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荀子《劝学》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10-06 19:34: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秦观、荀子《劝学》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劝学



秦观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④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精骑集·序》)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掩卷茫然,辄复不省(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1.下列句中的“闻”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B.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C.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



D.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颇发愤自惩艾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古之学者必有师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3.秦观《劝学》文中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4.将荀子《劝学》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5.分析荀子《劝学》第④段对比论证的作用。



26.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答案:



20.(1)明了,引申为“记住”(2)省察,检查,反省



21.D



22.A



23.B



24.即使又晒干了,也不能再挺直了,这是因为烘烤使它变成这样。



25.将骐骥因“舍”而“不能十步”与驽马“不舍”而“十驾”对比,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再以“蚯蚓”与“螃蟹”对比,突出“用心专一”是达成目的的关键,强调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结果的作用。



26.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年长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故事,可以从反面论证读书时学时辍导致的后果,适合用来论证积累对成就学问重要性的观点。



【解析】



【分析】



20.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文言实词的含义。



(1)解释第一个“省”的含义,可依据上下文进行推断。上文说,“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意思是每当我从书中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这说明作者记忆力下降;后文“掩卷茫然,辄复不省”也是在说自己记忆力下降,通过“茫然”一词,可知合上书后作者又忘记了书中的内容,再也记不起文章内容了,由此推断“省”的意思是“记起、记住”。



(2)解释第二个“省”的含义,可通过迁移法,现代汉语有“反省”一词,其中“省”字的意思是“省察、检查”,由此推断“省乎己”中的“省”也是“省察、检查”的意思。



21.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例句中的“闻”意思是听见、听到,句子译为“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见它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A项,懂得、理解;句子译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



B项,闻名、出名;句子译为: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C项,名声、名望;句子译为:现在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D项,是听见、听到;句子译为:终年听不到音乐之声。



故选D。



22.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A项,发愤,古今词义相同,均指下决心、立志。



B项,黄泉,古义指地下水,今义指阴间。



C项,学者,古义指求学是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D项,众人,古义指普通人、一般人,今义指许多人。



故选A。



23.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负此”的意思是依仗这个,在句中做状语,中心语是“自放”的状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旬朔之间”是时间词,表面意思是十天一个月,指较长一段时间,时间词在文言文中往往单独断开,由此排除D。



本句的意思是: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



故选B。



24.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挺,直;輮,通“煣”,用火烤木材使弯曲。



25.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对比论证方法的能力。



作答时,先从第④段找出运用对比论证法的语句,然后分析其作用。第④段,主要论述学习的态度: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其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将骐骥因“舍”而“不能十步”与驽马“不舍”而“十驾”对比,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则以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蚯蚓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螃蟹虽然“六跪而ニ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通过“蚯蚓”与“螃蟹”的对比,突出“用心专一”是达成目的的关键,强调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结果的作用。



译文:



(1)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



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2)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0e5a6a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25.html

《秦观、荀子《劝学》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