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图教案

发布时间:2019-05-05 14:34: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溪山行旅图教案

篇一:绘画教案

第一周、第二周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常规)

.引入新课: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 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 其次,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三.小结

第三周

中国工笔花鸟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从总体上对中国工笔花鸟画有一个概况的认识,树立一些基本观念,掌握正

确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工笔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及讲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风格、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观念。同时对于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在认识上有一定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其绘画思想深深扎入这片土壤,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1从临摹传统工笔重彩画,掌握其勾线、设色等技法;

2、体会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虚实等关系;

3、研究中国传统工笔画的造型、构图,意境等特点。

难点 1、如何将西方的明暗素描的造型转到东方以线造型方面来;

2、色彩观念的转变;

3、体会勾线中什么是见笔及用笔的起收、承转;

4、体会中国画的学养、意境、气韵、笔墨、风格。

教学过程:

中国花鸟画从总体上讲可分为工笔、意笔两种风格流派,其中工笔花鸟画的产生、发展较意笔花鸟画要早得多。

与写意花鸟画相比,工笔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追求精细,对形象的塑造力求精微,表现手法上力求完美无缺,生动自然。对格调的追求上与写意相同,力求清新典雅,古朴凝练。技法上虽上但求其写,以下其形而达到传其神的目的。

工笔花鸟画的雏形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稍晚些时代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便是一幅较有代表性的早期工笔重彩画,其中便有鸟兽的形象,造型十分生动。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有游龙、飞鸟的形象,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有荷花、牡丹、人、鹤的形象,但这些花鸟的形象都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的,然而这一切都为花鸟画的产生奠定了一个人文基础。

唐、五代、两宋的工笔花鸟画

唐、五代、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确立、形成、发展、成熟时期。特别是五代、两宋是上笔花鸟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唐代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个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文化艺术的高峰。如:诗歌,书法等等。工笔花鸟画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确立形成起来的,与山水画一起从单纯的人物画配景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唐代的工笔花鸟画最初从形式技法上看以工笔青绿重彩为主,风格朴素、单纯,为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是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发展时期。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在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地位显赫,可以说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最高峰,这一时期,佳作频频,高手如云。南宋迁都杭州、钱塘一带,水土丰足,形成一股很强的绘画氛围。在这种条件下,工笔花鸟画更趋于成熟、完善,涌现出一批批成就不俗的工笔花鸟画家。

总之,工笔花鸟画在两宋时期,无论从技法到风格样式,都已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为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兴起,元、明、清的花鸟画是基于两宋工笔花鸟画之上的一个历史的延伸。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基本上处于平和、稳定发展的状态。 元代的工笔花鸟画继续沿习宋代的花鸟画风。但表现手法相对要自由一些,格调也大多偏于野逸一路,表现题材也有所拓展。以梅、兰、菊、竹为主题的作品大量涌现。明代可以说是花鸟画的分支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形成并确立了工笔、写意、没骨三大花鸟画风格流派,并且各自都有较杰出的代表人物。清代是花鸟画的成熟时期。

近、现代及当代的工笔花鸟画

当代的花鸟画可谓百花齐放。工笔花鸟画也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无论在技法上、造型上、用色上、构图章法上都有所突破与创新,表现手法和题材较前代更为丰富。

提问:1、唐、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的典型代表及典型作品?

2、分析徐熙、黄筌两者不同画风?

第四周

工笔花鸟画的线描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线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通过勾线临摹的手段,学习

前人勾线技巧,掌握其方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从临摹古代工笔花鸟画入手,逐步解决花鸟画中的造型,构图等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使学生认识上有一定的提高,使其绘画思想深深

扎入这片土壤,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二、重点难点: 1)勾线中见笔及用笔的起收。

2 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

三、教学过程:

笔:勾线笔,(叶筋,大红毛,点梅,衣纹,小狼毫)

染色笔,(大、中、小的云羊毫,兼毫,白鹭)。

墨:墨色要亮、润、匀、重、清(一得阁,中华)。

纸:画工笔要用熟纸,熟绢,以不漏矾为宜。

砚:砚中不可有陈墨、残渣,砚面要平,质地要青亮、光泽。(端砚,歙砚)

