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试语文(重点班)试卷 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06-01 16:07: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ww.ks5u.com

2019-2020年中考试语文(重点班)试卷 含答案

说明:全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卷(表达题),共五大题,1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知道格律和模仿对于创造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天才和人力的关系了。

“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它自然有一部分得诸遗传,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文艺批评家常欢喜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他们的时代的骄子,艺术是时代和环境的产品。这话也有不尽然。伟大的时代不一定能产生伟大的艺术。美国的独立,法国的大革命,在近代都是极重大的事件,而当时艺术却卑卑不足高论。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遗传和环境对于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只有死功夫固然不尽能发明或创造,但是能发明创造者却大半是下过死功夫来的。

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我们只须就灵感研究一番,就可以见出天才的完成不可无人力了。

杜甫尝自道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灵感”就是杜甫所说的“神”,“读书破万卷”是功夫,“下笔如有神”是灵感。据杜甫的经验看,灵感是从功夫出来的。如果我们借心理学的帮助来分析灵感,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灵感有三个特征:一、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根据灵感的作品大半来得极快。从表面看,我们寻不出预备的痕迹。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他只要信笔疾书。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希望它来时它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它却蓦然出现。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兴”也就是灵感。诗文和一切艺术一样都宜于乘兴会来时下手。兴会一来,思致自然滔滔不绝。没有兴会时,写一句极平常的话倒比写什么还难。

灵感既然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那不就无法可以用人力来解释吗?从前人大半以为灵感非人力,以为它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但是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这种神秘的解释就不能成立了。

什么叫做“潜意识”呢?我们的心理活动不尽是自己所能觉到的。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就属于潜意识。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有一个人向来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从此我们可以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诗是至理名言了。

─节选自朱光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才有一部分得诸遗传,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还有一部分源自个人努力。其中,遗传与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足以解释天才的形成。

B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平凡,原因之一就是这写人努力不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斐然,其中努力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知道格律和模仿对于创造的关系,人们就可以知道天才和人力的关系了。创造不可无格律和模仿,天才的完成也不可无人力。

D最易显示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灵感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这种情思的涌现不是毫无准备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A.杜甫常自道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神”即灵感,“破万卷”即功夫,足见杜甫在诗词创作方面是下过死功夫的。

B.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的时代都是伟大的时代,而当时的艺术却不足高论,说明伟大的时代不一定能产生伟大的艺术。

C.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破解了灵感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的神秘解释。

D.根据灵感的作品大半来得极快,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只要信笔疾书,人们寻不出作者预备的痕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兴”就是灵感,“败兴”的味道之一就有灵感突如其去的味道。

B.灵感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出于作者意料之外而突如其来、不由自主、突如其去。这三个特征使从前的人大半以为灵感非人力。

C.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文中引用潘嘉贵的事例,意在说明灵感有“突如其来”的特点。

D.根据杜甫的经验以及借助心理学的帮助来分析灵感,都可以得出“灵感是从功夫出来”的结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A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蛮,即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戎、狄。

B江右,古时以面朝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左”,长江之东称为“江右”。

C.长短句,和曲子、曲词、诗余等,都是词的别称。每首诗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称为“倚声”。

D三鼓,即三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三鼓,是指23点至次日1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为整治时有作乱的湖南草寇,辛弃疾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这表现他深谋远虑,有雄才大略。

B.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

C.虽然部属都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把买来的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博大胸襟。

D.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文章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辛弃疾生前的愤激不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5分)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5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此诗为诗人客居成都时所作。②裛,滋润。

8.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表现手法。(6分)

9.结合全诗,分析“狂夫”这一人物形象。(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高》中抒发诗人漂泊异乡,年老体衰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 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3)《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谁的电话

何燕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男人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像房事进行到一半脚抽筋一样。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老葛活得极其不男人”,因为女人学习开销大,而老葛为了孩子,不得不辛苦工作,不抽烟不喝酒,活得不像男人一样洒脱。

  B.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够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

  C.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两个孩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

  D.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有些不满,儿子不听他的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

  E.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

2)小说中有明暗双线,这两条线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样构思的好处。(6分)

答: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6分)

答:

4)有人说,小说的标题“谁的电话”应该改成“寄月饼”,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8分)

答: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B.近期,随着A股市场连续暴跌,网络上各种传言也风生水起,让一些散户投资者对股市后期走势不再看好,纷纷选择逃离。

C.季羡林先生虽已仙逝,但他那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给人们永久的回味。

D.《奇特的年份》是帕斯捷尔纳克用象征手法写成的短片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完全通过“表现”来传递作家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他独辟蹊径之举。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的向南侵袭我国,造成沿途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C.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

D.按规定,厅官们不能有专车,但实际上中厅级官员不仅有专车,甚至连县处级和部分科级官员都享有专车。

14.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我相信,即使这样,‗‗‗‗‗‗‗‗‗‗‗‗‗‗‗‗‗‗‗‗

1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

2 因此苦难与 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

3 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

4 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

5 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

6 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A. ⑥③②④⑥⑤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⑤④⑥ D.①③②⑤④⑥

15.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15个字。(6)

