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受益匪浅的前辈经验

发布时间:2013-01-08 21:33: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让我受益匪浅的前辈经验——与在事务所打拼的小字辈们分享

这篇文章是我还在上大三的时候偶然看到的,到现在5年时间已经过去了,细细品读已不下百遍。我从一个初出茅庐刚入事务所的小孩,到现在为止也能自己带队干项目的小老人,这篇文章自始至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我一直把它收藏在我的前辈经验的文件夹中,时时翻读,每每受益匪浅。在此贴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刚进事务所,想进事务所或想在事务所有所发展的同行们看到,共同分享难得的经验之谈。下面是文章正文:


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干了几年,从初出茅庐的毛孩,到临走前每年也能给所里面贡献六位数的收入,一些得失经验,说的不全,也有点好为人师的感觉,在老同志面前是班门弄斧,本意只是想与入行3年内的同志们分享,希望大家不要介意。特别指明是国内所,而且是个人经验与感悟。
1.实习生。我第一个参与的审计项目,是某一个拟上市公司三年又一期的申报会计报表审计,那个项目充满了人生的第一次,比如说第一次接触笔记本电脑,第一次住进酒店,第一次吃很多后来才知道很贵的东西;也有第一次看到企业真实的帐册,第一次抽查凭证,第一次问询企业财务人员等等。一个实习生,是可以把抽查凭证都作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来干,还记得,半夜两三点还捧着厚厚的凭证帐册翻查的情形,一个实习生,也就是连抽查凭证都干不好的水平,当时的做法是把记帐凭证输入电脑,然后把所有需要检查的项目全部打勾,以后就是复制粘贴,至于凭证附件是什么内容,何为正常与否,一头雾水。现在想想作为一个实习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敏而好学,踏实勤奋:
1    敏指反应快,聪明不是反应快的充分或必要条件,君不见,辩论场上正反双方出口成章,针锋相对,其实,他们这种快速反应是建立在对问题研究得比较透,并且建立了良好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有一个强大的理论作为你出击的根据地,自然可以见招拆招,兵来将档。大学四年如果你没有白过,应该可以形成对审计、会计理论的系统认识,所要做的就是,把每一个经济业务的处理(凭证),与你学的四大假设、五个认定等等联系起来,想出一番是与非的道理。只要你按程序、按理论想,一定可以很快对问题做出判断,而且能够说出判断的理由(这点非常重要!),无论你的解释对与错,你的项目经理肯定会对你刮目相看。
2    好学不用对其含义解释了吧。关键是学什么?我觉得,如果你理论不够扎实,赶紧补吧;判断能力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而且非一朝一夕之功,倒不急培养;做人很重要,不要刚去两天就把所有人给得罪了,留下老同志们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啊这样的长叹。怎么学?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单位里,除非你遇到特别好的人,大家一般不明说你,即使你做错了,也会很委婉的说,你得适应这种虚伪,千万不要自我感觉良好,被否了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3    踏实勤奋。态度决定一切,性格决定命运。埋头苦干,不该你说话的时候(比如项目经理在跟客户讨论问题时)决不出声,不该你看的东西(比如没有主动给你看的其他人的底稿)绝对不看,是曰踏实。会计师特别是实习生实际上是一个体力活,凭证你得抽吧,底稿箱你得扛吧(个人分配工作的方法是主动扛底稿箱的实习生,跟着我干,一开始可能分辨不了谁的水平高,但一定能够看出来谁比较勤快,这个社会往往都是这样,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没有机会,把握第一个机会是很重要的),是曰勤奋。
2.审计员。我作为一个审计员的时间很短,进事务所满1年,就开始单挑一个上市公司的审计,拿的还是审一审二的工资,若干名义的项目经理已经成为我的帮手,这种快速成长的经历有很多偶然性,不过回首过去,我丝毫没有一点得意或骄傲,反而觉得是我最大的遗憾,因为我在这个阶段停留的时间太短,造成我很大的不足,最大的缺点是容易产生偏见,自以为是,做事毛躁。4年以后我离开会计师事务所,重新当兵,感悟更多,特别是我们老板当时找我谈心,说为什么不给我升项目经理的理由,其中一条就是培养一个真正的注册会计师需要八年的时间,可以给你跳,但跳的太快,反而会害了你。所以,如果你想把CPA作为一项事业,认真的做好每一项审计员的工作吧:
