着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他考虑到刘禹锡母亲年纪大了,便上书皇帝,请求让刘禹锡到柳州而自己到播州去,即使因此得重罪,也不后悔。当时,正好朝中也有人替刘禹锡请求,于是刘禹锡得以被改派到柳州。


  杜肃卖友求荣(出卖友谊是可耻的)


  唐朝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下诏禁止屠宰;有位担任拾遗职务的张德,刚生了一个儿子,就私下宰羊,请同事好友吃饭庆祝一番。杜肃就偷偷地带着张德宴请同事的羊肉,向武则天揭发张德违反朝廷禁止屠宰的命令。第二天,武则天就对张德说:“朕听说你生了一个儿子,非常的高兴啊!”张德就向皇上拜谢。武则天就问:“张德,你是从哪里得到羊肉请客的?”张德听皇帝这么一问,立刻就叩头认罪。武则天就安慰他说:“朕下诏禁止屠宰,但是家中办喜事,或是办丧事,则不在禁止的范围之内。你从今以后若是请客,也必须要谨慎地选择客人啊!”武则天说完之后,就拿出杜肃攻讦张德的奏折给他看。这时候杜肃感到惭愧得无地自容;满朝的文武官员,非常不齿杜肃的为人。


  精美故事


  最短的距离


  多年前,英国《泰晤士报》曾刊出一道难题,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距离是什么?”许多人从地理位置上找答案,结果都落选了,最后只有一个答案获奖,那就是:“一个好朋友(onegoodfriend)。”


  有好友相伴,一路上说说笑笑,不仅不会觉得道路漫长,反而会感叹路途如此短。在人生旅途中,朋友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在朋友的激励下,我们的脚步会迈得更加沉稳,更加坚实。


  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从前有一个广交天下豪杰的义士,在临终前他对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脱下,穿在了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这个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作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作你的半个朋友。


  背叛友谊的人没有好下场


  驴子与狐狸合伙去打猎。他们突然遇见了狮子,狐狸见大事不妙,立即跑到狮子面前,许诺把驴子交给他,只要自己免于危险。狮子答应可以,狐狸便引诱驴子掉进了一个陷阱里。狮子见驴子已不能再逃跑,便立即先抓住狐狸吃了,然后才去吃驴子。


  这是说,那些出卖朋友、背叛友谊的人也得不到好下场。(《伊索寓言》)


  遇难见真情


  有两位好朋友走在山路小道上,突然就在他们眼前出现了一只大熊。其中一个敏捷地爬到树上,而另一个却没有这种功夫,赶紧倒在地上,假装死掉的样子。熊走过来,拨弄一下倒在地上的那个人的脸,然后就走了。因为熊对死的动物是不会侵犯的。爬到树上的那个人放心地爬下树来,问道:“熊刚刚悄悄地和你私语着,说了些什么呢?”倒下的男子回答道:“熊对我说在遇难时,不能相助的人,不是好朋友。”


  虚假的友谊经不起小小的考验


  黄狗和黑狗躺在厨房外的墙脚边晒太阳,不觉攀谈起来,它们谈到了友谊问题。


  黑狗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和忠诚可靠的朋友在一起生活,有患难就互相帮助,吃和睡都在一块,彼此相亲相爱,并且抓紧机会使朋友高兴,同时也在朋友的快乐里找到自己的欢乐——天下还能有比这更加幸福的吗?假如你和我结成这样亲密的朋友,日子一定好过得多。”


  “太好了,我的宝贝,就让我们做朋友吧!”黄狗热情地说道。黑狗也很激动:“亲爱的黄狗,过去我们两个简直没有一天不打架,我好几回都觉得非常痛心!这是何苦呢?主人挺好的,我们吃得又多,住得也宽敞,打架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人类把我们当作友谊的典范,就让我们用行动向人类证明:要结成友谊是没有什么障碍的!来吧,握握手吧!”“赞成,赞成!”黄狗嚷道。


  两个新要好起来的朋友立刻热情地拥抱在一起,互相舔着脸孔。就在这时,厨子扔出来一根香喷喷的骨头。两个新朋友立即闪电似的向骨头直扑过去,滚在一起,相互撕咬,搞得一撮一撮的狗毛满天乱飞,直到一桶凉水浇到它们背上,才把这一对宝贝拆开了。


  人世间充满了这样的友谊。听他们讲话,你以为他们是同心同德;丢给他们一根骨头,就全成了狗了。(《克雷洛夫寓言?狗的友谊》)


  不合适的友谊会带来灾难


  鼠不幸被青蛙所爱。青蛙愚蠢地把老鼠的脚绑在自己的脚上。开始,他们在地面上行走,走了走,一切正常,还可吃着谷子。当来到池塘边时,青蛙把老鼠带到了水里,他自己在水里嬉戏玩耍,高兴得呱呱叫。可怜的老鼠却被水灌饱,淹死了。不久,老鼠浮出水面,但他的脚仍和青蛙绑在一起。鹞子飞过这里,看见了老鼠,冲向水中,把他抓了起来,青蛙跟着被提出了水面,也成了鹞子的美食。


  这是说,不合适的友谊会带来灾难。


  友谊从来不曾远去


  有一天晚上,一个人做了个梦,梦见和菩萨一起走在沙滩上,空中忽然闪过了他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他发现在每一幕里,沙滩上都有两对脚印,一对是他的,另一对是菩萨的……当最后一幕划过后,他再回头看看沙滩上的脚印,却发现有好几次,沙滩上却都只有一对脚印!而且那些时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最难过的时候……


  他困惑地问菩萨:“你答应我的,说你会循声救苦,一旦我誓愿跟随你,你就会一直走在我身边护持我,但是我发现在我生命中最难受痛苦的时候,沙滩上却只有一对脚印!我不懂,为什么在我最需要你慰助的时候,慈悲的你却舍我而去?”


  菩萨慈悲柔和地回答说:“我忆念你,护持你,而且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在那些你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你只看到一对脚印,因为,那是我抱着你在走的……”


  当我们面临考验之际,往往会一直以为自己是孤军奋战,在我们觉得最孤立无援的时候,静下来看一看,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人都在旁边陪着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25b20690c69ec3d5bb759e.html

《友谊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