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发布时间:2018-09-17 18:43: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这怎么能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念!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板书课题)

二、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三、 课文内容分析:

运用略读方法,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请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

如“母亲生在农家”(第3自然段)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第4自然段)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第4自然段)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第14自然段)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第16自然段) 

问题小结:课文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作者从母亲的出生、出嫁、“生”我,七十大寿,一直写到去世,脉络很清楚。 

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2、读完全文,同学们又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文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A勤劳、吃苦——3自然段    

B热情好客——10自然段 

C贫而乐施——随份子等  

 D善良隐忍——对姑母的态度   

 E乐于助人——11自然段  

  F坚强——13自然段 

3、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作者先后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 

①第9自然段: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第10自然段:养成了“好客的习性”;  

③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④第12自然段:“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⑤第12自然段:“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⑥第12自然段: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文章结构归纳: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我”的出生等情况。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写守寡后的母亲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情的性格以及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母亲对子女的几件感人事例。 

第四部分(第14—17自然段):写“我”远离母亲后,母亲的念子之情以及“我”对母亲的内疚之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解答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三题。

 1.课文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主要写了“缝洗衣服”、“收拾家务”、“款待客人”、“善待姑母”、“保护儿女”、“筹款上学”、“三姐出嫁”、“送我返校”等事件 

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哪些性格?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文导读:明确母亲的品性: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母爱是一种岁月!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二、 重点研习

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明确: 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重点研习第13节的细节描写 

  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

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3、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哪些性格?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文导读:明确母亲的品性: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母爱是一种岁月!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三、鉴赏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四、分组推荐同学针对课文第十三、十七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颂和感激之情。

五、亲情作业

   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dac24b360cba1aa911da4f.html

《我的母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