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信”

发布时间:2018-12-15 01:19: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学讲堂第四讲 儒家思想之信

一、播放《诚信中国》演唱:丁晓红 作词:曲波 作曲:刘青

二、开场白:

三、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老师徐玉兰。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的名字是《诚信中国》,歌中唱到

你说话算话 我一诺千金 你一言九鼎 我一言为定

你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我张口不悔 一锤定音

你童叟无欺 我一视同仁 你表里如一 我诚实守信

你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我以诚相待 以心换心

诚信人人 人人诚信 诚信的中国 心想事成 前程似锦

的确,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形成了崇尚诚信、贬斥伪诈的优良传统,儒家诚信文化思想贯穿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所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学习中国国学精粹之——信。

四、解读儒家思想——

一、基本含义

        “信”的含义是:同学们可以看到信从字的结构上看,从人从言,意思就是人所说出来的话要真实不欺,要言而有信,也就是常言说的一言既出駟马难追。古籍中也讲到:

《说文·言部》说:“信,诚也”。《字汇·人部》说:“信,慤(悫音què,忠厚,诚实)实也”。孔颖达在解释《礼记·礼运》中“讲信修睦”时说:“信,不欺也”。所以信有诚实守信的意思。

《说文·言部》说:“诚,信也。”唐代孔颖达在解释《周易》“修辞立其诚”时说:“诚,谓诚实也”。《增韵·清韵》说:“诚,无伪也。真也,实也”。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庸》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看来,诚就是诚信、真实的意思。

可见,“诚”、“信”二字意思相近是可以互训的。其基本内涵是诚实无欺,讲守信用。

二,“信”在儒家伦理学说中的地位。

诚信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伦理道德范畴。儒家始终重视“诚信”。

孔子还将“信”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文、行、忠”一同教授。《论语述而》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仁、礼、中、和,它包含仁、义、礼、智、恭、宽、信、敏、惠、勇、毅、廉、耻等等。孟子把孔子提出来的若干德行归纳为“仁、义、礼、智”四德。董仲舒把“信”加到孟子的四德中,就成了仁、义、礼、智、信五德,就是历史上的“五常”。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信”。

1《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2: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孔子的话颇有道理,因为只有确立好了良好的民信,才不会有民乱,才能有社会秩序的稳定,最终才能使国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民信是立国的基础,

3《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有没有时时温习、实践呢?”可见信是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每天反省。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而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孔子在对待人的本质问题上持“人性本善”的观点,因此重视对人的道德教化,所提倡的四教“文、行、忠、 信” ,就内容而言,实为人的品性、品德。具有前三教,才能建立起信,反之,信的建立与确定,人与人之间不互相猜疑,和睦相处,有助于前三教化的成功。孔子本人所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信”是实现“仁”的方式之一,孔子如此重视“信”的作用,其原因也在于此。

《论语 卫灵》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说:君子要把义作为自己的本质,用合乎礼的标准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它,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这就是君子啊。

《孟子 尽心章句上》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回答说:“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 ,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其大意是 探讨君子不耕同样吃饭的原因,孟子认为君子使国家安定富有、尊贵荣耀,让人们懂得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忠诚事君、讲究信用,“孝悌忠信”就是最大的功劳,因而不是“素餐兮”。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孟子在评论君子的功劳时,将“信”视为与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忠诚事君同等的地位。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 由此可见,“信”在儒家伦理道德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五常中不可缺少的。

三、信的内涵。

1 从人的自我修养出发,信是一种责任。

前面我们说过,从字的结构来看,信从人言。首先,我们从自我修养的角度看“信”,那么他代表我们“人”要忠于自己说出的“言语”,许下的“诺言”,使自己的“言行”与我们“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相符合。相信同学们都听说过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只能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便杀猪给你吃。”同学们也知道,过去的生活条件很艰苦的,一般人家也只有过节才吃的上猪肉。曾子的儿子听了母亲的许诺便没跟去。但曾子的妻子从街上回来了便不认账了,曾子准备把猪抓来杀了的时候妻子便劝阻到:“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这时候曾子却说:“小孩子不可以哄他玩,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他去哄骗别人,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啊”。说完,曾子便把猪杀了。

这个故事中的曾子就做到了“信”,不仅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更承担起了自己为人父母要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的责任。再如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狼来了”的故事,放羊的孩子视“信”为玩物,在放羊的工作中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因此造成了悲剧性的后果。在当代社会,我们当中的每个人更应该认清自己的社会身份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做父母的对子女负责,做师长的对学生负责,做学生的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这都是“信”的体现。

