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3-09 14:41: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4年8月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Aug.2014 第35卷第4期 JOURNAL OF ZHANJIANG N0RMAL UNIVERSITY Vo1.35 No.4 唐代伤悼诗序及其文化解析 张 红 运 (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要:唐代诗序是与唐诗密切结合在一起且同样精彩的文化形态。现存唐代伤悼题材诗序共24篇,占唐代 诗序总数的2.58 ,是唐代诗序的一个小类别,但它形象化地再现了300年问唐代文人感伤生命消歇、探索生命质 量、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不仅如此,唐代文化的诸多因素也借这类诗序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是我们 解读唐诗以及唐代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关键词:唐代诗序;伤悼主题;唐代文化 中圈分类号: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702(2014)04-0O6O—O6 所谓“诗序”,是以《毛诗序》为源头,并逐步与诗 尘”(《哭微之二首》)表达了白居易对元稹之死的凄 歌创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散文形式。据《全唐诗》、 楚感伤;“自从东野先生死,侧近云山得散行”(《哭孟 《全唐文》及陈贻掀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合并统 东野》)是贾岛在哀悼孟郊。 计,唐代诗序的总数为859题,930篇。这其实就是 也许正是受此类诗歌创作的影响,当诗人们感 内容庞杂、长短各异、手法不一的930篇古代散文, 伤于生命消歇,且“咏叹”、“讴歌”不足以表达伤悼之 其内容涉及唐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仅针对其中 情的时候,与诗歌相辅相成的诗序便承担了代“诗” 的伤悼诗序进行梳理和解析。 而“序”情的重任。于是乎,诗序里的伤悼之情也便 具有了和诗歌一样感人肺腑的力量。 唐代伤悼诗序信息总览 唐代伤悼类诗序共24篇。就其伤悼的主客体 中国古典哲学特别重视对感性生命的体悟,一 而言,主要是文人们对诗友、同事或与之相关的人、 方面古人执着于对生存意义的探索,另一方面古人 事的感伤和悼亡。现将唐代伤悼类诗序及有关信息 感伤于生命消歇的缅怀。这里所谓的伤悼主题,主 综合列表如下: 要指后者。 唐代伤悼类诗序信息统计表 唐诗的伤悼题材俯拾皆是。《全唐诗》诗题中含 有“哭”、“伤”、“悼”字样的诗作就有近600首①;约 序号作者 题目  曩荽 辈箨蒌窆羹 略估计《全唐诗》中伤悼诗至少在1 000首以上。“故 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哭孟浩然》)是王维献给孟浩然的祭歌;“存者且偷 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是杜甫对战乱时期生命 不永的无奈叹息;“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灰 这个数据是根据扬州书局“全唐诗库”的网络电子版检索所得;该“诗库”共收录唐代2 529人的诗作42 863首.共计900卷。其收录不 够完备,故该数据仅供参考。 苏味道(648—705);崔融(653—706);陈贻掀先生考证该诗“当作于神龙三年(7O7)八月。”(陈贻掀等,《增订注释全唐诗》,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1年,第1册712—713)。 收稿日期:2014—04一O6 作者简介:张红运(1965一),男,河南汝南人,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从事唐代文学教学研究。 
