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主要作品简介及评价

发布时间:2013-04-25 19:06: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普希金的作品及简介

翟 阳201001020536

徐雨晨201001020600

普希金的主要作品:

抒情诗代表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叙事诗代表作《高加索的俘虏》、《波尔塔瓦》

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

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射击》、《暴风雪》、《棺材匠》、《村姑小姐》《驿站长》《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

作品内容简介及评价

《自由颂》

作品简介矛头直接指向沙皇和鞭挞恶官的讽刺诗,以及革命低潮时期一系列歌颂友谊的书信体诗,都是普希金所处的时代动荡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是一首失恋诗。心爱的人离去了,如同太阳隐退,自然中的萧条,就成了诗人内心萧条的流露和象征。全诗分为三节,从时间上看,第一节是过去(夏),第二节是现在(秋),第三节是将来(冬)。将这三节纵贯是为一体的,是一种明暗对比的关系。在灿烂的夏天和阳光之后,秋天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暗淡。而娜塔莎,"我的光亮",却不见了踪影,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无论是在涟漪的湖上还是在清香的菩提树下,在俄国,人们常用光亮来指称心上人。在普希金的这首诗中,这一表达爱的习惯称谓又被赋予一种强化对比的功能:"我的光亮"随夏天而去,秋天因而方显暗淡;而"我"心中的光亮,将照耀不止,伴"我"度过寒冷的冬季。正是这一束光,将这首失恋诗照得通体透明。

评价1年少的普希金在抒写自己的忧伤,秋天是忧伤的,又是天高云淡的;这首诗也是秋天一般地忧伤却又明朗。所谓的"简朴和明朗"一直是普希金诗歌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在这首诗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风格最初的显现。

评价2《自由颂》是普希金一首诗的题名。而普希金诗作的核心,如普希金自己所说,就是用竖琴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自由,甚至在那些歌唱爱情的诗篇里,也响着自由的声音,因此,用“自由颂”三字做他的抒情诗的书名,也是恰当不过的

《致恰达耶夫》

作品简介:《致恰达耶夫》是普希金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1818年 当时 俄国处于黑暗的农奴制和沙皇严酷统治之下 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影响 以十二月党人为代表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和贵族军官开始觉醒 投身到反对腐朽反动势力的斗争。诗题中的恰达耶夫是普希金的朋友 俄国19世纪进步的作家、哲学家、政治家 思想激进 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中的一员。普希金在皇村中学读书时 恰达耶夫是驻扎在皇村附近骑兵团的一名军官 两人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恰达耶夫的自由思想和进步活动对普希金产生很深的影响 普希金将其视为自己的兄长、师友和“精神领袖”。普希金一生中写过四首献给恰达耶夫的诗歌 这首诗是最著名

评价1普希金写《致恰达耶夫》前走过的是什么样的道路,怀揣纯真的理想考入皇村中学,一流名师的崇高教育感染着建功立业的激情,飞逝的时光,流淌的青春转眼推入了现实的洪流,彼得堡上流社会的生活一度让他沉醉,远大的抱负依旧支持着他将生命之周驶向更广阔的海洋,他痛恨那个极权的专制体制,他渴望自由,在进步思想的激励下,他等待着那个献身的时刻,并且坚信最后的胜利。

评价2十九岁的普希金完用这首政治抒情诗献给了自己的人生挚友--恰达耶夫,这位皇村时代结识的挚友对普希金的政治意识影响是非常重大的,从这首诗歌中我们感到,普希金的政治思想开始越来越成熟,他开始从爱情,希望和个体的荣誉中升华出来,开始更深的思索和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少年时代的欢愉被时光带走了,可那时播种下的理想之花依旧,一个极权体制的“宿命的势力”重亚着每一个个体生命,忍受着期盼自由的煎熬。而他们依旧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去战斗,并且艰辛最终的胜利,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铭刻下自己的姓名。

《致大海》

作品简介:全诗虚实相间,在现实描写与历史玄思中进行了转换,从起笔到收笔分别勾勒出两幅简洁而有力的画面:激情奔涌的大海、一位沉思而愁苦的诗人;依旧雄伟壮丽的大海、一位醒悟而坚强的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鲜明的对比?在第二部分诗人的历史沉思中,我们可以豁然得解。大海,作为历史上拿破仑和拜伦斗争精神的见证,它自身也具备了这一斗争力量,因而它能够凭借自身将诗人从迷惘中拯救出来,给他以无穷的精神力量。诗人致大海,既是致有形的大海,又是借此致无形的自由斗争精神。全诗语言生动流畅,结构整齐,风格简洁明快;修辞上运用了拟人、象征的手法,读来亲切感人。这一切都使得《致大海》成为了一篇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传世之作。