色:宜用块状中国画颜色,高级中国画颜色。

其他工具有:画毡,白瓷盘,明矾,笔架,纸巾、枕尺,笔洗(两个),小水勺,回形针。

如何学习工笔花鸟画

学习工笔花鸟画首先要在“法”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宏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的方法、过程、步骤,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工笔花鸟画所涉及到的章法、线条、晕染、造型体的问题。另外,学习工笔花鸟画也不能忽视对“理”的探究,因为“理”直接影响到“法”的进一步提学习工笔花鸟画从总体上讲要经历四个环节,即:临摹、写生、习作、创作。这四个环节是一个相互递进的过程,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交替进行,这主要看学习者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法是在绘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变化的,法的主体是人,不能被动而法,绘画艺术追求的,是自然的流露。法不是用来表露的,而是含在作品里面的,一张作品中所包含的法的高下直接影响到这幅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学习学的是方法,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体会、研究、深入,

使法与法之间,相互统一,相互递进。

三、 线

中国画是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用线不是简单的自然模仿而是画家经过提炼概况归纳或是主观塑造来再现物象,这个过程体现出画家的才学个性及审美观。画家的学养、境遇及性格的不同其展现的线的样式也不会相同,线型的不同传达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如:高古游丝描,给人以宁静、平和、平淡无奇的自然美;而柳叶描或行云流水描则变化较多,有很强的动感,给人以活泼率真之美。行笔过程的快慢、轻重呈现出的线条具有不同的美感。用笔轻则快,则给人以活泼、流畅、飘逸,洒脱之美。用笔慢而有力,则有凝重、朴实之感。

线条除具有约形传神的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及高度的形式美,有它自身的审美价值,线条或凝重端庄、或轻盈婀娜、或洒脱飘逸、或恬淡平和。不同形式显出不同的艺术境界,线条的审美应具备圆润富有弹性及张力的特性,应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要内在含蓄,不可使蛮力,要藏而不露,畅而不滑。再就是线条要有气势,气脉相连,笔笔相生,一气呵成。线条要有变化,有动感,有节奏,有韵律。

四、基 线

1、临本的选择

篇二:山水画 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二)

中国古代山水画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2)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②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3)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3、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4、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他们共

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师:请同学们一起有表情的背诵一遍。

师:结合词,再看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略。

师: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 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学生讨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从透视、是否真实再现等方面来考虑)《渔庄秋霁图》和《干草车》相比较 教师总结: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散点透视、远看、近看均可(画面) 焦点透视(看画面)崇高气韵生动 追求光色变化(看画面) 讲究笔墨情趣(画面帮助理解)

遵循自然真实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分,忠实再现

看图黄宾虹的《山水》讲解。西方风景画是焦点透视。气韵生动注重表观内在的精神气质,画面才能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提问学生:看到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忍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整个画面寒冷、寂静。西方风景画追求光照射到景物上的亮和暗变化。遵循自然真实,尊重客观现实。《干草车》中国山水画要求要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西方风景画是物我两分,忠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真实的再现。

多媒体画面出现《万山红遍》)讨论回答问题

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万山红遍》用全景构图描绘了自然景色,两山之间,一股清泉顺流而下。山中小村充满宁静享和的气氛。他用浓重的积墨法画出山的浑厚,用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全画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借毛泽东诗词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构图:全景构图,画面给人饱满的感受。空白:而本画面中空白很少,给人感觉密不透风。墨色:墨色很浓,用积墨表现出山的浑厚,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画面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本画面题目是借用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劲染”,歌颂欣欣向荣的时代。呈现出浓郁醇厚、宁静享和的气氛。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两幅古今作品的欣赏,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画面的构图、墨色、空白是为意境设计的。

(三)、教师当堂示范《望庐山瀑布》:画面有浓墨、淡墨、空白较多给人无限的遐想,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感受。

(四)、学会表现

作业: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播放《渔歌唱晚》音乐,画一幅表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

七、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等决定了画家的意境风格。笔墨技法是为意境而设计,画家可以通过笔墨淋漓尽致地表现无限的精神空间,如李可染的“浓郁醇厚”的积墨和倪瓒的“淡雅清逸,崇尚疏简”的画法。如果有机会,同学们可(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叶帆文 :溪山行旅图教案)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一下。

山水画的意境(一)

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学目的: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博大的文化渊源,精深的艺术内涵,与欧洲绘画艺术一同成为世界绘画艺术宝库的经典珍藏。

随着配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渗透和发展,现代青少年知道《蒙娜丽莎》的多过《清明上河图》,喜欢卡通画的多过中国古代绘画。现在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本课试图通过美术欣赏教学使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刮目相看”,由漠视到推崇,由迷惑到陶醉。这确有难度,很有挑战性。但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结合古琴曲《高山流水》把学生带入传统文化氛围中。

我们听到的琴曲是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现在我们来我国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

在欣赏之前先让同学们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绘画步骤。(结合音乐,教师简单示范)