1    按程序办事。个人理解,审计就是这么一个流程,弄明白企业的经济业务是怎么一回事,弄清楚这样一个业务的正确处理是什么,弄明白企业现在怎么做,判断是非,做出调整。作为一个审计员,先不要考虑太多博弈、风险、重要性水平等东西,老老实实的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老老实实的在工作底稿中记录下来,谁要改让谁去改,不该你签的名不签,按程序办事,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
2    学法规,学理论。在前面所述的流程中,弄清楚正确的处理是什么,需要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法规,你要说服你的项目经理接受你的看法,同样需要法规依据。在大学里面你可能接触更多的是各种理论,一样的经济业务,在理论上可能有N种处理办法,但绝大部分情况下,正确的只有一种,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法规。所以,老老实实把各类法规认真的看多几遍吧,特别是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不要犯空口说白话的错误。学理论,在大学里面学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提高,以不变应万变,是你需要在审计员阶段所悟到的道。这话说的有点玄乎,不过的确如此,想想会计的理论其实很简单,每本书对此的描述都不过一个章节,吃透他,背熟各种假设、原则、概念、框架,务求张口即来,面对哪个财务人员都可以用这些大道理唬住他(小心有些人水平很高,所以自己内力要够高,否则就像武侠小说里面所描述的,想用摄魂大法,反受其害)。
3    考证。不要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考证特别是CPA资格,对你以后的发展很重要,不要象我这样,傻乎乎的临考前还出外勤,该说不的时候就说不,只要你考过了,大家恭喜你还来不及,不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的。个人认为,考完CPA,最好考律师(我没有考,后悔得很),次为ACCA(起码学点英语),至于注册税务师等其他,不考也罢,特别是注册税务师,很好考(我一个星期的复习就过了税一税二跟实务,得分率均在85%以上),但是现在中国的税务太乱,这个名不好签(民事责任很重,研究一下业务约定书就知道,企业出了事,肯定不会再聘你了,再好的关系,也会翻脸不认人的),考过了有些时候不得不签(相信大家对此都有点感悟,惹不起就躲吧,没资格谁也奈你不何),可以借鉴我的做法,考过了主要三门,学到了东西,剩下两门就算了吧,反正什么时候想要这本证,什么时候再考(有个同事更绝,居然是会计不及格,开什么国际玩笑,怎么说也是事务所年轻的老同志啊)。
4    不要让自己闲着。会计师事务所还算一个季节性比较强的行业,很多所在4月份以后都会比较闲。闲着,就多看法规;闲着,就多写文章;闲着,就多看点专业文章,多上点专业网站;闲着,就多思考点行业发展等大问题、大道理;闲聊,最好也找项目经理等领导聊,话题尽量往专业方面靠。尽量不要在单位上网聊天,回到家不要玩游戏,不要早早跟男(女)朋友同居,为油盐米醋操心,力求一天不学习、不长进,就觉得很有负罪感的境界。
3.经理(包括项目经理到部门经理,泛指审计员之后,合伙人之前)。我当项目经理比较早,所以比较狂,狂妄自大是项目经理最容易犯的毛病。记得汉武大帝里面有关于霍去病的一段对话,大臣对汉武帝说,刀子磨得太快太锋利,用起来虽然好用,但容易折断。看这部戏的时候有点早些年看到就好了的感觉,不过我想即使当年看到,也不会有这样的感悟。
1)组织能力。简单的说就是用人、营造氛围、控制进度三点。
经理大小都算一个官,一个领导。领导最重要的是带队伍,而不是亲力亲为。也许我这样想有些官僚,不过如果你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开底稿上面,你怎么会有时间思考、把握、控制企业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如果你的下属不能从具体的账证表中发现问题,你把握、控制什么风险?有些项目经理会抱怨说手下人很笨,让他们做不放心,我的想法是,第一,知人善用是做领导所必需的技巧;第二,没有人天生蠢,也没有人天生会做审计,一个项目做下来,不能培养出一两个得力助手,只能说明你自己不会做领导。有些时候我会放手让他们做,自己悄悄的再做一套,算下来增加的成本不多,更容易指出他们的不足,只是不要让手下人知道(不做底稿,直接翻凭证,查问题,没人知道你在干吗),太伤自尊了。更多的时候我是花很多时间跟大家聊,多开点项目会议,不过这种做法要小心,遇到上进的会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学到很多东西,大部分的人会觉得你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谁比谁差了,唐僧等等,关键是要看你的地位以及谈话的对象是谁,如果你已经是大项目经理或者部门经理,面对一群刚入门的,谈多少都无所谓,但是如果是你的级别跟被谈话对象级别拉的不够开,最好慎用。
