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1-17 07:55: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杜甫草堂

熊泽民

  走进草堂,扑面而来的是绿。绿,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草堂内有很多树,而最多的要算楠树,一株株,一片片。那些百年古楠,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就像巨人似的。树多竹也多,苦竹、舍竹、斑竹、绵竹、慈竹,尤以慈竹居多,一垄一垄的,满目皆是。这儿的竹子似乎更翠、更绿,水灵灵的,惹人喜爱。溪流涓涓,清清河塘都被染成了绿色,仿佛碧玉。整个建筑掩映在浓绿之中,就像被一个硕大的绿盖子罩着。草堂是绿的天,绿的地,那绵绵的绿,那浓浓的绿,那浩浩的绿,使人很容易想到“森林公园”这个词儿。事实上,草堂就是一个森林公园,一个植物园,多种珍奇树木和花卉熔于一炉,相生相伴。森林公园也罢,植物园也罢,其主色调是绿:绿的天,绿的地,绿的世界,清气充盈,幽绕其间。

  走进草堂,方知草堂之大,大得令人吃惊。从南大门进草堂,要走过一段长长的竹树掩映、红墙相夹的花间小径,打这儿经过,像探古寻幽似的,仿佛在历史的隧道中行进。草堂内建筑和景观颇多,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五重主体建筑一字儿排列,或连或分幽深难测,入其内,恍入迷宫。整个草堂是由建筑、园林、景点组成的,古朴典雅,扑朔迷离。掩映在竹树丛中的茅屋景区,充满着田野气息,与大自然连为一体。与草堂相邻的草堂寺,无疑拓展了草堂的视觉空间,是草堂景观的延伸。还有那浣花祠、梅园,使草堂显得宏阔而多姿,清丽而深邃。至于梅园中的“待雪苑”,则是“园中园”了。草堂还真大,重重叠叠,虚虚幻幻,初到草堂的人,要是没有人指点,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曲径通幽,小路萦回。草堂内是听不到噪音,也听不到喧嚣声的,似乎远离城市,很静,很静,静谧得让人神思飞扬,仿佛听见诗人杜甫吟诵着他的得意之作。胜景何处是,此地堪静幽。

  杜甫是受人崇敬的。在草堂,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但无论在何处,杜甫总是那样忧国忧民,在他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里,那颗忧国忧民之心,清晰可见,唯其如此,杜甫才走进了人们的心中,似高山,似沧海。杜甫在草堂只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而作为文化圣殿的草堂是不朽的,杜甫在寓居草堂期间,共作诗二百四十余首,胸中波澜汇聚于笔底,万物风情跃然于纸上。这些诗作与杜甫全部创作一脉相承,互为呼应。自然,杜甫与草堂是连在一起的,而草堂也就成了人们情感所系的地方。自唐末起,草堂便一再兴修,且规模不断扩大,草堂的建筑、设施,乃至一草一木,都是依据杜诗设计和营造的,颇有“杜诗遗风”。各种版本的杜诗,存列于一室,林林总总,令人炫目。而满园的苍楠翠竹,又将杜甫烘托得高洁之极。

  杜甫为历代诗人所推崇,他们寄情于草堂,写出一篇篇吟咏草堂的诗。草堂也牵引着历代画坛大师,把对杜甫的崇敬化作一幅幅诗韵盎然的墨宝。

  岁月移,情无限。是啊,一个一生漂泊不定、忧国忧民的诗人,一个一生都在写诗,留下瑰丽诗史的诗人,又怎能不受到人们的崇敬!一切源于其诗。“三吏”、“三别”何等的切中时弊,何等的忧国忧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等的奇思妙语,何等的人文关怀。一座诗歌筑起的草堂,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经年累月,游人如织,脚步轻轻,赞叹声声。胜景何处是,此处藏幽情。置身于此,你难道不生发出一种情幽幽的感觉吗?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我默诵着朱德题书的匾联,在暮色弥漫之时,依依不舍地走出杜甫草堂。

1.文章第一、二段描写了杜甫草堂周围景物的什么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胸中波澜汇聚于笔底,万物风情跃然于纸上。

________________

(2)置身于此,你难道不生发出一种情幽幽的感觉吗?

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杜甫走进了人们的心中,似高山,似沧海”?

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杜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特点:草堂就是森林公园,草堂是绿色的世界。用意:为讴歌杜甫忧国忧民的浩然之气埋下伏笔;绿色能容纳万物,以绿色来写杜甫,为下文赞美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张本。

  2.(1)杜甫胸怀天下,兼济苍生,并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写出了很多不朽作品。

  (2)杜甫草堂的绿色给人带来幽情爽意,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给人以心灵涤荡,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和升华。

  3.(1)杜甫的作品以其反映现实之广泛、深刻而在文学史上形成一座高山,例如典型代表“三吏”、“三别”。

  (2)杜甫草堂是历史的缩影,是忧国忧民的杜甫精神的见证,他的精神在人民心中树起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山。

  4.作者采用排比、对偶、反问和引用等修辞方法和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写大诗人杜甫。作用:(1)通过引用杜甫的名句说明杜诗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积淀;(2)通过对排比句式的运用,加强了语气和语势;(3)通过反问修辞的运用,说明杜甫诗及其精神对人的心灵的净化和教育;(4)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杜甫的敬仰、敬佩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fa5112c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4.html

《杜甫草堂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