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知乎:大V战略错了吗?

发布时间:2019-08-03 20:57: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反思知乎:大V战略错了吗?
作者:曲琳
来源:《创业邦》2014年第06

        2014年年初,问答社区知乎上出现一个问题:已经有哪些高质量用户离开了知乎?有人专门去统计了离开知乎超过3个月的知乎名人:@keso@和菜头、@佐藤谦一、@徐小平、@李开复……其中一些人甚至删掉了个人页面。

        V纷纷出走,知乎这是怎么了?

        这件事背后的关键是,正是这些大V的出现,才造就了知乎今天的影响力。

        Quora创办一年之后,知乎诞生,起初它只是专心复制Quora的问答形式,无意于发展社交。它小心翼翼地开放注册制度,从李开复、雷军等IT名人,到唐岩、阿北等低调的业内高手,都选择知乎作为自己的首选发声渠道。

        天平在某个时段彻底倾斜,知乎从单纯对于问答的运营,过渡到对人的运营,在这里逐渐呈现出讨论氛围和群聚效应,舆论领袖的势力越来越大。知乎甚至趁势完成了造星运动,发掘了一批在线下默默无闻,却能依靠问答成名的知识英雄,他们是优秀内容的源泉,让知乎进入了一种社区应有的正循环,甚至可以说,是知乎的竞争力。

        知乎在社交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顺,3年时间中笼络了超过500万用户,成为了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虚拟知识社区。如今,它所创造的星星(大V)却有意离它而去。这使人不禁唏嘘:知乎的成就与失落都在于社交二字。

        所以,在这个时点,知乎的故事尤其值得探讨:拥有一个完美的海外模板的它,是如何转向社交化运营的?大V的离开,会对它的未来形成多大的冲击?

        人比内容更重要

        Quora诞生时,知乎创始人周源就发现这种模式的社交潜质。

        周源认为,Quora开创了一个新的形式:它通过问答这种模式(或单元)把内容结构化地呈现,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交——几个并不认识的人因为关注了同样的问题而产生新的关系,经过更多的内容刺激之后,人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具有持久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531e9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f.html

《反思知乎:大V战略错了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