第4期 张红运:唐代伤悼诗序及其文化解析 6l 二、唐代伤悼诗序文献考述 这24篇伤悼类的诗序,不仅是我们认识唐代文 人以及了解、研究唐诗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而且其 本身所拥有的丰富的社会文化内蕴也特别值得关 注。现对这24篇诗序依次进行简略的考述: 1、徐彦伯《题东山子李适碑阴二首・并序》 噫嘻李公。生字号东山子,死葬东山,岂其 谶哉?神交者,歌薤露以送子归东山。为诗锚 于碑阴云。 徐彦伯(?一714)是武则天时期的知名文人和 官员,曾领衔官修《三教珠英》[ 。李适(663— 7l1),字子至,自号东山子;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终年48岁;武后时举进士,曾与徐彦伯等于圣历年 间(698—700)参与《三教珠英》的编纂[ 。可见二 人是曾经同朝仕宦的同事。从诗序看,他们是友情 颇深的“神交者”。 2、骆宾王《伤祝阿王明府・并序》 祝阿,汉唐县名,今山东省禹城县。王明府,不 知其名号,无考。明府,“汉魏以来称郡守牧尹为明 府,唐代则专用以称县令。,[3]1驰《全唐诗》现存《三 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同题诗作六首,“孙慎行为之 序”[ 踮,记调露二年春天(680)文人们与王明府宴 集之事,诗人有崔知贤、陈子昂等。而骆宾王于调露 二年出任临海县丞(浙江临海县)。疑二“王明府”恐 非一人。从诗序中“某昔承嘉惠,曲荷恩光,留连啸 歌,从容风月。抚心陈迹,泣血涟如 如比肩于千 里,遽伤魂于九原”等话来看,王明府亦应有文 名 ]5 ,骆宾王与王明府交往非一时,且王明府对骆 还多有照应之处,二人之间的感情是深厚的。 3、吴少微《哭富嘉谟・并序》 吴少微(?一706),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富 嘉谟(?一706),雍州武功(今属陕西)人。二人均 为进士出身。富嘉谟为《三教珠英》的编纂者之一。 长安(7O1—704)中,二人同为晋阳(山西太原西南) 尉,皆以文词著称。神龙初,韦嗣立称荐二人,调吏 部,吴拜右台监察御史,富拜左台监察御史。神龙二 年(706)三月,富嘉谟死,少微正“寝疾于洛阳北里”, 闻讯大恸,赋诗哀悼,寻亦卒[∞。这是一篇伤悼类 诗序中的精晶。 4、沈俭期《伤王学士・并序》 王赦(?一704),字颖叔。其生平资料唯赖此诗 序得以保存,故录诗序全文如下: 王君赦者,少小游于洛阳。吾与君、陇西李 子至为友,家贫倦道,岁常晏如。属文豪翰,吟 讽所得,时会绝境。长安初,以器行制在蕃邸, 侍诸人游。四年,余遭浮议下狱。他日,子至 来。知君物化。呜呼颖叔,享年不退。昔同为 人,今先鬼录。恨吾非所,阙尔丧葬。退而赋诗 以衷命。 5、沈俭期《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并序》 苏味道(648—705)、崔融(653—706)和沈俭期 均为武后朝的知名权臣和文人。他们经常陪侍武氏 左右。据狄仁杰《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题下注的 记载,久视元年(70o)武则天游历登封东南之石淙 山,这三人均随侍,并有同题之作《奉和圣制夏日游 石淙山》[铀。神龙初(705)中宗李显执政,贬苏为 眉5州刺史,复为益州刺史,未行而卒;贬崔为袁州刺 史,后启用,修《则天实录》,卒;沈俭期被流放到睫州 (今越南北部),707年遇赦归京。这是诗人北归途 中得知苏、崔二人“相次而逝”消息后的作品。许总 先生说诗人706年“授起居郎”[ ,误。 
62 
6、王维《宋进马哀词・并序》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如下: 