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学习、生活大家红红火火的一起干,这需要所里面的文化,而且经理要从头到尾保持乐观心态,特别是工作比较繁重、郁闷的时候。再有趣的工作,连续出差一个月也会觉得很烦。一般我会提先紧后松;注意通过安排文体活动保持队伍的战斗力(所里面没有经费就自己掏腰包,谁叫你是头,不吃你吃谁啊),人性化的加班安排,如果你的助手有女生,每两天最好有一天加班时间不要超过九点,实在不行就男的留下来,女的先撤,不是重男轻女,女生洗头很麻烦,吹干一袭秀发需要很多时间,没弄干就睡觉会头疼。
没有一个领导或者客户希望你在企业里面呆很久,没有一个助手希望整天加班,所以适宜的计划,严格控制审计范围,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相信大家都有所感悟,这里不再做详细讨论。
2)把握控制风险能力。这个话题比较虚,个人觉得足够的经验值、对行业的了解、坚持原则、自圆其说的能力这几点很重要。
对风险的判断能力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见了多少个企业,出了多少份报告,处理了多少个棘手的问题,经验值的高低直接影响你控制风险的能力。除了所内讨论会,一个迅速提高的方法就是写文章,组织文字的时候把你的思维重新理了一遍,而且找资料的过程可以让你举一反三,贴出来跟大家分享让你明白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个道理。找一个同在这个行业但不是你们所的朋友(如大学同学)讨论也是一个好方法,但要注意分寸,企业名称一定要保密。
对行业的了解,泛指博识。风险的判断不一定是就事论事,往往是综合分析、综合考虑的结果,自然需要你各方各面的知识。研究客户所在的行业很重要,毛利率20%算高还是算低,不在一定的行业背景下讨论没有意义,基本情况没有掌握,风险判断自然无从说起。
坚持原则,难就难在你不得不食人间烟火的时候,窃以为,一是小便宜莫贪,无论是所里面百分之几的签字费,还是客户给的小小意思;二是要踢皮球,让风险由拿钱最多的合伙人去背,忠实记录工作底稿,如实向所领导汇报情况以及你自己的判断,爱出什么类型的报告,由他们定去,保护自己跟你手下的兄弟姐妹;三是记得说不,一般情况下,法律上的个人责任只限于签字的会计师(也有个别例外,据闻某上市公司出事,连项目经理也抓了,估计是三级复核表惹的祸,外资所的同志们要特别小心,鬼子不是什么好东西),谨记此条,能不签就不签,该说不时就说不。我曾经极端的做法包括:谁提出这样处理,谁签名,反正我不签!谁愿意接这个业务,谁去做,反正我不做!也不见得领导给你小鞋穿,只要你足够的厉害,领导需要当心的是,你在这个事务所还干多久!
自圆其说的能力,极端的情况是当别人问你说某一个具体问题怎么处理的时候,你能够回答他你想怎么弄,我告诉你为什么可以这么弄。个人理解,能不能发现问题是基础技能,只能算风险控制的初级阶段;发现的问题只有唯一解也不算风险控制,那算道德水平问题;风险控制的高级阶段,是对不是唯一解的问题的选择、判断,似是而非、扑朔迷离才需要智慧去厘清。做每一个判断前,先为自己找好充足的理由,不要等到监管部门问询的时候才急急忙忙编故事;这些理由一定要是来自于准则的规定、理论的分析,而不是自己骗自己,明确区分唯一解问题(原则问题,如这年头还帮上市公司隐瞒关联方资金占用那是找死)还是非唯一解问题(非原则问题)。
3)社交活动。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无论你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社交圈,所谓的资源,都很重要。从开拓业务,到风险控制(经常有朋友会提醒你要注意什么问题,特别是有内幕消息的朋友,比如说客户的客户或供应商、监管机构等,他们的消息应引起你十万分注意)。社交方面个人经验有几点:一是要主动,主动的找旧同事老朋友、券商等相关行业、监管机构等权利部门的相关人士联系;二是自己要足够的强,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人坐下谈总要有点主题,博闻强记很重要;三是态度要端正,社交活动不是让你喝酒,上夜总会,而是要交心;不是让你阿谀奉承、卑躬屈膝,而是平等对话,互相交流;不是非得带有明显的目的,而是要依靠平时的积累;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违背道德的事情,而是广交天下朋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爽之情。
