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3-12-22 19:18: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 (Ranaspinosa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 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是 我国大型的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
A
B1B2C及尼克酸,具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脯
胺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谷氨酸含量高达 11.9%,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
1 石蛙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石蛙体大而粗壮,成蛙体长 10,13 厘米,个别达 15 厘米,重 750g 以上,它的 体形近似于虎纹蛙,体色各异,如浙江大学石蛙养殖场所饲养的石蛙体色就有五种 常见类型:?背面呈黑色;?色且背部有白色中线 ;?棕黄;?暗红;?花色等不同类型 ;
性成熟后的雄蛙,整个胸部有呈棘状的肉刺,肉刺基部有疣状隆起,但不分成二 团,腹部淡黄色。雌性胸部无棘刺,腹面光滑呈白色。
石蛙蝌蚪,躯体长条状,尾巴肥厚,肤色暗黄,并分布黑色星星小点,在躯体 与尾部衔接处的背面向下看有黑色的“ V'字样花纹,蝌蚪吻突发达,吸附能力很 强,蝌蚪无肺,用腮呼吸。
2.2 石蛙的生活习生
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
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第 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 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 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 水流所冲散。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雌性以“咔咔
咔”声相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 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 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 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 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 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 9%,有时达到 12.8%



蝌蚪: 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 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的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 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 ; 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
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 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18,26? ,最适温度 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
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 4,6 月、 8,9 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 当水温超过 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 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
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 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 31?
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 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 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 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 20 厘米左右。卵的直径 一般为 4 毫米,最大可达 5 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 8,15 天后,孵化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d71d98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2d.html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