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1单元译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第十一单元】
义猴
某山隅①有一老圃②,早失偶(ǒu,惟一女远适③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④,每出必从,不链不掣(chè),而不离不逸⑤,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hàn)⑥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⑦而葬。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⑧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僵卧墦⑨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lè)10)石其上,曰:义猴之墓。(节选自《杏林集》
【注释】①隅:角落。②圃:菜园子;此老圃指老农。③适:嫁。④赤子:亲生的子女。⑤逸:逃跑。⑥颔:下巴;此指点头。⑦资:出资。⑧撷:采摘。⑨墦(fán):坟。10)勒:刻。
【译文】某山角落里有一个老农,早年妻子就死去了,只有一个女儿远嫁他乡。(当地)狩猎的人同情他孤独,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农爱(猴子)如同自己亲生的儿女,每次出门必定(让它)跟随,不上链条不用牵着,而(猴子)不离开更不逃跑。像这样过了五年。一天,老农突然死去,猴子关上门,直奔它姐姐(指老农之女)处,旧如雨下。(姐姐)问:“是父亲死了吗?“(猴子)点头,于是一同回家。老农家很贫穷,没什么用来安葬的,猴子哭遍乡间,乡里人便出资帮助埋葬了。每当逢五的日子必定哭着祭祀(老农),好像怀念老父养了它五年,极其哀痛悲伤。没到三个月便死在(老农的)坟上。乡里人可怜它,就把它葬在老农的旁边,(并且)在上面刻了一块石碑,名为“义猴之墓”。
杨生之狗
晋太和①中,广陵②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喜爱)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泽草:低洼的水草地)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③,风势极盛。狗乃周章④号唤,生醉不觉(醒)。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kuǐ)步⑤,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才)见之。尔(这)后,生因暗(黑夜)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通,直到)晓。有人经过,怪(以……为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使……出来)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使……活我已死,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若:如此)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看)井。生知其意,乃语(yù)路人云:“以狗相与。人即出之,系(拴)之而去。却后⑥五日,狗夜走归。
【注释】太和:东晋废帝司马奕的年号。②广陵:古地名,今江苏扬州市。燎原:指火势旺盛。④周章:(急得)团团转。⑤周旋跬(kuǐ)步:意为在杨生周围走来走去洒水;跬步,半步。⑥却后:过后。
【译文】晋太和年间,广陵有个姓杨的人,养了一条狗。他特别喜爱它,出行或在家那条狗都(跟他)在一起。后来,杨生喝醉酒后,走到一个大的水草地中,睡在那里不能动弹。当时正是冬季火势旺盛,风的势头也很盛。狗就急得团团转,号叫着呼唤(杨生),杨生喝醉了不醒。前面有一坑的水,狗便走入水中,(又)走回去,用身上沾着的水洒在杨生左右

