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语文教学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01:29: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文教学特色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语文教学流派异常繁多。其中,主要包括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的情感派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导读派代表宁鸿彬为代表的思维派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管理派以洪镇涛为代表的语感派以张孝纯、姚竹青为代表大语文教学派以武镇北、王文延为代表的目标教学派等九大流派,本论文旨在研究情感派代表人物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及其主要特色。

众所周知,于漪老师被称为语文教育审美派或“情感派”代表人,属于情感型教师。她不仅能文学作品讲得流光溢彩、情趣盎然,而且就算是一般人觉得枯燥无味的课文也能挖掘出丰富的情感内蕴,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于漪老师形成她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今天我们将从于漪老师具体的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来分析和探究其教学风格和特色。

一、 丰富的情感表达及其代入性

丰富的情感表达及其代入性是指于教师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注重情感表达,并将这种深切的情感渲染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带着丰富的情感融入文本及课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人语音动听,感情充沛,有相当深和广的知识,有细腻准确的感受能力。讲起课来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绘声绘色,长于以声感人,以情动人,特别是讲授文艺作品,老师站在讲台上就如演员站在舞台上一般,无论是喜怒哀乐都能进入角色,使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还受到感染。这明显说的就是情感派语文教学,也充分说明了于教师丰富的情感表达及其代入性。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本短话出自于漪教师《春》的教学实录,是该课程的导入部分。我们从该导入分析,于老师在讲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先用饱含情感的语句以及大篇幅关于 “春天”的诗句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具有浓厚情感基调的课堂。在一句句优美的句子中,我们充分体会了关于“春”的情感色彩,使学生对《春》文本产生了极高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自觉的代入课堂。

二、 重视学生心灵的重塑性

于老师的课堂丰富多彩,其教学特点突出面极多。如果我们要研究于老师的教学特色,抛开丰富的情感表达及其代入性来讲,关于学生心灵的重塑性,这是我们不得不提的一点。

于漪老师曾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因此,于老师的课堂是极其重视学生心灵的塑造的。于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倡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例:“;‘现在请每位同学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我不一个一个地叫名字了,请挨着次序讲下去。你先说(示意第1排的一位学生)。;‘青岛八大关。;‘故宫。:‘善卷洞。:‘在什么地方?:‘宜兴。:‘福建厦门的鼓浪屿。:‘上海南翔古猗园。:‘北京的颐和园。:‘西藏的布达拉宫。:‘好,讲得很响亮。:‘河北省的赵州桥。:‘河北省的赵州桥,我们什么地方碰到过?:‘课文《中国石拱桥》。;‘对。……这是于老师《晋祠》教学实录的节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于漪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所熟悉的名胜古迹,看似平常,实则高明。在当今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模式的现状下,在课堂上简单的述说我国的名胜古迹,这本身就对学生的心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较深的文化回忆,其实质便是一种心灵塑造。由此,于老师引入课堂教学,也让我们对课文的内容产生了猜测和情趣,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三、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于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她善于引导学生遵循 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于老师十分精通于教学艺术,例:《春》的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四、讲读体会(1.第一段:迎春2第二段:绘春。3.第三段:颂春。五、课堂小结)”。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从于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实录我们都能感受到的是:教学环环紧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由于她的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语文课堂教学强烈的文学性

除了上述诸多特色之外,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于漪老师的讲课视频,读于漪老师的文章,文学味浓是一个突出的感受。

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她的教学语言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例:“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我们只要从于老师的教学视屏中,看学生在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于漪平时是怎样成功地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

总的来说,从于老师的部分教学实录、教学设计中探究分析,我们能够轻易的得出于老师独特的教学特色,即:丰富的情感表达及其代入性重视学生心灵的重塑性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语文课堂教学强烈的文学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说于老师的教学模式,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不一定适合我们,我们需要的是多学习、多探索,汲取各流派的精华,从中寻找出最适合自己、最适合学生、最适合教材的教学方式,设计出最适当的课堂类型,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注:

节选自《语文审美教育论》张永昊、周均平

节选自《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藤英超

节选自《春》教学实录 于漪

节选自《晋祠》课堂实录 于漪

节选自《春》教学实录 于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c45ece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5.html

《于漪语文教学特色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