第35卷 据陶敏先生考证,宋进马,又名宋应,为中书舍 人宋昱之子,天宝十四年(755)卒,年2O岁El。王维 752年为文部郎中,尽管隐居山中,但从诗序中的 “公无兄弟,子一而已”来看,王维对宋家情况相当熟 悉,与宋昱的交往亦应频繁。王维哀伤于宋门无后 有所恨,由故人马绅死而兴也。予待试京 师六年,与马生相知者四秋,性与情相合也,衣 与食相同也。予及第,归觐故园。自别来,无忆 不至于襟怀,无想不至于姿容。愿一促膝,想如 也。昨既至止,马生且痰。巫者忌以见人,日: “不见即愈,见即害。”遂忍即见,庶以求见。忍 而有此诗序。 7、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者五日,马生云亡。噫!故人也,昔越万里,犹 上元二年(761),高适任蜀州刺史,有《人日寄杜 求见焉。惑乎一言,蔽乎一垣,而死生以之。死 二拾遗》诗赠与杜甫;永泰元年(765),高适卒。此 诗作于大历五年(770),杜甫晚年,看到当年“高任蜀 生之道,千秋之离也。五日之面,半旬之欢也。 州刺史人日相忆见寄诗”勾起对故交的缅怀,“ 目洒 尚可半旬之欢不就,而卒甘千秋之离,一恨也。 行间”。杜甫是在酬答高适以往的赠诗,故日“追 又与生别,掺执都门,生脱紫罗半臂,日:“即日 酬”。 相去秦吴,聊以为忆。”予贫也,素乏衣服,不暇 8、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藏箧笥,联绵在身。二年间,同弊帛以弃,所以 王琦《李太白全集》引《本事诗》云:“李太白初自 新而轻着,故而不留者,予实未衰,马其方少尔, 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 斯谓日相与也,所留何止在兹乎?令人既往,所 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 赠又造次而亡之,二恨也。申二恨为有所恨二 章云。 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人’。解金龟换酒,与倾尽 醉,期不问日,由是声誉光赫。-E]贺知章卒于744 从诗序内容看,诗人与马绅在长安相处4年,而且 年。即在李白入京不久,贺知章即辞归故里,且病 “性与情相合”,“衣与食相同”。欧阳詹贞元8年 故。这是李白独自对酒,怀念知遇之人的篇什。 (792)进士及第后,二人分别。不久,马绅病卒。诗 9、李端《慈恩寺怀旧・并序》 人为未能见到病中的马绅以及马绅之死凄怆于胸。 诗序记载的是某年的5月,诗人曾与耿淖、司空 12和15、刘禹锡《重至衡阳伤柳仪曹・并引》和 曙、吉中孚、王员外(王缙之子)游于慈恩寺,并题诗 《伤愚溪三首・并引》 于屋壁;翌年之夏,诗人又与友人游于此地,王员外 前者作于元和十五年春丁母忧北返途次衡阳 已不幸去世。诗人睹物思人,感于友朋之逝,悲从中 时 ,后者作于长庆二年(822)夔州时[ 。。均为悼 来,遂有此篇。 念柳宗元而作。他们二人于元和十年(815)同时被 1O与19、韩愈《孟东野失子・并序》与孟郊《杏 贬南来,分手于湘江。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819) 殇・并序》 十一月十八日,但刘禹锡于元和十五年春在衡阳时 孟郊(751—814),历经长期的生活坎坷,直到 方获讣书。 46岁时,即贞元十二年(796年)登进士第。但是,元 13、刘禹锡《伤丘中丞・并引》 和三年(8O8),q)他58岁时三个儿子在几天之内都 丘绛与刘禹锡“同升进士科”。据陶敏考证:元 不幸夭折;他有《杏殇・并序》,以花苞遭霜陨落喻婴 和七年(812)前丘绛被田季安谋杀[ ]。。事见《旧唐 儿夭折。他另有《悼幼子》,写丧子的哀恸。孟郊晚 书・田季安传》:“授魏博节度营田观察处置等 年丧子,传遍洛阳城,引起广泛同情。王建《哭东野》 使…季安性忍酷,无所畏惧。有进士丘绛者,尝 诗说:“老松临死不生枝,东野先生早哭儿,但是洛阳 为田绪从事。及季安为帅,绛与同职侯臧不协,相持 城里客,家传一首《杏殇》诗。”韩愈的序及诗亦据此 争权。季安怒,斥绛为下县尉,使人召还,先掘坎于 而生 。孟郊于失子七年之后离开人世。 路左,既至坎所,活排而瘗之。” 11、欧阳詹《有所恨二章・并序》 14、刘禹锡《伤独孤舍人・并引》 马绅的生平资料仅凭此诗序略存。录诗序原文 元和十年(815)正月作于长安。独孤舍人即独 关于孟郊失子的年代・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华忱之推测在元和二、三年间,见《孟郊诗集校注》(华忱之、喻学才校注,人民文学出版 纳陈1995年12月)后附年谱部分。韩泉欣考定为元和五年,见韩泉欣所撰《盂东野诗作年补考六题》,《杭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贻掀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的意见。 这里采 