2 从社会关系角度来看,信是一种信任。

先秦儒家思想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人伦关系视为人们社会生活所必须经历的五种最主要的社会关系。而“信”则是一种为所有人伦关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这种“信”更多的是一种信任。如父子之间应该“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父子之间应该相互亲爱,如果不能以诚相待,则会使亲情疏离。夫妻之间“信也者,妇德也”,妻子对丈夫要信任,不随意猜忌和怀疑,这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此外,先秦儒家也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信任。孔子在与弟子们讨论人生志向时,就将“朋友信之”即得到朋友的信任,视为人生理想的一部分。《中庸》也提到:“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即如果不能先获得朋友的信任,就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任。由此可见,“信”是我们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要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不仅要学会信任他人,更应该努力获取他人的信任。

3 从现实情况来看,“信”是一种践行行为。

古人常提倡“多做少说”就是强调践行的重要性。有一个成语叫“食言而肥”,说的是春秋鲁国有一位大臣叫孟叔伯,惯于食言,在鲁哀公举办的一次宴会上,他想让大臣郑重出丑,就说:“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肥呀!”,没想到郑重回答:“食言而肥”,意思是说,我老不遵守“信”,总是食言,故而越来越胖了。在当今社会,我们要想在他人面前不“食言”,获得他人的信任,赢得别人的尊重,唯有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实现。

 四、诚信的社会功能

故事组一

商鞅的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周幽王的烽火戏诸候

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故事组二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言而无信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一诺千金,免遭祸殃;言而无信,丢掉性命。一诚实有信,自然能够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言而无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只有坐以待毙。

由此可见,个人无诚信不立, 企业无诚信不兴,国家无诚信不强,社会无诚信不稳,这正是诚信在人类社会发 展中地位与作用的真实写照。

  1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论语·阳货》中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恭、宽、信、敏、 惠这五个德目是施行仁的条件。第三点是信,信则人任焉,信即诚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就是谁有信用,就会被更多的人任用,守信之人的职业生涯更宽广。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如果没有信用是不能立身处世的。人身在世上,言而有信,说话要真实,要有诚信;不要说假话,说大话,不要吹大牛,吹破了牛皮。朋友相交要开心见诚,要忠实,守信用。

所以说,没有诚信是不能立身处世的,不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如此。在古代人际交往的范围、交往的频率、交往的深度都有局限性。今天人际交往频繁,交往的范围、交往的层次、交往的手段和交往的目的都大大的不同了。因此诚信比古代更为重要。

 2诚信是一个组织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不论是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各级学校都要讲信用。比如信守合同。合同在古代的诚信机制也有口头和书面的两种,书面的有“契”、“判书”、“质剂”、“卷”等等。在现代,组织之间的诚信靠的合同。一旦协商一致或正式签署,就应该遵守不能反悔或不履行。不执行合同就是不守诚信,是不对的。。如果一个地区、 一个城市或一个企业,他们的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通过 " 打官司 " 来进行的话, 就会大大增加城市和企业发展的成本。不但伤害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现在不履行合同的组织或个人比比皆是,导致了诚信危机,这与文明社会和和谐社会是不相适应的。

 3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每一个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组织与社会之间以及政府都讲诚信,社会才能和谐。如果人与人之间,法人之间,法人与自然人之间,法人与社会之间,不讲诚信,假、冒、伪、劣;蒙、坑、骗充斥社会,社会能和谐吗?只有公民、各社会组织以及政府都讲诚信,社会才能和谐。

  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人际交往的原则,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治国安邦的要略。

四、 当下的信与不信

立人

这个故事已经过去了6年,可是它带给我们的感动却永远不会消失。哥哥孙水林发薪路上遭遇车祸,弟弟孙东林强忍悲痛“接力”还钱,“无论多困难,绝不拖欠一分钱”,在哥哥一家遭难后,弟弟孙东林朴实而坚定的话语,折射出这对“兄弟”的道德魅力。

这样的诚信举动,源于20年来的承诺与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20年来,孙氏兄弟从未拖欠工人一分钱的工钱,他们用诚信践诺,

《新闻联播》盛赞孙家兄弟“带给人们的却不仅仅是几十万元的工钱,而是比这更加珍贵而沉甸甸的一份诚信”

孙氏兄弟“接力还薪”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做人的良知与品格,更反映了我们当前最需要的东西:社会信义。按照当下社会上某些人的逻辑,“信义兄弟”似乎也有理由拖欠农民工的工钱:孙水林本人被别人拖欠了许多工程款,因此,他再拖欠农民工的工钱,似乎也是没“办法”的事;哥哥一家5个人都走了,弟弟至少可以暂缓替哥哥发还工钱,而没有拿到工钱尾款的农民工,从情理上,似乎也不会因此紧追不放……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氏兄弟的坚守更加可贵:信守承诺,宁可自己难,也不让他人忧。如此做人做事,谁不愿意和他们合作呢?