所谓旷达者,就是通晓事物人情在时间中的因果,①‗‗‗‗‗‗‗‗‗‗,或者把现在和过去合在一起看。一般人见花开了就开心,见花谢了就皱眉,②‗‗‗‗‗‗‗‗‗‗;而旷达者是,合在一起看,③‗‗‗‗‗‗‗‗‗‗

16.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个字以内,不得以无题 为标题),并写出漫画的寓意。(5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认为,人生应该是一路脚踏实地、风雨无阻地向目的地进发。

也有人认为,人生应清静无为,一切皆顺其自然。

还有人认为,人生不必在乎去哪里,应该保持一颗“在路上”的心,细细品味一路无限的风光。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广丰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星、重)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7.10分)

1)(5分)

2)(5分)

8.5分)

     

9.6分)

10.6分)

1           

2             

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 )( )(5分)

2)(6分)

3)(6分)

(4)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1)

15.6分)

16.5分)

五.作文(60分)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A (“足以解释天才的形成”错,原文是“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此处与原文观点相左。)

2. D(原文是“从表面看,我们寻不出预备的痕迹”,并不是说“人们寻不出作者预备的痕迹”,此项错误在于忽视条件。)

3. C(说明“灵感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观点)

4.D

5. B(以面朝南为淮,江左,长江之东;江右,长江以西。)

6. B(“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与原文内容不符。)

7.1)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疾胸怀大志,有远大谋略。(采分点:雅,慷慨,大略)

(2)当时枢府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扰辛弃疾,(但)辛弃疾反而干得更加努力,(阻扰者)最终也没能改变他的想法。(采分点:乐,数沮挠,力,卒,夺)

8.1)从视觉、嗅觉角度入手,动静结合,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明净、秀丽。(3)

2)以乐景衬哀情,以草堂的美景反衬诗人恶劣的现实处境。(3分)

9.狂夫即为诗人自称。(1分)

他饱经患难、贫苦不堪,但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打击,这种

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疏放”“更狂”(2分)

诗歌前半部分,他兴致勃勃吟赏美景,表现了他的“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自笑潦倒生计,凸显了他的狂傲之气。(2分)

10.1)万里悲秋常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君子非异,善假于物

3)飞湍流争喧崖转石万

11.1)答C3分,答A2分,答D1分,答BE不得分。

D项,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言过其实。B项,不够懂事不对,毛毛是个懂事体贴的人,只是他的父亲认为他不够懂事。E项,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不是因为主任,而是因为他既为女儿的冷漠而感到难过、失落不愿说,又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愿说)

  (2)线索:小说的明线是老葛和主任两人中秋节喝酒时围绕孩子而进行的谈话;暗线是老葛和女儿为了买衣服的钱而进行的短信、电话往来。(2分)

   好处: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叙述不蔓不枝。

父亲关心女儿,女儿却非常冷血,明暗双线形成互补对照的关系,使小若和老葛的形象更为丰满。

小若的冷漠,是父亲老葛多年教育的结果,这样处理,使小说的主旨更为深刻丰富。(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3任劳任怨。作为父亲,为了孩子,他劳心劳力;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妻子住院也没告诉孩子

关爱孩子。中秋节,把家中唯一的月饼寄给了孩子,还责怪自己寄迟了。

爱面子。孩子明明是打电话来要钱的,可他却撒谎说孩子是打电话来问候节日的。

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不关注孩子人格的培养。(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4)示例一:同意改成寄月饼。理由如下:

从情节来看,因为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中秋之夜,小说中又多次写到寄月饼,既写了老葛为女儿寄月饼,也写了毛毛为父亲寄月饼。(2分)

从艺术手法看,寄月饼一事让两个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分)

从人物形象看,围绕寄月饼一事,表现了三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老葛对女儿无微不至而令人心酸的爱。毛毛的懂事体贴。小若的冷漠自私。(2分)

文章反复写寄月饼一事,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小说的主旨。(2分)。

  示例二:不同意改。理由:谁的电话在小说中至关重要。

谁的电话为题,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分)

从艺术构思来看,谁的电话曾在文章中三次出现,电话个在异地求学的孩子联系起来,使小说的场景、情节集中。(2分)

谁的电话引出两个父亲对待孩子来电的不同态度,也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不同的心理;主任因儿子成绩不好而愧怍,因儿子重亲情而欣慰;老葛接电话时因女儿冷漠自私而难堪、气恼。(2分)

电话的内容让两个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成绩优秀情商低,一个成绩不好但情商高,从而引发人们对两个家长的教育方式的思考,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2分)

  12. B(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泛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或事业蓬勃兴旺,感情色彩不当。)

13. CA项,句式杂糅,应为“有……危险”或“会遭到破坏”; B项,成分残缺,句末加“的天气过程”; D项,语序不当,“不仅”要提到“中厅级官员”之前)

14. D

15. 把现在和将来合在一起看分成二景看见到花开就想到花谢

(每点2分)

16. 题目:要命的wifi(意思对即可)2分)

寓意:人们整日沉溺于无线网络生活中,失去了生活和思考的能力。(3分,意思对即可)

17.作文(60分)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331d9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d.html

《2019-2020年中考试语文(重点班)试卷 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