4    后经理时代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干了3年以后,突然觉得很茫然,不知道往那个方向走。我也曾经为此痛苦了1年有余,我跟一个同业朋友说,感觉事务所就象一个×院,项目经理就是红牌,知道这行干不久,除非有实力自己开,想走嘛,又好像收入还可以,做的也顺心顺手了,不是特别累,麻烦!(丝毫没有贬低这个行业的意思,说这话的时候我也是CPA,只是郁闷后的牢骚,大家别因为这个骂我,如果有意见,我就删了这段)。之后去了一趟丽江,在下雨的日子里徒步走完了虎跳(刚刚死了好几个人,封路了,据halfway老板介绍,那天就只看到我们一行3人跟几个外国人),山里面没有信号,我老婆把丽江所有客栈的电话都打了一遍询问我的消息(本来跟她说当天往返),第二天中午听到我的声音马上哭了(只好乖乖回家,难得的自由时光啊),感悟到做人需要果断,做人要为爱你的人继续奋斗,刚好有一个机会,就离开了CPA行业,1年以后,赶在新年之前,放下手上的活,赶了这些文字。
无他,要么你就坚持下去,做一个合伙人,要么就走吧。
我没有做过合伙人,但走之前自己也有了点业务,我的想象是,第一,要有很硬的关系;第二,要有大智慧,要会博弈,毕竟那么多人靠你养着;第三,要会管理,合伙人要看的项目不是一个两个,如何保证所有的项目具有同样的质量水平,是个老大难问题;第四,找好退路,毕竟,中国的市场不成熟,环境太恶劣,不是等死就是找死,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最好能做好坐牢的准备。
我选择了离开,不是我不热爱这个行业,也不能说是劣币驱逐良币,虽然市场有这么一种趋势,但我没有这个水平。走与不走的决策过程,我把我考虑的前前后后叙之如下:
1    什么时候走?早在工作三年的时候,就有这个打算,拜访了学院的老师,谈了我的看法,他说你现在不是时候,走的时候你必须有这么一个自信,什么时候想回来,就什么时候可以回来,而且风光依旧,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走了。这也算是一家之言,我走的时候老板跟我说,两年为期,你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回来,给你升职,升工资;过了两年你也不想回来,估计其他人也会有看法,我也不好说了。我基本上还是按照老师的指点做了。
2    走去哪?这个问题是最困难的,工作3年的时候,有朋友许六位数年薪,要我去跟他合作,做企业财务。我当时的考虑是,一,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的身上,他要是泥菩萨,我就死的比泥菩萨还难看;二,去一个单位,拿那么多人工,首先要看我为他人贡献什么,如果觉得自己还不值那么多钱,就别去,免得灰溜溜的回来,多难看。基本上这两条成为我选择去向的一个原则,供大家参考。从实际的角度看,我原有同事去向如下:两去外资(世界五百强,一任财务经理,一负责报表的主管会计),一去国有企业(内审),一去民营已上市公司(普通财务人员),一去民营拟上市公司(财务经理),两去外资所(级别向下调整两级),一去券商(近况不得而知),两去政府部门。其他了解到的情况,大同小异。
3    走了以后怎么办?心态很重要,当然是我个人经历,我现在从兵做起,收入不如原来的一半,从小池的大鱼到大池的小鱼,心态不放好,早就郁闷死了。朋友说我现在日子过的不错,可以下四国,还有心情写文章,好像他五年前,不知道是褒是贬,权当是褒吧;也有人说你怎么5年以后又变回黑奴啊,见仁见智吧,有些兵能够做到的事情,官不一定能够做到,呵呵。感悟最深的是新单位的一个同事,快四十还出国学习,临别时跟我说,一个人真想做什么事情,四十岁再从头开始,也不迟的,很有道理。
4    为什么要走?家庭、生活质量及志向,是我当时所考虑的,至于最后能不能实现,要看上天的安排了。

最后是总结一下,借用我朋友送我的一句话,二十岁前靠反应,三十岁前靠技术,四十岁前靠经验,四十岁后靠阅历。个人觉得按时间分段不是很确切,不过基本上说到点子上了。事务所做到靠经验的时候了,在证券市场中,我还是要老老实实靠技术再讨点生活费,新的一年希望有新的开始,借此文发些谬论,希望得到大家的祝福。
赶进度,仓促写就,文字不修饰,希望大家不要骂我,反赞一句,此君真性情中人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e9e1553b3567ec102d8aa9.html

《让我受益匪浅的前辈经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