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文化类节目的热潮不再,对此你怎么看? 撰写:万东平

发布时间:2020-03-01 12:23: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人说,文化类节目的热潮不再,对此你怎么看?

在泛娱乐化现象凸显、节目形式单一化、内容缺乏创新等现状的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尚未失去“阵地”。在文艺创作者的钻研探索中,一批有着时代特征、彰显时代风貌、指引时代精神的文化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家宝藏》、《故事里的中国》、《遇见天坛》等节目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创新之作,使得文化类节目重新焕发出光彩。

一、立意民族精华,文化热潮勃兴

当下,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走进年轻受众的视线,传统文化的“再流行”成为不争的事实。无论是朗朗吟诗声还是随处可见的汉服装扮,抑或是街角的朗读亭,都是文化类节目热潮勃兴的体现。传承与创新结合,经典与流行碰撞,传统与时尚交融,文化厚重感与表现青春化正在掀起一股文化类节目热潮。

《国家宝藏》以文物为守护核心,以多维视角解读“文物密码”。在解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一期节目中,节目组邀请青绿山水画颜料制作人讲述了颜料的复杂精细制作过程,受众从中读得伟大先民的惊人创造力与精湛技艺,极大的唤起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萌”的拟人化表现手法,结合文物故事,以短小精悍的微纪录形式而受到年轻观众的热捧。《我在颐和园等你》采取明星+手艺人+带货达人三番聚力的新玩法,打造了潮味十足的文化类节目。

二、形式创意迭生,重构节目形态

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之处还在于节目形态的构建上,此前以“专家讲,受众听”的纯讲述式节目已不能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形式创新升级有助于进一步“发现”中华文化之美,为文化类电视作品注入新鲜的血液与厚重的文化基因。为中国文化传播与传承寻找新的突破口。实现受众诉求和文化期许同节目创新的同频共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受众心灵

文化类节目《遇见天坛》跳脱了演播室采景的模式,将视线聚焦演播室之外,由文化故事讲演嘉宾带领受众“零距离”接触天坛,通过切实体验与文化解码,将天坛背后的故事呈现给受众。丰富文化节目样态之余,为大众带来了文化饕餮。《非凡匠心》以寻找国宝文化传承者、探访珍稀工艺匠人为主线,带领观众体验文化之旅。《了不起的长城》历史讲述与现实游戏相结合,常驻嘉宾带观众了解长城故事的形式打造而成,以长城这一世界奇迹为内容,进行文化传播。

三、联袂文创产品,构建圈层生态

新的文化类节目已不再满足于此前的“一亩三分地”,创作者在有限的节目时长内,极力创造更大价值,将创意触角前伸,与文化产业联袂不失为一种构建“文化生态”圈层的方式。这一方式有助于发掘文化创意衍生品背后的故事,以创意盘活传统文化,赋予文化节目以更多意义与内涵,进一步拉近了受众与文化节目的距离,完成创造性结合之余也极大的满足了观众诉求。

在文化类节目《上新了 故宫》中,结合当期所表现的主题打造“故宫+”文化创意衍生品,为节目带来持续热度之余,创造额外经济价值。《国乐大典》以民乐为切入口,通过邀请不同民族的乐团竞演,展现出民乐的不同风格特征,文化节目《一本好书》以360度“沉浸式”舞台化场景,以舞台戏剧演绎、经典片段朗读等手段,再现经典文学。《我在故宫修文物》则通过镜头揭秘故宫文物修复师们的日常工作,题材新颖特别,观赏性极强。

总之,文化类综艺节目已经摆脱了同质化的现象,激发了新的模式,创新一直在路上,创作热潮也不会停歇。但如何打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子,仍需文艺创作者不断“更新自我”,在固守中发掘创新点,在创新中增强文化“内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1d8fb0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5.html

《有人说,文化类节目的热潮不再,对此你怎么看? 撰写:万东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