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纪念馆建筑分析

发布时间:2013-10-01 15:18: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号:20111802

班级:11环艺班

姓名:周燕萍

word/media/image2.gif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西端洗马池“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内。旧址原是江西大旅行社,建成1924年,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96个房间。1927年7月下旬,起义部队到南昌,包租下这个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江西大旅行社成为领导起义指挥中心。

南昌市曾先后3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进行修葺,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陈列大楼,纪念馆一直在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内布展。这不仅破坏了旧址原有的历史风貌,也限制了各种先进陈列手段的采用和安防设施的配置。为此,在此次实施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中,南昌市决定在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南侧,新建一座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陈列大楼,并采取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标的办法,邀请全国一流的建筑设计单位和陈列设计单位分别参加改扩建工程的建筑和陈列设计方案投标。

作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起义纪念馆建筑和陈列设计方案的全国招标,吸引了众多知名建筑和陈列设计单位的加盟。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提出了建筑设计方案,曾参与首都博物馆陈列设计制作的广东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参与西柏坡纪念馆陈列设计制作的石家庄雅虹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则提出了陈列设计方案。与此同时,这些方案都经过了专家评审,并在八一广场和秋水广场进行展示,广泛征求了市民意见。在综合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各中标的建筑和布展方案再度进行了完善,并于当天提交给市规划委员会集中审议。

根据方案,八一起义纪念馆此次改扩建将把纪念馆旧址、陈列大楼和园林广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对总指挥部旧址进行复原陈列,恢复江西大旅社原貌包括室内摆设,再现当年八一起义时的革命气势。另外将对整个纪念馆园区重新进行规划建设,广场地面大部分以硬质铺地为主,方便人流和车辆疏散,并在建筑周边布置大面积绿化,以衬托建筑;地下将建设一个停车场,方便小型车停靠。扩建后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园区,占地面积将由目前的5903平方米扩大到10000余平方米。审议中,大家对照方案纷纷就纪念馆原有风貌的保持、观瞻线路的设计以及停车场的规划等一一提出了建议。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随着一声枪响,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兰花革命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起义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率领起义军两万余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为了纪念这一伟大事件,1956年,人民政府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址就设在当时的总指挥部旧址内。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地处南昌市繁华的中山路段380号,这幢外观呈银灰色,座南朝北,楼高四层的回字型建筑,采用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外观以具有西洋风格的水泥浮雕装饰门窗,楼内有一宽大的天井,天井里放有四口防火用的大水缸,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格局。

整栋楼房是一座"回"字形中西合璧转泥建筑,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国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多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致力于馆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同时对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了维修和翻新,对现有陈列进行了更新、改进。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声、光、电同步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进行的大型沙盘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八一起义的战斗过程;运用多媒体影视合成景像,生动地再现了"朱德施计"的故事情节;运用电动图表、绘画、雕塑等现代化手段,丰富了整个大厅的陈列内容,新的陈列和复原陈列相结合,更富有生动性和教育性。 纪念馆系五层大楼,共96间房。现辟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展出面积达1500平方米,展线长350米。 八一起义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00余件。经过维修和更新陈列,现在纪念馆共展出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280多张、文物资料60多件,并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大楼的二、三层,辟为4个陈列室和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图表、照片、文物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的老同志题词,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馆内还按照原貌恢复曾经举行过领导会议的喜庆礼堂,如周恩来工作过的25号房间,林伯渠的办公室兼卧室的20号房间,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地点9号房间,部分起义领导人住过的10号房间,以及在一楼天井两侧的警卫连和卫生处的部分住房。此外,三楼的展厅还陈列着周恩来生平的照片。

“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设计以“军旗升起的地方”为主题,表达了八一起义精神、体现现代与历史对话,并将之设计成一个适应未来信息时代发展要求,集展览、学术交流、革命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博物馆。新馆建在旧馆边上,如何实现和谐交流?设计师们采取与旧馆同一高度新陈列大楼,新楼南北向的长度与旧馆也基本一致,保持城市肌理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在立面处理上提取了旧馆一些特征性的符号,通过新材料和结构加以表达。大面积的石材墙面和玻璃墙面体现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钢结构和折线墙面的运用使建筑具有时代性。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的极端危急情况下,挽救中国革命的伟大壮举。设计师的创作理念就是要表达“曲折中诞生”的概念。新陈列大楼的整体被设计成一个长方体,寓意革命的摇篮。红色的路线在内部曲折迂回,终于一道红色的革命曙光破壳而出。这个设计理念首先表现在新陈列大楼的整体形态设计上。第一层次的形态是外围规整的立方体,意味孕育着革命萌芽的母体;第二层次是围绕内庭院成折线的墙面,玻璃墙面为主、玻璃后面红色的木质隔板,意指百折不挠,暗示革命曲折的道路和不断斗争的过程;第三层次是从北面入口处破墙而出的红色玻璃墙体,一直延伸到旧址东侧墙面中部,将新、旧馆连为一体,墙面上雕刻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画面。这道红色墙体的破墙而出,寓意中国革命终于冲破了重重阻挠,走向胜利。
“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建筑表现,一是在主入口的设计上,墙体在入口处裂开,形成巨大的门洞,右侧墙面成30度倾斜,加上西侧的直线玻璃墙体,整体象征了“八一”的文字图案;二是在南立面的处理上,呈反方向倾斜的墙面同样寓意“八一”含义。
新馆前的入口广场采用高出地面1-2公分的毛石材质,成射线状分散于整个广场中,由入口至新馆逐渐密集,暗示起义时全国各地的革命者的脚步渐渐汇集。外观色调以灰色的石材为主,结合大玻璃面,虚实对比,体现革命的凝重感和肃穆感。在中心庭院的四周,主入口的侧墙和连廊的侧面玻璃墙体均采用红色调,凸现八一起义的革命精神。
新馆景观设计融入水元素,在群山环抱中,山、塔、园、湖、馆,色调和谐,浑然一体。嵌在“革命之路”上石材台阶里的玻璃灯槽组成了抽象的五角星图案,夜间璀璨的灯光会为博物馆平添几分灵动。外观特色结合依山傍水的特点,两股淙淙水流从高处流到入口广场,环境与建筑水乳交融,仁山智水相得益彰。方案中最具特色的革命之路由入口广场延伸至主题雕塑平台,一路分为四组,象征井冈山革命历史中的四个阶段,终达顶端;入口空间以门的象征来预示井冈山作为革命起点的重要意义。博物馆犹如从山体中喷薄而出,暗示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挡;夜间色彩安排室内灯光从外墙泛出,层层叠叠如旗帜引领游人视线。材料选择以石材为主,营造永恒与肃穆感,达到与山地的适宜过渡。
博物馆内院采用块面玻璃与竖线条的金属框架,凸显现代感;大台阶采用红色砂岩,营造磅礴的气势;屋顶采用与当地传统建筑相呼应的青色金属板等,将光线柔和、均匀地导向展室。建筑侧立面选用井冈山毛竹成排编结成为外墙表皮,体现出博物馆的地域特色,并以现代手法表现了革命博物馆的传统性和生态性。由于这些设计符号的集结,“八一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创造,既体现出一种革命精神,又融合了当地的风土文化,成为不乏现代魅力的21世纪南昌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dce1578312b3169a451a43a.html

《八一纪念馆建筑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