孙氏兄弟的义举,当让那些恶意拖欠农民工工钱的不良老板,羞愧难当,无地自容。那些靠昧心钱致富的人,是否觉得手烫?有些人挖空心思、钻山打洞,可事业就是做不大、做不好,是不是可以从自己的德行上找找原因?

人无信则不立。感谢孙氏兄弟在给我们带来的温馨、感动和震撼,为我们这个社会培植了一方道德沃土。

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兴业

北京的“同仁堂、全聚德、信远斋”等;南京的“绿柳居、莲湖糕糖店、奇芳阁、蒋友记”等,凡此“老字号”能够薪火旺盛,驰名古今,靠的是一代代传人诚以做人,信以立业,童叟无欺,时刻不忘用诚信拂试“蒙尘”,擦亮其“金字招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自然生意不请自来。而有些 “老字号”“商”念歪曲,放弃了原有经营的“老规矩”,或掺杂使假,或短公缺两,或滥用“添加剂”,终而相继倒在“失信”之下。南京冠生园因“陈馅事件”,悠悠 70 年的企业因一朝失信, 倾刻间土崩瓦解。

这无不狠狠地告诫商家,没有永远的“老字号”,也没有永远的“品牌”,消费者认“老字号”、认品牌,但更认诚实守信,如若一旦失信于民,“老字号”也会淘汰出局,被人们所遗弃。

“双11”俨然成为观察中国消费潜力的风向标,其实除了销售数据,双方还应该争取甚至更应该争取的是诚信。诚信是商业的生命,对于电商来说,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电商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了不起的创新是通过类似支付宝的方式,以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诚信。不过诚信缺失问题仍然严重。即使是在 “双11”的时候,双方收获了漂亮的销售数据的背后但收到的诚信质疑也着实不少。也许今年“双11”电商平台血拼程度比往年还要激烈,但人们还是希望电商平台能把诚信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电商诚信问题,消费者的忍受其实快到甚至已到拐点,如果仍然看不到积极信号,反有加剧迹象,那么行业前程堪忧。就因为诚信影响消费信心,最终很有可能输在未来。

从恒大足球队违约更换胸前广告,引发“赢了冠军,丢了信誉”的反思,到因为质量与描述不符、假冒伪劣等原因,不少消费者“买买买”变成“退退退”,再到手机流量“偷跑”、P2P平台“跑路”等带来的争议,无不告诉我们,诚信缺失的“痛点”不可忽视,社会诚信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如今诚信已经被列入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中,和爱国、敬业、友善等一起成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正是为了正本清源,补足精神之钙、校准价值坐标,树立起“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坚守诚信,浙江义乌才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一跃成为“世界超市”;守护信用,我们才能在鼠标点击之间开拓出规模巨大的网购市场。反之,不管是“天价虾”让一座城市的形象蒙上阴影,还是“排放门”重创业界巨头德国大众,也在警示人们,信用是易碎品,正如诗人纪伯伦的告诫:欺骗有时成功,但它往往自杀。一位商界人士大声疾呼:21世纪什么最贵?诚信!“素信者昌”,当今时代,拥有信用才有未来;山高路远,守望诚信才能走远。只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社会的信用财富方能保值增值,社会的运行方能文明有序。让我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言行呼唤——信用归来!

五、学生讨论。

学习经典,与圣贤同行,体会道德的力量,其实诚信就在我们的身边。接下来,哪些同学们能自告奋勇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生活学习中发现不诚信的错误行为或感受到哪些诚信的正能量呢?

六、结束语: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诚信,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讲诚实、守信用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基因。社会诚信,人人都是受益者,也是建设者,构成一个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让我们行动起来,人人出力、个个尽责,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洗礼中,共同赓续诚信血脉、推进诚信建设,合力托起一个讲信修睦、崇德向善的诚信中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963cc243323968001c9251.html

《儒家文化“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