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发布时间:2020-05-05 14:52: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百夫长:指下级军官。3、译文: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我羡慕百夫长冲锋陷阵,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4、杨炯(650—%20约695),%20初唐著名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补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他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后出为婺州盈川令,卒于官。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 * 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 * 。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6、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

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7、唐初,突厥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的不断骚扰,成为我国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爱国志士为国分忧踊跃从军,加入保疆卫国的战斗行列。据《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681),突厥寇原庆等州(今甘肃固原、庆阳一带地区)遣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师讨突厥温傅部落。”当时正值杨炯充崇文馆学士,升迁太子詹事司直不久,《从军行》一诗借此抒发了他对温傅部落疯狂进唐犯边疆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畏的英雄气概。这首诗歌在艺术上突出了感情奔腾激越的特色,然而诗情却把握得颇有分寸,整体艺术画面热烈奔放而不失之“散漫”,洋溢着一种跌宕婉转、起伏有致的含蓄美感。“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战争烽火传报边疆遭劫而点燃诗人心中的愤慨之火,从而点明唐军挥师出兵是正义的自卫。长安与原庆诸州远隔千里,“烽火”之光焰无论怎样也不可能“照”到长安,但是,诗歌却运用强烈的夸张手法,囊四海于胸,笼千里于咫尺,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战火逼近的急迫。在 * 受到严重威胁的危难之际,诗人义愤填膺投笔从戎、杀敌报国,也就成为理所当然了。

这两句将主观感受和客观的画面巧妙地联缀起来,既揭示了感情激荡的渊源所在,也为下文诗情的起伏“跌宕”做好了道义上的铺垫。次联“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描绘了唐军出发的威武英姿和直捣敌巢的压顶气势,“牙璋”指代携皇帝“牙璋”之令出征的部队,同时,也包含着此次兵发西北,负有保家卫国之重任的意味。一个“辞”字,简洁精当地把将士慷慨激昂的出师阵容再现出来。“铁骑”两字,不仅显示了唐军军力的强大,锐不可挡,而且隐含了必胜的自信和藐视敌人所向披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一个“绕”字则形象地刻画了唐军迅猛抄袭顽敌的气势,使人顿觉雄兵有如从天而降,伏兵四起,敌人插翅也难飞越金刚铁桶。这两句看起来,好象“景语”,但实际上却饱含感情,读后让人豪气荡然满胸。第三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重点勾勒的是唐军将士不畏苦寒鏖战疆场的图画。长风急雪的环境中战斗激烈的进行着。大雪飞扬,遮天蔽日,旗帜上的彩画在风雪交加中变得模糊难辨,但是,将士们尽管冰雪凝甲,仍然顶着呼啸的北风擂响战鼓奋力拼杀,勇往直前。诗歌从视听感官两方面来渲染血洒疆场的困苦,来烘托战士高昂的斗志和其激越难抑的报国热情。浅层次来看,这一联的画面似乎有些冰冷,其实,如果拂去外表景色的遮盖物反复咀嚼,我们就会感触到诗人炽烈的赤子之心,凸显出诗人借景喻情的高超手段。

在北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向来是不缺乏血性的。胡杨黄沙,大漠孤烟,羌笛如咽,胡管似泣。男儿的豪气与侠气在这里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这是北方游牧民族血管中流露出来的一股秉性,是力与美的强健写照。风吹巨石,雪掩苍山,金戈铁马,倚剑问天。历史在这里没有退却,没有屈服。这里是热血男儿建功立业的传奇世界,是古老东方的特洛伊战场。 于 * 长河中循声望去,我似乎听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歌声激越。而勇士荆轲,身上闪着剑光与血气,脸上写着英武与惨烈,就那样傲然地站在 * 尽头,俯瞰着沧桑变幻的历史长卷。一曲“士为知己者死”的悲歌,在人们口中和笔下代代相传。 回望塞北的大漠荒沙,处处写满了古战场上“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悲壮。真正的男儿,即使是经历着艰苦战争,也豪迈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秋风塞北的铁血男儿亦有情到深处之时,亦有纤细缠绵的一面。塞北历古以来就是流走着两种主题,两处情谊:战火与诗篇,豪情与人情。在古曲《龟兹乐》的意境流向之中,我们可以听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友情的风范;“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是乡情的召唤;“羌笛更吹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是爱情的遗憾。

立德、立功、立言如启明星,照亮了古代文人奋斗的道路。在这“三不朽”中,古代文人还是有所侧重的。立德重于立功,立功重于立言。立德太难,立功便成为个人奋斗的首选。所以古代文人必然的价值取向就是出仕,所谓“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等即为这种价值观的体现。这使文人们往往怀有“治国平天下”、“大济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有着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希望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对立功的不朽追求使众多文人具有了沉重的历史责任感,而当他们苦苦拼争、上下求索仍立功不成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悲怆便统治了他们的精神领域。如渊明选择田园,试图以抱朴守静的素志,忘却难以施展的抱负;李白政治上受挫后,借酒消愁,感叹“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苏轼不容于改革派和守旧派,屡次遭贬,退隐之念油然而生,希望“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但即便如此,也并不等于他们放弃了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渊明在隐逸中仍然“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念念不忘少年时期的政治理想。李白于失落中仍然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对积极入世仍抱着一线希望,当他四十一岁奉诏供奉翰林时,以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来了,曾欢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苏轼被贬密洲,仍渴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谪居海南,又写下了“君命重,臣节在。

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表达他虽历经磨难却不忘使命,仍要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在深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以此作为一种慰籍……可见,无论是“达”还是“穷”,建功立业始终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忍割舍也割舍不下的追求,这种追求在他们心头扭结成了一个永恒的情结。正因如此,“立言”成了古代文人“立功”不成后“不得已而求其次”的追求,但即便可凭“立言”不朽,立功不成仍是人生的遗憾。李白早年曾向贺知章献过诗文,贺知章对他大加赞赏,称他为“谪仙人”。“诗仙”才名满天下,却仍因为无法一展抱负的遗憾而“举杯消愁”、“抱月而眠”,最终在写下了著名的《临终歌》之后,郁愤而亡。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杜甫“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悲叹、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自嘲了。古人虽以“立功”为上,“立言”为下,但穿过 * 云烟,我们却要说:立言绝不逊色于立功!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李白、杜甫、苏轼等,这些伟大的文人虽没有以贤相名将的文治武功而流传后世,但是,与那些孤寂无名的文人相比,他们终究已经以自己的作品光耀千秋、名垂千古。如果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看,正是坎坷磨难,正是立功不成,才使他们对世事、人事产生了更独特的体验、更深刻的感悟,从而丰富并开阔了他们创作的意境,使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更多地以意绪的形式,外化为审美情趣,造就了他们在创作上的伟大成就,奠定了他们在中国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塞外的寒风呼啸着将出征的鼓声打乱。写到这,很多小时候被老妈强逼着记下的诗句不受控制的在脑海中欢快跳跃,急于诉诸笔端。青海长天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等等等等。金戈铁马的生活啊,嗜血如命的战士啊,我的梦的另一端连着你们。魂牵梦绕中我浑身是血站在空寂的战场上手扶着将军的大纛。厌倦了现实的生活,可是又无法摆脱这种死气沉沉的状态,这种痛苦谁人能解?这种生活就像是一锅正在升温的水,我们都是青蛙,只不过有的人没有意识到危险,于是依然优哉游哉欢快无比,而我是一只离经叛道的青蛙,不甘心这样死去,于是拼命挣扎,最后痛苦万分的死去,眼中满是遗憾。夜,一切繁华喧嚣归于沉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fbe14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2e.html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