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1、表现内容

中国山水画是表现自然山水景物的绘画,为什么中国画家独独锁定山和水?“山水”、“山河”、“江山”这些词汇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象征着什么?——象征着祖国

——中国山水画不止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2、空间与透视

法国国家西斯莱画的《塞夫勒道路一景》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相比较。

3、自然山水与画中山水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风光各异,名山大川各具特色。

(结合图片、课件)欣赏《游春图》、《潇湘图》、《溪山行旅图》、《风雨暮归图》、《富春山居图》

4、中国山水画注重景、情、意、志的联系

1)诗情和画意的联系

山水诗和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

欣赏分析《早春图》、《寒江独钓图》、《梅石溪凫图》、《千里江山图》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悟

中国画中表现的物象,常被画家们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有的利用诗文题跋,在文字上做些“画外功夫”,有的善用“比兴”,状物抒情,多有寓意。 欣赏石涛的《淮扬洁秋图》,利用诗文题跋,抒发着忧国忧民的无限情思。 欣赏倪瓒的《六君子图》,画前那六棵立足与贫瘠土坡、不太繁茂、相互簇拥的树,距离人间繁华是多么遥远,那一汪深水隔开了气节与诱惑。

三、图片欣赏、小结

展示图片(结合古典曲目《渔舟唱晚》)

作业:画一幅表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

篇三:《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和中国花鸟画的种类及寓意。能力目标: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情感目标: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并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学生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提问:大家对中国画了解多少呢?.中国画作画工具材料有笔、墨 、纸、砚。中国画的画幅形式有壁画、屏障、卷轴、册页、扇面 等。中国画的按表现题材来分类大概有 人物 、山水 花鸟。中国画的按画法分为工笔 写意。总的来说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样式。引出课题:《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三、新课传授:

传神写照——人物画

人物画按题材分类的种类:人物(表现现实人物或历史故事);风俗画(表现社会风俗);仕女图(表现妇女形象);写真(人物肖像)

师生共同鉴赏人物画作品。

1、鉴赏作品:

1)、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人物画欣赏,要看它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提问:唐代阎立本《步辇图》是中国人物画哪一类?回答:历史故事画。

内容:描绘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接见前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番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题材:人物历史画。

表现手法:工笔画。

艺术特点:没有夸张化,借助眼睛、面容、姿态,画龙点睛的描绘了一代帝王宏大、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智慧的头脑。面容光滑,太宗一身便服出场。太宗颌下一撮胡须,以及唇上八字胡都很特别。太宗的眼神非常安详、平和,充分显示出一个满腹经纶、道德修养极高的封建帝王的形象。

提问: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回答:眼神、面容、姿态、表情、手势、身体动作、服装轻浅、呼之欲出

2)、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你能找到哪位是中书侍郎韩熙载吗?你是怎么判断的?身穿黑袍,头戴高帽,倚栏倾听的是韩熙载 ;穿戴衣着、面部眼神、人物身材比例的大小也显示出了他的身份地位等。其他宾客超然自适,韩熙载神情严肃。

3)小组讨论: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如此欢快祥和的场景, 为什么韩熙载又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呢?

此画是顾闳中奉诏而画。韩熙载原北方豪族,后投靠南唐统治者,他虽然很有才,但不受重用,他怕遭人暗算,便故意装出不问政治沉浸于享乐生活。南唐统治者对他不放心,便派顾闳中去窥探真情,顾闳中凭借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故才有此画产生。

总结: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对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的揭示。

咫尺千里-山水画

1、首先由学生读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播放诗歌配乐的山水画。

3、屏幕显示图片: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

后人评价他的画风“峰峦雄厚,势状雄强”。画面取景高远。

4、屏幕显示图片:宋代马远《踏歌图》

5、屏幕显示图片元代倪瓒《六君子图轴》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代表作)

比较两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结合时代背景,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

1)魏晋时期萌芽

2)隋代时期独立

3)唐宋时期高峰

4)元明清时期主流

重点欣赏《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山水画的独特的透视)

移情草木-花鸟画

1、感知作品,了解花鸟画的题材,看看导学案上花鸟画的发展脉络。

2、学生自主学习

欣赏方法:①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②对内容的感受体验、理解。③对内涵的研究和领悟。

分析《写生珍禽图》

1)形象姿态分析各种动物的形态、神态性格。

2)形式、用笔、墨色找不同。

3)自己融入画面,对内容理解体验。

4)联系作者性格人生态度、时代背景领悟内涵意蕴。

3、中国花鸟画特点:

A、以写生为基础。

B、借物抒情。

C、托物言志——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的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通过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表达画家寄托在花鸟之中的情感和理想。

4、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e0f119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9.html

《溪山行旅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