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业 浅议《伤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面包与爱情的角逐
——浅议《伤逝》
要:《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贯穿着永恒的话题:面包与爱情。其悲剧意义更让当今女大学生反思爱情:爱情需要奉献和给予,更重要的是独立。正如小说中:“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付丽”这对当代女大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关键字:《伤逝》爱情面包经济独立奉献一、《伤逝》悲剧原因——面包缺失
《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经历了从热恋到同居生活,然而一直处于追求温饱的生存状态,爱情的瑕疵也在柴米油盐面前无处遁形。生存的压力,犹如漂白剂不停地侵蚀他们理想的斑烂色彩,最终只能留下一片惨白。轰轰烈烈的爱情始终抵不过生存的打击,经济上的困顿使他们失去了轻松自如的心态,他们的爱情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
由于经济的窘困,没有了曾经的谈天说地,只剩下柴米油盐的奔波。子君不得不整日忙于家务,尽管两人嘴上常说,“我们总还得雇一个女工”但到底还是雇不起。涓生也是,由家到局,又由局到家”为生活而忙碌。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谈伊孛生、雪莱了,也不能一块读书了,连“自由散步”也被取消了,“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功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恋爱婚姻自由在经济压力面前失去了美丽的色彩。然而就连这样可怜的生活也维持不下去,涓生终于失去了工作,经济的压力渗透进家庭小事,加深了子君和涓生感情上的裂痕,以至“小家庭”最后彻底崩溃。其实失业后涓生为了开辟一条生

路也做了努力,他一面登“小广告”寻求抄写和教读的职业,一面开始译书,但就算这些能使他们暂时维持生活,又称得上什么“新生活”呢?面对生存的困境和压力,涓生看到的更多是对同居生活和子君的埋怨,他诉苦说“子君没有先前那么幽静,善于体贴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发现在子君的心中的位置不过是“叭儿狗和油鸡之间”。他们的生活主题就成了“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连子君为打发寂聊而养的油鸡和小狗“阿随”“经多次的抗议和摧逼,油鸡们也逐渐成为肴馔„„”‘阿随’终于用包袱蒙了头,由我带到西郊去放掉了。”可以想见,生存的压力近乎于令人窒息。文中子君离开后,“只是盐和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却集在一处了,旁边还有几十枚铜元。这是我们两人生活的全部,现在她就郑重地将这留给我一个人,在不言中,教我藉此去维持较久的生活”。这段静物素描似的文字叙述,读之令人动容。
其实,生活的路的确还有很多,但涓生早把子君当作是困境的唯一原因,以为只要摆脱了子君,就可摆脱困境,而最终导致子君死于无爱的人间。为爱而生的子君在幸福开始的时候,把自己变成了缠在男子身上的菟丝花。期待浪漫,但无法面对艰苦和琐碎的生活,当她的目光仅仅局限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她成了折翅的飞鸟,目逐渐庸俗,而且终于变成了涓生的包袱。涓生痛下决断,以“因为我不爱你了”为借口,结束了二人的同居生活。本来以为完全互相了解的爱人,现在却疏远、隔膜起来。爱成了彼此间的精神负担。究其根源是面包的缺失,爱情这栋海市蜃楼似乎摇摇欲坠。