第4期 张红运:唐代伤悼诗序及其文化解析 63 孤郁。时权德舆为相,刘禹锡甚得权德舆赏识,独孤 序,他与许浑的从兄许彦昭在贞元(785—805)年间 郁为权德舆女婿,故有深谊。《旧唐书・独孤郁传》: 曾做过王宫宿卫,后“官至王府长史”;做过桂阳令; “(元和)五年,兼史馆修撰,寻召充翰林学土,迁起居 长庆(821—824)年间遭贬;开成元年遇赦,但“诏未 郎。郁以妇公辞内职……七年,以本官复知制诰。 及而已殁”。许彦昭自蜀地扶柩归葬于当涂。这是 八年,转驾部郎中。其年十月,复召为翰林学士。九 首送别诗,诗序包含着浓重的伤悼情调。 年,以疾辞内职。十一月,改秘书少监,卒。”[9 23、皮日休《伤进士严子重诗・并序》 16、孟郊 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字》 严恽(?一870),字子重,吴兴(浙江湖州)人。 此诗写于贞元十年(794)或十一年。李观(766 举进士1O余次不第。咸通十一年(870)归吴兴,病 794),字符宾。陇西(今甘肃陇西县)人。唐德宗 卒[2]弱 。与杜牧友善。皮日休、陆龟蒙赏其诗才, 贞元8年(792)与韩愈、李绛等同登进士第,时称“龙 曾造访。其主要事迹亦赖本诗序得以略存。皮日休 虎榜”。孟郊有《赠李观》诗自注云:“观初登第”。29 满怀对严恽之才气的赞许之情,表达了对严恽不遇 岁卒,葬于长安郊外。韩愈有《唐故太子校书李公墓 于时且又早逝的伤痛。 志铭》[” 。韩、孟与李宾交往深厚。 24、徐铉《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并序》 17、孟郊《逢江南故昼上人会中郑方回》 徐铉(917—992)舍弟,即徐锴(920—974),五代 “故昼上人”即已故诗僧皎然(7207—7947),字 宋初文学家,兄弟二人同有文名。乔公,乔匡舜(898 清昼。“会中”指皎然曾经与孟郊、陆羽、郑方回等在 962),字亚元。高邮(4-江苏高邮)人。陈贻掀《增 湖州乌程杼山妙喜寺(皎然居于此)结一诗会,大历 订注释全唐诗》以972年为其卒年,误[ 。《全唐 年间,诗社文人活动频繁[勰。这是孟郊见到诗社成 文》卷八八六徐铉《唐故朝议达夫守尚书刑部侍郎赐 员郑方回,勾起了对以往皎然赠诗之事、之人的怀念。 紫金鱼袋乔公墓志铭》:“壬戌岁九月二十有三日卒 18、孟郊《览崔爽遗文因纾幽怀》 于京师……享年七十有五。-[3陶敏考:“壬戌,建隆 崔爽,诸本无考。孟郊于此前有《送崔爽之湖 二年o,6误。壬戌岁,应为宋太祖建隆三年,即 南》诗[∞,据其中的“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来 962年。乔匡舜官终刑部侍郎,老病致仕。临终向 看,孟郊与崔爽在性情上颇有相投之处。从孟郊得 前来探望的友人徐锴兄弟为自己写诗以尽哀。徐铉 知崔爽“没于南方”而“堕泪数首文,悲结千里坟”、 感于此事而有此诗序。 “万物与我心,相感吴江演”来看,二人友情亦为笃 厚。 三唐代伤悼诗序文化解读 20、廖有方《题旅榇・并记》 通过对以上24篇伤悼类诗序的简单勾勒,可以 廖有方,后改名游卿,交州(今越南河内)人。元 看出,尽管在数量上它不能与伤悼类的诗歌相提并 和十一年(816)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这篇“并 论,但它所具有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却并不比同类型 记”记述的是:唐宪宗元和1O年(815),诗人落第西 的诗歌薄弱。而且,在传情达意方面,伤悼诗序还表 征,途经宝鸡,在一旅舍遇另一位“辛勤数举”且重病 现出更生动、更深沉、更感人的特点。 