评价1、诗歌第8至第13节为第三层,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这部分融理性思考于主观情感之中,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一个极富政治思想的抒情诗人的犀利和严谨,理性和睿智。对于拿破仑,诗人肯定他前半段为自由革命而战的精神,但更多的是批评他后半段丢失自由的专制、侵略。“

评价2他把大海的自由奔放、任性不羁,看作自己心灵的投影,总是留恋于海岸,在那里悄悄地徘徊。由于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大海阴沉、深渊的音响,引起了诗人的遐想;大海有时寂静、温顺,有时汹涌、奔腾,引起诗人对于自由和解放的向往。诗人从大海得到启示,为了追求自由与解放,曾一度请求离开海岸,返回彼得堡;也曾想望“怀着狂欢之情”,向大海祝贺“自由”的胜利;还曾想出海遨游,带着颂扬自由的诗篇,顺着大海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都不能如愿。大海在召唤自由,而诗人却得不到自由,心灵的挣扎也全“归于枉然”。尽管如此,他还是执着地追求自由、歌颂自由,他还是留在海边接受着大海的召唤。

《高加索的俘虏》

作品简介:《高加索的俘虏》是普希金于1821年3月在南方流放时期完成的第一部新型浪漫主义长诗.这部长诗完成之后,在送审时遇到了不少麻烦.其中的有些诗句特别是表现了诗人反迫害和向往自由的诗句,如“献辞”中的“我很早就饱尝忧患,不断地受着迫害,我成了诽谤和愚蠢的报复的牺牲品;但是,我渴望自由的心却更加刚毅而坚定.”还有长诗第一部分中的“呵,自由!即使在这荒漠的世界上,他还得孤独地把你寻找”等,都受到了检查官们的曲解,窜改和删节.此外,长诗第二部分中的诗句:“命运之神,只给了她几个欢乐的夜晚.”检查官认为这是暗指夜间的情欲,将“夜晚”改成了“白天”,即“命运之神,只给了她几个欢乐

评价1自19世纪普希金的传世作品《高加索的俘虏》问世,莱蒙托夫、托尔斯泰、鲍德洛夫、马卡宁等人的一部部同名之作接踵而来,叙事诗、小说和剧本仿佛对高加索情有独钟。俄罗斯古典文学中的“高加索”曾经是许多人歌颂的异域风景画。大作家杰尔查文、茹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不惜笔墨地亲近它:“阳光在冰雪上、在河流中辉耀,细雨在彩色的泡沫中散开……蓝中带黄的大块石头高悬着向松林眺望,黄中带紫的云霞透过绿帐娱悦着我们的目光”。[1]普希金的俘虏就是因为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而去的高加索,去“寻找另一种生涯”,梦想在神奇的大自然怀抱中刷洗自己的灵魂。

评价2《高加索的俘虏》是普希金于]82]年3月在南方流放时期完成的第一部新型浪漫主义长诗。这部长诗完成之后,在送审时遇到了不少麻烦。其中的有些诗句持别是表现了诗人反迫害和向往自由的诗句,如“献辞”中的“我很早就饱尝忧患,不断地受着迫害,我成了诽谤和愚蠢的报复的牺牲品;

《波尔塔瓦》

作品简介:波尔塔瓦会战是俄国彼得大帝的军队与瑞典查理十二世的军队于1709年6月28日(一说7月8日)所发生的一场战争,是大北方战争中最着名的战役。俄军的决定性胜利终止了瑞典成为欧洲列强的时代。“东方升起新的朝霞,平原的山冈上炮声隆隆,片片火光直冲云霄。迎着清晨的霞光,部队开始合围,灌木林中传来阵阵枪声,炮弹呼啸而过,子弹啾啾作响,冰冷的刺刀已经上枪”。在描绘波澜壮阔的战役场面的同时,普希金还在诗中不惜笔墨热情歌颂彼得大帝:“他像神一样降临,他神采奕奕,……在战场上,他在军队前面飞奔而过,像战神一般愉快而威严……在北方大国人民的心中、在他南征北战的命运里,只有你,波尔塔瓦的英雄,给自己建立起一座丰碑。”

评价1普希金的《波尔塔瓦》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和历史乐观精神的长篇现实主义叙事诗。一八二八年,普希金以惊人的速度和顽强的毅力,只用了三个星期就完成了《波尔塔瓦》的写作。但是,它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构思和酝酿过程。普希金早在南方流放时期就对这一题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从亚·尼·拉耶夫斯基伊·彼·李普兰奇那里听到过过关于玛塞巴、柯楚白和伊斯克拉的故事传说,而且还到过基辅修道院柯楚白和伊斯克拉的墓地,并记下了刻在墓石上的碑文。