的草上。就这样好多次,狗在杨生周围走来走去洒水,(杨生身边的)草都沾湿了,火蔓延过来时,(杨生)避免了(被火)焚烧。等杨生酒醉后,才发现这一情况。
这以后,杨生因为黑夜行路,掉在枯井中,狗痛苦地吠叫直到天亮。有人经过这里,对狗向井里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看见了杨生。杨生(对过路人)说:“您能让我出去,我一定重谢(您)”,过路人说:“把这只狗给我,你便能出来。”杨生说:“这条狗曾经使我从已死中活过来,不能给你。其余的(我)就没有(什么)可惜的。”那个人说:“如果这样,你便不能出来。”狗于是低头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这样做的意思,于是对过路人说:“把狗给您。”过路人就使杨生(从井里)出来。拴了狗离去。过后五天,(那只)狗在夜里跑回(杨生家)
鹦鹉亦有情
宋高宗时,陇山县①有人进(呈献,进贡)能言之鹦鹉于宫中。高宗养之,爱甚。一日,高宗问曰:“尔(你)思乡不(fǒu)?”曰:“岂不思乡?然思之何用?”帝悯(mǐn情)之,即遣侍者送还陇山。数年后,宫中有人过其地。鹦鹉问曰:“皇上安不fǒu?”答曰:“崩(死(特指皇帝死))矣。”鹦鹉悲鸣不已(停)【注释】①陇山县:古县名,今陕西境内。
【译文】宋高宗时,陇山县有人进贡一只能说话的鹦鹉到宫中。高宗喂养它,非常喜欢。一天,高宗问(它):“你思念家乡吗?”回答说:“怎么不思念家乡?回答说:“怎么不思念家乡?然而思念又有什么用?”皇帝同情它,立即派人把它送回陇山。几年后,宫里有人经过那个地方。鹦鹉问:“皇上还安康吗?”回答说:“已经去世了。”鹦鹉悲哀地叫个不停。
3.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xù,畜养)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xū)。有军人见而爱之,遣(派)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引而去。未几(未几:不多时)马送回,之万怪之(怪之:以之为怪)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是)劣马也,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等到)公乘之,驯良如故,盖(大概)此马愿从(跟随)主也。
【注释】①尚书:官职名称;相当于今之部长。
【译文】尚书张之万,畜养了一匹红马,姿态很是雄健,曾经一天跑千里路,也不会气喘吁吁。有一个军人见后喜爱它,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那人)坚决请求,张之万没有办法,于是(让那人把马)牵了去。不多时,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对此感到奇怪,询问其中的缘故,(那人)说:“刚骑上去,就被马掀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掀了掉下来。这是匹劣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张之万求之不得,于是退回了买马的钱收回了马。等到张之万骑这匹马,(马)像以前那样驯服和善,大概这匹马是希望跟随(自己的)主人吧。
郑韶大难不死

隋炀帝时,闽中①太守郑韶养一犬,怜(喜爱)爱过子。韶有仇家,曰薛元周。薛怨恨于心,常怀刃欲刃(杀)之,然未得其时。一日,薛俟(sì,等候)于巷口,知韶欲出。韶且出,犬曳(yè,拉住)其衣不置。韶怒,令家人缚犬于柱。犬掣绝(断)绳而走之,又曳其衣不使去。韶异之(异之:以之为异)。犬忽嗥吠(háofèi),腾身咬杀元周。韶索(搜寻)元周衣,果匿(暗藏)匕首。
【注释】①闽中:古地名,今福建境内。
【译文】隋炀帝时,闽中太守郑韶养了一条狗,对它的喜爱超过了对自己的儿子。郑韶有个仇人,叫薛元周。薛元周(对郑韶)怀恨在心,常常怀里藏着刀打算杀郑韶,然而一直没有得到杀郑韶的机会。一天,薛元周等候在巷口,知道郑韶将要出门。郑韶将出门,狗拉住他的衣服不放。郑韶发怒,吩咐家人把狗拴在柱子上。狗扯断绳子向他奔去,又拉他的衣服不让他离开。郑韶对此感到奇怪。狗突然吼叫,纵身咬杀薛元周。郑韶搜寻了薛元周的衣服,果然暗藏着匕首。

晋之陆机①,畜(xù,畜养)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音,疑有不测(不:料想不到的事情,多指祸患;意外)。一日,戏语(yù,告诉)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fǒu?”犬掉(摆动)尾喜。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②,昼夜亟(急)驰,家人见书,又反(同“返”,回)书机。犬即就(踏上(作动词用))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城。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反五旬,而犬乃(二旬余。后犬卒(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zhǒng,坟墓)”。
【注释】①陆机:晋朝著名文学家。②驿(yì)路:即驿道;古代的交通大道。【译文】晋朝的陆机畜养了一条狗,名叫“黄耳”。陆机在京城做官,长久没有家信,疑虑有料想不到的事情。一天,跟狗开玩笑说:“你能带书信快跑去取回消息吗?”狗高兴地摇着尾巴。陆机于是写了家书,放在竹筒里,系在狗的项颈上。狗经过交通大道,日夜紧急奔走,家人见了书信,又回信给陆机。狗立即上路,翻山越岭,奔往京城。陆机的家乡与京城相隔远在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狗才需二十多天。后来狗死了,陆机把它埋葬,(坟墓)提名它为“黄耳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f344ab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2f.html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1单元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