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楹联

发布时间:2011-12-28 22:47: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平民吟诵人文歌

宋王安石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爆竹声中除旧岁,春分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桃符就是写在一种约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上的楹联。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清以自修诚以自勉,敬而不怠满而不盈……走进皖南徽州乡村,这里随处可欣赏到与徽州古民居建筑艺术一样耐人寻味的楹联,修身、治家、处世、经商、言志、咏景……内容浩繁,精致典雅。

  徽风古韵

  徽州楹联最常见的形制,一是书写在宣纸上,经细细装裱后,张挂在正堂或厢壁上;二是雕刻在当地盛产的木、竹板上,刷上一层薄漆,挂在正堂或庭柱上。在徽州黟县等地,有不少人家将楹联雕刻在青石板条上镶嵌在屋内的立柱上。比较讲究的还有请书画名家写好字,制瓷艺人依字烧成瓷字后镶嵌在木板上挂在堂前。

  在徽州,凡有人居处,即有对联。依附建筑而生的徽州楹联匾额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徽州楹联反映的明清几百年间人们思想、道德、伦理、教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极其丰富。

  徽州山多田少,山民不得不求食于四方。其途径只有读书做官、经商获利等。所以,徽州人把读书与经商摆在同等重要位置。正是徽州这一耕读传家的传统,使得读书习字成为徽州家庭培养子女的必修课,不论家境如何,总有书香熏陶,徽州楹联文化的创作与欣赏也有了平民基础。

  明清两代,徽商经济发展之极,致富后的徽商在家乡大兴土木,营祠建房。徽州人家锐意进取、勤勉刻苦、诚信不欺、义以天下、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和货真”“价实”“量足”“守信的经营方略,以及重教化、讲人伦、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和人生追求等,通过对联张布。

  治家修身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的一座老宅堂前,悬挂一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幅对联称得上徽州第一联!它告诫后人做人要勤奋、要厚道。

  皖南古徽州家家高悬于厅堂或刻在立柱上的楹联,虽然是些简短的文字,但其中蕴涵着经商的艰辛、做人的道理、治家的高招。凝聚着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

  书是良田传世莫嫌无厚产,仁为安宅居家何必构高堂。知识学问就是传家之宝,仁义待人比建造高堂大厦更能安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顿粥、一顿饭,我们都要想着来之不易;衣服上的半缕丝线,我们也要时常想着这些东西生产出来都是很艰难的。

  创业者可以从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等楹联中感悟经营中的欲取之,先予之的道理。而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在"读书好经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中得到充分体现。

  砚以静方寿,诗乃心之声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孝弟传家根本,读书经世文章……透过这些耐人寻味的妙语佳句,可见徽州人重商、重仕、崇善的理念。

  推陈出新

  徽州的古村落大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形成百千户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家居村落。相比徽州古村落民居本身,徽州楹联不仅与山川同在,与胜迹交辉,而且是人性和灵气的文化载体。因为,徽州楹联不仅在读书人中流传,还被平民吟诵,民居厅堂的中堂左右,厅堂两侧对应的立柱上,多有装潢精美的楹联。

  记者从黄山市文化委了解到,作为古徽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徽州楹联已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开出版的研究徽州楹联的专著和相关著作有20多部。

  徽州楹联、匾额传承人蒋雨金告诉记者,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核心区之一的黟县建立了"徽州楹联传承基地",当地文化部门组织专家发掘整理的徽州楹联题额近千条,并选用有代表性的楹联在一些古祠堂内摆放悬挂,免费对社会开放。

一系列以徽州楹联为题材的仿古工艺品,正将徽州楹联传播到各地,让人们感知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f96d5577232f60ddcca190.html

《徽州楹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