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如人品-李白对苏轼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03 14:30: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如其人——李白、苏轼的比较
内容摘要:盛唐时的李白为人狂傲洒脱,不拘于与世俗,不屈于权贵,不忍于世事。文如其人,诗文真性情的书写自我情感,表达个人见解。文风浪漫飘逸,内容繁杂多类。其人其文深深影响着苏轼,苏轼性格豪放旷达,居于庙堂施展才华为国为民的理想被现实破碎后,醉迷于山水,以超脱物外的平常心对待着周遭的一切,活得依然乐观充满色彩。他的诗词文大都浪漫豪放,与李白诗文文风相似。其一,苏轼对李白甚是喜爱,他的诗词文都有化用李白的诗词的成分。其二,苏轼与李白的诗文都擅用奇特的意象,寻常的事物来抒发个人情怀。其三,苏轼与李白所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
关键词:诗品;人品;传承。
李白和苏轼存在的历史时间虽差距三百多年,但无疑他们都是文豪大家,无论诗抑或文都是多产儿,而且内容含包生活的诸多层面。他们有着相似的出生背景,都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且都积极入世渴望自身才华能被认同却一再遭受被被贬的打击。他们周遭的人事物都极其的相似,甚至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创作风格都有传承和接受的痕迹。
一、旷达苏轼的谪仙情节
苏轼对李白可谓情有独钟,李白洒脱不羁的性情和虚幻缥缈、的文风深受苏轼的喜爱。北宋时期李白的诗品和人品被王安石等人质疑,苏轼曾多次进行辩护,他在《李太白碑阴记》里言“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苏轼人为李白“从璘”是被迫之举并非出于自愿,维护之意溢于言表。李白在苏轼的心目中是不屈于权贵依然保持真我的性情中人。苏轼随时随地毫无掩饰地彰显着自己对李白的欣赏崇尚之情,他表露“我居青空里,君隐尘埃中。声形不相吊,心事难形容。

欲乘明月光,访君开素怀。”时间空间的距离阻止了苏轼和李白的相遇,却未能阻止苏轼对李白那种心心相契的感觉,未能阻止苏轼对李白无以言表的喜爱。英雄的际遇在诗文中得以成全。
苏轼深受儒家经世济民思想的影响,入朝堂为官一展自身才华,为民请命为朝廷出力是每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苏轼也有这样的想法,他为人正直,出发点一直立足于社会现实,但他不知道处世的方法,苏轼曾戏称“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因此苏轼无论是在王安石例行新法还是司马光当朝总是与朝廷的大趋势南辕北辙,致使他一再遭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朝堂之外游荡,正如他自己所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 、儋州。”看似自嘲的言语却也是苏轼自身乐观旷达的思想体现,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对文人而言,不被重用不被肯定亦是令人感到挫折的事情,很多文人至此悲悲戚戚,郁郁寡欢。苏轼却深受李白的影响,有着超凡脱俗的自娱精神,老庄的无所为和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使得他的诗文总基调都透漏着沉着乐观的积极精神。苏轼被贬岭南,崎岖的路途,远离家乡亲人,他却依然可以自我寻找生活的乐趣,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官场的不如意,生活的艰难都被他化成柔情融入了平淡如水的生活之中且过的有滋有味。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苏轼始终都渴望着能够建功立业,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苏轼始终保持着做一个文人应有的士气。李白被尊为“诗仙”,苏轼被称为“坡仙”,苏轼对李白的情感甚是深厚,他的诗文都有李白的气息。他曾自比李白说“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借着李白来抒发内心的愤懑与不平,许是相同的经历,才能只能自用来孤芳自赏,李白在苏轼的生命当中特殊的存在着。苏轼不仅欣赏李白的为人,而且甚是喜爱模仿李白的诗文。苏轼曾临摹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下“当时挹明月,对影三人足。“免使谪仙明月下,狂歌对影只三人。”以及“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来表现自身的孤独情绪,这个世界怕是没有一个人能够陪你走过人生的每个环节,生活之中总会有某个时候是需要自己度过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c51c0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9.html

《诗品如人品-李白对苏轼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