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长恨歌》

发布时间:171420696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的一曲《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世人的喜爱,全诗以生离死别的悲痛,绵绵长恨的情思,婉转动人的传说,虚无缥缈的仙境将读者完全带入一个透明的纯情世界。而它的主题却一直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讽喻诗,有人说是爱情诗,有人说是双重主题 ,而我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
白居易在自评其《长恨歌》时曾说:“一篇长恨有风情。”由此看来,《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虽然诗中有对杨贵妃红颜祸水,李隆基荒淫误国的描写,但这只是这首叙事诗结构的需要,并不是诗人主要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感。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才是诗人想要慨叹的,是“长恨”之所在,是这首诗歌的灵魂。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在作者书写杨玉环的身份以及如何进宫的情况时,只两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轻轻带过,文中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以夸张手法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以情写景,以景托情,近乎完美的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夜雨闻铃肠断声,”“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更是从唐玄宗的心理活动上直抒情感,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更是直接的表现了杨贵妃对唐玄宗的思念。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句句都是款款深情,表达了诗人对这段世人皆谤的爱情悲剧是寄予了充分同情的。
诗人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对李隆基的“汉皇重色思倾国”上,也没有落脚于杨玉环的“回眸一笑百媚生”上,而是把这段爱情悲剧无限放大,让矢志不渝的爱情成为诗歌的主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fefb176c175f0e7cd1377c.html

《心中的《长恨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