《鲍里斯·戈都诺夫》。

作品简介:故事发生在大约1600年,俄国沙皇鲍里斯原来是伊凡雷帝的大臣,他谋杀了应该继承王位的伊凡雷帝的儿子季米特里,强迫人民拥戴自己当皇帝。年轻的修道士、政治冒险家格里高利假冒季米特里的名字,逃到立陶宛,利用人民对鲍里斯的不满,向他兴兵讨伐,赢得了人民的支持。鲍里斯被这一切吓坏了,仓促把继承权交给了他儿子费奥多尔,自己在精神错乱中死去。

评价1人们常把普希金的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4—1825)与莎土比亚的悲剧并列在一起,这是有道理的。普希金说:“我是按照我们的鼻祖莎土比亚的体系来撰写悲剧的。”他吸取了莎士比亚的“自由而广阔的性格髓”的方法,但扬弃了莎土比亚“编年史剧”的“追求权力并互争权力的个人斗争”的狭窄内容。他描写的人民群众参加的决定他们命运的斗争,远远超出了个人斗争的范围。同时,他的悲剧中也没有莎士比亚笔下出现的鬼魂。

2在历史材料上,他利用了卡拉姆津的《俄国史。的史实,但抛弃了卡拉姆津伪君主专制的反动史观。在 《给俄国史的作者。(1818)中,他以讽刺的诗句写道: 他的历史以优雅和朴素 不怀任何偏见,向我们证明: 专制政体的必要以及鞭子的迷人。 普希金在对历史规律的思考中,以深逮的洞察力揭示了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普希金创作历史悲剧的目的,是探讨戏剧的新内容和与之相应的新形式,是要把俄国戏剧从古典主义的棱桔中解放母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了“我国舞台的改造”。

《叶甫盖尼·奥涅金》

作品简介: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奥涅金。奥涅金有过和一般的贵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进步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拜伦颂扬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诗歌,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现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并试图从事农事改革。但是,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给予他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恶习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围地主的非难和反对,奥涅金到头来仍处于无所事事、苦闷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时代病--忧郁症。在乡下的庄园,他 和连斯基及其未婚妻奥尔伽成为好友。奥尔伽的姐姐达吉雅娜纯朴、多情,她热烈地爱上了奥涅金 ,并勇敢地写信向他倾诉自己纯洁的爱情,奥涅金一番劝说拒绝了她。一次家庭宴会,感到一切都庸俗无聊的奥涅金故意向奥尔伽献殷勤,引起连斯基的愤怒并要求与他决斗,奥涅金在决斗中打死了自己的朋友。追悔莫及之余,奥涅金离开乡下出国漫游。几年后在圣彼得堡一个舞会上,奥涅金和已成为将军夫人的达吉雅娜重逢,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她,但达吉雅娜无法背叛自己的丈夫。尽管深爱着奥涅金,但达吉雅娜拒绝了他。

评价1: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首先我们在《叶甫盖尼·奥涅金》种看到一幅描绘俄罗斯社会的诗的图画,并且选取了这社会发展种最有意义的一段时期。”他称这部诗作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诗人以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表达了那个时代俄罗斯青年的思想和苦闷,探求和觉醒,不幸和悲剧,并且通过人物的生活和遭遇,展现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揭示了沙皇主义专制制度下俄国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和丑恶,使《叶甫盖尼·奥涅金》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对当时和以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俄国批评界中的普希金》中曾评价此书“几乎是俄国社会觉醒的第一个行动,然而对这个社会来说,是向前跨越的多么巨大的一步啊!”

评价2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小说是以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诗人通过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真实,传达他以现实人生的看法和他对人类本性的观察与了解,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是普希金最伟大、影响最深远、读者也最多的作品。它以优美的韵律和严肃的主题深刻反映俄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现实,提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被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在这部独特的小说中,你可以读到许多生动感人的情节,见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欣赏到各种各样当时俄国生活的真实画面,而且所有这些都是用格律严谨、语言流畅的诗句写出的。在这部诗体长篇小说中,作家以高度简洁凝练的笔法故事,描写风景,刻画人物,展示生活。在这部作品中,普希金表现出他全部的思想高度和才华。