二、鲁迅爱情经历
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之一,文学创作源泉正是来源于生活。《伤逝》爱情与婚姻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去挖寻作者生活中一些相似的影子,这与作者几次感情经历是有一定关联的。
在摆脱了与朱安的封建包办婚姻之后,他便坠入了与自己相差18岁的许广平的激情爱河之中。生活的琐事和面包的奔波让鲁迅心中对爱情的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鲁迅在与许广平告别离开北京,也正是他们俩经济困顿的时候。理智的是,他们相约“分头苦干两年,挣得足可以维持半年生活费的积累,以便不至于社会压迫来,饿着肚子战斗,减了锐气”。从鲁迅对待爱情的问题上的处理,看出了鲁迅的观念:面包与爱情之间的角逐,爱情难以舍弃面包。
许广平放弃了她早年对社会改造的参与像子君一样忙于家庭之中。两人关系上她除了帮忙誉稿、校对、送邮、做种种杂事,已倦于追踪他的思想发展。正如《伤逝》所写的:“加以每川流不息的吃饭: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叫饭中。吃了筹钱,筹了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全都都忘掉了。”许广平的生活可能没有如此窘迫,可“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却是真的。《伤逝》中“天气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但是,往哪里去呢?大道上,公园里虽然没有冰冷的神情,冷风究竟也刺的人皮肤欲裂”,我想鲁迅先生在婚后的生活也能体会到这种困境和矛盾。爱情因面包而变味,逐渐皈依为生活的平淡、平凡。
然而鲁迅正是经历这样的生活,才对于面包与爱情之间有真切的

感受和体悟,也为自己创作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素材。
三、爱要有所付丽,独立是前提
大学校园恋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恋爱方式日趋开放,贞操观念淡化。甚至婚前就有性行为发生,同居现象亦有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闪恋闪分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表面上是对爱的权利的强调,实际上反映了大学生对承担责任的逃避。如此闪电般的爱情,最后只落得“无可奈何花落去,劳燕分飞各西东。大学生在恋爱中,有些女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的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往往会造成爱情的悲剧。造成自杀,他杀等严重后果。
为爱而生的子君是另一个娜拉,走出黑暗的旧式的家,以为故事已经结束,其实悲剧才刚刚开始。她错把爱情作为一生的依托,当爱情逝去,她也就无所依靠,只能走向灭亡。而造成悲剧根源在于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我们有着很重要的警示作用。
作为当代女大学生,我们可以悲悯子君,爱她的天真痴情、纯洁无邪,但我们不能忘记——爱情必须有所附丽。爱情不是人生的唯一,爱情可以输掉,但我们不能输了自己。爱需要有所附丽,女人需要独立,爱情需要回到现实,不然的话,徒有躯壳。
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否则,谈一切都是枉然。要想拥有稳定、持久的爱情,必须有物质基础和经济上的独立。虽然说雄厚的物质条件,不一定产生真挚的爱情、美好的婚姻,但是,这不等于说,爱情和婚姻就不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所

以说,女性经济的独立,爱情生命力更有保障。所以,涓生和子君想得到美满的爱情,得去解决一下自己的经济问题才行啊!这告诉我们,不要让爱情麻木了自己的思想,不要以为有了爱情就可以得到了一切。
其次,对于当代女性经济独立不是爱情的最大障碍,人格的独立才是最重要的。女人的人格高于女人所珍惜的爱情。当代女性,有稳定的工作、独立的经济、自由的空间,但是否有独立的人格?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庸品,女人要在作为“人”的意义上的重新确立自己。要更多关注自身人性的完善,要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要有健全的人格。因为是女人,就一定会属于家庭、丈夫、儿女,但不能放弃那些使我们独立的物质条件,只有不断的实现人格的独立,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女性才能在作为“人”的意义上重新确立属于自己的生活。最后,爱情需要奉献和给予。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奉献。涓生和子君做到了吗?他俩都没有。涓生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当生活陷于困境时,他把全部责任都归咎于子君。为了自己,他竟把她送回了宗法社会那个大牢笼,使她最终含恨而死。子君呢?她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她以为成功的同居就获得了一切。从此,她安于平庸。当家庭陷于困境时,她也没有想过与丈夫一起来支撑这个家。她认为婚后靠丈夫养活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最终因为双方都没有奉献精神而葬送了爱情。
爱情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女性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既然是两厢情愿追求爱情,追求婚姻自,那么生活就应该由两人共同去创造,感情也应该由两人共同去经

营。对于不切实际,追求虚幻爱情的女性来说,无疑也还是有一种警示作用的。尽管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对大学生爱情真谛的认识和启迪,对大学生爱情道德教育一直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鲁迅.彷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00e2cd19e8b8f67c1cb9a8.html

《鲁迅作业 浅议《伤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