在身、旋即死去的举子。受其临终嘱托,诗人卖掉自 首先,伤悼诗序均以短制而写至情,毫无谀墓之 己的坐骑,“备棺瘗之,恨不知其姓氏。”此事又见《四 病。在这类诗序里,伤悼之人与被悼之人都有着十 库全书・云溪友议》的“名义士条”和《唐诗纪事》卷 分密切的关系,这既是诗序中那动人情感的原初动 四九。 力,也是文人们敏感于生命存亡的心灵体现。面对 21、许浑《重游练湖怀旧・并序》 生命的消歇,诗人们之所以如此情动于衷而不能自 据陶敏考证,诗序中的“宋补阙”即宋郦,字次 禁,其中重要的感性因素就是这些人往往不是寿终 都。开成二年(837)仕左拾遗,会昌(841—846)年间 而正寝的正常死亡。徐彦伯与李适同朝为官,诗酒 迁补阙,因无端触犯李德裕贬死[”鲫。事见《剧谈 唱和,二人是友情颇深的“神交者”,李适48岁而终, 录》卷上、《唐语林》卷六。诗约作于会昌四年(844) 这不能不让人伤痛。所以,徐彦伯在诗序里从李适 前后。诗人故地重游、睹物思人而有此作。 的“号”与下葬之所的巧合开始,表现出诗人对逝者 22、许浑《送从兄别驾归蜀・并序》 的哀痛;其中“歌薤露以送子”是借古代丧歌之名言 据陈贻掀注,该诗“约作于开成三年(838)”,时 生命短暂,“为诗铺于碑阴”是一种传统的祭奠形式, 许浑任当涂尉口]1盯。韦伯达,生平无考。该诗据诗 沉痛与庄重并举,内情与外感统一。王维写《宋进马 
64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35卷 哀词・并序》,一是对2O岁而逝的宋进马的哀痛,二 元二舍人、兵部张郎中,未尝值我不叹于朝。夫 是对宋家无嗣的感伤。孟郊《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 情悼之赋诗,以宠亡也。 字》所伤悼的李观,792年与韩愈、李绛等同登进士 这是悼亡类诗序中的精品佳作。就内容而言,情感 第,794年卒,年仅29岁,一个年轻而又有文才的诗 真挚,感人至深。就形式而言,语言平易、流畅、细 人辞世了,带给生者的不仅有对逝者深深的遗憾和 腻,一气呵成,且极具抒情性。富嘉谟死,少微正“寝 惋惜,还有更多对生命不永的凄楚和无奈。而这方 疾于洛阳北里”,闻讯大恸,“投枕而起”,泪流满面, 面最典型也最动人的莫过于韩、孟二人悼盂郊失子 惊愕之态毕现;匍匐门外,“仰天而呼”,惨恸之状可 之痛的两篇诗序: 睹!更为感人的是这一系列行动和语言表达是那么 东野连产三子,不数日,辄失之,几老,念无 的自然而然,非矫情而造文,实内情之外现,生动真 后以悲。其友人昌黎韩愈,惧其伤也,推天假命 实,感人肺腑。诗序取得了比诗歌更高的抒情和审 以喻之。 美力量。欧阳詹《有所恨二章・并序》由“故人马绅 韩愈《孟东野失子・并序》 死而兴”,其笔法、情感与《哭富嘉谟・并序》异曲同 杏殇,花乳也。霜翦而落,因悲昔婴,故作 工,句句肺腑语,语语出肺腑,读之催人泪下。堪与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相提并论。这种由友人之逝所 是诗。 孟郊《杏殇・并序》 引发的伤痛,在诗序里是常见的,高适去世5年之 后,杜甫由高适当年的赠诗还引发了对故交的深深 这两篇诗序总共54字,已经短小到不能再短的程度 缅怀,“泪洒行间”。(《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 了。但这简短的诗序给人的感觉却又是那样的沉 序》)刘禹锡对柳宗元的过早辞世也是伤痛于心,仅 重,如泰山压顶般地让人窒息。老年失子,本已为人 伤悼柳宗元的诗序就有两篇:《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生之一大不幸,何况还是连失三子,何况又是在“不 并引》和《伤愚溪三首・并引》,共同的人生经历和政 数日”之间,况且此时孟郊又年届六旬?“上呼无时 治理想所酿就的手足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闻,滴地泪到泉”,是韩愈迫于内心深处的痛感;“零 其三,伤悼诗序在一定程度真实再现了唐代文 落小花乳,斓斑昔婴衣l拾之不盈把,日暮空悲归 ” 人的生命思考。