评价31823年,热爱拜伦的普希金在开始写作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时,宣称自己将写一部类似于《唐璜》式的叙事诗,显然,拜伦式的讽刺让普希金着迷。普希金当然明白自己的处境(其时正在流放中)和社会现实,所以他并没有打算发表。随着写作进程,当普希金面对俄罗斯乡村的纯净风景和笔下逐渐鲜活起来的人物时,激愤和怨怒慢慢平息,感伤而透明的抒情气息缓缓而来。1825年,他已经拒绝承认他的奥涅金是位俄国的唐璜或者恰尔德·哈罗尔德了。

《黑桃皇后》

作品简介:此剧的剧本是柴可夫斯基本人和弟弟莫德斯特根据诗人普希金的原著《黑桃女王》共同编写的。柴可夫斯基谱曲,1890年12月19日在圣彼得堡帝国歌剧院首次公演。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的彼得堡。出身贫寒的青年军官盖尔曼爱上了上流社会的丽莎小姐,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不同,他无法娶贵族小姐为妻。盖尔曼偶然了解到丽莎小姐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赌博致胜的三张王牌,他妄想探出其中的奥妙,以求赌博发财。其实这三张王牌不过是一种谣传,盖尔曼致富心切,千方百计,费尽心机,不仅杀死了丽莎的祖母——伯爵夫人,还使得知真相后的丽莎小姐也深感爱情的破灭而自杀,盖尔曼本人也因在赌场上输了个精光,在绝望和悔恨中拔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评价1、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平价2、开篇内容过于平铺直叙,使读者很难受文章感染。

很平淡讲述了主角婚宴上杀人,汽车没油,然后介绍另一位主角的出场。 但是这期间没有文字随着情节的波动,没有□的涌起。因此,开篇只是单纯的讲述,对读者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大打折扣。这可能与作者淡淡,平静如水的文风有关。 总体来说,文笔很好,许多景物的描写都能有效地起到烘托的作用,希望作者继续保持。 但是文章最大的缺点就是开篇过于平铺直叙,□处理不够,对读者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姑且不论后面如何,开头如何就决定了读者是否有兴趣会读下去。剧情没有起伏,如美女没有曲线,吸引不了读者的注意。

《杜勃罗夫斯基》

作品简介:《杜勃罗夫斯基》看似描写了两家地主间的恩怨和青年杜勃罗夫斯基孤独的反抗,其实表现了地主的专横和农民的不满。

《上尉的女儿》

作品简介:普希金逝世前一年发表了一部真实而深刻地反映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这部小说不仅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最早介绍到我国来的俄国文学作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这部小说被译为《俄国情史》,成为中俄文学交流的第一位使者。《上尉的女儿》以同情的笔调描写了18世纪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贵族青年军官格里尼奥夫的个人遭遇为线索,再现了普加乔夫起义的历史。格里尼奥夫到边防炮台就职,中途为暴风雪所阻,偶然和普加乔夫结识,并送给他一件兔皮袄。后来,格里尼奥夫爱上了驻地上尉司令米隆诺夫的女儿玛丽亚。普加乔夫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炮台,杀死了司令夫妇,格里尼奥夫也被义军俘获。普加乔夫很重旧情,把他释放,并成全他的婚事.普加乔夫起义失败后,格里尼奥夫因此事受到怀疑,被政府逮捕。上尉的女儿玛丽亚谒见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澄清了怀疑,格里尼奥夫被释放。小说中的普加乔夫是一个勇敢机智,乐观豪迈,热爱自由,深受人民爱戴的农民起义领袖,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上尉的女儿》语言朴素,简洁,把18世纪俄罗斯的风俗人情通俗流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果戈理说它是“俄罗斯最优秀的一部叙事作品”

评价1、《上尉的女儿》是一部以科学态度撰写而成的历史小说,全面深入地写出了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社会状况和矛盾斗争,塑造了体现人民的力量和智慧的起义军领袖布加乔夫这一形象,普希金曾奉沙皇之命编缉有关彼德大帝的史料,在此期间,他被十八世纪农民起义领袖布加乔夫的事迹所吸引,在研究了相关的档案材料之后撰写了《普加乔历史》;尼古拉一世为此十分恼火,他认为一个在断头台上结束生命的反叛的庄稼汉无“史”可言,于是普希金阅读了许多回忆录作品,访问了经历过这一事件的老人,亲自参观了发生这些事件的许多地方,一九三六年完成的《上尉的女儿》正是以这些的翔实的材料为基础撰写而成,因而作品的现实主义也就上升到新的高度。

评价2、:《上尉的女儿》是普希金的一部最重要且篇幅最长的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普希金更享有“俄国文学之父”的美誉,高居文豪首座——他是最伟大的诗人,同时小说、戏剧、散文也是第一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c5f324b4daa58da0114af4.html

《普希金主要作品简介及评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