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醉翁亭记》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17142076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1 醉翁亭记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这副对联,据说是清代人所题,当时欧阳修已去世八百多年,“醉乡犹在”“亭影不孤”是后人对欧阳修的深深感念。醉翁亭就是以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来感受它的魅力!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沉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2.积累文言词汇 3.作者链接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文忠是他的谥号。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合撰《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4.背景链接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做官后,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后,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次年所作。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读懂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121个“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①表判断,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②肯定或陈述,如:山之僧曰智仙也;太守自谓也。③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225个“而”字。



泉香而酒洌:连词,表并列(轻读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轻读 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轻读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轻读 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重读 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重读 而乐亦无穷也:连词,表因果。
(3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朗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如: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g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理清思路。
本文按怎样的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交流点拨】滁州—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朝暮景色——四季景色——(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百姓安居乐业,与民同乐(沉醉 (文本探究
第一段——寻找醉翁亭
1.划分第1段内部层次,理清文脉。 【交流点拨】1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2.滁州的地理特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环滁皆山也”。 3.“西南诸峰”的特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林壑尤美”。 4.琅琊山的特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蔚然而深秀”。 5.亭的位置在哪里?
【交流点拨】“临于泉上”。 6.“来饮于此”中“此”指什么? 【交流点拨】醉翁亭。 7.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8.小结:
【交流点拨】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四、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 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五、拓展延伸 寻找四大名亭。
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98a9e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3.html

《27《醉翁亭记》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