伤悼类诗序,除了表达对逝者的哀 这凄凉的比兴手法饱含着孟郊失子之后欲哭而不能 痛之外,其中还隐含着比如人生态度、逝者之逝的原 的哽咽之情。 因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内容等等,而这些有时也能 其次,伤悼诗序的出现是唐代文人漫游之风的 引人深思。刑部侍郎乔匡舜是伤悼诗序里唯一一位 文学再现,真实而可靠。唐代仕人之间重交游、重友 寿终正寝的人,但他临终前向当时的知名文士求诗 情,是唐代大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 以写己亡之哀,几乎冷静到了可以忘却死之恐惧的 化现象。而科举制度所造成的文人与官员二位一体 程度,其人生态度之豁达从容显露端倪。(徐铉《哭 的广泛社会背景,又使得这种交往充满了个性化、情 刑部侍郎乔公诗・并序》)丘绛被“性忍酷,无所畏 感化色彩。于是,公务闲暇、赠答唱和、宴集游历、奔 惧”的田季安“活排而瘗之’ 。丘绛之死让人心 波流徙等等,都是他们彼此接触、建立感情的时机和 痛,田季安的残暴戾虐亦让人切齿。(刘禹锡《伤丘 场合。这种感情是唐代大量抒情诗的催生剂。尤其 中丞・并引》)宋郦之死更是显得冤枉,《唐语林》卷 是这些感情与生命消歇相关联的时候,文人们不仅 六和《剧谈录》卷上记载了他的死因,文字大略一致: 要以诗抒情,而且要以“序”记其事,而这个“序”所具 “宋郡补阙有盛名于世。……同列于中书候见宰相, 有的情感色彩,有时比诗歌本身还要深沉蕴积。看 未见间,伫立闲谈,互有谐谑。丞相遽出,宋以 吴少微的《哭富嘉谟・并序》: 手版障面而笑犹未已。朱崖目之,回谓左右日:‘宋 维三月癸丑,河南富嘉谟卒。予时寝疾于 补阙笑某何事?’未旬日,出为河清县令。岁馀,遂终 洛阳北里,闻之,投枕而起,泪沾乎衽席。匍匐 所在。”[①这个宰相是李德裕,宋郡就因为一次不 于寝门之外,病不能哭,仰天而呼日:天乎天乎! 谨慎的“笑”送了命,宰相的飞扬跋扈以及政坛之险 俾予曷所朋,曷有律,曷可得而见?抑斯文也以 恶似乎亦由此得以显现。(许浑《重游练湖怀旧・并 存乎哀!太常少卿徐公、部州刺史尹公、中书徐 序》)韦伯达先遭贬,又遇赦,但“诏未及而已殁”于他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剧谈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467页。 
第4期 张红运:唐代伤悼诗序及其文化解析 65 乡,仕途之艰辛以及对文人心灵和肉体的摧残亦可 廖有方本身就是个落第举子,旅舍里遇到的这个“辛 勤数举”且重病在身、旋即死去的举子比自己更惨。 管窥。(许浑《送从兄别驾归蜀・并序》)而对唐代文 人最具魅力的科举对文人的戕害恐怕也是最荼毒 的。吴兴人严子重尽管“工于七字,往往有清便柔 这是一篇具有传奇小说性质的诗序,艰辛的应举生 涯给士子所造成的种种苦痛在此得到了几近真实的 记录:客死他乡的凄凉、苦痛、孤独、无助。这是人的 媚”,但举进士1O余次不第,无奈归里,旋即病卒。 这颇让皮日休感伤:“噫!生徒以词闻于士大夫,竞 不名而逝,岂止此而湮没耶!”(《伤进士严子重诗・ 生命在科举旗帜诱导之下所造成的异化,是失去自 我以后的“非人”境遇和“非人”结局。这可能是能见 并序》)不过,更让人感伤的是那个死于异乡旅舍、作 了孤魂野鬼的无名无姓的举子。看廖有方的《题旅 到的唐代举子最凄楚的人生画卷。同时,由这件事 还引申出一些故事的“续集”,廖有方也因为有此善 榇・并记》: 举而被《云溪友议》列入“名义士”,并对这个故事进 余元和乙未岁落第西征,适此,闻呻吟之 行了相应的加工和渲染。这又可以看出时人的伦理 声,潜听而微惋也。问其疾苦住止,对日:“辛勤 追求 ] 。 一 。∞。 数举,未遇知音盼睐。”叩头,久而复语。唯以残 可见,伤悼类诗序以它不多的篇数从不同侧面 骨相托,馀不能言。俄而逝。余乃鬻所乘马于 反映出了唐代士子对生命质量的密切关注和深沉思 村豪,备棺瘗之,恨不知其姓氏。临歧凄断,复 考,是我们了解唐代文化和唐代文人不可或缺的窗 为铭日。 口 参考文献: E1]清・彭定球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5. [7]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E2]陈贻掀,等.