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题
5古诗三首教材简析:
《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题目的意思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独自在江边漫步、赏花。诗中主要描写了邻居黄四娘家花园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春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作者以“寻花”为题,诗的前两句描写“花”。用“满蹊”来描写花儿开得茂盛,又用“千朵万朵压枝低”来表现花朵的大和多。后两句诗人描写了花儿引来了“戏蝶”的翩翩飞舞,及“娇莺”的恰恰轻啼。诗人所展现的画面既恬静宜人,又生机盎然,怎么能不让诗人乐在其中呢?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寒食》是唐带诗人韩翃写的。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这首诗先描写春天长安城的景色。暮春临近,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的柳枝随风飘拂。接着写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点蜡烛。诗人描绘寒食节景象,由白天写到黑夜,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设计理念
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重、难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点即考表达的思想感情。点分析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身在仙境一般。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范读)
[以简洁的描述创设情景,既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介绍了古诗的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祖籍湖北襄阳,后来迁居河南巩县。自幼好学,很有政治抱负。年轻时饱读诗书,之后又南北漫游。四十四岁时,他才求得一个小官位。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他携带家眷避难(在今陕西省),后又辗转入蜀,定居成都草堂。杜甫一生所经历的正是唐朝由盛到衰、政治腐败的历史时期。他在后半生的颠沛流离之中不但目睹了人民的疾苦,而且亲尝了漂泊的艰辛。残酷的现实生活,使他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他不满于黑暗的社会,同情惨遭蹂躏的人民。于是创作了许多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深刻反映社会问题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他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杜甫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余首。内容丰富多彩,形象鲜明,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著有《杜少陵集》
2、小组讨论字词预习的情况后汇报。汇报时要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组成本课词语,解释词义。
江畔(p4n)——江边,指锦江边。畔:水边。独步——一个人散步。
寻花——寻访花多花好之处。
黄四娘(ni2ng)——诗人的邻居。蹊(x9)——小路。
压枝低——花朵很多很大,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下来了。留恋——在某处玩得很高兴,不肯离开,也写作“流连”戏蝶(di6)——玩耍着的蝴蝶。时时舞——不停地飞舞。
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娇莺(ji1oy9ng)——鸣声悦耳的黄莺。娇:诗中形容声音轻柔。恰(qi4)恰啼(t0)——恰恰,象声词,形容声音和谐动听。啼,鸣叫。三、学习古诗1(看视频,屏幕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全文字幕)自由读诗并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课后注释,自己试看,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根据预习和课后注释,掌握每字的意思,再把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最后观察图片联系诗句,想象情景,诗意就会理解清楚了。
2)互助学习:同学在小组里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帮助。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江畔独步寻花”:诗人独自在江边漫步赏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低低弯下了身。这两句写花,是静态描写,从满蹊(到处都是花)、千朵万朵(花的多)、压枝低(花的繁茂)等不同角度描写了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这两句写花间的景象由静态转为动态,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全诗动静结

合,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个体自学、自悟,再分组互学,全班交流反馈,使学生全体参与学习。最后通过讨论释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再读古诗,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作者的简介,了解作者所处的战乱年代)诗人描写了自己漫步讲畔看到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和久经离乱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春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可以)
通过反复的诵读,把诗的韵律、节奏及激荡其间的情感与情境结合在一起,让诗的语言成为有声的画面,进一步加深对诗的理解与感受五、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不仅感知到了诗意,而且进一步感悟到了诗情。]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第二课时
学习《寒食》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二、学习《寒食》
1、自读,读准字音2、指导学习第一句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春城/无处//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6、有感情地朗读。板书设计
花多美江畔独步寻花(愉悦)蝶舞

莺啼:第三课时
学习《泊船瓜州》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泊船瓜洲》,谁预习了,已知道了什么?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积累,通过创设情境让平时喜爱诗文的同学有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二、自由朗读,初解诗意。1、揭题讨论:
⑴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瓜洲”在这里指什么?⑵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谁来介绍一下。⑶师相机介绍王安石。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3、结合插图、注释,自解诗意
看看插图,可以用简笔画表示诗意,也可根据注释说说诗意。同桌可相互交流。
[自读诗句,观察画面,感悟诗意。既可以以画表示诗意,也可说说诗意,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串讲教学模式,而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以学生自己对诗歌内容的领悟代替教师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三、品词析句,体会感情。
1、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喜欢这句?
重点品析“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诗歌讲了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描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境。作者的故乡这么美,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想象一下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品味词句,一改传统的古诗教学之法,体会作者用词之妙,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这一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四、想意悟境,入境悟情。
1、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又会讲些什么呢?把你所想的,所要讲的说给同桌听。
[这一设计想意悟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加深对诗情画意的理解,入境悟情,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歌。采用以下步骤:
1、读:读出语气、节奏、重音。说: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
议: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背诵: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读、说、议、背诵,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在这里,朗读不再是机械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渲泄。]
板书设计一水




数重
安—思乡—何时
练习设计: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默写《泊船瓜州》教学建议:
1)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并不陌生,而且有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应放手让学生通过A、找作者资料,介绍作者;B、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C不懂的字、词可通过查字典理解;D、通过互助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E结合看图,赏析诗中句段,体会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F、背诵并默写诗句。
2)通过视频(书中的图)和配乐朗诵(学生随读)理解诗句的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补充资料
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人,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一生仕途失意,生活饥寒交迫,这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早期,他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又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杜诗体制多样,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宋以后被尊称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变法失败罢相后,曾任金陵太守,住在金陵附近。现又泊船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在感叹中眺望江南,怀念金陵,吟诗。
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由江宁知府被任命为副宰相,进行变法。变法对巩固朝廷统治、增加税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宋神宗熙宁七年,王安石被罢相,回江宁任知府。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这首《泊船瓜州》是作者作于宋

神宗熙宁八年二月,也就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的时候,当时,作者由江宁奉诏进京,坐船沿长江南下,泊船瓜洲,再由瓜洲沿运河北上,赴汴京任职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c853ee33d4b14e85246879.html

《《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