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一册[M].北京:文化 [8]陶敏.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M].陶红雨,校注.长沙: 艺术出版社。2001. 岳麓书社,2003. [3]王洪,田军.唐诗百科大辞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 [9]后晋・刘陶.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社,1990. [i0-清・董诰,等.《全唐文》卷八八六(第九册)[M].北京: [4]清・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中华书局,1983. 社,1985. [11].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剧谈录[M].上海:上海古籍 E5]许总.唐诗史・附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社,2000. 1995. [6]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 (责任编辑:熊家良) 社,1996. Poetic Preface with the Theme of Grieving and Mourning in Tang Dynasty and Its Cultural Interpretati0n ZHANG Hongyun (Culture and Media Colege,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Henan 463000,China) Abstract:Poeti preface in Tang Dynasty is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poem in Tang Dynasty.As a kind of culural modal,i is as wonderful as the poem in Tang Dynasty.The existing poems with the theme of grieving and mourning are 24,accounting for 2.58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oetry in Tang Dy— nasty.Even though i is a small category of poetry in Tang Dynasty,i re—creats the refine scholar’S heart j ourney.They grieve about lfe,explore the qualty of lfe,pay attenting to lfe and think about le. In addition,many cultural factors are well preserved by the poetic preface in Tang Dynasty,which is what we should not ignore by interpreting poets and poems in Tang Dynasty. Key words:poetic preface in Tang Dynasty;theme of grieving and mourning;culture in Tang Dynasty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e4e7c84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0.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